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远期病死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治疗的2493例患者(男1860例,女633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记录临床特征及随访数据.按照性别分组比较男女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远期病死率,并分别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不同性别远期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女性年龄较大,术前合并主要疾病的比例较男性高,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及血运重建史较男性少;中位数随访时间555天,随访率93.4%,女性术后远期病死率高于男性患者(HR 3.012,95%CI,1.094~8.293,P=0.033),女性是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女性远期死亡的因素为体重指数(HR 0.771,95%CI 0.602~0.988,P=0.040),糖尿病(HR 4.879,95%CI 1.484~13.287,P=0.012),吸烟(HR 4.369,95%CI 1.517~12.583,P=0.006),冠心病分型(HR 3.420,95%CI 1.658~9.439,P=0.021),血红蛋白水平(HR 0.940,95%CI 0.890~0.992,P=0.025),肌酐水平(HR 4.997,95%CI1.065~15.764,P=0.009),LDL-C(HR 1.055,95%CI 1.008~1.104,P=0.032),病变血管支数(HR 5.957,95% CI 1.642~9.680,P=0.007);影响男性远期死亡的因素为年龄(HR 1.098,95% CI 1.021~1.181,P=0.024),糖尿病(HR 1.769,95%CI 1.024~5.764,P:0.014),肌酐水平(HR 5.481,95% CI 1.327~11.659,P=0.006),开口病变(HR 3.137,95%CI 1.464~13.020,P=0.011).结论 女性PCI术后远期病死率高于男性,影响PCI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影响程度在男女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评价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前景,验证左室心肌质量对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生的预测价值,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心肌质量,探讨左室心肌质量与心血管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①超声测定:选择2003-10/2007-04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CCU及普通病房住院的64例患者接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静息左室射血分数测定和NYHA心脏功能分级的评估,仪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GE vivid-7。②分组及随访:根据左室肥厚标准和各参数平均数分为2组,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男性<131g/m2或女性<100g/m2为Ⅰ组,男性≥131g/m2或女性≥100g/m2为Ⅱ组,连续随访54个月,观察终点为心源性死亡。结果:61例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期末发现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与远期死亡有着显著的相关性(r=0.592,P=0.000);静息左室射血分数和NYHA心脏功能分级与死亡没有相关性(P>0.05);左室肥厚的Ⅱ组死亡例数多于Ⅰ组(P<0.01),两组的静息左室射血分数和NYHA心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左室心肌质量指数高于平均数的Ⅱ组与Ⅰ组死亡相对危险比为2.56(95%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但是静息左室射血分数和NYHA心脏功能分级之间死亡相对危险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左室心肌质量与心血管病患者远期预后关系密切,可用于预测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②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心肌质量及功能参数方便准确,可用于心功能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河南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预测模型,为河南省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13—2014年参加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18岁以上河南省常住居民,将基线无心脑血管疾病、无失访、无关键变量缺失的5 757人作为随访队列。采用加权的Cox回归分析构建模型,以C统计量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并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7.01±1.02年,心脑血管疾病累积发病率为9.23%。纳入预测模型的变量有年龄[风险率(HR)=1.05,95%置信区间(CI):1.04~1.06,P<0.001]、收缩压(HR=1.01,95%CI:1.01~1.02,P=0.001)、吸烟(HR=1.44,95%CI:1.19~1.74,P=0.002)、高血压服药(HR=1.81,95%CI:1.32~2.50,P=0.002)和糖尿病(HR=1.49,95%CI:1.11~2.00,P=0.014)。模型的C统计量为0.76(0.74~0.78),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观察值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Bootstrap法验证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4.
王瑢 《全科护理》2024,(4):764-767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搏骤停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医院30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即训练集210例,验证集9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emer-Lemeshow检验评估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肌酐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低、左前降支罪犯血管、急性心律失常、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预警模型,训练集的Hose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17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6[95%CI(0.851,0.941),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71.3%。验证集Hose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407;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95%CI(0.809,0.961),P<0.001)],灵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入院直接胆红素与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本文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沧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自发病至入院1个月内的患者,每名患者入院后即刻化验直接胆红素。收集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实验室化验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及冠脉介入资料。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最后一名入选患者随访截止至2018年10月。研究最终入选患者284例,其中男性202(71.1%)例,平均年龄(61.48±11.99)岁。中位随访日期33(28,36)个月,期间共33(11.6%)例患者死亡。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者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0(2.70,8.00)μmol/L与3.40(2.50,4.60)μmol/L,P0.01]。取所有患者直接胆红素中位数3.5μmol/L作为分组的界值,分为3.5μmol/L组(n=140)即高值组和≤3.5μmol/L组(n=144)即低值组。低值组死亡率为6.2%(9/144),高值组死亡率为17.1%(24/140),两组全因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全因死亡为终点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胆红素组对比,高胆红素组全因死亡风险增高(HR=2.653,95%CI 1.233-5.709,P=0.013)。在纳入了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年龄,是否保守治疗,围手术期LVEF,Syntax评分等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直接胆红素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6.575,95%CI 1.227-35.231,P=0.028)。进一步分析发现,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ROC)0.659,95%CI0.550-0.768,P0.01】。结论入院直接胆红素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首诊于急诊科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5年生存状况以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北京地区AHF注册登记研究中AMI后并发AHF的患者纳入研究,以5年全因死亡作为终点对患者进行随访,构建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探究影响AMI后并发AHF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计395例患者纳入研究,245例(62%)于5年随访期内死亡。入院时心率(HR=1.006,95%CI:1.001~1.011,P=0.022)、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HR=1.383,95%CI:1.058~1.806,P=0.017)、Killip心功能分级Ⅳ级(HR=1.836,95%CI:1.246~2.704,P=0.002)、并发心房颤动(HR=1.402,95%CI:1.010~1.945,P=0.043)、既往慢性肾脏病(HR=1.753,95%CI:1.235~2.488,P=0.002)、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HR=1.272,95%CI:0.865~1.277,P=0.088)、脑钠肽/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位于第三分位数(HR=1.597,95%CI:1.026~2.486,P=0.038)为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钠水平(HR=0.978,95%CI:0.956~1.001,P=0.064)、接受再灌注治疗(HR=0.558,95%CI:0.412~0.755,P<0.001)、随访期间坚持服用利尿剂(HR=0.626,95%CI:0.433~0.905,P=0.013)、β-受体阻滞剂(HR=0.455,95%CI:0.329~0.628,P<0.001)、抗血小板药物(HR=0.521,95%CI:0.381~0.714,P<0.001)以及他汀类药物(HR=0.650,95%CI:0.477~0.886,P=0.006)为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AMI后并发AHF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及其他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比例偏低,远期预后差,通过规范诊疗措施有希望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肾脏远期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05~2011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分娩时诊断为子痫前期的患者,观察肾脏长期预后,分析遗留肾脏损害、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1)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出院时39.4%(121/307)的患者尿蛋白转阴,产后3个月仍有49.2%(151/307)患者尿蛋白未转阴。(2)截止到随访结束,307例子痫前期患者中,5例(1.6%)患者产后持续尿蛋白阳性,共18例(5.9%)患者仍遗留高血压,所有随访患者肾功能均正常。(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子痫前期患者产后3月尿蛋白未转阴的危险因素是产前尿蛋白定量≥3.0g/24h(HR=3.560,95%CI 1.694~7.482,P=0.001)、收缩压≥155mm Hg(HR=2.031,95%CI 1.049~3.934,P=0.036)、子痫前期分期为重度(HR=2.580,95%CI 1.166~5.708,P=0.019);远期遗留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是产前收缩压≥160mm Hg(HR=7.875,95%CI 2.081~29.794,P=0.002)、血红蛋白≥123g/L(HR=3.517,95%CI1.170~10.577,P=0.025);但因病例数较少未能分析出远期遗留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结论绝大部分单纯子痫前期患者肾脏远期预后相对良好,仅少数子痫前期孕妇产后长期遗留持续蛋白尿(5/307例,1.6%)、高血压(18/307例,5.9%)。我们的研究首次发现产前尿蛋白定量≥3.0g/24h、收缩压≥155mm Hg、子痫前期分期为重度是子痫前期患者产后3月尿蛋白未转阴的危险因素;而产前收缩压≥160mm Hg、血红蛋白≥123g/L,是子痫前期患者远期遗留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由于远期遗留蛋白尿的病例数较少,尚没有发现远期遗留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子痫前期患者更远期的肾脏预后需要更大样本更长期的随访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肾病(CKD)病人衰弱的发生对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CKD病人衰弱与不良结局关系的队列研究,时间为建库到2019年4月30日。两人独立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并核对结果,采用Stata 14. 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涉及12 700例病人。Meta结果显示,与非衰弱组CKD病人相比,衰弱组发生死亡[HR=1. 85,95%CI(1. 63,2. 10),P0. 001]、住院[HR=1. 45,95%CI(1. 15,1. 83),P=0. 002]、跌倒[HR=1. 65,95%CI(1. 04,2. 63),P=0. 035]和感染[OR=2. 00,95%CI(1. 15,3. 45),P=0. 01]的风险更高。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非Fried衰弱表型比较,使用Fried衰弱表型测量衰弱者发生死亡的风险增加[HR=2. 12,95%CI(1. 71,2. 63),P0. 001;HR=1. 72,95%CI(1. 47,2. 02),P0. 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衰弱可增加CKD病人死亡、住院、跌倒和感染的风险,但研究结论尚需开展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349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同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左室射血分数是否正常(定义为LVEF≥50%)将患者分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LVEF≥50%,n=225)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LVEF< 50%,n=124),分别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等相关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67 d,一级终点为全因病死率.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分别有4例(1.8%)和6例(4.8%)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两组二级终点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水平(HR=1.092,95% CI:1.040 ~1.149,P<0.01)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影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因素为患者心功能分级水平;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长期病死率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及预后风险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0年2月新疆军区总医院收治的7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和Nomogram列线图,验证其可行性。结果 74例患者中,死亡32例,死亡率为43. 24%。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年龄、肺部感染、糖尿病及冠心病合并症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肌钙蛋白(c Tn I)、血乳酸(BLA)、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冠心病(HR=1. 507,95%CI:1. 242~1. 829)、肺部感染(HR=2. 940,95%CI:1. 287~6. 716)、c Tnl(HR=2. 251,95%CI:1. 737~2. 917)及RDW(HR=3. 171,95%CI:1. 842-5. 459)是患者30 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根据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为Y=1. 507X1+2. 940X2+2. 251X3+3. 171X4(X1=冠心病,X2=肺部感染,X3=c Tnl,X4=RDW)。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判断患者30 d全因死亡的AUC为0. 815(SE=0. 078,P=0. 002,95%CI:0. 662~0. 969)。根据Cox回归分析结果绘制Nomogram列线图,验证结果显示其C-index值为0. 701。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与肺部感染、冠心病、c Tnl及RDW值相关,据此建立预测模型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