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静脉压增高状态下脑微循环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Wistar雄性大鼠16只,分为对照组A组(n=6)和实验组B组(n=10),全身麻醉下,A组单纯右颈总动脉结扎,B组右颈总动脉与右颈外静脉端端吻合。利用激光多普勒扫描技术测定吻合前、后以及2周后吻合部结扎前、后脑表25处局部脑血流(lCBF)和局部脑血流量(lCBV)的变化,区域脑血流(rCBF)和区域脑血流量(rCBV)分别用各自的25个数据的中位数表示。结果 A组的两侧大脑半球以及B组的左侧大脑半球吻合前后rCBF、rCBV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右侧大脑半球吻合前后rCBF、rCBV也无统计学意义,但2周后rCBF显著降低(P<0.05),rCBF显著增高(P<0.05),吻合部结扎后rCBF即刻增高(P<0.05),rCBV即刻降低(P<0.05)。结论 一侧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吻合模型对研究慢性静脉压增高状态下脑缺血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在慢性静脉压增高状态下结扎动静脉短路后,脑灌注压迅速上升,CBF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服用通天口服液后脑血流动力学和脑血流量变化。方法 22例VBI患通天口服液治疗前及治疗4wk后分别行经颅多普勒(TCD)和133氙吸入法局部脑血流量(rCBF)检测。结果 通天口服液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增快,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差异(P>0.05);治疗后全脑血流量增高,其中脑干、小脑区脑血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通天口服液能改善VBI患脑循环,治疗VB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BG)分级中的价值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诊治的89例BG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BG分级标准分成高级别组以及低级别组。对比两组MSCT参数以及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析相对脑血容量(rCBV)和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高级别组的脑血流量(CBF)、相对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CBV)、rCBV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高级别组VEGF阳性率为89.13%(41/46),明显高于低级别组的55.81%(24/43);高级别组MVD为70.76±8.85,明显高于低级别组的37.75±5.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CBV值与MVD以及VEG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0、0.631,P<0.05)。结论rCBV与MVD以及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MSCT可为BG分级提供较好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患侧单桥运动和下肢被动运动对急性脑梗死病灶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影响,并探讨其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32例脑梗死患分为单桥运动组17例, 被动运动组15例,在运动治疗前后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测rCBF及Fugl-Meyer(FMA)量表和Barthel指数(BI)评定,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种运动后即刻rCBF值比运动前明显提高(P<0.01),其中,单桥运动组的增高值大于被动运动组(P<0.05),rCBF增加值与FMA和BI评分的增加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657,0.689)。结论:单桥运动比被动运动能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病灶rCBF,且这种改善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的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5.
局部脑血流量检测在评估川芎嗪对脑功能干预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冰  邵国富 《现代康复》2001,5(10):48-49
目的 评估川芎嗪对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ACAO)后两侧额叶、丘脑、小脑、小丘脑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变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一侧MCAO模型,用氢清除法测定两侧额叶、丘脑、小脑、下丘脑MCAO后1、3、6、24h rCBF。结果 一侧MCAO后,两侧额叶皮层、丘脑、下丘脑、对侧小脑rCBF下降,至24h恢复正常;川芎嗪干预组,两侧额叶、丘脑、下丘脑、对侧小脑rCBF较未用药组增加(P<0.05)。结论 川芎嗪可减轻远隔部位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脑胶质瘤MR灌注成像和病理分级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和相对脑血流量(rCBF)在评估脑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患者(低级别胶质瘤13例,高级别胶质瘤23例)行MR灌注成像及常规MRI检查。由灌注数据获取脑血流容积(CBV)图和脑血流量(CBF)图,计算出最大rCBV值和最大rCBF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最大rCBV值及最大rCBF值分别为6.55±4.23和3.34±1.85,低级别胶质瘤分别为1.70±0.49和1.18±0.36,两组间最大rCBV值和rCBF值均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1);非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最大rCBV值和最大rCBF值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812,P<0.05)。对于脑胶质瘤的定性评价,MR灌注成像结果与常规T1增强图像结果有时不吻合,不吻合率达30%。结论:MR灌注成像能有效地在术前评价脑胶质瘤的病理级别,最大rCBV值结合最大rCBF值可以更好地评估脑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方法在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脑转移瘤病人全脑放射治疗前后分别行常规CT及CT灌注检查,得到TDC曲线,并合成脑血容量(CBV)图、脑血流量(CBF)图以及达峰时间(TTP)图。从灌注图像上测得感兴趣区的CBV、CBF以及TTP值并计算出相对CBV(rCBV)、相对CBF(rCBF)、相对TTP((rTTP)。观察比较20例脑转移瘤患者瘤体实质以及正常脑实质放疗前及放疗后各项CT灌注参数的变化,并比较不同灌注参数的脑转移瘤的放疗疗效。结果放疗前的脑转移瘤瘤体实质区绝大部分均表现为rCBV、rCBF明显升高,rTTP略有降低。20例脑转移瘤放疗后2例体积无明显变化,其余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积缩小。瘤体实质区的CBF、rCBF、rCBV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CBF低于3.0和rCBF高于3.0的脑转移瘤放疗后的治疗有效率及rCBF下降比率、rCBV下降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的放疗疗效明显高于前者。结论脑转移瘤的CT灌注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CT灌注成像方法能有效评价脑转移瘤的放疗疗效,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灌注参数的脑转移瘤进行放疗疗效的预测,rCBF高于3.0的脑转移瘤放疗后疗效比rCBF低于3.0的脑转移瘤放疗后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特点及脑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对抑郁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抑郁症患者、17例焦虑症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脑SPECT显像,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双侧前额叶、颞叶前部、双侧扣带回前部、双侧顶叶、枕叶以及尾状核rCB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焦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额叶、部分颞叶和丘脑的rCB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抑郁症组与焦虑症组相比较,抑郁症组在双侧扣带回前部、右顶叶及尾状核的rCBF明显低于焦虑症组(P<0.05或0.01)。结论:抑郁症和焦虑症对脑血流灌注均有重要影响,抑郁症患者在双侧扣带回前部、右顶叶及尾状核的脑血流灌注明显低于焦虑症组。SPECT脑灌注显像在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状态下脑血管Tie受体表达与血管生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背景:Tie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状态下Tiel和Tie2表达的变化可能参与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的病变过程。目的:观察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状态下脑血管Tie受体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变化。设计:单因素设计。单位: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对象:实验于2003-12/2004-10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取雄性Wistar大鼠65只,24只造模成功,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各12只。方法:模型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端一端吻合,同时结扎上矢状窦,建立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的动物模型;正常组仅单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两组大鼠均于手术后90d麻醉状态下断头取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大脑皮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ie受体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主要结局观察:两组大鼠大脑皮质中Tiel及Tie2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结果:2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中Tiel表达:模型组和正常组的吸光度值比较无差异(3.96&;#177;0.61,4.35&;#177;0.72,P〉0.05)。②脑组织中Tie2表达:模型组的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8.16&;#177;1.04,1.08&;#177;0.45,P〈0.05)。③脑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0.34&;#177;1.05),(2.68&;#177;0.29)个/视野],并且越接近上矢状窦处,微血管密度越大结论:慢性静脉压增高状态下脑血管内皮细胞Tie2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升高,提示脑微血管处于高度增殖状态,而Tie1的相对低表达导致新生血管为病理性的未成熟血管。说明颅内静脉压增高不仅开放了潜在的硬脑膜动静脉吻合和侧支循环,而且启动了病理性血管生成过程,导致硬脑膜动静脉畸形不断发展扩大。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分析其与高血压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TCD技术检测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的脑动脉,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按病程长短分三个组,分析其脑动脉血流动态变化。结果:病程3个月至3年的患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参数增高(P均<0.001);病程3年以上至6年的患血流收缩期流速峰值(VP)增高(P均<0.001),而舒张末期最低流速(VD)降低(P均<0.01),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增高(P均<0.05);病程6年以上的患血流速度各参数均降低(P均<0.001),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逐渐增高(P均<0.001)。结论:利用TCD技术检测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用于评价高血压患的脑动脉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稳定与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情况,探讨斑块性质与脑灌注的关系。方法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为70%-99%患者30例,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测定双侧大脑半球、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皮质分水岭前区、皮质分水岭后区患侧与健侧的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比值。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是否完整、斑块表面是否有大片钙化、其内是否有近期出血及是否有较大的脂质中心作为诊断标准,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斑块两组,进行上述参数比较。结果不稳定性斑块组在皮质分水岭前区和后区的MTT值明显较稳定斑块组延长(P=0.042,t=1.561和P=0.038,t=1.227),rCBF和rCBV未见差异(P>0.05)。上述两组在其余部位的血液动力学参数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相应皮质分水岭供血区域灌注情况有关,不稳定斑块容易导致同侧皮质分水岭区低灌注,MTT是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灌注(CTP)一站式扫描中,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脑缺血症状患者的标准脑CTP图像(标准组),于颅脑CTP图像中将动脉峰值期前后各1组扫描数据剔除,使得其前后间隔时间增加至4.5 s,模拟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P一站式扫描(模拟组)。计算标准组与模拟组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绝对百分比误差值,并分析脑灰质左侧与右侧、白质左侧与右侧灌注参数比值(rCBF、rCBV、rMTT)的相关性。结果 基底核层面CBF、CBV、MTT的绝对百分比误差值均值均<10%。灰质左侧与右侧rCBF(r=0.988,P<0.001)、rCBV(r=0.963,P<0.001)、rMTT(r=0.983,P<0.001)均呈正相关,白质左侧与右侧rCBF(r=0.980,P<0.001)、rCBV(r=0.957,P<0.001)、rMTT(r=0.986,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P一站式扫描中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磁共振全脑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评价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手术疗效。方法 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包括狭窄率≥70%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或狭窄率≥60%有症状患者,其中单侧狭窄者11例(单侧病变组),双侧狭窄者10例(双侧病变组)。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并于手术前后7天内行3D-ASL成像检查,比较手术前后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与对侧相应区域相对脑血流量r CBF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r CBF变化率△r CBF的差异。结果 单侧病变组CEA手术前后r CBF分别为0.93±0.06、1.05±0.05,双侧病变组CEA手术前后r CBF分别为1.00±0.13、1.06±0.09,P值均0.05。术前术后△r CBF进行两组间比较,单侧病变组△r CBF为0.12±0.05,双侧病变组△r CBF为0.06±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流量。磁共振3D-ASL技术能有效的评估脑血流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言语训练对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和脑内相关功能区局部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损伤并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言语康复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言语康复组患者同时给予以Schuell刺激法为主的言语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汉语失语成套试验(ABC)评估患者的言语功能,于患者人组后第20天并且习惯言语训练后,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SPECT)检测其脑内相关功能区的血流量(rCBF),分别于言语训练前和训练结束后各检测1次。结果言语康复组患者经过6周正规的言语训练后,ABC法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与人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SPECT扫描时,所有患者的原病灶区、Broca区、Wernicke区、左基底核区等均存在局部放射性减低,言语康复组患者经1次30~45min的言语训练后,原病灶区以及右侧大脑半球的病灶镜像区、额叶、颢叶、小脑等的rGBF值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言语训练可改善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增加其脑内与言语相关功能区的rCBF。  相似文献   

15.
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状态下脑血管Tie受体表达与血管生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Tie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状态下Tie1和Tie2表达的变化可能参与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的病变过程.目的观察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状态下脑血管Tie受体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变化.设计单因素设计.单位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对象实验于2003-12/2004-10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取雄性Wistar大鼠65只,24只造模成功,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各12只. 方法模型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端-端吻合,同时结扎上矢状窦,建立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的动物模型;正常组仅单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两组大鼠均于手术后90d麻醉状态下断头取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大脑皮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ie受体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主要结局观察两组大鼠大脑皮质中Tie1及Tie2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结果2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中Tie1表达模型组和正常组的吸光度值比较无差异(3.96±0.61,4.35±0.72,P>0.05).②脑组织中Tie2表达模型组的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8.16±1.04,1.08±0.45,P<0.05).③脑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0.34±1.05),(2.68±0.29)个/视野],并且越接近上矢状窦处,微血管密度越大结论慢性静脉压增高状态下脑血管内皮细胞Tie2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升高,提示脑微血管处于高度增殖状态,而Tie1的相对低表达导致新生血管为病理性的未成熟血管.说明颅内静脉压增高不仅开放了潜在的硬脑膜动静脉吻合和侧支循环,而且启动了病理性血管生成过程,导致硬脑膜动静脉畸形不断发展扩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变化与周围组织早期缺血性损伤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注血组和对照组,采用自体血注射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利用GE LightSpeed螺旋CT扫描机灌注成像及计算机辅助系统制作大鼠脑CT灌注参数图,对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并与大鼠脑TTC染色和HE-染色进行比较.结果血肿周围存在不同程度低灌注,低灌注梯度依色阶变化表现为多层彩色环绕带,呈"靶样"改变;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呈波动性改变,血肿周围rCBF和rCBV在注血后1 h降至最低,其后逐渐回升.TTC染色血肿周围未见白色梗死区;HE-染色可见血肿周围组织疏松,细胞不同程度水肿,星形细胞肿胀,神经细胞变性.结论大鼠脑注血后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显著降低可引发周围组织早期缺血性损伤,CT灌注成像可在活体下显示血肿周围异常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脑出血临床救治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and cerebral venous blood gases were studied in seven patient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intravenous sodium nitroprusside infusion. The 133Xe intra-arterial injection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CBF measurements. A dose of sodium nitroprusside (mean 1·0 mg, mean infusion time 20 min), which reduced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by a mean of 17%, resulted in a 13% decrease in CBF ( P <0·05). Measurements obtained 5 and 20 min after termination of the sodium nitroprusside infusion showed no signs of a hyperaemic rebound effect. Arterial PCO2, metabolic rate of oxygen, arterio-venous oxygen difference and venous PO2 remained unchanged during and after infu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sodium nitroprusside has a minor effect on cerebral haemodynamics, an effect that might be mediated by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对颈动脉硬化、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影响,探讨Hcy和UmAlb在晨峰血压所致颈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①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器对197例原发性高血压且LVEF正常的患者行24 h血压监测,按晨峰血压的高低分为两组:A组:晨峰血压正常组,共90例;B组:晨峰血压增高组,共107例。②应用多普勒超声仪对每例患者均行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内径(LCCAd、RCCAd)、颈内动脉内径(LICAd、RICAd)、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LCA‐IM T、RCA‐IM T )及确定左侧、右侧颈动脉有无斑块,计算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均值(CCAdM)、双侧颈内动脉内径均值(ICAdM)、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值(CCA‐IMTM)以及两组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例数。③入院24 h内对以上患者均留取空腹静脉血,利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Hcy、UmAlb及血脂等观察指标。结果 ①A组与B组患者在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血压平均值,24 h平均动脉压(MAP)等方面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1)。②B组在颈动脉硬化各参数、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例数方面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③B组在Hcy和UmAlb水平方面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④晨峰血压与颈动脉硬化各参数、Hcy和UmAlb均显著相关( P<0.01),其中晨峰血压与CCA‐IMTM相关性最强( r =0.623,P =0.000)。结论 晨峰血压在LVEF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致早期颈动脉硬化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且与Hcy、UmAlb密切相关,提示晨峰血压的控制是高血压诊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改良的大鼠脑局部缺血模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介绍一种快速、稳定的大鼠脑局部缺血模型。方法32只Wistar雄性大鼠,按照Longa的线栓法制作局部脑缺血模型,但在放入栓塞线时不结扎翼腭动脉(PPA),通过局部脑血流监测、动物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测定、红四氮唑(TTC)染色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动物麻醉后一般只需15min左右即可完成栓线手术,术后大鼠大脑中动脉区域血流量下降,神经功能损伤明显,脑含水量增高,TTC染色脑梗死区苍白,病理学检查显示缺血灶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神经元固缩坏死。结论不结扎PPA的大鼠脑局部缺血模型,缺血效果明确可靠,手术时间短,是理想的研究脑缺血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