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降低化学性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等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建立肿瘤化疗患者的静脉通路。但PICC留置体内期间可能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s,CRBSI) 严重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肺癌患者化疗间期CRBSI的护理及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cutaneous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出生时体质量、胎龄、性别、PICC置入时体质量及日龄、置管部位(股静脉与非股静脉)及所需时间、PICC留置时间和CRBSI发生情况等,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CRBSI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36例患儿(15.5%)发生CRBSI,发生率为5.1/1000导管日;多因素分析表明,留置股静脉部位、PICC留置时间和出生时体质量为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留置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体质量过低的患儿),尽可能避免股静脉插管、加强穿刺口护理以减少细菌定植、尽可能早期拔除PICC对于预防CRBSI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10余年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被广泛应用于长期输液、给药等临床实践.尽管在PICC导管材料、种类及置管技术上不断取得进步,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仍很常见,是长期静脉置管的重要并发症,特别是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骆小京等[1]报道导管感染致死率为3%.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2],美国平均CRBSI感染率为5.3/1 000导管留置日,感染患者中平均病死率为12%~25%.因此,加强此类感染的防治极其重要.现将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发生原因、预防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相关因素和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6收治ICU内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时间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时间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CRBSI与留置时间呈正相关(r=0.225,P〈0.01)。CRBSI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真菌各占67.16%、26.87%、5.97%,以耐药菌为主。结论:规范CVC无菌操作,加强导管护理,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病原学监测,是控制CRBSI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CVC)取消输液接头环节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NSICU收治的539例CV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21例和观察组418例,对照组输液时采取常规连接输液方法,观察组采用输液器直接连接深静脉管路的方法,比较两组发生CRBSI的情况,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RBSI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生CRBSI中接头环节的作用。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顾性分析发现输液接头环节是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以及PICC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和1000导管日感染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导管留置天数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1)。结论:输液接头环节是NSICU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影响因素,取消CVC患者输液接头环节后能够显著降低CRBSI发生率,减少患者导管留置天数和住院时间,为临床感染预防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6.
PICC相关血行感染的预防及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因其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及具有较长的留置时间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患者因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也会增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是长期静脉置管的重要并发症,也是PICC穿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美国平均CRBSI感染率为5.3/1000导管留置日,感染患者中平均死亡率为12%~25%。本文对PICC相关血行感染的诊断、发生原因及预防和管理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1月—2014年7月我院2142例 PICC 置管病人 CRBSI 发生率及其原因。[结果]2142例病人中确诊CRBSI 24例,发生率为1.12%,其中操作中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针尖未拔出,在皮下探索式穿刺≥3次)5例,留置时间大于30 d 17例,经肘关节下静脉留置22例,病人带管出院(可能与病人依从性差、当地维护不规范等有关)23例。[结论]熟练的置管技术、满足治疗情况下较短的留置时间、经上臂置管、完整的宣教内容、病人良好的依从性及规范的维护都是降低 CRBSI 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癌症患者进行静脉治疗的主要方式,其操作简单、易于维护、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PICC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处理难度较大,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1月—2014年7月我院2 142例PICC置管病人CRBSI发生率及其原因。[结果]2 142例病人中确诊CRBSI 24例,发生率为1.12%,其中操作中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针尖未拔出,在皮下探索式穿刺≥3次)5例,留置时间大于30d17例,经肘关节下静脉留置22例,病人带管出院(可能与病人依从性差、当地维护不规范等有关)23例。[结论]熟练的置管技术、满足治疗情况下较短的留置时间、经上臂置管、完整的宣教内容、病人良好的依从性及规范的维护都是降低CRBSI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流感染(CRBSI)在儿童血液肿瘤患者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发生率及预防反复CRBSI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血液科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植入的血液肿瘤患儿的基本信息,回顾性分析CRBS...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10余年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被广泛应用于长期输液、给药等临床实践。尽管在PICC导管材料、种类及置管技术上不断取得进步,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仍很常见,是长期静脉置管的重要并发症,特别是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骆小京等报道导管感染致死率为3%。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美国平均CRBSI感染率为5.3/1000导管留置日,感染患者中平均病死率为12%-25%。因此,加强此类感染的防治极其重要。现将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发生原因、预防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套件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共1745例,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87例患者作为非护理套件组,将2011年2月(我院开始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套件进行PICC导管的维护)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1058例作为护理套件组,两组患者均按照标准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穿刺部位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发生率。结果使用护理套件组患者的导管穿刺部位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非护理套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统一的护理套件可减少PICC患者CRBSI及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PICC导管管理方案。方法:将349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7-12月置管的150例,共计7644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为对照组;2011年1-8月例,共计13785个导管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管理方案(central line care bundle,CLB),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CRBSI13例,发生率1.70‰,实验组CRBSI发生9例,发生率0.65‰,两组比较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集束化管理方案能有效地预防PICC导管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300例,分析其病历及临床资料,对可能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间、单次置管穿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及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CRTC)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共483例,共进行612次PICC置管,置管时间中位数101(48-184) d;观察CRBSI及CRTC的发生率,并对CRBSI及CRTC的相关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CRBSI共47例(7. 7%),发生率为0. 59‰导管日;而CRTC共16例(2. 6%),发生率为0. 20‰导管日,无其他相关严重并发症。CRBSI和CRTC相关的变量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类型的疾病相比,急性白血病与CRBSI的高发病率显著相关,但与CRTC无显著相关。结论:与传统CVAD置管方法相比,PICC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成为CVAD有效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SICU病区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774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883例患者为观察组,由预防CRBSI护理专科小组利用风险评估表对观察组进行质量控制和干预,比较两组CRBSI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CRBSI的发生率为6.79/千导管留置日,而观察组的发生率为2.34/千导管留置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CRBSI的专项风险评估并及时干预,能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阮燕萍  余元明  俞洋  朱逸 《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19-1121+1125
目的分析PICC置管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3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3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患者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伴发疾病种类、体质指数、住院期间主要治疗、PICC置管部位、置管静脉、导管类型、带管住院次数、均次住院留置时间、总留置时间等因素,分析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导管类型(BD PICC导管)、患者居住地(非城镇)是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均次住院留置时间(14d)是保护因素。结论导管类型、均次住院留置时间、患者居住地是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因素。合理选择导管类型,规范进行导管维护,加强出院带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和控制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细菌定植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细菌谱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PICC置管的39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病原菌构成,探讨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发生导管细菌定植41例(10.4%),发生CRBSI为32例(8.1%),每1000个导管日并发CRBSI为2.79(32/11470)。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为胎龄、出生体质量、置管时间、多种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及每日肝素帽推药次数(P0.05)。PICC导管细菌定植者发生CRBSI感染率高,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是CRBSI的主要致病菌。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轻,PICC留置时间越长,发生导管细菌定植机会越大,并发CRBSI感染几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348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61例和对照组287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是否应用高营养化疗药物、是否应用激素、白细胞计数(WBC)、是否掌握PICC自我护理知识、置管部位、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及操作者的经验等因素均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高营养、应用激素、PICC自我护理知识掌握不良、导管留置时间长、留置部位为股静脉、操作者经验少、WBC降低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受多重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患者CRBSI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中心静脉置管患者2 445例,其中发生CRBSI患者205例,感染率为8.38%。从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2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9.15%。分离的病原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置管前发热、置管时间、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是中心静脉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中心静脉CR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性较严重,应针对独立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