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缺血40min后予再灌注24h.随后用Bederson神经缺损体征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用亚硝酸盐还原法测定脑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缺血再灌注加依达拉奉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②脑缺血再灌注24h后,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质及海马NO含量异常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缺血再灌注加依达拉奉组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质及海马NO含量明显降低.与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脑组织的NO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胰腺炎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重症胰腺炎组(SAP组)及依达拉奉治疗组(Edaravone组),术后12h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CK-MB、CTnT、LDH1的变化及心肌组织中MDA含量与SOD、GsH-PX活性。结果:SAP组大鼠血浆CTnT、CK-MB和LDH1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而依达拉奉干预组心肌酶学检测虽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较SAP组低(P<0.01);与Sham组相比,SAP组大鼠心肌肝组织中MDA增加,SOD活性及GSH-PX活力显著降低(P<0.01),而依达拉奉干预可提高心肌组织中SOD与GSH-PX活性、减少MDA的生成。结论:依达拉奉可以减轻重症胰腺炎诱发的心肌损伤,抗氧化损伤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大鼠仅进行手术过程而不造成缺血,模型组大鼠直接行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实验组大鼠采用高压氧预处理再行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对比三组大鼠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缺血病灶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结果】假手术组的脑组织没有受损,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占比均为0。模型组和实验组脑组织均受到损伤,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及AI这3种指标均升高,但实验组损伤较轻,其数据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大鼠再灌注24 h后脑组织SOD、LDH活力及MDA、NO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SOD、LDH活力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但实验组大鼠脑组织SOD.LDH活力均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MDA、NO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实验组大鼠脑组织MDA、NO活力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高压氧可通过改善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毛蕊异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在造模前14 d,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5 mg/(kg·d)、10 mg/(kg·d)、20 mg/(kg·d)毛蕊异黄酮,sham组和I/R组等量注射二甲基亚砜,随后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 h后评估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NF-κB表达量。结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随着毛蕊异黄酮浓度升高而降低,以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或P0.01),均低于I/R组(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I/R组(P0.01),MDA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SOD活性随着毛蕊异黄酮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MDA水平随着毛蕊异黄酮浓度升高而降低(P0.05或P0.01)。与I/R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NF-κB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NF-κB的表达随着毛蕊异黄酮浓度升高而下调,以高剂量组下调最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毛蕊异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选取SD大鼠36只,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5min后开始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规复苏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12只。复苏后48h取组织标本,采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脑神经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常规复苏组相比,脑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同时依达拉奉治疗组的脑神经元凋亡水平比常规复苏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对抗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细胞的再灌注损伤,减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6.
袁爱民  许波华  周静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077-1079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线栓法所致大脑中动脉缺血损伤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建模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尼膜同组及丹参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等5组,每组10只,假手术大鼠10只设为对照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行为学、脑梗死率、脑含水量、脑指数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结果丹参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可以升高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率及脑含水量,降低血清MDA含量,升高SOD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高剂量的丹参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各种效应与尼膜同组相似。结论丹参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依达拉奉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家兔30只,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20只和空白对照组10只,采用腹主动脉夹闭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腹腔注射法给依达拉奉组注射依达拉奉,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共14d,检测家兔血清自由基水平,治疗结束后采用Jacobs法对家兔后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肌电图评估和脊髓病理学评估。结果:治疗后依达拉奉组家兔双下肢Jacobs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血清MDA、SOD、NO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下肢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N1及P1)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脊髓病理也证实依达拉奉对脊髓的保护作用。结论:依达拉奉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提供新的药物。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及黄芩苷治疗组。动物模型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法分别测定脑组织缺血再灌注3,6h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的含量及黄芩苷对其的影响。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后3,6h时,脑组织SOD分别为(24.5±0.28),(16.27±0.20)NU/mg,丙二醛分别为(0.66±0.32),(1.62±0.52)μmol/g,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组织SOD明显降低(P<0.01),丙二醛则明显增高(P<0.01);黄芩苷治疗后脑组织SOD分别为(30.19±0.36),(25.74±0.28)NU/mg,丙二醛分别为(0.42±0.26),(0.78±0.37)μmol/g,与模型组相比,脑组织SOD有所增高(P<0.01),而丙二醛则有所降低(P<0.01)。并且,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模型组增高(P<0.05)。结论: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并揭示其量效关系。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h G-CSF低、中、高剂量组,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于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即刻及24 h分别腹部皮下注射rh G-CSF 25μg/kg、50μg/kg及100μg/kg,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4 h采用longa及Berderson标准评分法行神经功能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SABC)检测大鼠脑组织中Caveolin-1、COX-2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并在高倍镜下计算涂片中炎症细胞数反映脑组织炎症反应。结果 (1)模型组可见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灶及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rh G-CSF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炎症细胞数明显减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rh G-CSF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aveolin-1、COX-2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rh G-CSF中、高剂量组Caveolin-1明显升高,COX-2明显降低(P<0.01),低剂量组Caveolin-1及COX-2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之间在神经功能缺损、梗死体积、炎症细胞数、Caveolin-1、COX-2表达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G-CSF可能通过升高Caveolin-1,进而降低COX-2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神经保护作用,中剂量50μg/kg可能为最佳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与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简称“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简称“后处理组”)、依达拉奉动脉给药组(简称“动脉途径组”)和依达拉奉静脉给药组(简称“静脉途径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描记术中心电图变化,于再灌注末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伊文思蓝和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方法确定梗死以及缺血的心肌范围。结果与再灌注组相比,后处理组、动脉途径组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小,CK-MB、MD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SOD活力增加(P〈0.05);静脉途径组与再灌注组相比,心肌梗死范围减小,CK-MB、MDA水平降低,SOD活力增加(P〈0.05)。上述指标后处理组、动脉途径组和静脉途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的心肌,在再灌注前注射依达拉奉进行药物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强度与机械性缺血后处理接近,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是两者的共同机制;主动脉根部-冠脉注射途径给药的保护效果不逊于静脉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含水率的影响.以探讨其对氧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GB模型有效的家兔32只,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空白对照组(I/R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SGB组。SGB组再灌注开始时从兔颈部导管注人0.25%丁哌卡因0.5ml/h至再灌注12h时。NS组则注入NS0.5ml/h。I/R组不用任何药。各组于再灌注12h时断头取脑制成10%脑组织匀浆,检测SOD活性、MDA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NS组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脑组织含水率增加(P〈0.05),而I/R组与N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I/R组、NS组比较,SGB组SOD活性显著升高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含水率下降(P〈0.05)。结论:SGB可明显减轻脑水肿,提高脑组织内源性SOD生物活性,降低MDA含量,具有明显的抗氧自由基损伤作用,并因此而起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减轻脑水肿的机制.方法 四血管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小剂量EGb761治疗组、中剂量EGb761治疗组和大剂量EGb761治疗组,每组8只;观察脑组织含水量、血清S100B、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EGb761治疗能降低脑组织含水量、血清S100B蛋白和MDA含量,提升血清SOD含量.结论 EGb761可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下降和抗自由基损伤有关,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皂苷(Gypenosides,G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塞通阳性药组(20mg·kg^-1)、绞股蓝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100、30和10mg·kg^-1),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匀浆中SOD、MDA、NO含量等生化指标及梗死面积变化的影响,同时观察HE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绞股蓝总皂苷可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P〈0.05),提高大鼠脑组织中s0D活性(P〈0.05),降低其MDA含量(P〈O.05),缩小脑梗死面积(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绞股蓝总皂苷可明显提高Bcl-2呈阳性的细胞数(P〈0.05),降低Bax阳性的细胞数(P〈0.05)。结论绞股蓝总皂苷能够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通过保护脑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害,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研究发现,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强实验动物学习、记忆等的能力。但其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中总抗氧化能力、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的脑保护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锦州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和机能中心实验室,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4-03/08在锦州医学院机能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锦州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治疗组、高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治疗组及尼莫地平治疗组,每组8只。方法:①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乙醚麻醉,颈正中切口,两边颈总动脉用微动脉夹夹闭30min后去除动脉夹,恢复动脉血流。对照组只分离两边颈总动脉,不夹闭。②模型组和对照组:在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同时及再灌注后每隔24h分别按40mg/kg剂量腹腔注射蒸馏水、低和高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组及尼莫地平组按10,40,2mg/kg剂量腹腔注射葡萄籽原花青素及尼莫地平。再灌注72h后断头取脑,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的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及丙二醛含量。③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小鼠40只,每组8只。①总抗氧化能力:模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8.145,P=0.000),而低、高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治疗组及尼莫地平治疗组又明显高于模型组(t=6.313,8.956,4.14,P<0.01)。②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2.541,P<0.01),而低、高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治疗组及尼莫地平治疗组又明显低于模型组(t=2.231,8.956,7.260,P<0.05~0.01)。③丙二醛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7.883,P<0.01),高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治疗组及尼莫地平治疗组又明显低于模型组(t=5.234,4.518,P<0.01)。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总抗氧化能力,对抗脂质过氧化以及降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近端缺血后处理组(Ⅲ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Ⅳ组)、联合处理组(Ⅴ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4h后测定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值为0、(55.29±16.34)%、(36.07±14.76)%、(37.23±15.13)%和(21.15±10.92)%;与Ⅰ组相比,其余四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TNF-α水平及MDA含量均明显增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均P<0.01);Ⅲ、Ⅳ、Ⅴ组SOD活性高于Ⅱ组,其余指标均低于Ⅱ组(均P<0.05);Ⅲ、Ⅳ组SOD活性低于Ⅴ组,其余指标均高于Ⅴ组(均P<0.05);Ⅲ组与Ⅳ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效果优于单独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相氧化应激主要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与丙二醛(MDA)含量在血清中的变化,研究其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相血清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变化,并与假手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各时相相比较,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3h即出现明显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差异越来越显著,再灌注后24 h达到变化的峰值,随后两者变化的趋势与假手术对照组的差异逐渐减小,再灌注72 h后差异显著减小,但仍恢复不到假手术对照组的水平。且血清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变化呈负性相关:血清SOD活力先降低后升高,血清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结论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心肌细胞的损伤修复情况,一种新的量化指标有望在临床中推广,在缺血性心脏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疗效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CAP)对老年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60只老年大鼠(20-22月龄)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CAP治疗组(C组,预先两周喂服卡托普利)。检测各组在急性缺血1h、再灌注1h及24h,肾组织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A组对比,B、C组中肾组织的SOD活性显著下降,MDA的含量明显增高。C组在再灌注期肾皮质中的MDA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1),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1)。B组电镜可见明显急性肾小管损伤和坏死,而C组肾小管损伤轻微。结论 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参与了肾脏的损伤过程。卡托普利可以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脂盾过氧化反应.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双乳突法低频电刺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大鼠模型,造成右脑缺血2h再灌注24h,采用5级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来筛选病例。脑含水量用干重湿重法测定,用TTC染色-图像分析仪测定梗死灶体积,并分析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即刻治疗组除外)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P〈0.05),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脑组织中SOD含量增加,而MDA值下降(P〈0.05)。结论 双乳突法低频电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及缩小梗死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PPAR-γ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不同麻醉下电针对MDA、SOD及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水合氯醛+脑缺血-再灌注组(A组)、水合氯醛+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B组)、丙泊酚+脑缺血-再灌注组(C组)、丙泊酚+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D组)、假手术组(E组),每组8只。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于再灌流开始后,B组和D组电针"百会"命门"和"足三里"穴,电针参数:频率30~50 Hz,间断疏密波,电流强度1 mA,以局部肌肉轻微震颤为度,时间20 min。在缺血后24 h,测定脑组织中的MDA和SOD含量和PPAR-γ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24 h后,与E组比较,A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的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及PPAR-γ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A组比较,B组和D组大鼠脑组织中的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C组和D组MDA含量及PPAR-γ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C组比较,D组大鼠脑组织中的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MDA含量及PPAR-γ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及PPAR-γ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4,P<0.01)。结论 电针能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SOD含量明显增加,而丙泊酚可以显著降低PPAR-γmRNA表达及MDA含量,具有氧化应激作用,PPAR-γmRNA表达及MDA的变化具有内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