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伍卫 《新医学》2003,34(3):139-139
1引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尽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现已明确,高龄、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在西方人群中,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证明,不论高龄、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均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60%~70%伴有高血压,高血压者发生冠心病较正常血压者高3~4倍。我国流行病学研究也同样表明,血压…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与脑卒中关系密切,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991年我国脑卒中检出率为492.34/10万,并逐年上升,为人群主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展治疗高血压后,使脑血管病降低了57%,因此,合理控制血压、减少脑卒中,对延长高血压人群的平均寿命、提高生命质量、节省医疗支出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及预防脑卒中的合理降压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①定期测量血压,将人群中未知的高血压检测出来,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②规范测量血压,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③因地制宜检查、评估高血压患者的总体心血管风险,根据总危险决定治疗时机和措施.④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区,明确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预防脑卒中.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⑤长期坚持生活方式改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限盐、限酒、减轻体质量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⑥五大类降压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选择,根据药物的强适应证选择使用.⑦对2级或2级以上高血压或高于目标血压20/10 mmHg的高危患者,可起始用小剂量联合治疗或复方制剂.⑧一般高血压治疗的血压目标是小于140/90 mmHg.⑨血压达标的主要措施:尽量使用长效药;尽量使用联合治疗或复方制剂;加强患者教育和随访管理;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加量或加另一种药).⑩随访中根据血压是否达标决定随访频率:血压达标者3个月随访1次,未达标者2~4周随访1次.(⑾)强调患者自我管理,积极推荐患者进行家庭血压测量.(⑿)对公众、高血压易患人群进行健康教育,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防治教育,改善降压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了解上海市某院脑卒中筛查情况,并对危险因素与危险程度分析,为医院建立脑卒中的预防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来我院自愿要求筛查,符合筛查条件的个体共2488人,进行调查评估,区分出高,中,低危人群,并进行危险因素与危险程度的分析。 结果 筛查人群中高危人群占51.5%,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以年龄比例影响最多占83.9%。其次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分别占79.7%、46.8%。糖尿病占32.3%,吸烟占24.4%,房颤占12.8%,左心室肥厚占10.7%。其中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者的危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者的危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与不吸烟者的危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血管疾病与非心血管疾病者的危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海市某院脑卒中筛查以高危人群居多,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以年龄,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所占比例较高,应作为脑卒中干预防治的重点。且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吸烟者与血压正常,非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不吸烟者的危险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上述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早期、及时、积极的强化干预即控制血压,血糖,治疗心脏病,生活方式干预等,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82-4283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非传染性的慢性病,临床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晰。目前临床将血压升高但不满足高血压疾病标准的人群统称为高血压前期,该阶段是采取措施预防发生高血压及脑卒中等一系列心血管事件的关键时期。近些年随着临床对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高血压前期治疗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药物干预等,但也有学者认为高血压前期并不等于高血压疾病,无需进行药物治疗。为进一步了解高血压前期的发展及治疗,本研究对高血压前期饮食、运动及药物等防治方案进行全面阐述,旨在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应积极进行降脂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患病人数高达1.6亿。血压升高所致的冠心病、脑卒中或肾功能损害等不仅取决于血压升高本身,而且还取决于与高血压同时伴随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尤其是血脂异常。积极有效地降压治疗虽能明显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但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则疗效更为显著。现有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地降脂治疗,能更大幅度地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调整血压是治疗脑卒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月住院的170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进行高血压分级,并连续7d动态观察其血压变化及抗高血压治疗对卒中预后的影响,以期对脑卒中急性期合理抗高血压治疗提供有益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尿酸血症尿酸长期升高易诱发痛风,更是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原发性高血压可损伤心、脑、肾等器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2].有研究发现,血压与尿酸相互影响,两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关系紧密,发病率均呈现逐年升高态势[3].本研究拟通过人群流行病学方法,探讨生活方式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压在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与上述疾病间的关系.方法检测2003-03/07在安阳钢铁公司社区居住者1 789人,其中血压正常者998例,脑卒中68例,冠心病258例,高血压465例的血压及脉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脉压水平人群患脑卒中,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危险性.结果1 789名被调查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卒中组、冠心病组、高血压组、血压正常组脉压均值分别为(58±21),(57±20),(60±19),(41±9)mm Hg,F=223.39,P<0.000 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组脉压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随着脉压增宽,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②在调整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及饮酒后,以脉压<45 mm Hg的人群为基线组,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脉压为45~59,60~74和≥75mm Hg组人群,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分别是基线组的1.87,2.47,3.79倍.冠心病的患病危险是基线组的1.42,2.99,3.20倍.高血压的患病危险是基线组的1.63,1.92倍.将收缩压和舒张压纳入影响因素中再分析,仍然显示上述疾病的患病危险随脉压的增宽而增加.结论①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的患病率随脉压增宽而增高.②脉压增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人群高血压患病者有1.4亿,而且我国高血压发病趋势具三高三低特征,即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高血压主要并发症是心脏病和脑卒中。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心肾功能竭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脑卒中。高血压与糖脂代谢紊乱和糖尿病有密切关系。高血压防治已成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原因及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生时血压的变化以及处理的方法,对卒中患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关系.本文观察了230例在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及发病后14天内血压的变化,并分别对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及无高血压病史者的血压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卒中时升高的血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也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1]控制血压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可减少35%~40%的脑卒中事件,20%~25%的心肌梗死,超过50%的心力衰竭。除生活方式的改善之外,目前高血压主要依靠口服药物治疗,有调查显示在高血压人群中,服药率仅为24.8%,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只有5.8%[2],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影响因素涉及患者自身、治疗和干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到患者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现就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C…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人群中筛选鉴别出高危人群.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门诊、住院及体检40岁以上人群609例,其中高血压组195例,非高血压危险组177例,脑卒中组34例,对照组203例,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CVHI),CVHI积分低于75分者为高危人群.结果:脑卒中组、高血压组、非高血压危险组脑血管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外周阻力、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动态阻力和临界压明显增高,高血压组多项指标变化与脑卒中组无统计学差异,脑卒中组、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危险组CVHI异常率分别为100%、41.02%、31.04%,明显高于对照组(12.32%).结论: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人群,特别是高血压组,卒中风险明显高于对照组,CVHI检测能够筛检出卒中高危人群,在脑卒中临床预防及药物防治效果评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康复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伟光  吕国良 《中国康复》2005,20(4):244-246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血管疾病,又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及心肾功能衰竭,引起致残、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目前临床研究证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合理的非药物和药物等综合康复治疗,可使血压得到控制,显著降低脑卒中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仅就老年高血压康复治疗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调控与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对20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符合人选标准的患者,据单、双日随机分为A、B两组。于入院24h内、7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调控血压并记录其他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692例,血压与预后呈U型关系。入院时血压升高的发生率为71.24%,合并高血压组较不合并高血压组预后差。血压调控在140—180/180—90mmHg时预后最好,为U型关系的分界值。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是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糖、白细胞升高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调控是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人群中筛选鉴别出高危人群。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门诊、住院及体检40岁以上人群609例,其中高血压组195例,非高血压危险组177例,脑卒中组34例,对照组203例,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CVHI),CVHI积分低于75分者为高危人群。结果:脑卒中组、高血压组、非高血压危险组脑血管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外周阻力、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动态阻力和临界压明显增高,高血压组多项指标变化与脑卒中组无统计学差异,脑卒中组、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危险组CVHI异常率分别为100%、41.02%、31.04%,明显高于对照组(12.32%)。结论: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人群,特别是高血压组,卒中风险明显高于对照组,CVHI检测能够筛检出卒中高危人群,在脑卒中临床预防及药物防治效果评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复发相当普遍。由于多种原因,脑卒中高血压患者出院以后相当一部分患者血压控制不好,导致卒中再发[1]。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血压控制情况的调查,对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卒中复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现有高血压患者1亿以上,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50%左右,每年因高血压导致心、脑、肾脏疾病死亡者近1200万人,若将人群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可预防80%的脑卒中事件和37%的冠心病事件。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的积极治疗,防止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人群社区护理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许多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成为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必须终身坚持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然而,目前我国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及治疗率、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而控制高血压不是针对高血压病本身,而是影响高血压的危险行为因素,因此,开展高血压人群的社区护理是其治疗的基本措施,而全程式的社会护理必须依靠患者的直系亲属及亲朋好友,我们在开展社区护理指导方面有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浙江省人民医院登记的546例脑卒中高危患者的资料,分析其BMI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系,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BMI合并影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形成颈动脉斑块的危险。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3,95% CI:1.063~2.572,P=0.026)。超重组以及肥胖组合并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和高血压,糖尿病组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合并高血压病史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率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组,分别是对照组的2.270、3.167和3.647倍(P0.01)。结论 随着BMI升高,特别是具有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风险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