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迟缓的效果。方法将智力障碍患儿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观察组采用听觉统合训练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前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中的适应性和语言两个领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的适应性DQ及语言DQ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结合听觉统合训练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迟缓康复效果优于单纯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智力低下合并语言迟缓患儿,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联合治疗组采用语言训练联合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语言训练。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适应性评分及语言能力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适应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语言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语言训练及头针可以有效地治疗智力低下合并语言迟缓患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肌训练对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智力低下患儿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语言认知综合训练;观察组予以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综合训练.两组训练时间均为3个月.采用S-S法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发育商进行测试.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语言发育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语言表达发育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语言理解和操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综合训练能更好地提高智力低下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效果。方法:将90例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头针组、常规治疗+头针+耳穴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常规+头针治疗、常规+头针+耳穴治疗。比较治疗后1、3个月三组Gesell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评分,用智力发育指数(DQ)表示。结果:治疗后1个月,常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头针组患儿DQ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头针+耳穴组患儿DQ分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儿DQ分值显著提高。其中,常规治疗+头针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头针+耳穴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头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或加用头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加用头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加用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观察头针配合耳穴治疗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随机分为I组(常规治疗组),II组(常规治疗 头针组),III组(常规治疗 头针 耳穴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以智力训练、物理疗法、推拿为主为主,不包含头针或耳穴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Gesell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的适应性评分,用智力发育指数(DQ)表示。结果:治疗后1个月,常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 头针组患者DQ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 头针 耳穴组患儿DQ分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P <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者DQ分值显著提高。其中,II组效果优于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III组疗效优于II组及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或加用头针联合耳穴均对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加用头针联合耳穴疗效优于单纯加用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6.
宋丽娟 《妇幼护理》2022,2(23):5400-5403
目的 探讨口肌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在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医治的88例智力低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设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共44例患儿采取语言认知训练,观察组44名患儿进行了口肌锻炼和言语认知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使用Gesell发育量表和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S-S法)两组患儿语言恢复效果。结果 在Gesell发育量表方面,治疗前两组患儿语言发育商(DQ)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DQ值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S法结果方面,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语言发育迟缓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中采取口肌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儿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集体语言训练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作用。方法: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儿9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予集体语言训练;观察组予针刺 配合集体语言训练。2组训练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2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2组进 行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0%,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P<0.05)。治疗后,2组患儿Gesell发 育量表的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 论:针刺配合集体语言训练能更好地提高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的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AIT)对整体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儿童语言及情绪-社会性的治疗效果。方法:144例GDD儿童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轻度GDD 28例,中重度GDD 20例。运用脑干诱发电位仪行ASSR测试判定听觉敏感频率,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进行AIT治疗,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AIT疗效调查表,治疗前后3个月语言发育商、总发育商评分差异及AIT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来评估整体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中轻度GDD语言DQ、总DQ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而治疗组中中重度GDD患儿以及全部对照组中患儿语言DQ、总DQ较治疗前提高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空白对照组语言DQ、总DQ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轻度GDD三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语言DQ、总DQ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中重度GDD三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总DQ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两比较显示:轻度GDD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语言DQ、总DQ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1),中重度GDD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总DQ比较差异显著(P0.05),轻度、中重度GDD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总DQ比较差异显著(P0.05),轻度GDD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语言DQ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IT治疗3个月后在语言、社会交往上平均总有效率60.42%、72.92%,控制情绪能力平均总有效率20.83%。结论:AIT能促进轻度GDD儿童语言发育水平,提高GDD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及改善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循环电刺激联合语言训练在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73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按交替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行语言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脑循环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格赛尔(Gesel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Gesell评分中动作能发育商(DQ)、应人能DQ、语言能DQ及应物能DQ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循环电刺激联合语言训练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可显著改善患儿语言能力发育,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结合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原理在相应的头皮某些穴区进行针刺的头针结合语言训练在卒中后失语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03-09/2005-08在本院卒中科治疗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101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即单纯语言训练组(n=50,行单纯语言训练);头针结合治疗组(n=51),在语言训练的同时采用头针治疗,均连续60d。在训练前及训练后60d进行听理解、命名、复述、言语表达、阅读能力、书写能力,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评定,评定标准用波士顿汉语失语症评测量表对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结果卒中后失语症的患者10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治疗60d后头针结合语言训练组听理解、命名、复述、言语表达、阅读能力、书写能力,波士顿诊断失语检查评分显著高于单纯语言训练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语言训练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头电针配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语言康复训练配合头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言语训练治疗,言语训练采用Schuell刺激法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对不同类型的失语症患者训练类型有所侧重。每次30min,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针灸治疗选取头部穴位,运动性失语取运动区,感觉性失语取感觉区,完全性失语取语言三区,并且配合百会、风府、哑门等穴位。每周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语言功能评分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测验》,就自发说话、语言理解、复述和命名四方面内容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失语程度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分级标准进行评价,总疗效比较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1、0.03、0.02、0.02、0.02,P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2、0.03、0.01、0.02、0.03,P均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3、0.03、0.03、0.02、0.03,P均0.05)。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为0.03,P0.05)。结论:头电针配合言语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疗效优于单纯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左背外侧前额叶结合头皮针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言语训练及头针治疗,同时给予tDCS伪刺激治疗,观察组在给予言语训练及头针治疗的同时联合tDCS治疗,共治疗4周。2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BDAE)评估患者的语言功能,采用采用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评定患者语言交流能力,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CRRCAE评分、BDAE等级、CADL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CRRCAE评分、CADL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BDAE等级较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CRRCAE评分、CADL评分、SF-36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BDAE等级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tDCS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结合头皮针可以更好的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的语言功能、日常交流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治疗和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差异,探究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组和基础组,每组30例。针药组用补阳还五汤和针刺语言一区治疗,同时进行基础康复训练;基础组仅进行基础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根据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估患者情况,并进行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WAB和CFCP评分上升、责任血管血流增快明显。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能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按会诊顺序将59例中风假性球麻痹患者分为头体针组40例和体针组19例,头体升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体针组采用体针治疗,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头体针组临床治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体针组临床治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临床治愈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可改善中风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及假性球麻痹,临床治愈率高于传统体针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将70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和对照组,针康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只进行言语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和失语症程度.结果治疗4周后,针康组不仅失语症程度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其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针康组卒中后失语症抑郁量表(SADQ)分值下降也更为显著(P<0.01).结论针康法可很好地改善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将57例中风偏瘫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型组35例和痰瘀阻络型组22例,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方法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比较。结果气虚血瘀型组临床基本痊愈2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6%;痰瘀阻络型组临床基本痊愈3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两组比较,临床显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神志、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对痰瘀阻络型的临床显效率高于气虚血瘀型。  相似文献   

17.
王健 《中国康复》2016,31(2):128-130
目的:观察背景音乐下头皮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20例,3组患者均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观察2组增加头皮针治疗,观察1组增加背景音乐下头皮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试(LOTCA)、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LOTCA、FMA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0.05)。且观察1组LOTCA总分、子项目中除注意力外各项以及FMA和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0.05);观察2组的LOTCA总分、视知觉、思维操作、视运动组织以及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0.05)。观察1组的思维操作及LOTCA总分较观察2组改善更显著(P0.01,0.05)。结论:背景音乐下头皮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全面改善,优于单纯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和结合头皮针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皮质下失语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皮质下失语症(SC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仅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针刺及语言训练。结果4周后,治疗组语言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与对照组61.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对皮质下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认知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组(A组)、认知功能训练组(B组)和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组(C组),每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比较P300潜伏期变化以及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治疗前后相比,各组MMSE评分提高,P300潜伏期缩短,血浆皮质醇含量降低(P<0.05).且在提高MMSE评分、缩短P300的潜伏期、降低血浆皮质醇含量方面,C组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头穴丛刺结合认知训练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体内皮质醇含量,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头皮针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认知与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n=41)和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头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头皮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测定、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Barthel指数(BI),分别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后,P300潜伏期头针组平均缩短38ms,对照组平均缩短17ms,头针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FMA及BI评分头针组改善幅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