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接受肺癌根治术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辅助化疗后的免疫状态。免疫状态通过测定T细胞亚群、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辅助化疗结束时两组肺癌患者的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均明显下降,而CD8+T细胞明显增加,NK细胞活性明显弱于正常人,说明肺癌患者辅助化疗后的细胞免疫处于较低水平。在辅助化疗后1周,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以及CD4+/CD8+比值进一步下降;实验组患者辅助化疗后1个月,CD3+T细胞、CD4+T细胞及NK细胞活性首先恢复正常;对照组患者以上三种细胞比例虽然有所上升,但速度较为缓慢,直到化疗结束后3个月时仅CD4+T细胞达到正常水平。在化疗后第1周至第3个月的各观察时间内,实验组CD8+T细胞和CD4+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体液免疫状态变化趋势与细胞免疫类似。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显著提高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对原发性胃癌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根治术患者41例作为实验组,另选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进行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化疗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NK和FOXP3~+细胞数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XP3~+的表达。结果治疗前,实验组CD3~+T显著高于对照组,CD4~+T、CD8~+T、CD4~+/CD8~+T和NK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显著高于治疗前(t=4.84,P0.01),总有效率为31/41(75.6%);实验组治疗后CD4~+T、CD8~+T和NK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III,IV期CD4~+T、CD4~+/CD8~+T和NK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III、IV期CD8~+T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实验组治疗后FOXP3~+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增加CD4~+T、CD8~+T和NK细胞,降低FOXP3~+调节性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免疫功能、KPS评分变化以及化疗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经病理证实的ⅢA期NSCLC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治疗组32例在GP方案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完成4周期化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变化、患者KPS评分变化以及化疗毒性反应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有显著升高,CD8+显著下降,患者KPS评分显著升高,化疗毒性反应中恶心呕吐减少、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下降均有所减轻。结论康艾注射液应用在ⅢA期NSCLC术后辅助化疗中可以起到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全身毒副反应、改善患者KPS评分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对化疗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每个患者接受DC与CIK细胞治疗至少2个疗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健康者和48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及DC联合CIK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及CD4+/CD8+比值。结果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数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外周血CD3+、CD4+、NK细胞及CD4+/CD8+比值较化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前后CD8+均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DC与CIK细胞回输后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高于回输前,CD8+低于回输前,但CD3+、CD4+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免疫力降低,应用DC与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脑肿瘤患者谨慎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64例行根治性切除术脑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输血组46例,未输血组15例;健康对照组40例。三组均在术前、术后3d、14d、30d分别抽静脉血备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及NK细胞。结果输血组输血前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d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4天、30天与第3天相比无显著变化,但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未输血组输血前与健康对照组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3天该值明显减少(P<0.05或0.01),但CD8+变化不显著;术后第14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相比:术前及输血前细胞免疫无差异。术后第3天,未输血组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与输血组比较(P<0.05),CD8+无差异。术后第14天、30天,未输血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CD4+/CD8+T细胞比值、NK细胞明显高于输血组(P<0.05)。结论输血对脑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临床上对该类患者的输血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探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123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检测,并与3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消化系统各肿瘤组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CD3+)、T4细胞(CD3+CD4+)、NK细胞(CD3-CD16/56+)百分率下降(P<0.01);T4/T8(CD3+CD4+/CD3+CD8+)比值降低(P<0.05);T8细胞(CD3+CD8+)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消化系统各肿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表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检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监测抗瘤疗效和判断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表达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21例肿瘤患者(包括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和鼻咽癌)为肿瘤组,同期115名健康人为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19~+B细胞和NK细胞的细胞免疫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肿瘤组外周血的CD3~+、CD4~+、CD19~+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组,NK细胞比例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肿瘤间的CD8~+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19~+、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外周血中不同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对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作为临床监测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DS组,n=20)和舒芬太尼组(S组,n=20).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行镇痛效果评价;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12 h(T2)、24 h(T3)、48 h(T4)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o时比较,T1~ T4时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1~T3时两组患者NK细胞水平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各时点CD8+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相比,DS组在术后24 h 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增高(P<0.05);术后48 h DS组NK细胞水平已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S组仍处于较低水平(P< 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更有利于肿瘤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体力状况评分1~2分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实验组予常规化疗外加用胸腺肽α1针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4周。观察比较两组化疗后免疫功能〔自然杀伤细胞(NK)、CD3+、CD4+及CD4+/CD8+T细胞的变化〕及骨髓抑制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NK、CD3+、CD4+及CD4+/CD8+T细胞均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2、3.24、3.02、2.79、3.76,P均<0.05);实验组化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6、1.23、1.36、1.33、1.40,P均>0.05);对照组化疗前后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9、1.21、1.19、1.13、1.43,P均>0.05)。实验组的骨髓抑制Ⅲ-Ⅳ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5)。结论胸腺肽α1能够增强晚期NSCLC化疗期间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减少骨髓抑制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 50例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各25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化疗同时,联合香菇多糖治疗;单纯化疗组只给予化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8 d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以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肺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肺癌(P<0.05);Ⅲ+Ⅳ期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但CD4+ CD25+T细胞比值升高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②肺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单纯化疗组外周血CD4+ 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外周血CD4+ 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单纯化疗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化疗联合生物治疗较单纯化疗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降低更明显,更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化疗药物(奥沙利铂+替吉奥胶囊)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1例二线复治的晚期胃癌患者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化疗后评价疗效和毒性。结果全组21例共完成治疗周期86个,获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7例,病情进展(PD)5例,有效率(PR)42.9%,生活质量(QOL)改善率76.2%。主要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未见明显心血管系统毒性和出血情况。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具有较好疗效,不增加化疗毒性,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与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患晚期胃癌28例采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治疗,第1天奥沙利铂130mg/m。静滴2h,第1~5天亚叶酸钙50rag/(m^2·d),氟尿嘧啶500mg/(m^2·d),静脉点滴1~1.5h,每3周重复1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按WHO标准评定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6例,进展10例,总有效率42.8%,中位进展5.2个月,1年生存率21.7%,临床受益17例(60.7%)。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感觉异常及胃肠道反应是主要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均可逆,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较高,是晚期胃癌化疗较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替吉奥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替吉奥(S-1)联合草酸铂(L-OHP)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替吉奥60 mg,早晚各服1次,第1~14天,草酸铂130 mg/m2,静脉滴注1 d;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氟尿嘧啶750 mg/d,静脉滴注,第1~5天,顺铂40 mg/d,静脉滴注,第1~3天。21 d为1个周期,至少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12例,进展(PD)2例。有效率(RR)为56.3%。不良反应较轻,主要表现为Ⅰ~Ⅱ度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末梢神经感觉异常及血液学毒性。结论替吉奥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脾胃培源方联合化疗治疗脾胃虚弱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脾胃虚弱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予以XELOX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脾胃培源方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体瘤变化、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病灶稳定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CD3^+、CD4^+、CD8^+细胞水平及CD4^+/CD8^+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CD3+、CD4^+、CD8^+细胞水平及CD4^+/CD8^+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脾胃培源方联合化疗可改善脾胃虚弱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应用曲妥珠单抗联合改良DCF方案化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例应用曲妥珠单抗联合改良DCF方案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20例患者经过联合治疗后疾病控制率为8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12例、恶心或呕吐7例、心脏毒性5例、高血糖3例、低钠血症3例、肝功能损害3例、口腔炎2例,程度Ⅰ~Ⅲ级,经对症治疗与护理后,不良反应均得到缓解,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应用曲妥珠单抗联合改良DCF方案化疗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和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脲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方法:25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晚期胃癌,接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脲嘧啶治疗。具体治疗方案按常规进行。应用4周期后按照WHO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25例均可评价,总有效率为44%。完全缓解(2/25),部分缓解(9/25),疾病进展时间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3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感觉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脲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序贯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方案。方法选取20例晚期胃癌患者,先给予替吉奥(S-1)单药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患者体质状况改用S-1联合奥沙利铂(SOX方案)或最佳支持治疗。疗程结束后采用RECIST结合临床获益率综合评估,不良反应采用WHO分级标准评价。结果 20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1例(55.0%),稳定(SD)7例(35.0%),总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主要是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但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过程。结论先替吉奥单药、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序贯治疗晚期胃癌,患者耐受性好,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1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DCF方案(多西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加康莱特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0d为一周期,对照组应用DCF方案化疗。至少在2次化疗之后复查胸部、腹盆腔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近期疗效的评价,观察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5%)与对照组(5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7)。但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DCF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近,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本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46例应用奥沙利铂135 mg/m2,d1,静脉滴注;表阿霉素50 mg/m2,d1,静注;替吉奥20 mg bid,d1~14。每3周重复,连用2个周期。观察完成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54.35%。毒副反应中消化道反应(发生率86.96%)、骨髓抑制(发生率71.74%)和脱发(发生率100.00%)为主要毒副反应。结论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性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术后行腹腔持续温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35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7例,行腹腔持续温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4次,之后行常规静脉化疗;对照组68例,行常规静脉化疗12次;2组常规化疗均采用FOLFOX6方案,并均于术后4周开始常规化疗。结果:(1)治疗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5.38%、78.63%和58.47%;对照组分别为93.21%、67.95%和41.81%。2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卡氏评分法(KPS)评分升高率为59.70%,对照组为42.65%,2组KPS升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腹腔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92%比30.88%,P〈0.05),而远处转移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4%比35.29%,P〉0.05);(4)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反应与造血系统抑制,但无一例因化疗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结论:腹腔持续温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可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