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 年2 月14 日~3 月11 日收治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216 例COVID-19 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组194 例,重型组15 例,危重组7 例,检测各组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重型组、危重组的淋巴细胞计数、T 淋巴细胞计数、CD4+T 淋巴细胞计数、CD8+T 淋巴细胞计数和B 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12.114 ~ -3.376,P<0.05)。危重组的淋巴细胞计数、T 淋巴细胞计数、CD4+T 淋巴细胞计数和NK 细胞计数低于重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 -3.986 ~ -1.975,P <0.05)。结论 对COVID-1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在反映COVID-19 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受损程度及评估病情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9例COVID-19确诊患者疾病早期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不同病程患者血清中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的水平。结果①59例确诊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者为57例(96.61%),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为20例(33.9%),C反应蛋白升高者为41例(69.49%)。COVID-19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C反应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59例确诊患者中,52例(88.14%)患者血清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检测为阳性,健康体检者IgM抗体均为阴性。COVID-19患者在病程第(0~6)d、(7~10)d、(11~15)d、(16~20)d血清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81.82%、90%、100%。③IgM阳性组与IgM阴性组比较,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机体感染SARS-CoV-2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减低,部分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常伴有C反应蛋白升高。动态观察白细胞、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对于COVID-19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观察具有重要意义。②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的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可用于SARS-CoV-2感染患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参数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计数、 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新型冠 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天津市西青医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3 月健康查体人群28 例为健康组,同期该院甲流患者28 例为甲流组,京津冀鲁地区COVID-19 确诊患者28 例为新冠组,均采用流式细胞计 数法进行血细胞检测,使用Graphpad Prism 统计学软件分析三组人群的WBC 计数、Neu 计数、Lym 计数、NLR 值差 异性及COVID-19 患者年龄与NLR 值的相关性。结果 新冠组患者外周血中WBC(q=6.048, P<0.05)计数,Neu(q=5.696, P<0.05)计数及NLR 值(q=2.811, P<0.05)均低于甲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ym 计数(q=7.898, P<0.05)低于 健康组而NLR 值(q=4.159, P<0.05)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新冠组中< 50 岁患者与≥ 50 岁患者的NLR 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4, P<0.05)。结论 外周血血细胞检测中WBC 计数、Neu 计数、Lym 计数及NLR 值指 标可用于辅助鉴别COVID-19 患者、甲流患者、健康人群,对COVID-19 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且新冠患者NLR 值具 有年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分析实验室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住院的COVID-19重症和普通患者各8例的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分析等实验室结果。结果治疗前,COVID-19患者重症组和普通组间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及淋巴细胞百分比(LYM%)、血小板数量(PLT)、CD3~+、CD4~+、CD4~+/CD8~+及CD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症组和普通组间所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组内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WBC)、LYM及LYM%、PLT和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组内治疗前后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CD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分析监测在早期筛选与治疗监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COVID-19临床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死于脓毒症的危重烧伤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规律并阐明其意义.方法 回顾1990~2010年住院死于脓毒症的危重成年烧伤患者共31例(S组),排除意外死亡、入院早期死亡、应用胸腺肽或胸腺肽α1者;取同时间段内非死于脓毒症的危重成年烧伤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C组).对死亡前15 d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及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及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进行分析.结果 S组淋巴细胞计数存在下降趋势,于死亡前第13、7、5、3、1 天显著低于正常值1.5×109/L;C组淋巴细胞计数无趋势性改变,于死亡前第11、7 天显著低于正常值;于死亡前第13、5、3、1 天,S组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C组;S组淋巴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33);S组淋巴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降低出现时间的早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死于脓毒症的危重烧伤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可结合血小板计数降低作为反映病情危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18日至2月25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有临床症状、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为COVID-19组;4例无临床症状但SARS-CoV-2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为无症状感染组;选取同期体检的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各组不同淋巴细胞水平的差异。结果 21例COVID-19患者中,18例患者的总淋巴细胞计数(Lym#)低于参考区间下限,3例患者的Lym#在正常参考区间内;20例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计数(NK#)低于参考区间下限,1例患者的NK#在参考区间内。COVID-19组T淋巴细胞百分比、B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NK细胞百分比(NK%)、Lym#、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NK#低于对照组(P0.05)。COVID-19组NK#及NK%低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结论 COVID-19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异常,其中NK细胞下降显著;COVID-19组、无症状感染组与健康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差异,提示淋巴细胞亚群在COVID-19的诊断、病情评估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18例COVID-19确诊患者与6例健康对照者的抗凝血,进行全血细胞分析检测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并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总值(CD3~+)、CD4~+、CD8~+T细胞绝对值,并与临床病情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COVID-19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轻型和普通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较对照组变化不大(P0.05)。三组间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急性期CD3~+、CD4~+、CD8~+T细胞绝对值相对于对照组大幅度减低(P 0.01),好转期与急性期CD3~+、CD4~+、CD8~+T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感染患者机体细胞免疫损伤可能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机制,发病早期出现CD3~+、CD4~+、CD8~+T细胞数量明显降低须警惕重症病例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检测外周血细胞的结果差异与相关性。方法收集150例门诊标本,分别用CD-1700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镜检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并用瑞氏染色镜栓分类,比较处于低值、参考范围与高值标本两种方法结果的差异,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仪器法和手工法在参考值范围标本内的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性良好。但是,在血小板低值标本和白细胞高值标本,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分类仪器法和手工法结果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正相关。结论CD-1700血细胞计数仪对血小板计数降低与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多的标本须通过手工镜检复查,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近期预后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心内科住院的100例ACS患者,分为低白细胞计数(<6.2×109/L)组、中白细胞计数(6.2~8.5×109/L)组、高白细胞计数(8.5~16.7×109/L)组。观察白细胞计数与ACS的3年病死率、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电图结果、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 (1)高白细胞计数组吸烟者多,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高白细胞计数组与其他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白细胞计数组病死率是低白细胞计数组的2.89倍(17.90%和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R)是1.609,95%可信区间(95%CI)为1.142~2.266;高白细胞计数组病死率是中白细胞计数组的1.86倍(33.3%和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为1.470,95%CI为1.042~2.073,高白细胞计数组病死率是低白细胞计数组的5.37倍(33.3%和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为2.100,95%CI为1.571~2.807。结论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多见于吸烟患者,其3年内发生心肌梗死、病死的概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各自应用及联合应用对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4组,所有患者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7 d,Gln+rhGh组口服Gln[0.3 g/(kg·d)]和皮下注射rhGh(10 U/d),Gln组口服Gln,rhGh组皮下注射rhGh,肝硬化对照组给予相应安慰剂.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以及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Gln+rhGh组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以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都有显著意义的升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白细胞总数无显著意义的变化.结论:Gln与rhGh联合应用能提高淋巴细胞计数以及淋巴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2日至3月20日该院隔离病房收治的81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50例(普通组),重型31例(重型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患者32例为普通流感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IFN-γ、TNF-α、IL-6及SAA水平。分析普通组与重型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的动态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AA在诊断COVID-19中的价值。结果重型组入院时IFN-γ、TNF-α、IL-6及SAA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及普通流感组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入院时IFN-γ、TNF-α、IL-6水平与普通流感组入院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入院时SAA水平与普通流感组入院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入院后第3、7、10天IFN-γ、TNF-α、IL-6及SAA水平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3、7天IFN-γ、TNF-α、IL-6及SAA水平高于入院后第1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入院后第3、7天IFN-γ、TNF-α、IL-6及SAA水平高于入院时和入院后第1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0天IFN-γ、TNF-α、IL-6及SAA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A诊断COVID-19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和84.4%,最佳临界值为17.0 mg/L。结论监测IFN-γ、TNF-α、IL-6水平变化可为COVID-19病情评估提供依据,SAA水平可用于COVID-19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炎症指标及血常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程中的水平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5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确诊组,根据COVID-19临床分型标准又将确诊组患者分为普通型组113例,重型组27例,危重型组5例。另选取84例在发热门诊就诊和在隔离病区观察,且已排除COVID-19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临床分型患者在疾病不同时期的血常规、炎症指标;分析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的COVID-19患者血常规、炎症指标在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确诊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和淋巴细胞计数(LYM)水平明显降低(P<0.05),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明显升高(P<0.05)。普通型组与重型组转归期WBC、LYM水平较急性期升高(P<0.05)。普通型组转归期CRP、SAA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P<0.05);重型组恢复期CRP和SAA水平低于转归期与急性期(P<0.05),转归期CRP和SAA水平低于急性期(P<0.05)。4例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的COVID-19患者WBC、NEUT、LYM、CRP及降钙素原水平在加重期升高,恢复期下降,SAA水平则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LYM、WBC、CRP和SAA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COVID-19不同分型患者的疾病转归情况及治疗效果。危重型、重型COVID-19患者容易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LY)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T)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8月肺部感染患者72例,根据感染病原纳入新冠病毒组(36例)和细菌组(36例),同时选取体检科3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WBC、LY及NT,计算并绘制4个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受试者特征(ROC)曲线。结果三组患者血清hs-CRP、WBC、LY及NT测定值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指标联合诊断新冠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94),其灵敏度(100%)和特异度(94.4%)也最高。结论血清hs-CRP、WBC、LY及NT在诊断新冠肺炎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4个指标联合诊断新冠肺炎感染可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8日—2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302例COVID-19患者作为COVID-19组,以2020年1月7日5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OVID-19患者根据入院时临床表现分为非重症组(218例)和重症组(84例);根据院内短期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269例)和病亡组(33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入院时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血小板(PLT)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等炎性反应指标检测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结果COVID-19组与对照组比较,NEUT#、LYMPH#、PLT计数、NLR、P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男性比例、高血压比例、年龄、WBC计数、NEUT#、NLR、PLR、hs-CRP和PCT均高于非重症组(P<0.05),LYMPH#和PLT计数均低于非重症组(P<0.05)。病亡组男性比例、年龄、WBC计数、NEUT#、NLR、PLR、hs-CRP和PCT均高于生存组(P<0.05),院内生存时间、LYMPH#和PLT计数均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NEUT#和NLR均是COVID-19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LT计数是独立保护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95%可信区间(CI)为0.756~0.882,P<0.001],最佳临界值为6.18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63%、68.95%、35.88%、93.96%。结论NLR与COVID-19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发生密切相关,是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普通型患者和重症患者之间以及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及D-二聚体(DD)检测结果的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COVID-19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对其中30例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和DD进行动态观察。以100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OVID-19重症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血小板(PLT)计数均低于COVID-19普通型组(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DD均高于COVID-19普通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COVID-19重症组白细胞(WBC)计数、PLT计数、NEUT#、LYMPH#、LYMPH%均降低,NLR、LDH均升高(P<0.05);COVID-19普通型组WBC计数、PLT计数、NEUT#、NLR、LYMPH#、尿素、CK、DD、LDH均降低(P<0.05),LYMPH%升高(P<0.05)。30例重症患者中有7例病情加重或转危重,其WBC计数、NEUT#、NLR持续升高,LYMPH#持续降低。23例病情好转或病毒核酸转阴患者入院前期各项指标均异常,随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及DD检测结果对COVID-19的诊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涂片中裂隙淋巴细胞对百日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80例疑似百日咳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百日咳阳性组和百日咳阴性组,每组40例;分析两组患儿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裂隙淋巴细胞阳性率的差异,同时比较各指标对百日咳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百日咳阳性组WBC计数、LYMPH%、裂隙淋巴细胞的阳性率高于百日咳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裂隙淋巴细胞诊断百日咳的特异度为97.5%,明显高于WBC计数、LYMPH%的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裂隙淋巴细胞诊断百日咳的灵敏度为52.5%,与WBC计数、LYMP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疑似百日咳患儿,可建议进行WBC形态学检查。血涂片中出现裂隙淋巴细胞提示百日咳感染,临床医生可通过完善百日咳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有助于缩短诊疗周期,节约医疗成本,为基层医院百日咳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实验室部分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3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COVID-19轻型及普通型(普通组)和重型及危重型(重症组)患者血常规、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细胞因子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室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重症组患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炎症指标SAA、CRP、PCT、DD、白细胞介数(IL)-6、IL-10均高于普通组患者(P<0.05),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明显低于普通组患者(P<0.05);重症组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和IL-4与普通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组患者淋巴细胞总数显著低于普通组患者(P<0.05),但重症组和普通组患者淋巴细胞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BC计数、NEUT%、NLR、SAA、DD、CRP、IL-6和IL-10均能作为反映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P<0.05)。结论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WBC计数、NEUT%、NLR、SAA、DD、CRP、IL-6和IL-10较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有明显变化,这些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及早判断病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多项炎性免疫指标在血液中的表达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三医院2020年1月27日至2月29日收治的272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病情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3组,另选取54例同时期已排除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LYM)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血清补体C3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以上6项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COVID-19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WBC计数、LYM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CRP、SAA和PCT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CRP、SAA和PCT水平逐渐增加(P<0.05),但LYM计数和补体C3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WBC计数、LYM计数、CRP、SAA、PCT和补体C3联合检测诊断COVID-19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100.0%;6项指标联合检测鉴别COVID-19患者重型和危重型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85.0%。结论COVID-19患者体内WBC计数、LYM计数、CRP、SAA、PCT及补体C3等多项炎性免疫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扬州地区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俯卧位通气的疗效。 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9月我院新区分院符合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82例,年龄(74±8)岁,重症(重型、危重型)、非重症(轻型、普通型)患者分别为22、60例。重症患者分为气管插管组和非气管插管组,比较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俯卧位通气对重症患者氧合、呼吸驱动等的影响。 结果82例患者28 d病死率为0。入院第7天(D7)重症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入院第14天(D14)重症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8% vs 7.3%,P<0.05)。D7需机械通气患者比例较入院第1天(D1)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 vs 3.7%,P<0.05),与D14(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重症患者相比,重症患者年龄、合并2种及以上基础病的比例、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介素-6(IL-6)水平显著升高,基础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重症患者中有5例患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组男性比例、平均年龄、吸气努力(Pmus)、体外膜肺氧合(ECMO)比例、住院时间显著高于非气管插管组,ROX指数、氧合指数(P/F)、插管前俯卧位时间显著低于非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1 h后ROX指数较俯卧位通气前显著升高,呼吸频率(RR)、Pmus较俯卧位通气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出现压疮不良反应。 结论扬州地区老年COVID-19患者入院7 d左右重症患者比例最高,14 d左右重症患者比例显著降低。年龄越大、基础病越多、炎症指标水平越高、氧合越差者病情更重。俯卧位通气能改善氧合、降低呼吸驱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