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行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其早期临床评估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SAH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32)和预后良好组(n=88),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以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并赋值,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偏大,多发性动脉瘤患者更多,Fisher分级以及Hunt-Hess分级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多发性动脉瘤、Hunt-Hess分级是颅内动脉瘤性SAH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259、1.353、1.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多发性动脉瘤以及Hunt-Hess分级的SA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加大,临床要高度重视并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SDHC)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10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资料。比较未发生SDHC(No-SDHC组)、发生SDHC(SDHC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及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SDH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08例患者以女性为主(68例,63.0%),平均年龄为(59.6±8.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63.0个月,随访期间SDHC发生率为30.6%(33例)。SDHC组Hunt-Hess分级4~5级、Fisher分级3~4级、急性脑积水及开颅夹闭手术比例均高于No-SDHC组(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Hunt-Hess分级4~5级、Fisher分级3~4级、大脑中动脉瘤、合并急性脑积水、开颅夹闭手术治疗及无脑脊液引流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发生SDHC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Fisher分级3~4级(OR=6.406, 95%CI 1.800~22.799,P=0.004)及无脑脊液引流(OR=14.267, 95%CI 1.196~170.268,P=0.036)是SDHC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高级别Fisher分级(3~4级)及行无脑脊液引流的患者易发生SDHC,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池积血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aSAH患者,将其分为急性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每组各100例,对脑积水和非脑积水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池积血、Fisher分级、治疗方式、Hunt-Hess分级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池积血、Fisher分级为aSAH后急性脑积水相关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导致aSAH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脑积水有多种因素,脑池积血、Fisher分级是aSAH后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影响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开颅瘤颈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各50例。分别记录2组术前相关影响因素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与性别、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的关系。结果:开颅瘤颈夹闭组与介入栓塞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766)。开颅瘤颈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的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与预后不良相关(均P<0.05),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是影响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的预后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患者196例行血管内介入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术后3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估预后,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96例患者中,致密栓塞177例(90.31%),瘤颈残余16例,部分栓塞3例,均痊愈出院。预后良好158例(80.61%),预后不良38例(19.39%)。介入治疗:高血压(β=1.412,OR=4.005)、Hunt-Hess分级(β=1.513,OR=3.016)、Fisher分级(β=1.642,OR=4.091)、既往动脉瘤破裂史(β=1.832,OR=1.502)、手术时机(β=1.512,OR=1.515)是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有效,合并高血压、既往动脉瘤破裂史、手术晚、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高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血管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显微夹闭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方法:136例aSA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栓塞组(56例)与夹闭组(80例),2组分别行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显微夹闭术。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栓塞组术后3 d的IgG、IgM、IgA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术后3 d的IgG、IgM、IgA水平均较术前1 d降低,栓塞组高于夹闭组(P<0.05)。栓塞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夹闭组,颅内感染、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低于夹闭组(P<0.05)。2组术后6月的神经功能缺损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栓塞组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占比显著低于夹闭组(P<0.05)。栓塞组的恢复良好率与夹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栓塞组的中度残疾率高于夹闭组,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均低于夹闭组(P<0.05)。结论:相比开颅显微夹闭术,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aSAH具有手术耗时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损伤及免疫状态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64-1265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显微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Ig G、Ig M、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术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中能促进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在神经内科住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并发CVS的 aSAH 24例病人实施全面的护理,包括监测 CVS前驱症状及体征、保持等容和正常循环血量、正确使用尼莫地平、做好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23例治愈出院,1例发生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遗留右侧肢体轻瘫出院。[结论]对血管内栓塞治疗aSAH 后CVS的病人实施全面的护理,可及早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遏制CVS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凡帆  全伟  张昊  钟文军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390-2392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早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血管内治疗的223例aSA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预后.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年龄、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WFNS分级、是否有血管痉挛、是否发生感染、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有统计学差异.Hunt-Hess分级、WFNS分级、Fisher分级和是否发生感染进入Logistic多因素方程.结论:本组病例中,Hunt-Hess分级、WFNS分级、Fisher分级、血管痉挛、是否发生感染是独立影响aSAH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与分析探究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因动脉瘤引起的SAH患者9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栓塞组与联合组,各48例。栓塞组仅给予介入栓塞术治疗,联合组给予脑脊液置换术联合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颈强直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栓塞组总有效率为62.50%,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58%,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栓塞组(P<0.05)。与栓塞组相比,联合组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颈强直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脑积水率、脑血管痉挛率均较低(P<0.05)。2组死亡率、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动脉瘤引起的SAH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外周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Hunt-Hess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aSAH患者,根据Hunt-Hess分级,分为Hunt-Hess低级别组(Ⅰ~Ⅱ级,n=38),Hunt-Hess高级别组(Ⅲ~Ⅴ,n=48).所有患者于入院后d2、d7、d10清晨采集空腹血,检测其血清BNP水平,并分析血清BNP水平与Hunt-Hess相关性.[结果]Hunt-Hess高级别组患者d2、d7、d10血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Hunt-Hess低级别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unt-Hess低级别组d2、d7、d10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nt-Hess高级别组d7血清BNP水平显著于d2、d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BNP水平与Hunt-Hess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569,P<0.01).[结论]aSAH患者血清BNP水平与Hunt-Hess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对于Hunt-Hess高级别(Ⅲ~Ⅴ级)患者入院后应实时动态监测血清BNP水平变化,对临床治疗aSAH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富英  邹志军  黄翚  邓伟华  周进 《护理研究》2006,20(5):1178-117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介入栓塞术后行脑脊液(CSF)置换的护理.[方法]选择SAH急性期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后隔日行腰椎穿刺术并做CSF置换病人38例,观察病人症状缓解及疗效。[结果]38例中,26例痊愈,6例道留轻微神经系统体征,但不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余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结论]SAH病人介入栓塞术后行CSF置换,能安全、有效地改善症状,术后体位护理及病情观察是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间接受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Hunt-Hess分类法分级为Ⅰ~Ⅲ级,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过程中或手术后1~3 d对所有患者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观察患者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情况,分析脑积水组与非脑积水组患者与Hunt-Hess分级、置管平均天数、急性脑室扩大、动脉瘤的位置和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 42例患者中有7例(16.7%)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1其中入院Hunt-Hess分级Ⅰ级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者占6.7%,Ⅱ级占11.1%,Ⅲ级占44.4%。Hunt-Hess高的患者更易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2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患者腰大池置管平均天数明显长于未发生脑积水患者(14.7±1.9 d比8.9±1.8 d)。3急性脑室扩大者发生脑积水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未出现急性脑室扩大的患者比率(44.4%比9.1%)。4后循环动脉瘤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最高,为33.3%;其次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占25.0%。5行手术夹闭治疗的患者出现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比率低于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14.8%比20.0%),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引流治疗时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与Hunt-Hess分级、动脉瘤位置、急性脑室扩大和置管天数有关,而与治疗方法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临床特征及早期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894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出血次数及动脉瘤位置等相关因素与急性脑积水发生的关系;进一步分析急性脑积水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的疗效。结果 894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中有179例发生急性脑积水,其中53%能自行缓解,有83例手术前呈进行性加重趋势;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出血次数及动脉瘤位置与急性脑积水的发生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与脑积水的发生无关(P>0.05)。进一步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出血次数及动脉瘤位置均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急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脑积水均快速缓解,22.6%转变为慢性脑积水;术后6个月随访,恢复良好和仅有轻度残疾的比例达到70.2%。结论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近一半的患者呈进行性加重趋势,早期显微外科治疗是处理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的时间与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治疗.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对118例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发病后7 d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已经聚积在蛛网膜下腔的出血,以及由于SAH而导致的脑部及全身性并发症.治疗效果经χ2检验.结果 118个动脉瘤中101个瘤腔100%闭塞,12个95%闭塞,5个被90%闭塞.术后115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89例,Ⅱ级14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3例.全组死亡3例,死亡率2.5%.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8例,动脉瘤破裂3例,GDC脱出2例,脑梗塞1例.术后74例随访6~72个月均无再出血,3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治愈.结论 对破裂性动脉瘤应早期进行血管内栓塞.术后治疗的策略应着眼于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并妥善处理脑部与全身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颅内夹闭术,观察组予以血管介入栓塞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gG、IgM及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可通过弹簧圈对动脉瘤血管充分填塞,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血肿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颅内血肿(ICH)患者的治疗策略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AH合并ICH患者。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并在CT上测量血肿大小,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患者入院时分为高级别组(Hunt-HessⅠ~Ⅲ级)和低级别组(Hunt-HessⅣ—Ⅴ级),采用改良Rankin Scale评分在6个月时评估患者预后。结果60例患者中,高级别组患者18例,低级别组42例。血肿体积〉50cm。者,其瘤体直径大于血肿体积≤50cm^3的患者。破裂动脉瘤最常见于前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54例患者经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并夹闭动脉瘤,4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2例患者介入栓塞后行血肿清除术。低级别组患者中,早期手术者较晚期手术者预后更好。印例中预后好者占23.3%,死亡率为36.7%。结论治疗策略的选择和治疗时间的把握对患者至关重要,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并夹闭动脉瘤,对很多伴有较大颅内血肿且入院评级较低的患者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辛伐他汀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3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2组患者在给予SAH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疗效、CVS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45.2%)明显高于对照组(24.4%),CVS的发生率(9.5%)低于对照组(26.8%),不良事件发生率(9.5%)低于对照组(39.0%),Hunt-Hess分级为I级、II级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有助于降低SAH后CVS的发生率,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联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难治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5年我院a SAH后SCVS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给予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治疗)和观察组(n=20,给予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联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于入院后第1,3,5,7,10,12,14天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意识状态,于治疗2周及3个月后采用Glasgow预后量表(GOS)评价预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VMCA、GCS评分及GOS评分。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既往史、入院时VMCA、动脉瘤位置、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观察组VMCA恢复正常值显著早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和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独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比较,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联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a SAH后SCVS临床疗效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继发脑血管痉挛(CVS)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SAH继发CVS病人进行密切观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SAH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并发症明显降低,46例病例中,治愈30例,治疗好转8例,死亡3例,其他5例.[结论]对SAH继发CVS病人进行预见性的密切观察,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SAH复发及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