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余雪姣  王卫珍 《全科护理》2013,11(15):1393-139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210例接受TURP手术病人进行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并观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210例TURP术后病人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通过围术期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很好地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行盆腹腔手术治疗的妇科病人的消极情感状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盆腹腔手术治疗的妇科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5天末的SAS和SDS评分情况;记录两组病人在术后5d下肢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5d出现下肢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妇科盆腹腔手术治疗的病人引入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能改善机体负性情感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病人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骨科手术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疼痛和肢体肿胀的发生情况,以及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和病人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疼痛、肢体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 05),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和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对骨科手术治疗病人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病人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疼痛和肢体肿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和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6月本院785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785例妇科盆腔手术病人在术后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发病率为0.51%,均早期发现和处理,最终康复出院。结论在围手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穴位贴敷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妇科盆腔手术病人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术后应用穴位贴敷预防DVT发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穴位贴敷联合气压仪预防DVT发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凝血指标变化及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DVT发生率、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穴位贴敷能预防妇科盆腔术后DVT发生,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莫柳娟  陈少芳 《全科护理》2011,9(33):3045-3046
[目的]观察早期活动预防妇科盆腔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行妇科盆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实验组术前给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知识宣教,术后早期进行四肢被动和主动活动,比较两组病人DVT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盆腔术后进行早期四肢被动和主动活动,实施有效预防措施和护理,可降低妇科盆腔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郭丹  翟娜  金秀华 《护理研究》2013,(27):3005-3006
[目的]探讨综合防护护理措施在预防妇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00例围术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58例和对照组1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在术前根据预警评分表进行综合评估,并执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措施实施的效果。[结果]预警评分分级综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观察组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P<0.05),提高病人依从性。[结论]综合防护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妇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8.
李焕喜 《全科护理》2013,11(7):651-651,65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8例为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徐明霞  周艳 《全科护理》2013,(28):2610-2611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治疗14d后观察两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及病人术后关节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关节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为(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
傅坤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2041-2042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本院妇科诊断为妇科肿瘤并行剖腹手术的患者326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160)和干预组(n=166)。对照组采用传统妇科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针对性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和肢体活动等。比较两组术后10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0d内,干预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3例。手术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术中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有3例患者在术中发生了肺栓塞,术后1月内有5例出现了DVT;干预组1例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了肺栓塞,术后1月内发生DVT 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后期康复风险,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行髋部手术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使用骨科髋关节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使用骨科髋关节手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6%)远低于对照组(22.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满意81.7%,一般15.5%,较差2.8%;对照组患者满意40.8%,一般42.3%,较差16.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切实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推动护理学科发展,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术前和术后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2,P=0.023).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降低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该方法简单、安全、经济,且疗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0.27%(15/5616),阴式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90%(3/333),仰卧位手术发生率为0.09%(12/13333),15例均行彩超检查证实为静脉血栓,经抗凝、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妇科手术后应积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发生应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针对下肢肢体骨折患者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发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实施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创伤组2015年1~12月下肢肢体骨折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组应用Autar量表,在入院24 h内、术后1周内分别进行血栓风险的评估,结合临床生化指标D-二聚体和下肢超声彩超的客观监测结果对患者发生DVT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基于评估结果实行具有针对性的医护患三位一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患者自理能力以及术后5~7 d的D-二聚体数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静脉血栓7例,干预组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DVT的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理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7 d干预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血栓风险的全面评估,制定围术期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自主能动性,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了医护资源的利用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护服务,为临床预防及治疗 DVT 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560例PIC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使用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两周内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分级护理干预两周后,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5.71%(P=0.006)。结论根据评估表筛查出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的制订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照医疗及护理路径、查阅文献、专家审定等方法制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将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住我院骨科病区的未应用计划单的868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住我院骨科病区的应用计划单的880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应用计划单前后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认知程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血栓发生率及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考核得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认知程度、满意度及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掌握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的护理计划单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认知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提升了护理人员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方法 将109例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实施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危险因素、复发率及术后健康状况等.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复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按照住院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观察组患者Lysholm(85.5±12.8)及Lysholm不稳评分(19.1±2.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5±12.2)、(12.9±2.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特点及其引发肺栓塞(PE)的危险性,同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手术后对LDVT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4月至2008年12月所有于我院进行妇科手术的资料完整的患者395例.分别于手术前24 h、术后48~72 h及术后96~120 h,常规扫查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若有血栓,则进一步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明确有无肺栓塞,并彩色多普勒超声继续动态观察.术后超声检查未见LDVT,而临床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不能除外肺栓塞的患者,亦要进行CTPA检查,明确有无肺栓塞.结果 妇科盆腔手术后早期无积极预防措施时LDVT形成的发生率为11.1%, LDVT患者42.8%发生肺栓塞.结论 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腿深静脉;且引发肺栓塞危险性高,小腿深静脉血栓的栓子是引发肺栓塞的主要因素.妇科手术后早期对高危人群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尤其是小腿深静脉超声检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