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屠悦  林雪娟 《全科护理》2016,(21):2194-2196
[目的]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进行妇科盆腔手术的68例病人(2014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行普通护理方式,干预组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14.7%,而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病人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老年骨折病人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干预。[方法]对332例老年骨科病人在围术期做好观察评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功能锻炼、体位、预防性抗凝治疗等措施,密切观察DVT的发生。[结果]10例经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DVT,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后良好。[结论]对老年骨折病人围术期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对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病人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骨科手术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疼痛和肢体肿胀的发生情况,以及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和病人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疼痛、肢体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 05),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和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对骨科手术治疗病人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病人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疼痛和肢体肿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物理预防的护理质量指标,探究其在妇科围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物理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三维质量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前期相关指标运行情况,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物理预防的护理质量指标,包括1项一级指标(结果指标)、2项二级指标(过程指标)。在妇科肿瘤病房,对全员进行指标内涵、妇科围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物理预防集束化策略、指标填报及数据收集方法等培训,并运用指标实施监测,探究其应用效果。[结果]指标运行前后除妇科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外,护士血栓相关知识得分、病人下肢运动落实率、病人正确穿脱弹力袜落实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物理预防的护理质量指标为妇科围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客观、可量化的依据,通过监测与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妇科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阴道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肾切除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1月行经阴道NOTES肾切除术的17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78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DVT发生,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围术期护理准备及术后严密的监测可预防经阴道NOTES病人围术期DVT形成。  相似文献   

6.
冯雁玲  ) 《全科护理》2010,8(28):2568-2569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加强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预备班培训、疼痛教育和术后常规护理、疼痛管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早期康复训练等。[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加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老年骨折病人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干预.[方法]对332例老年骨科病人在围术期做好观察评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功能锻炼、体位、预防性抗凝治疗等措施,密切观察DVT的发生.[结果]10例经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DVT,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后良好.[结论]对老年骨折病人围术期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对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丹  翟娜  金秀华 《护理研究》2013,(27):3005-3006
[目的]探讨综合防护护理措施在预防妇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00例围术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58例和对照组1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在术前根据预警评分表进行综合评估,并执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措施实施的效果。[结果]预警评分分级综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观察组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P<0.05),提高病人依从性。[结论]综合防护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妇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踝泵运动对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2例下肢骨折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踝泵运动。对比两组病人患侧皮肤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前后患侧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患侧皮肤肿胀、疼痛、颜色改变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前患侧踝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患侧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泵运动能有效改善下肢骨折病人下肢皮肤状况,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焕喜 《全科护理》2013,11(7):651-651,65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8例为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加强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预备班培训、疼痛教育和术后常规护理、疼痛管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早期康复训练等.[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加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徐明霞  周艳 《全科护理》2013,(28):2610-2611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治疗14d后观察两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及病人术后关节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关节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为(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13.
史丽玉 《全科护理》2014,(31):2914-2915
[目的]探讨病人行髋关节置换术后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制定预防方法和实施护理措施。[结果]2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随访3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了解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病人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丁菊华 《全科护理》2012,10(3):208-209
[目的]总结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的骨科大手术病人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并对16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病人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可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骨科大手术后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采取积极的预防和适宜的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过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和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6月本院785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785例妇科盆腔手术病人在术后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发病率为0.51%,均早期发现和处理,最终康复出院。结论在围手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张美燕 《全科护理》2016,(36):3866-3868
[目的]提高护士预防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知识和态度水平,促进其护理行为的形成,提高自我效能感。[方法]将知信行理论应用于我院外科护士132人预防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培训中,采用知信行调查问卷及自我效能量表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护士预防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护士DVT知识、态度、行为与自我效感呈正相关。[结论]运用知信行理论对护士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培训,有助于提高护士预防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知识和态度水平,促进其护理行为的形成,提高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颈静脉导管血管内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进行经颈静脉导管血管内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围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16例病人血栓完全溶通;6例在溶栓过程中发现髂总静脉呈局段性狭窄,予狭窄处植入支架;8例出现侧支循环,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经颈静脉导管血管内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显著,加强围术期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rivex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2014年3月—2016年6月对36例(42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病人早期采用Trivex旋切系统手术治疗,围术期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术后随访3个月~12个月。[结果]术前、术后无一例蔓延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发生肺栓塞,术后红肿热痛均消失,湿疹、色素沉着、溃疡均明显好转;术后出现血肿及瘀斑、感觉异常、小腿软组织感染、皮下硬结等并发症,经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无静脉曲张及溃疡的复发,1例术后1个月浅静脉炎复发。[结论]Trivex对血栓性浅静脉炎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有效、安全,加之围术期针对性护理的保驾护航,使治疗更彻底,有效预防浅静脉炎复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分析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对6例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围手术期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术前的全面评估,重视健康宣教,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尤其做好高危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现状调查结果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3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护理措施调查表以及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量表(Autar量表)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95.70%病人为中度或高度风险;术前1 d、术后第1天、出院前1 d髋部骨折、膝关节炎病人Autar量表评分均高于髋部病变病人,髋部骨折病人Autar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膝关节炎病人(均P0.05);术前1天、术后第1天、出院前1 d股骨头置换术病人Autar量表评分均高于膝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均P0.05);术后90.32%的病人接受药物预防,5.38%的病人接受足底泵预防,89.25%的病人避免下肢输液,73.12%的病人接受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20.43%的病人接受出血风险评估。[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较高,应加强健康宣教,并采取药物治疗、物理预防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