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80岁)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2019年204例经手术治疗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疾病、骨折类型、麻醉方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钙水平、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以术后1年内死亡为观察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年内,共有82例患者术后死亡,死亡率为40.2%。性别、BMI、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钙水平及住院时间不影响80岁患者髋关节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合并疾病数量、ASA评分以及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年龄、术前合并疾病数量、ASA评分、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心脏不良事件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会延长住院天数,加重经济负担,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现从年龄、术前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分级)、贫血与输血等方面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年龄、性别、认知功能、骨折类型及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合并症、机体营养状况、术后疼痛等因素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进行综述,为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术期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以及临床上应强调多学科协作做好围术期管理、制订合适的康复计划,提高病人术后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手术治疗组(151例)和保守治疗组(55例)两组,比较两组出院后1年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情况,并对老年髋部骨折151例手术治疗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出院后1年,手术治疗组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15.89%(24/151)低于保守治疗组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29.09%(1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质疏松程度、手术时机、合并基础疾病、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功能锻炼及锻炼依从性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的因素(P0.05或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重度骨质疏松、合并基础疾病、未术后功能锻炼及锻炼依从性差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经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的概率低。年龄≥70岁、重度骨质疏松、合并基础疾病、未术后功能锻炼及锻炼依从性差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60例老年髋部初次骨折术后康复患者为非骨折组,同期60例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患者为骨折组。对比两组年龄、骨质疏松、术后功能锻炼、医疗依从性与合并内科疾病情况。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骨质疏松、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合并内科疾病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性别、固定方式、骨折类型及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高龄、骨质疏松、合并内科疾病、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及Harris评分是导致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骨质疏松症、合并其它内科疾病、康复性锻炼、依从性及Harris评分是导致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髋部再骨折的高危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并及时干预,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临床流程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2003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老年髋部骨折临床流程于2007年1月开始应用。比较应用临床流程前后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 结果 在应用临床流程后,住院期间病死率、术后1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及总的住院时间均明显下降。 结论 应用老年髋部骨折治疗的临床流程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是最易发生骨折的人群,其中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最为常见。据文献统计,髋部骨折1年内并发症病死率为15%~25%,骨折后1年以上者,21%需拄拐或扶助器行走,约25%丧失活动能力[1]。近年来,国内外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文献报道明显增加,现就老年髋部骨折的诱发因素、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综述如下。1诱发因素1.1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增高的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92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术前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进行评估,并在术后1年内进行随访观察,分析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有83例正常生存,9例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为90.22%。年龄及术前生活能力评分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高龄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存率的危险因素,术前生活能力评分60分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的保护因素。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进行评估,可有效掌握患者生活能力情况,同时可提高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后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数目在逐年增加。目的:阐述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再次对侧髋部骨折的认识。方法:于2001-01/2011-07对老年单侧髋部骨折患者567例和老年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30例,分析再发对侧骨折病例的发生率、骨折类型、年龄、性别、骨密度、骨质疏松、再骨折时间间隔和合并症。结果与结论:单侧髋部骨折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和骨密度值接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为5.0%。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高于股骨颈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P=0.018)。再发对侧骨折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单侧骨折组(P=0.032)。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平均2.4年,其中1年发生的最多,占40.1%。提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较高,对于伴有骨质疏松和合并症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年内应加强预防,防止对侧髋部骨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后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数目在逐年增加。目的:阐述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再次对侧髋部骨折的认识。方法:于2001-01/2011-07对老年单侧髋部骨折患者567例和老年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30例,分析再发对侧骨折病例的发生率、骨折类型、年龄、性别、骨密度、骨质疏松、再骨折时间间隔和合并症。结果与结论:单侧髋部骨折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和骨密度值接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为5.0%。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高于股骨颈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P=0.018)。再发对侧骨折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单侧骨折组(P=0.032)。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平均2.4年,其中1年发生的最多,占40.1%。提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较高,对于伴有骨质疏松和合并症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年内应加强预防,防止对侧髋部骨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不同时间生存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内固定术后半年、1年、3年的生存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半年生存率93.55%,1年生存率82.80%,3年生存率63.44%;死亡组年龄75~80岁、女性、术前内科合并症、ASA分级Ⅲ或Ⅳ级、入院白蛋白30 g/L、入院血红蛋白80 g/L、骨折后并发症比例均高于存活组,抗骨质疏松治疗比例低于存活组(P0.05)。年龄、术前内科合并症、ASA分级、入院白蛋白、入院血红蛋白、骨折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围术期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术前内科合并症和骨折并发症,以降低患者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 008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n=87)和非肺部感染组(n=921),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年龄、骨折至手术时间、吸烟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是否合并COPD、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入住ICU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建模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P<0.001),验证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P<0.001)。建模组和验证组Hosmer-Lemeshow检验的P值分别为0.726和0.497。结论 年龄>73岁、骨折至手术时间>4 d、合并COPD等可增加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构建的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571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86例(15.06%)患者出现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年龄、血红蛋白浓度、血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身麻醉是术后出现急性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明确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出现急性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对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滨  黄英全  王鑫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588-1589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的治疗效果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76例,根据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分析其临床疗效评估指标。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总体临床康复优良率达78.3%,Ⅰ、Ⅱ级患者比Ⅲ、Ⅳ级患者的术前白蛋白和术前血红蛋白显著增多,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级患者比Ⅳ级患者的伤后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和掌握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指征及其影响因素,Ⅰ、Ⅱ级患者比Ⅲ、Ⅳ级患者的术前白蛋白和术前血红蛋白显著增多,对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肺部感染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住院时间,延缓康复进程。此外,肺部感染的发生还会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13%,30 d内致死率约为14%。革兰氏阴性菌是主要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自身因素及手术时间、麻醉方式等手术相关因素两个方面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展开分析,旨在为临床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及护理此类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术后病死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于该院行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92例,男29例,女63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入院到开始手术时间、手术前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术前身体状况分级,血清学检查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水平等与术后1年随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90例获得随访患者中,9例患者死于术后或术后随访,病死率10.0%。男性患者存活26例,病死率7.1%;女性患者存活55例,病死率9.7%,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到开始手术时间5d内患者病死率8.8%;5d后手术患者病死率18.2%,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病死患者均合并3种或3种以上疾病;ASA术前身体状况分级Ⅰ、Ⅱ组患者病死率1.7%,低于Ⅲ~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小于10g/L组患者病死率20.5%,相比大于或等于10g/L组患者较高,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清蛋白水平小于或等于35g/L组患者病死率28.7%,相比大于35g/L组患者较高,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小于1 500个/mL组患者病死率21.7%,相比大于或等于1 500个/mL组患者较高,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病死率2.2%,B组患者病死率8.3%,均低于C组患者的病死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0,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后病死率与年龄、术前合并症、ASA术前身体状况分级及术前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水平等因素有关;与患者性别、入院到开始手术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我院296例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n=59)和无并发症组(n=237),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分析影响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并发症组年龄≥85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NYHA分级Ⅲ~Ⅳ级,白蛋白35 g/L,血红蛋白110 g/L,ASA分级≥Ⅲ级,手术时间≥2 h,输血患者比例均高于无并发症组(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NYHA分级Ⅲ~Ⅳ级、白蛋白35 g/L、ASA分级≥Ⅲ级、输血是影响影响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合并呼吸系统疾病、NYHA分级Ⅲ~Ⅳ级、白蛋白35 g/L、ASA分级≥Ⅲ级、输血将增加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18例和无谵妄组54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精神错乱评估方法调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谵妄发生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既往谵妄病史、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麻醉方式为全麻、术后疼痛评分高、认知功能障碍、术后发热以及术后低氧血症是引起谵妄的相关因素(P 0. 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谵妄病史、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疼痛评分高、认知功能障碍、麻醉方式为全麻是引起谵妄的高危因素(P 0. 05)。结论了解引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临床护士制订科学护理干预方案,促进患者康复,确保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9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手术麻醉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时的麻醉选择和围麻醉期处理,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2例90岁以上老年患者,均有一种以上合并症者,ASA评级2~3级。全部病例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完成手术。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无创血压(BP),心电图(ECG)及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并进行术后近期随访。结果:12例病人麻醉效果良好。3例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经用麻黄素,多巴胺及加快输液、输血后,血压保持稳定。4例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心肌缺血,低血压,经抢救后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对高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病情评估及麻醉前准备是保证术中安全的重要环节,而适当的麻醉选择及术中管理是麻醉成功的关键。关键词:老年患者;麻醉;骨折手术;下肢  相似文献   

20.
报告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评估表及护理计划单的设计及应用效果。对呼吸系统并发症高危因素进行量化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年龄、基础病、卧床时间、疼痛评估、自主咳痰能力、手术时间及麻醉方式等,分为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3个级别,分别在呼吸观察、口腔护理、误吸预防、呼吸功能训练及康复操、有效排痰指导、体位及疼痛护理7个方面制订并实施标准护理计划,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