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行LC治疗的2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8例。对照组于发病后48~72 h内实施LC术,观察组于发病后48 h内行LC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前及术后1、3 d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中转开腹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CD3^+水平及CD4^+/CD8^+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CD3^+水平及CD4^+/CD8^+均高于术前及术后1 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GLQ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于发病48 h内进行LC可改善其临床相关指标,降低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免疫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后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二期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采集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PTGD术后LC治疗时间分为早期组(n=58,PTGD术后1周内行LC)与延期组(n=47,PTGD术后1~2个月内行LC),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情况、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测定两组LC手术前后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统计两组术后3个月内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中转开腹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延期组(P0.05);LC术后24 h,72 h,两组AST、ALT、TBIL、GGT及ALP均降低,早期组术后24 h,72 h AST,ALT,TBIL,GGT,ALP均低于延期组(P0.05);LC术后两组hs-CRP,TNF-α,IL-6,IL-10,PCT均下降,早期组以上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延期组(P0.05);两组近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GD术后早期行LC较延期行LC更利于控制胆囊炎症,改善肝功能和胆囊炎症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方法64例急性胆囊炎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72 h内)和延期手术组(72 h以后),比较两组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胆漏发生率、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早期手术组(30例)中转开腹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与延期手术组(34例)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在术后腹腔引流量、胆漏发生率、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胆囊炎发病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500-2501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早期组50例发病至手术时间≤72h,晚期组4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72h,观察两组中转开腹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早期组中转开腹率为2.0%低于晚期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1.26±12.3,6min、22.16±3.36h、35.29±4.48h、2.49±1.68d均明显低于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可降低中转开腹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治疗时机分成对照组(n=41,晚期手术,即发病72h后行手术)和观察组(n=40,早期手术,即发病72h内行手术);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等时间指标,中转开腹、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33.76±2.56)h、(30.59±4.18)h、(5.18±1.50)d、(6.21±1.1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67±3.78)h、(40.17±7.95)h、(6.27±2.31)d、(8.80±2.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67、6.634、2.427、5.703,P0.05)。观察组中转开腹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5,P0.05);两组并发症和复发虽略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中转开腹,并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进行腹腔镜疗法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腹腔镜疗法,研究组在发病后72 h内完成手术;对照组在发病超过72 h后予以手术,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手术耗时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死亡、复发情况的发生。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手术耗时等临床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胆汁泄漏、腹腔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中转开腹、死亡、复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进行腹腔镜疗法在发病72 h内完成手术者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预后,促进患者迅速康复,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急性胆囊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余铖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5):888-89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以起病时间(72 h)为界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72 h)和B组(>72 h)手术时间分别为(72.15±13.52 min)和(77.20±18.79 min),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行LC治疗是安全和可靠的。对有经验和熟练腹腔镜技术的术者,起病>72 h急性胆囊炎患者不是急诊LC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治疗,观察组行LC+ERCP+EST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总用时、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腹病例,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总用时、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C联合ERCP、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10-111
我院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中随机选出12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选择的治疗方法分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分别采用腹腔看下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OC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OC组,VAS评分低于OC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LC组患者的6.78%明显低于OC组患者的16.42%(P0.05)。在老年胆囊结石治疗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效果确切,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老年胆囊结石治疗中应在把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基础上,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要点,确保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在结石性胆囊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组手术实施在发病不到48h内进行,B组手术实施在发病48~72h进行,C组手术实施在发病72h后进行。对比三组患者手术实施相关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C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A、B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手术实施相关情况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均略高于A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发病越早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越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对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并择期行根治术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行开腹手术)和观察组38例(行腹腔镜手术)。比较各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外周血Ig G、Ig M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外周血Ig G、Ig 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具有创伤少、恢复快、免疫功能影响小等特点,其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21-422
目的对LCBDE+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EST+LC(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操作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LCBDE+LC治疗,对照组行EST+LC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肛门排气时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CBDE+LC相比,EST+LC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上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胆囊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92例胆囊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两组患者中存在胰腺炎的患者先行控制腹膜炎,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观察组患者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术后3 d行L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费用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中转开腹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止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耗材费用和住院总费用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5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控制腹膜炎后行EST+LC治疗较LC+LCBDE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但所需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胃穿孔者行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胃穿孔患者94例,根据患者的要求行腹腔镜修补术(腹腔镜组,41例)或开腹修补术(开腹手术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1 h、24 h、48 h、72 h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1 h、72 h的血清胃泌素含量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24 h、48 h的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6例,低于开腹手术组的25例(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修补术比较,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手术情况较好,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更理想,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低。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24-1126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30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临床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术后情况及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水平,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61.5±14.7)min、出血量(76.7±15.9)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79.1±14.9)min、出血量(107.7±16.8)ml,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12.7±9.6)h、住院时间(5.6±2.3)d,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28.5±11.0)h、住院时间(9.3±3.3)d,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FSH水平明显高于术前,E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和开腹手术在治疗后FSH和E2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但腹腔镜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的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腹腔镜和开腹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2年9月~ 2010年12月在余姚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以腹腔镜术者710例和开腹术者653例.测定术前24h、术后24、72 h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GR)、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IL)-2、白细胞介素(IL)-4和白细胞介素(IL)-6,并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病率.结果 开腹组术后24、72 h WBC计数、NGR、CRP、IL-4、IL-6均高于术前(P<0.05),腹腔镜组术后WBC、IL-4升高不明显(P>0.05),NGR、CRP在术后24 h有增高,幅度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IL-6在术后24、72 h均升高,幅度低于开腹组(P <0.05);IL-2在开腹组术后24、72h均下降,腹腔镜组在术后24h有下降,幅度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早,镇痛用药少,术后病率低.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开腹手术小,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更适合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优劣,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就诊行手术治疗的随访12个月以上的Ⅰ期(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9例。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者设为腹腔镜组(36例),行开腹手术治疗者设为开腹组(33例)。比较记录患者的手术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行止痛治疗、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切口满意度评分(Kiyak满意度标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死亡等情况。结果 (1)腹腔镜组1例因粘连过重、术中出血难以控制而中转开腹,6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未发生复发及死亡。(2)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引流管拔除时间接近(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住院总花费多、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切口满意度高、术后疼痛轻(P0.05);腹腔镜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20.00%,与开腹组的9.09%、24.24%接近(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均是早期子宫内膜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开腹手术用时少、花费少,腹腔镜手术切口满意度高、疼痛轻、恢复快,治疗中需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确诊为盆腔脓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24例)和开腹组(28例)。对比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静点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手术治疗前经抗生素治疗≤3天者为A组(27例),3天者为B组(25例),对比手术时机对手术的影响。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无中转开腹,无术中肠、输尿管及膀胱损伤,术后伤口均为甲级愈合。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小于开腹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盆腔脓肿患者手术治疗前抗生素治疗≤3天的A组与3天者的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恢复时间均小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损伤小的优点,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盆腔脓肿一旦确诊,宜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82-4483
研究并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选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2例胃穿孔患者,按手术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5%,明显高于开腹的组73.8%,且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胃穿孔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D2式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4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D2式胃癌根治术49例为腹腔镜组,行开腹D2式胃癌根治术45例为开腹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32.1±51.3)min]较开腹组[(207.4±53.2)min]长,术中出血量[(112.5±35.3)mL]较开腹组[(191.8±74.9)mL]少,术后下床时间[(3.0±1.4)d]、术后排气时间[(2.5±0.4)d]较开腹组[(7.2±1.5)、(3.6±0.9)d]早,住院时间[(12.7±6.5)d]较开腹组[(15.5±7.0)d]短(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低于开腹组(28.9%)(P0.05)。结论对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D2式根治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