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对15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双向Glenn术。结果 全组无一例死亡。术后经皮氧饱和度明显上升,紫绀减轻,活动量加大。结论 双向Glenn术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半生理矫治术。方法简单易行、术后并发症少、易于恢复。为以后二次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
有搏动性双向Glenn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肺血减少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有搏动性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Glenn)的术后护理经验 ,探讨术后监护方法、并发症及其合适的护理对策 ,以期提高该手术的术后护理质量。方法  16例难以解剖根治的肺血减少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在非体外循环下行有搏动性双向Glenn术 ,术后取合适半卧位、适当镇静、过度通气、应用扩血管药物、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胸管护理等。结果  1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反复右侧胸腔积液 2例 ,上胸壁水肿 1例 ,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 ,16例均痊愈出院。门诊随访 2个月~ 3.5年 ,心肺功能恢复良好 ,无远期死亡。结论 有搏动性双向Glenn术是肺血减少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效的姑息性手术方法 ,术后严密的加强护理计划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肺血减少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有搏动性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Glenn)的术后护理经验,探讨术后监护方法、并发症及其合适的护理对策,以期提高该手术的术后护理质量.方法16例难以解剖根治的肺血减少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有搏动性双向Glenn术,术后取合适半卧位、适当镇静、过度通气、应用扩血管药物、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胸管护理等.结果1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反复右侧胸腔积液2例,上胸壁水肿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16例均痊愈出院.门诊随访2个月~3.5年,心肺功能恢复良好,无远期死亡.结论有搏动性双向Glenn术是肺血减少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效的姑息性手术方法,术后严密的加强护理计划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适应证、外科技巧、术后处理和疗效。方法 2004-01-2009-01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43例。结果全组无死亡。吸氧浓度为0.40时,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升高至0.93±0.14,无恶性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该术式简便易行、效果良好、手术时间短、心脏及肺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效果。方法 41例复杂先心病患者,于非体外循环下行右侧、左侧、双侧双向Glenn术。结果本组中单纯夹闭上腔静脉行双向Glenn手术19例(非右心旁路组),22例在建立上腔-右心房旁路下进行(右心旁路组);术后1周,患者血氧饱和度由术前(68.4±8.2)%提高至(84.5±4.0)%(P<0.05),血红蛋白由术前(172.3±37.4)g/L降至(153.5±24.9)g/L(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2±7.4)h,颜面肿胀时间(4.2±1.7)d,且右心旁路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颜面肿胀时间均较非右心旁路组短(P<0.05);围手术期死亡2例,并发乳糜胸3例;随访3~72个月,1例因心律失常死亡,其余38例患者活动耐力较术前增加。结论对无法行心内畸形根治的复杂先心病患者,双向Glenn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姑息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分流术前、术后评价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接受双向Glenn分流术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术前、术后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观察上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处的血流速度和通畅程度.结果 1例患者于双向Glenn分流术后第2天死于低心输出量.对余22例患者术后进行超声随访6~36个月,术后血氧饱和度、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肺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论 双向Glenn分流术可促进肺血管和左心室发育,提高血氧饱和度.超声心动图在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分流术的术前评估、术后近期监测及远期随访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改良双向Glenn术术后早期改善肺氧合功能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肺血减少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改良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Glenn)术后早期改善肺氧合功能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期提高术后监护质量。方法 16例难以行解剖根治术的肺血减少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有搏动性双向Glemm术,术后取合适半卧位、适当镇静、过度通气、合理氧疗、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应用扩血管药物和充分引流胸腔引流液等。结果 16例患者术后早期氧饱和度比术前明显上升,统计学处理P<0.01,术后肺动脉压为2.35±0.691 kPa。有2例发生反复右侧胸腔积液,1例上胸壁水肿,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16例均痊愈出院。门诊随访2个月至3.5年,心肺功能恢复良好,无远期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有搏动性双向Glenn术是肺血减少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效的姑息性手术方法,术后早期通过护理方法对肺氧合功能进行干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5例双向Glenn术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评价不同年龄患儿行非体外循环双向格林分流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11月,25例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分为低年龄组(年龄<3岁)和高年龄组(年龄>3岁),对两组间术前、术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术后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全组无死亡,所有患儿发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低年龄组患儿出院时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高年龄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短于高年龄组,住院时间短于高体重组。结论:低年龄患儿行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术手术效果要好于高年龄组,提倡对于复杂的难以一期根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应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三尖瓣下移(Ebstein)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2例Ebstein畸形患者,1例Carpentier分型D型行双向Glenn术,44例(Carpentier分型A型6例、B型34例、C型4例)行改良Carpentier法三尖瓣成形术,17例(Carpentier分型B型2例、C型15例)行改良Carpentier法三尖瓣成形术+双向Glenn术;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者均同期进行矫治;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者视三尖瓣瓣口面积和右心房压力决定是否保留部分或全部房间隔或卵圆孔。记录手术情况,随访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手术体外循环时间61~14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1~10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5h~24d,ICU住院时间1~40d;围术期死亡3例,余59例术后6~106d出院,随访1个月~6a,心功能及活动能力正常,均未出现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改良Carpentier法三尖瓣形成术和/或双向Glenn术矫治Ebstein畸形,解剖学上可获得满意的纠正,术后远期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0.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采用血管造影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患者血管造影资料,且22例与术前造影资料比较,评价肺动脉发育、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主动脉侧支血管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31例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狭窄疑血栓形成.28例肺动脉发育良好且左、右肺动脉发育对称,3例单侧肺动脉狭窄,1例肺动脉发育差.1例出现肺动静脉瘘,1例存在胸腔积液.22例双向Glenn手术前后造影比较,左右肺动脉直径和McGoon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6%(8/22)的主动脉侧支较术前增多.18.75%(6/32)病例术后存在腔静脉侧支血管. 结论血管造影是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情况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双向Glenn)治疗功能性单心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功能性单心室患者43例,将患者的护理措施、症状改善、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43例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0.5~142 h,重症监护时间0.3~10 d,平均(2.66±1.96)d,术后血氧饱和度(SpO_2)71%~98%,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Tc SO)71%~98%,术后住院时间5~87 d,出院前复查超声均提示吻合口血流通畅,12例患儿术后1年行二期外管道改良Fontan手术。结论:双向Glenn手术能增加患者血氧饱和度,可安全用于无法解剖纠治的功能性单心室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效的护理能增加上下腔静脉回流,降低肺动脉压,防止肺动脉高压,从而减少肺渗出,有效地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又称改良Fontan 术,常用于无法行解剖学矫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CHD)患者,作为双向Glenn 分流术后的二期手术方式,常用术式是通过人造血管将下腔静脉连接于主肺动脉或右肺动脉,以实现上、下腔静脉血完全引流入肺动脉的生理性矫治;也可作为肺血管发育良好和心脏功能良好的CCHD 患者一期手术纠治.本文对TCPC 术的适应证及术前评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单心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复杂心脏畸形,是指仅有一个心室腔,通过两个房室瓣,或共同房室瓣与两个心房连接,同时接受两个心房血液的一种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1]。目前,对单心室患者手术主要采用姑息性手术方式,包括Fontan系列手术、双向Glenn分流术等。我院心脏外科2007年9月—2013年7月,对15例单心室患者施行了双向Glenn分流术,均痊愈出院。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双向Glenn术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姑息性手术之一,其术后独特的监护对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现将我们的监护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朱颖  宋瑜  陈艳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195-1196
单心室(univentricule)是指仅有一个心室腔,通过两个房室瓣,或共同房室瓣与两个心房连接,同时接受两个心房血液的一种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故又称心室双入口。此种畸形的自然预后较差,应尽早手术。根据病人病情及手术适应症,可选择改良Fontan术、全腔静脉一肺动脉吻合术或双向Glenn分流术。我院心脏外科2005年9月~2008年7月,对11例单心室病人施行了双向Glenn分流术,术后对病人进行密切监护,10例均顺利渡过术后危险期,痊愈出院,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8岁,40年前因外伤致尿道断裂、骨盆骨折、膀胱破裂,在外院行留置导尿治疗。5年前因尿道狭窄、排尿困难于我院行膀胱穿刺造瘘术,术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无收缩,膀胱造瘘持续至今。3年前患者于我院检查发现左肾萎缩。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腹部钝痛,伴恶心、呕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0岁.孕3产0,妊娠25周,来我院产前诊断,患者5年前主动要求行人工流产术,3年前于孕70 d左右因无胎心行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18.
单心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复杂心脏畸形,是指仅有一个心室腔, 通过两个房室瓣, 或共同房室瓣与两个心房连接, 同时接受两个心房血液的一种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1] 。目前对单心室患者手术主要采用姑息性手术方式,包括Fontan系列手术、双向Glenn 分流术等。我院心脏外科2007 年9 月~ 2013 年7 月, 对15 例单心室病人施行了双向Glenn 分流术, 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Ebstein畸形在外科治疗手术中的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7月以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39例Ebstein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配合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例(12.8%)术前经心电图检查诊断合并预激综合征;手术包括双心室矫治26例,一个半心室矫治10例,双向Glenn术1例,肺动脉环缩术2例;全组手术顺利,术中配合默契;术后早期死亡1例(2.6%),其余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并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做好术前准备,有利于Ebstein畸形外科治疗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田慧  吴小磊  牛国超  李小军  时晓冬  张晓岚 《临床荟萃》2012,27(2):165-166,F0003
患者,女,36岁,主因周期性腹痛5年,便血半年于2010年4月10日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期间腹痛,无烧心、反酸,无恶心、呕吐、腹胀,无发热、腹泻,伴月经失调、性交痛及不孕,在外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及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患者腹痛无缓解,并呈进行性加重。3年前就诊于我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及右侧卵巢囊肿",行"子宫肌瘤挖除+右附件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