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颈椎X线平片,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前缘序列弧线的弧弦距。结果65例中,颈椎生理曲度轻度变直,其颈椎弧弦距〈7mm、≥2mm,占66.15%(43/65);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变直或消失,其颈椎弧弦距〈2mm、〉0,或为负值,占9.23%(6/65)。结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影像学表现,对颈椎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罗久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01-4201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颈椎病与颈椎曲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临床诊断为颈椎病且影像有异常的飞行人员患者影像资料,将颈椎曲度分为正常、变直、反曲及过曲4组,并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颈椎曲度正常组13例,变直组34例,反曲组11例,过曲组2例,颈椎曲度异常的发生率为78.3%。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曲度异常可能是引起颈椎病的一个潜在因素,可作为飞行人员颈椎病的一种X线客观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量身定制颈椎枕对颈椎病患者颈部肌力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量身定制的颈椎枕,每日使用8h,疗程为1个月,两组分别采用症状和功能评估表评分、临床疗效评定及多功能颈椎康复治疗系统(MCU)进行等长肌肌力和颈椎活动度评定。结果干预后1个月实验组症状和功能评估总分为(24.84±2.341)分,对照组为(20.65±2.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4,P〈0.05);实验组临床痊愈率为60.0%,对照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实验组等长肌肌力和颈椎活动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量身定制颈椎枕能促进颈椎病患者颈部肌力平衡、加强颈椎稳定性,改善症状,是颈椎病的一种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优值牵引治疗青年颈椎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9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青年颈椎病患者,采用优值牵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疗程14d,治疗前后均行颈椎侧位X线,观察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曲度并测量Borden值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NDI指数有所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Borden值有所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颈椎曲度有所改善。治疗前NDI指数与Borden值进行相关性分析P<0.01,治疗后NDI差值与Borden值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结论:优值牵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青年颈椎病可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功能,优值牵引治疗后颈曲改善约明显,症状减轻越明显,临床症状与颈椎曲度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行颈椎侧位平片中生理曲度异常分型研究,探讨早期颈椎病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从颈椎病片中抽出标准侧位颈椎片1391例,从中选取临床无明显病因的颈椎病片735例,对其中419例曲度异常者进行分型,再分析比较各型中与其它异常X线征像的关系。制定出早期颈椎病X线诊断指标。结果:419例中Ⅰ型异常114例,占27.2%;Ⅱ型异常240例,占57.3%;Ⅲ型异常42例,占10.0%;Ⅳ型异常23例,占5.5%,并提出Ⅰ-Ⅲ型异常不合并其它异常X线征像或Ⅰ-Ⅱ型异常仅合并一项轻微其它异常X线征象可作为早期颈椎病诊断指标。结论:通过颈椎侧位平片,可以进行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分型及早期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像改变对康复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表现特征,以及对康复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4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分别采用颈部制动、牵引、高位硬膜外封闭及手术疗法,同时配合扩管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各种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不稳、钩椎关节增生。颈部制动可有效改善头晕、恶心、视物模糊等症状,适用于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不明显,无成角或位移病例;牵引治疗对头痛、颈肩痛、四肢乏力等症状改变明显,适用于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明显,有成角或位移病例;高位硬膜外封闭近期效果好,适用于对上述治疗疗效不佳或椎体移位、成角较严重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尤其对胸闷、耳呜、多汗、睡眠差有显著效果。结论 颈椎X线片改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部后伸肌群功能锻炼与合理用枕对颈椎曲度异常患者恢复生理曲度的临床价值,为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选取有明显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患者行颈部后伸肌群功能锻炼加牵引治疗,住院治疗2周,出院指导功能锻炼1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X线变化。结果:2组2有效率及X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评分比较,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后伸肌群功能锻炼与颈椎牵引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优于单纯的牵引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40岁以下原发性头痛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发生率以及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中青年原发性头痛病因及指导治疗。方法40岁以下头痛患者332例及健康对照组131例,均行颈椎x线检查,对颈椎曲度异常头痛患者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D)检测脑血流变化,分析各组患者的脑血流异常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头痛患者颈椎曲度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5),颈椎曲度异常发生率达77.71%,脑血流异常检测率为72.48%,3组脑衄流异常检测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中度组和重度组脑血流速异常发生率分别高达83.91%和93.94%;颈椎曲度异常轻度组与中、重度组脑血流异常检测率均有统计学差募,中度与重度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流速异常以血管痉挛、血流增快为主。结论颈椎曲度异常可能在40岁以下原发性头痛患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与颅内血流流速异常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重视颈椎曲度异常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椎板扩大成形术后早期颈椎功能训练结合红外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6例,术后3 d开始早期颈椎功能训练结合红外线治疗。术后随访(23.7±8.4)个月,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定脊髓的神经功能状况;颈椎曲度测量侧位中立位X线片的C2-C7角,颈椎活动度(ROM)测量侧位X线片上最大屈伸位的C2-C7角度差;颈椎不稳的判定采用White-Panjabi标准。结果JOA评分由术前(9.4±2.0)分增至(13.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活动度由术前(44.3±7.6)°下降至(26.9±5.7)°;颈椎曲度由术前(11.6±3.4)°下降至(6.7±2.7)°;术后颈椎ROM与颈椎曲度呈正相关(P<0.01)。术前与末次随访的颈椎节段性不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颈后轴性疼痛者5例,占10.9%。结论椎板扩大成形术后早期颈椎功能训练结合红外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维持患者颈椎活动范围和生理曲度,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传统cage-钛板与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结合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133例。根据使用的内固定材料分为cage-钛板组(69例)和ROI-C组(6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进行24个月的随访。采用VAS评分、JOA评分和NDI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颈椎X射线摄片测量患者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采用Bazaz评分评估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情况,采用kellgren标准评定邻近节段退变,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1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24个月随访。ROI-C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cage-钛板组[(60.9±18.2)min vs(75.4±20.6)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12个月、24个月2组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VAS评分、JOA评分和NDI均优于术前(P<0.05),但2组间比较,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4.35% vs 3.13%,P>0.05)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5.80% vs 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言,应用传统cage-钛板和ROI-C融合器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用ROI-C融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但不能显著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确诊颈性眩晕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使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进行颈椎稳定性训练,对照组予以手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及Tetra平衡测定仪跌倒风险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功能评价得分及跌倒风险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基于颈椎失稳及本体感觉失调的颈性眩晕施以颈椎稳定性训练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老年人颈椎病的牵引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颈椎病牵引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72名患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接受牵引治疗,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分别确定不同年龄,性别和类型的最佳牵引重量。结果年龄、性别和病程以及疾病分型不同,其最佳牵引重量亦不同。结论:合理地选择牵引重量对老年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分析颈肌劳损综合征误诊颈椎病的原因,明确诊断要点,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32例颈肌劳损综合征患者的颈部X线正位、侧位(含过屈过伸位)、双斜位片,以及CT和MRI片的颈椎退变程度、曲率、椎体间隙、椎体关节、椎间盘、椎间孔、横突孔等的变化和出现的症状、体征相对应,辨证症状、体征的属性。结果32例颈肌劳损综合征患者除应有的体征、症状外,颈椎x线片提示有骨质退变26例、颈椎序列改变17例;CT和MRI片提示有颈椎间盘膨出29例、椎间孔改变17例。用手法治疗5~10次,痊愈22例、显效8例、有效2例。结论颈肌劳损综合征虽然与颈椎病有多种相同症状、体征,但属性不同,治疗方法亦不同.手法治疗效果满意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次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次或多次宫颈环扎术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多次宫颈环扎术组(A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单次宫颈环扎术组(B组)(78.6%vs 38.5%,P0.05);与B组相比,A组终止妊娠的天数、延长妊娠天数及新生儿体重明显增加(248.0±26.9 vs 186.6±54.7)d;(129.9±49.9 vs 55.7±45.6)d;(2527.3+916.3 vs 1289.2+1238.8)g,P均0.05。(2)术后住院组的手术成功率与术后出院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次宫颈环扎术的疗效优于单次宫颈环扎术,能明显延长孕周及增加新生儿体重:术后住院并不能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16.
宫颈疾病Leep刀环形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eep刀切除术治疗宫颈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26例经妇科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及活检诊断为各种宫颈疾病的患者均采用Leep刀环形切除术,手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同时观察患者术中反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修复,随访6个月。结果 Leep刀环形切除术平均出血量3~10 mL,平均手术时间2~6 min,无继发出血及感染,无宫颈管狭窄和粘连,月经正常,治疗宫颈疾病总有效率84.13%,宫颈修复好,标本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结论 Leep刀环形切除术治疗宫颈疾病便易、安全、可不住院、经济,也适用于基层医院,治愈率高,可提供病理学诊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订制颈椎矫形器(CO)与成品颈托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疗效。方法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确诊时间分为订制CO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订制CO与成品颈托进行治疗佩戴。结果经过4周治疗,订制CO组优良率为94-3%,成品颈托组优良率为71-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订制颈椎矫形器的疗效优于成品颈托。  相似文献   

19.
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宫颈病变诊疗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无糜烂组、轻度糜烂组、中度糜烂组和重度糜烂组四组,比较各组CIN和宫颈癌的疾病构成比,并作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各组无病变、CIN I、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疾病构成比分别为:无糜烂组25.0,36.5%,12.5%,23.1%,2.9%;轻度糜烂组30.4%,40.2%,16.7%,11.8%,1.0%;中度糜烂组37.8%,37.8%,13.3%,10.2%,1.0%;重度糜烂组47.0%,30.0%,11%,9%,3%.其中轻、中、重度糜烂组之间的疾病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糜烂组CIN和宫颈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糜烂组(P<0.01).[结论]与光滑的宫颈相比,糜烂的宫颈发生CIN和宫颈癌的可能性并未增加.不应该把宫颈糜烂作为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对无糜烂的宫颈更应警惕宫颈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N~2012年6月采取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LEEP病理检查完全相符者576%(76/100),治愈率为93%(93/100)。结论LEEP刀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