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颈内静脉置管(CVC)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乳腺癌化疗患者按置管方式分为VPA组30例,PICC组30例,CVC组30例,比较3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带管期间的生活质量及置管的费用。结果 3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留置及维护操作时间,VPA组明显低于PICC组与CVC组(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VPA组低于PICC组及CVC组(P0.05);带管期间的生活质量比较,VPA组无明显变化,PICC组与CVC组有所下降(P0.05);置管的费用比较,CVC组明显低于PICC组及VPA组(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费用高、操作较复杂、需在具备一定条件医院进行,但是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少,并发症少,且不影响患者带管期间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应用PICC与PORT的效果。方法选择阿尔兹海默症患者60例,分为PICC组和PORT组各30例,2组分别统计导管计划外拔管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计划外拔管率30%,PORT组无计划外拔管发生(P0.05);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70%,PORT组一次置管成功率36.7%(P0.05);导管留置1年以上PICC组2例,PORT组30例(P0.01);PICC组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3.3%,PORT组3.3%(P0.01)。结论对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PORT较PICC作为长期血管通路更为适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深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三种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3例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率、感染率和感染后处理方式、病原菌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93例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感染中,PICC占19. 35%、CVC占63. 44%、PORT占17. 2%; PICC使用率为6. 62%,明显高于CVC和PORT(P 0. 01); CVC感染率为1. 11‰,明显高于PICC和PORT(P 0. 01);三种导管感染后在拔管、抗感染治疗、封管等处理方式选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三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病原体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感染中,PICC和CVC以耐碳青霉烯类阴性菌为主,而PORT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应根据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合理选择置管类型;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病原体尤其是多重耐药菌存在差异,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朱亚  王芳  葛学娣  黄莹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0):1524-1526,1536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和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两种置管途径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特点,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12月,将1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CC组83例和CVC组82例,PICC组实施经肘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CVC组实施经颈内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所需时间、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患者的自觉舒适度、与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等。结果 CVC组患者的置管操作时间显著短于PICC组(P〈0.05),PICC组的1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CVC组(P〈0.05);发生与置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组低于CV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PICC组显著低于CVC组(P〈0.05);患者自觉舒适度PICC组显著优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是CHF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的首选途径,CVC是CHF患者应急抢救的有效通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周围静脉留置针(PIV)、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VC)在应用电子泵输注化疗药物中的效果。方法 将250例应用电子泵输注化疗药物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周围静脉留置针组(PIV组)70例,Ⅱ组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组(PICC组)80例,Ⅲ组为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组(CVC组)100例。比较三种静脉通路在操作、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ICC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与CVC、PIV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三种静脉通路应用中虽PIV组操作较简单方便,但PICC组在三种静脉途径中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且留置时间最长。PICC组病人满意度及舒适最高为98%,CVC为85%,PIV为50%。结论 PICC安全可靠,可减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静脉穿刺的次数,结合应用电子泵进行化疗药物的输注,提高了化疗效果,降低化疗反应,方便了病人活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回顾性分析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及维护的标准操作流程,对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能力。结果降低了PICC置管期间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破损、导管感染的发生率(P0.01或P0.05)。结论实施PICC置管及维护风险管理,可以减少置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效果,为肿瘤患者选择静脉输液治疗通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206例需中心静脉置管给药治疗的肿瘤患者按置管方式不同分为2组:PICC组106例采用直视穿刺和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入PICC导管,CVC组100例在麻醉师会诊后按操作规程置入CVC导管。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满意度。结果 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CVC组(96.2%比86.0%,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VC组(6.6%比16.0%, P〈0.01);导管留置时间PICC 组为(140±9)d,CVC 组为(30±11)d,PICC 组较 CVC 组显著延长(P<0.01)。置管满意度PICC组为96.2%,CVC组为85.0%,PICC组较CVC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PICC导管与CVC导管比较并发症少,更安全,留置时间更长,是肿瘤患者化疗和支持治疗较满意的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8.
张爱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4,(15):1417-1418
目的探讨PICC与cVc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对比。方法总结238例PICC置管及141例CV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PICC与CVC置管在其治疗中的优越性。结果PICC保留时间明显比CVC时间长,PICC反复穿刺置管的几率明显低于CVC,CVC的导管脱出率明显高于PICC组,计划拔管率PICC组高于CVC组。结论CVC置管位置在颈部或腹股沟处,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不宜长时间保留,如采用CVC置管进行化疗,要完成全部疗程需反复多次置管,不仅会增加患者机体上的疼痛和穿刺时的风险,而且会给患者和穿刺操作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甚至患者因此而放弃治疗,不能坚持完成全部疗程。PICC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输液途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规范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的操作规程,确保PICC置管的安全管理.方法 对各科推荐的护理骨干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和考试,合格者颁发PICC置管资格认证书,各科成立骨干质控小组,监管本科的PICC置管的的日常维护.结果 我院开展PICC置管科室由1个病区拓展至10个病区,护士对PICC的置管操作及导管维护知识有很大的提高,有11名护士获得了资格认证书.结论 经过3 a多的临床实践和探索,建立技术协作,资源共享,使我院PICC置管及导管日常维护操作流程形成了统一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完善了PICC相关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批置管技术操作过硬的PICC置管骨干人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中心静脉导管(CVC)2种置管导管末端异位情况。方法选择1656名共1799例次PICC/CVC置管后的肿瘤患者,常规胸部正位X线检查确认置管走向及导管末端位置,计算导管末端异位发生率,对导管末端异位者进行调整并观察转归。结果 PICC置管失败率2.68%,CVC置管失败率0.3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胸部X线检查导管末端异位发生率4.84%,其中PICC末端异位发生率6.42%,显著高于CVC末端异位发生率4.01%(P0.01)。PICC末端异位调整成功率为71.1%,CVC末端异位调整成功率为26.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与CVC置管相比,肿瘤患者PICC置管导管末端异位发生率较高,但较容易调整。PICC/CVC置管后应常规胸部正位X线片确认导管走向和导管末端位置。  相似文献   

11.
顾瓅 《当代护士》2018,(7):91-93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输液通路的建立和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本院NICU住院治疗的11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予以脐静脉置管后续PICC置管(60例);对照组入院时予以外周静脉置管后续PICC置管(50例)。观察两组患儿首次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总穿刺次数、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结果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置管总次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腹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并发症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入院时脐静脉置管后续PICC置管能快速有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置管总穿刺次数,有利于恢复患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塞丁格(MST)技术置入双腔PICC与CV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62例和CVC(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组58例,两组均运用MST进行双腔导管的置入;观察两组置管的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PICC组在置管安全性、留置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上优于双腔CVC组(P0.05),PICC组在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CVC组(P0.05)。结论:双腔PICC和双腔CVC静脉导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但PICC导管置管较安全、留置时间长,对一个需长期静脉输液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双腔PICC导管可完成移植前、中、后的治疗并减轻了患者多次静脉置管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规范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的操作规程,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方法:对45名护理人员进行了PICC置管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和考核,合格者颁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PICC置管资格认证书"。结果:17名护士获得了资格认证书。同时该院成立了PICC置管、维护和并发症会诊中心,对需要PICC技术支持的科室进行PICC置管、维护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等会诊。结论:经过1年多的实践和探索,规范了该院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的操作规程,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完善了PICC相关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PICC置管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老年患者PICC置管期间的舒适度,将舒适护理运用到PICC置管维护过程中,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经皮置入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将100例放置PICC与CVC的患者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改进组各50例。传统组采用普通透明敷贴,改进组采用安舒妥Ⅳ3000敷贴固定导管。观察2组导管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不同固定方法导致的局部感染,皮肤过敏,皮肤破溃,导管脱落,导管部分脱出,导管成角及不适感改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舒妥Ⅳ3000敷贴固定PICC与CVC导管的改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前瞻性研究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化疗静脉通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1年2月~2003年6月,将9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PICC导管通路、CVC置管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NP),比较3种通路的优劣,予以χ2检验.结果PICC置管组与CVC置管组相比,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血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无中途脱管现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P<0.05).PICC置管在控制发生静脉炎和留置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静脉留置针组,无1例发生药物外渗损伤.但PICC组输液流速较慢,可能发生导管阻塞漂移及肺栓塞,是其潜在的缺点.结论在NSCLC化疗静脉通路中,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C置管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利于保护血管,但其远期的安全性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静脉通路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将 114 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PICC置管组46例CVC置管组28例和留置针组40例,分别应用PICC通路、CVC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EP),观察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等)发生,无脱管现象发生,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与CVC置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置管组在静脉炎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留置针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不同静脉通路中,PICC通路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 通路和普通留置针,有利于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nl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的并发症,为置管前宣教和置管后护理提供根据.方法将92例恶性肿瘤患者分2组,A组(n=52)采用PICC置管;B组(n=40)采用CVC置管,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B组导管相关感染,导管断裂发生率高于A组.结论肿瘤终末期、机体抵抗力差、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行PICC置管较为方便;需要长时间化疗.化疗间歇期需要适当活动,特别是乳腺癌术后术侧肢体需要锻炼的患者,以CVC置管为宜.行CVC置管时,正确固定、严格换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PICC置管及维护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择581名乳腺癌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以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269名患者为管理前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312名患者为管理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PDCA循环管理后组的导管平均留置(150±31.4)天长于管理前组PICC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21±23.1)天, PDCA循环管理后组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6.41%低于管理前组PICC导管并发症24.16%。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置管时间,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深静脉置管长效通路在小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穿刺方式,将成功行深静脉置管的135例小儿分为外周组69例,中心组66例,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管、并发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情况.结果 外周组穿刺耗时短,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且相关并发症较少(P<0.05),但在导管堵管及相关性感染方面中心组发生率少于PICC组(P<0.05),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CVC适用于低龄儿、低体重儿,满足输注血液、化疗药物及高渗液体的要求,在抢救治疗发挥重要作用;PICC置管适于后期维持应用,为患儿提供长期静脉营养支持,联合应用两种长效深静脉置管可以更好地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