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高准确度、简便易行的临床长管状骨髓内钉置钉导航设备,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20例股骨、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20例),观察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医用磁力导航仪定位下置钉,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瞄准器、C臂X线透视监测下置钉,完成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9~28周骨折均达临床愈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异形磁体的医用磁力测位仪临床定位准确,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是一种高效的骨髓内钉置钉导航设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一种高准确度、简便易行的临床长管状骨髓内钉置钉导航设备,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20例股骨、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20例),观察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医用磁力导航仪定位下置钉,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瞄准器、C臂X线透视监测下置钉,完成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9~28周骨折均达临床愈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异形磁体的医用磁力测位仪临床定位准确,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是一种高效的骨髓内钉置钉导航设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装置在经皮椎弓根置钉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术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根据不同定位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15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定位装置定位,对照组15例,应用克氏针进行定位,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数量均为60枚。比较2组使用C臂机X线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螺钉穿破椎弓根比例。结果试验组C臂机X线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椎弓根穿破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经皮椎弓根定位装置的应用虽不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可以减少术中C臂机X线透视次数及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FSF)的术后并发症及相应处理对策。【方法】对97例FSF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其中单纯FSF 89例、FSF合并粗隆下骨折8例。【结果】本组发生锁钉失败5例(其中1枚远端锁钉未锁上4例、锁钉松动退出1例)、骨折端劈裂1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骨不连1例、膝关节屈曲受限7例。【结论】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治疗FSF应注意术前选钉合理、术中操作规范、术后采用及时科学的康复措施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逆置型交锁髓内钉在胫腓骨下段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治疗胫腓骨远端复杂骨折的较佳方法。方法:采用施乐辉公司提供的逆置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远端复杂骨折25例,所有病人均经足底逆行打入髓内钉,通过瞄准系统将远端及近端交锁钉分别交锁于跟骨、距骨、胫骨。结果:25例病人获随访2-14个月,未发现感染、断钉等情况。其中23例已完全愈合,可正常行走。结论:逆置型交锁髓内钉在胫腓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治疗中不失为1种有效的方法,其固定确切,且术中无需C臂X光机透视,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基于椎体生物电阻抗的电子导航开路器(electronic conductivity device,ECD)与传统徒手操作(free hand,FH)在脊柱侧弯顶椎区域置钉矫形过程中的准确性差异。方法:2016年4月至9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4 8例脊柱侧弯患者,其中男7例,女4 1例,年龄(15.2±2.6)岁;主弯Cobb角平均值58.3°±9.0°,随机均分两组,在顶椎区域置钉矫形过程中,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的徒手开路和ECD的手段进行置钉,分别记录两种方法的置钉时间、电透次数及螺钉穿孔率,进而对比两种手段置钉的优缺点。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没有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ECD组有4枚螺钉(2.5%),FH组11枚螺钉(7%)置入位置不理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顶椎区平均置钉时间ECD组为(2.7±0.4)min,FH组为(3.2±0.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术中平均透视次数ECD组为(3.3±0.7)次,FH组为(5.5±0.8)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基于椎体生物电阻抗的ECD相比于传统的FH,可以提高脊柱侧弯顶椎区域置钉的准确性,有利于减少术者及患者术中X线的辐射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调式交锁髓内钉定位杆在下肢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110肢)骨折患者,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应用髓内钉远端锁钉定位器瞄准打定位杆孔,定位孔与主钉平台相对者应用传统定位杆锁钉,定位孔与定位平台不能相对者应用可调式交锁髓内钉定位杆锁钉。结果应用传统定位杆定位,股骨一次锁钉成功率61.3%,胫骨一次锁钉成功率64.6%;定位失败者应用可调式交锁髓内钉定位杆锁钉,锁钉成功率97.6%;术后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9个月,功能良好。结论通过应用可调式交锁髓内钉定位杆可以纠正大部分交锁髓内钉进入髓腔内产生的形变,能够不增加手术创伤、不增加手术时间、不需接触有害射线而提高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李康华  廖瞻  梁捷予  章灿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792-1794
【目的】评价Fixion膨胀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8年6月共59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采用Fixion膨胀髓内钉(A组)进行治疗,同时间段内另一组38例胫骨干骨折采用传统交锁髓内钉治疗(B组),用来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并发症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膨胀髓内钉组在多方面均优于交锁髓内钉组。【结论】Fix—ion膨胀髓内钉治疗横行和短斜形胫骨干骨折较传统的交锁髓内钉有明显的优势,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透视暴露少,创伤小、骨折愈合快,但其价格较贵,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交锁髓内钉的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扩张通道管(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采用C臂 X线机透视定位,在后路 QUADRANT系统下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对比分析术前、术后神经功能 ASIA分级、伤椎椎体的高度及 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手术平均切口长度3.5 cm,平均手术时间5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5 mL,1例切口皮缘有坏死,经过对症治疗后愈合。术后所有患者均骨性融合,2例ASIA C级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X线检查术后伤椎高度恢复到95.9%,随访椎体高度丢失0.4 mm,丢失率为1.4%;Cobb角由术前19.5°(12.6°~26.4°)恢复到术后4.1°(1.5°~6.3°),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结论】在后路QUADRANT系统下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胸腰段骨折,是一种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疗效好、操作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瞄准器辅助克氏针张力带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市海淀医院髌骨骨折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的57例患者,其中20例是在瞄准器辅助下完成(瞄准器组),37例采用徒手克氏针固定技术(对照组)。术中记录克氏针打入次数、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并于内固定完成后拍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正侧位片上2枚克氏针成角的角度。结果瞄准器组术中克氏针打入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克氏针成角的角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瞄准器辅助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能够减少术中克氏针打入次数、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打入内固定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多采用早期内固定治疗,随着现代医学及内固定器材等相关科学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方式较多。然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式及内固定类型的选择临床上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的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宣城中心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者31例,动力髋螺钉组者66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者49例。动力髋螺钉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均属于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属于髓内固定系统。通过对比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3年。与锁定加压钢板组及动力髋螺钉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疗效优良率(94%)显著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81%)及动力髋螺钉组(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髓内及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但髓内固定系统较髓外固定系统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患者内固定后疗效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内固定植入物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式有多种,较多使用的方法为锁定加压钢板、顺行髓内钉和逆行髓内钉,临床对这3种固定方法的疗效持不同观点。 目的:通过对股骨远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顺行髓内钉和逆行髓内钉治疗方法的比较,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股骨远端骨折行内固定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锁定加压钢板38例,顺行髓内钉21例,逆行髓内钉59例,比较3组内固定植入过程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术后恢复的优良率。 结果与结论:11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4-26个月,平均为20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感染,1例患者因骨病例骨折导致骨缺失愈合延迟,采用骨填充后在第19周基本完全愈合,其余均在4.5个月内愈合。在骨折愈合时间上3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顺行髓内钉组和逆行髓内钉组均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顺行髓内钉组要优于逆行髓内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锁定加压钢板组、顺行髓内钉组及逆行髓内钉组3者膝关节Kolment的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6.3%,52.4%,86.4%。说明逆行髓内钉内固定牢固,稳定可靠,出血量少,创伤小、骨折易复位等优点,特别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表现效果更好,与锁定加压钢板及顺行髓内钉组比较,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并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10ckingproximalfemursplate,LPFP)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8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45例,LPFP治疗4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LPFP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P〈O.05),2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LPFP及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PFNA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14.
背景:采用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简单闭合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无需交锁等优势。目的:对比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自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与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结果。结果与结论:自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低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下地时间快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及生物相容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更微创,具有手术时间短,下地时间早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锁定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优缺点,探讨内固定选择的策略。方法观察比较DHS组和LCP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X线暴露量、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并发症及负重情况。结果LCP组的失血量、手术时间、接受X线量.与DH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2、2.45、3.46,P均〈0.05);LCP组的优良率(100%)与DHS组(88.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2,P〉0.05);随访结果显示LCP组髋内翻、下肢长短、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比DHS组低。结论两种侧方钢板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使用解剖型LCP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X线暴露量,手术操作简单,适应证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就诊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给予动力髁螺钉治疗,B组患者给予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0.00%,B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3.33%,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交锁髓内钉的广泛使用,使骨折延迟愈合、交锁钉断裂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在此情况下,一种锁孔和锁钉杆过渡配合交锁髓内钉应运而生。目的:观察新设计的锁孔和锁钉杆直径过渡配合交锁髓内钉和传统交锁髓内钉固定骨折稳定性的比较。方法:应用8具两侧股骨骨折标本,分别采用8根锁孔和锁钉杆直径过渡配合交锁髓内钉和传统交锁髓内钉固定骨折断端。实验组应用定制髓内钉远端瞄准微调装置配套安装器械锁钉,使用定制的直径4.3mm锁钉交锁固定;对照组应用常规的配套安装器械,常规的直径4.0mm锁钉交锁固定,给予两组股骨固定标本,分别记录测量两组股骨骨折断端左右、前后、旋转移位情况,来进行骨折固定稳定性比较。结果与结论:锁钉杆过渡配合髓内钉固定股骨中下段骨折,在10N受力的情况下,股骨骨折断端平均有左右移位1.22mm、前后移位1.2mm、旋转移位0.33mm;传统交锁髓内钉锁孔在10N受力的情况下,股骨骨折断端平均有左右移位3.26mm、前后移位3.37mm、旋转移位2.15mm,锁钉杆过渡配合髓内钉固定股骨骨折,骨折断端左右、前后、旋转移位明显小于传统交锁髓内钉,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锁孔和锁钉杆直径过渡配合交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可明显提高骨折断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线以外至小转子下方区域内的骨折,好发于老年患者,目前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目的:比较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外固定的隐性失血量,并探讨围手术期失血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岁以上资料齐全的2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38例,女160例,其中采用髓内固定者153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81例,Gamma钉72例),髓外动力髋螺钉固定者145例.根据Gross方程计算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固定前隐性失血量、固定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和总隐性失血量占比,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围手术期失血量情况,并分析性别、手术时间、受伤与手术时间间隔、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内科疾病等因素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Gamma钉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固定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占比均显著大于动力髋螺钉组(P< 0.05).Gamma钉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显性失血量显著小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3组固定前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受伤与手术的时间间隔<48 h组固定前隐性失血量明显低于>48 h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糖尿病组固定后隐性失血量和总隐性失血量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组固定后隐性失血量和总隐性失血量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固定方式、受伤与手术的时间间隔、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要高度重视其围手术期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19.
背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有动力髋螺钉、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等,究竟使用何种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传统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2007-06/2010-03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6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致伤原因等情况匹配。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采用00Cr18Ni14Mo3不锈钢、Ti6Al4V钛合金或纯钛,部分钛合金或纯钛产品表面经阳极化处理,非灭菌包装。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弹性模量接近人体骨,耐体液电解,耐腐蚀强,性质稳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锁定加压接骨板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动力髋螺钉组(94.6%,87.9%,P〈0.01)。提示与传统动力髋螺钉相比,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力学更合理,操作简便、微创、固定稳固、骨折易愈合,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或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