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153Sm—EDTMP联合热疗治疗骨转移癌骨痛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将54例骨转移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仅给予^153Sm—EDTMP静脉注射;治疗组在静脉注射^153Sm—EDTMP的基础上给予热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发生1级、2级、3级疼痛人数多于对照组,发生4级、5级、6级疼痛的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骨痛治疗有效率为75.0%,好转率为17.9%,无效率为7.1%;对照组骨痛治疗有效率为34.6%,好转率为23.1%,无效率为42.3%,两组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53Sm—EDTMP联合热疗或单独静脉注射^153Sm—EDTMP都是治疗骨转移癌患者骨痛的有效方法,而^153Sm—EDTMP联合热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云克联合153Sm-EDTMP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骨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单纯153Sm-EDTMP治疗)53例及观察组(行云克联合153Sm-EDTMP治疗)49例.结果:两组治疗后骨痛"闪烁"现象发生率、骨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云克联合153Sm-EDTMP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骨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153Sm-EDTMP,可降低骨痛"闪烁"现象发生率,提高骨痛缓解率.  相似文献   

3.
153Sm-EDTMP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骨痛89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53钐-乙二胺四甲基膦酸(153Sm-EDTMP)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骨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89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静脉注射153Sm-EDTMP18.5~37 MBq/kg,每月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结果:本组153Sm-EDTMP治疗后骨痛完全缓解57例,部分缓解19例,无效13例,总缓解率85.4%.153Sm-EDTMP对轻、中、重度骨痛均有效,与疼痛级别无关(P>0.05).结论:153Sm-EDTMP对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积极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引导患者摆脱疼痛意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明显提高骨转移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 153Sm-EDTMP和 /或骨膦治疗骨转移癌症疼痛 60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60例确诊为骨转移癌的患者随机分为 3组,分别为 153Sm-EDTMP治疗组、骨膦治疗组和 153Sm-EDTMP加骨膦治疗组,观察止痛效果、骨病变有效率和毒副反应.结果 153Sm-EDTMP组 30例、骨膦组 20例、联合用药组 10例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 80%, 85%和 90%; 3组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 2=1.597, P >0.05).3组骨病变有效率分别为 20%, 10%和 50%;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 2=12.000, 8.940, P< 0.05), 3组毒副反应均少.结论 153Sm-EDTMP加骨膦联合治疗是骨转移癌疼痛的优选疗法,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153Sm-EDTMP和骨膦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53Sm-EDTMP和/或骨膦治疗骨转移癌症疼痛60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确诊为骨转移癌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153Sm-EDTMP治疗组、骨膦治疗组和^153Sm-EDTMP加骨膦治疗组,观察止痛效果、骨病变有效率和毒副反应。结果:^153Sm-EDTMP组30例、骨膦组20例、联合用药组10例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90%;3组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597,P&;gt;0.05)。3组骨病变有效率分别为20%,10%和50%;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2.000,8.940,P&;lt;0.05),3组毒副反应均少。结论:^153Sm-EDTMP加骨膦联合治疗是骨转移癌疼痛的优选疗法。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153钐-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对23例骨转移癌患者给予剂量范围为18.5-55.5MBq/kg的^153Sm-EDTMP治疗。结果 患才疼痛总缓解率为87.0%,部分患者骨转移灶缩小、消失。结论 ^153Sm-DETMP对骨转移癌骨痛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153钐-乙二胺四甲基膦酸(153Sm-EDTMP)联合伊班磷酸钠控制多发性骨转移癌疼痛,探讨其疼痛缓解率。方法106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用153Sm-EDTMP联合伊班磷酸钠治疗,观察骨痛缓解及生活质量提高情况。结果严重():CR23例,PR16例,MR3例,NR3例。中度()CR18例,PR15例,MR3例,NR2例。轻度(+):CR14例,PR7例,NR2例。止痛有效率87.7%,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严重毒副反应。结论153Sm-EDTMP联合伊班磷酸钠治疗多发性骨转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153钐-乙二胺四甲基膦酸(153Sm-EDTMP)联合伊班磷酸钠控制多发性骨转移癌疼痛,探讨其疼痛缓解率.方法106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用153Sm-EDTMP联合伊班磷酸钠治疗,观察骨痛缓解及生活质量提高情况.结果严重(+++)CR 23例,PR 16例,MR 3例,NR 3例.中度(++)CR 18例,PR 15例,MR 3例,NR 2例.轻度(+)CR 14例,PR7例,NR 2例.止痛有效率87.7%,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严重毒副反应.结论153Sm-EDTMP联合伊班磷酸钠治疗多发性骨转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癌痛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变化的分析,研究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微波热疗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波热疗)及治疗组(微波热疗+榄香烯注射液),采用疼痛NR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基线相比的疼痛强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8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基线疼痛强度为轻度和重度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中度疼痛治疗后疼痛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微波热疗对癌性疼痛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是一种治疗癌性疼痛的安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53Sm-乙二胺四甲基膦酸(^153Sm-EDTMP)对乳腺癌转移性骨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两次给药法静脉注射^153Sm-EDTMP对76例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骨痛完全缓解者25例,中度缓解者40例,总有效率为85.52%(65/76)。除Ⅲ度以内的血液学毒性反应外,未见其它严重的毒副作用。结论:^153Sm-EDTMP能有效地缓解乳腺癌骨转移疼痛,且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修复兔皮质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通过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修复皮质骨缺损,探讨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在兔前肢桡骨制作长1cm的骨缺损,填充CPC与复合bBMP异体同种的DBM的复合物,应用大体标本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测、印度墨汁灌注等方法观察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对侧以单纯的CPC做对照。结果第2周开始复合材料组有血管长入,第4周X线片上显示可见、骨痂形成,12周后,复合材料与两端的骨质愈合良好,局部板层骨致密,哈夫氏系统排列整齐。结论磷酸钙骨水泥复合bBMP及同种异体脱钙骨颗粒修复、皮质骨缺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课题组制备的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符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或直接作为植骨材料的要求.实验将材料植入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以进一步了解双相陶瓷样生物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目的:用双相陶瓷样生物骨来修复兔桡骨骨缺损.评价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的成骨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09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将猪椎骨煮沸12 h,经系列乙醇脱水后于800℃条件下煅烧6 h后制得陶瓷化骨,完全去除有机成分,再将陶瓷化骨与适当浓度的焦磷酸钠溶液复合后于800℃煅烧1 h,经缓慢冷却后制得双相陶瓷样生物骨.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组、自体髂骨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在兔双侧桡骨造成1.0 cm骨缺损后分别植入双相陶瓷样生物骨材料、自体髂骨,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直接缝合切口.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12,24周取出双侧尺、桡骨后摄X射线片,了解移植物的X射线变化情况.制备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移植物的组织形态特征及新骨形成情况.结果:X射线片: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组在术后4周可见材料密度较宿主骨高,与宿主骨分界清楚,8周后材料与宿主骨分界模糊,12周后大部分材料旱高密度影,24周后材料仍有部分高密度影.白体髂骨组在术后4周可见髂骨与宿主骨分界模糊,24周后植骨部位密度与宿主骨一致.组织学形态观察: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组发现有新骨贴附材料生长,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解吸收,新骨形成增多.24周后新骨形成明显增多,仍可见部分残余材料:自体髂骨组在12周后髓腔完全再通,24周后植骨部位与宿主骨结构没有差别;空白对照组未见骨连接或髓腔再通,随着时间的推移缺损两端逐渐封闭并硬化.结论:实验初步表明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町用于桡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治疗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到目前为止,国内人工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新鲜骨折、骨缺损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分析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骨缺损的作用途径。方法:42例四肢骨缺损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均采用内固定方法修复骨折骨缺损。复合组采用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人工骨移植组仅作单纯的人工骨移植,自体骨髓移植组仅将单纯的自体骨髓注射入骨缺损处。所有患者均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影像学随访,观察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在内固定后第3,4,6周,复合组伤肢骨痂形成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人工骨移植组及自体骨髓移植组(P〈0.01)。提示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较单纯的人工骨移植或自体骨髓移植更能促进早期骨痂反应,加速骨折后骨缺损愈合,缩短骨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背景:到目前为止,国内人工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新鲜骨折、骨缺损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分析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骨缺损的作用途径。方法:42例四肢骨缺损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均采用内固定方法修复骨折骨缺损。复合组采用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人工骨移植组仅作单纯的人工骨移植,自体骨髓移植组仅将单纯的自体骨髓注射入骨缺损处。所有患者均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影像学随访,观察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在内固定后第3,4,6周,复合组伤肢骨痂形成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人工骨移植组及自体骨髓移植组(P<0.01)。提示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较单纯的人工骨移植或自体骨髓移植更能促进早期骨痂反应,加速骨折后骨缺损愈合,缩短骨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建立兔双侧桡骨中段12mm骨缺损模型,40只兔随机分为A、B、C3组,A组植入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B组植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C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周和8周分别行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骨缺损修复血管化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A组的骨缺损修复效果、新生骨的组织学结构和生物力学测定均优于B组,C组无骨愈合迹象。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能较好地修复骨缺损,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白体骨泥混入骨膜碎片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并与单纯自体骨泥植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作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2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择新西兰白兔12只,建立双侧桡骨中段1.5cm&;#215;0.3cm的骨缺损。实验侧(左侧)将髂骨制成的骨泥与髂骨内板骨膜剪成的碎片相混匀后取0.5g植入骨缺损处,对照侧用松质骨骨泥0.5g植入,于术后2,4,6,8,10,12周分别摄X射线片并在麻醉状态下每次处死2只,于骨缺损处两端剪断桡骨,完整取出骨缺损段,分析天平称重,双侧对比,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组织学情况。结果:纳入12只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12周平均骨质量比较:实验侧明显高于对照侧[(1.31&;#177;0.05,1.12&;#177;0.03)g,(P〈0.05)]。②术后平均骨愈合时间比较:实验侧明显低于对照侧[(3.66&;#177;0.30,4.25&;#177;0.55)周,(P(0.05)]。③光镜下检查结果:4周实验侧除了有大量的新生骨细胞外,开始出现较多的骨小梁等正常结构,对照侧的骨小梁结构较实验侧少;实验侧和对照侧在6周以后的骨痂已经有了正常的骨结构,骨细胞均匀,骨小梁排列整齐。④电镜检查结果:术后2周实验侧与对照侧骨痂组织中均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在实验侧发现正常的骨祖细胞,而对照侧未发现;4周时实验侧可见较成熟的骨细胞,而对照侧所见到的骨细胞发育较差;两侧6周以后的骨痂组织中均有正常的骨细胞。结论:自体骨泥混入骨膜碎片后成骨愈合能力较单纯自体骨泥植骨明显增强,可提高骨质量,缩短骨愈合时间,促进骨细胞的发育,具有方法简单、不增加手术难度和创伤,效果可靠等优点,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植骨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体骨移植修补颅骨缺损的材料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骨及组织工程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5—01/2006—02和proQuest1995—01/2006—0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cranial bone graft,autologous bone flap,calvarial bone graft,autogenous bone graft,autograft,autotransplant,bone autograft,tissue—engineered bone repair,autologous bone,craniotomy defect repair.cranioplasty。”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筛除以上资料中非颅骨缺损的、非自体骨移植的、非自体骨组织修复的研究,剩余结果通过手工及光盘检索全文。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88篇文献,内容涉及颅骨成型术、颅骨缺损、自体游离骨瓣、颅骨重建.颅骨修补、骨移植材料、组织工程等。删除重复文献55篇,纳入33篇。 资料综合:修补材料与方法的选择是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成败的关键。自体骨移植材料修补颅骨缺损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随着组织工程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颅骨骨移植向一体化骨整复方向发展。自体骨移植材料的应用进展:①常用自体游离骨瓣:包括胫骨、颅盖骨、肋软骨和肋骨.肩胛骨和胸骨和髂骨。②自体骨移植材料的选择:自体颅骨瓣为首选的修补材料.必要时可联合应用肋骨.髂骨修补缺损。③组织工程技术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大体可分为3个步骤:采集供体组织和分离成骨细胞;利用CT扫描资料构建基于图像分析设计组织工程支架:在预制的聚合体支架上种植细胞并移植于缺损区。 结论:自体骨移植因无免疫反应.易于与受区骨整合.是颅骨重建的优先选择材料之一:组织工程技术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泥混入骨膜碎片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并与单纯自体骨泥植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作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2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择新西兰白兔12只,建立双侧桡骨中段1.5cm×0.3cm的骨缺损。实验侧(左侧)将髂骨制成的骨泥与髂骨内板骨膜剪成的碎片相混匀后取0.5g植入骨缺损处,对照侧用松质骨骨泥0.5g植入,于术后2,4,6,8,10,12周分别摄X射线片并在麻醉状态下每次处死2只,于骨缺损处两端剪断桡骨,完整取出骨缺损段,分析天平称重,双侧对比,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组织学情况。结果:纳入12只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12周平均骨质量比较:实验侧明显高于对照侧[(1.31±0.05,1.12±0.03)g,(P<0.05)]。②术后平均骨愈合时间比较:实验侧明显低于对照侧[(3.66±0.30,4.25±0.55)周,(P<0.05)]。③光镜下检查结果:4周实验侧除了有大量的新生骨细胞外,开始出现较多的骨小梁等正常结构,对照侧的骨小梁结构较实验侧少;实验侧和对照侧在6周以后的骨痂已经有了正常的骨结构,骨细胞均匀,骨小梁排列整齐。④电镜检查结果:术后2周实验侧与对照侧骨痂组织中均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在实验侧发现正常的骨祖细胞,而对照侧未发现;4周时实验侧可见较成熟的骨细胞,而对照侧所见到的骨细胞发育较差;两侧6周以后的骨痂组织中均有正常的骨细胞。结论:自体骨泥混入骨膜碎片后成骨愈合能力较单纯自体骨泥植骨明显增强,可提高骨质量,缩短骨愈合时间,促进骨细胞的发育,具有方法简单、不增加手术难度和创伤,效果可靠等优点,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植骨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体骨移植修补颅骨缺损的材料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骨及组织工程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5-01/2006-02和ProQuest1995-01/2006-0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cranialbonegraft,autologousboneflap,calvarialbonegraft,autogenousbonegraft,autograft,autotransplant,boneautograft,tissue-engineeredbonerepair,autologousbone,craniotomydefectrepair,cranioplasty。”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筛除以上资料中非颅骨缺损的、非自体骨移植的、非自体骨组织修复的研究,剩余结果通过手工及光盘检索全文。资料提炼:共检索到88篇文献,内容涉及颅骨成型术、颅骨缺损、自体游离骨瓣、颅骨重建、颅骨修补、骨移植材料、组织工程等。删除重复文献55篇,纳入33篇。资料综合:修补材料与方法的选择是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成败的关键。自体骨移植材料修补颅骨缺损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随着组织工程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颅骨骨移植向一体化骨整复方向发展。自体骨移植材料的应用进展:①常用自体游离骨瓣:包括胫骨、颅盖骨、肋软骨和肋骨、肩胛骨和胸骨和髂骨。②自体骨移植材料的选择:自体颅骨瓣为首选的修补材料,必要时可联合应用肋骨、髂骨修补缺损。③组织工程技术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大体可分为3个步骤:采集供体组织和分离成骨细胞;利用CT扫描资料构建基于图像分析设计组织工程支架;在预制的聚合体支架上种植细胞并移植于缺损区。结论:自体骨移植因无免疫反应,易于与受区骨整合,是颅骨重建的优先选择材料之一。组织工程技术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Long bone defects treated with demineralized bon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of demineralized bone alloimplant (DBA) for healing long bone defects. We removed 25 mm of bone from the junction of the proximal and middle thirds of both ulnas in seven adult male mongrel dogs. On one side of each animal the devascularized bone was replaced as a cortical autograft (CA) and on the other side, the defect was filled with DBA. Because of implant error, there were only five CAs to evaluate, of which two had achieved clinical union. Of the seven DBAs only one achieved union. The bone in and around the defect was quantified on each specimen roentgenogram and was compared to the size of the original defect. The CA defects were filled 139% +/- 11% with bone that was partly new and partly remnants of the replaced autograft. The demineralized alloimplant defects were filled 143% +/- 45% with bone which, of course, was all newly form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We concluded that the DBA was an excellent osteogenic stimulant, but that it did not prevent nonunion in this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