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有关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和中药的整体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对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及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相关论文,以2000/2005年发表的关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及中药的整体凋节作用文献为主。并结合以往所做工作.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以及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和中药的整体调节效应进行探讨。 结果:目前中医药研究采用的动物模型,均为模拟现代医学发病原理进行复制。很难对模型进行证候划分,影响了中药复方“方证对应”治疗特色的发挥。中药复方有效活性物质的提取。药物有效组分问协同作用的评价,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 结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应尽量贴近中医学理论,寻求现代医学病症和中医辨证分型之问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立中医证候的客观综合指标体系,进而复制出符合该指标体系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以此为基础,选择对证治疗药物,从方证对应的角度着手用药,可以深入系统地阐明中药复方的体内作用机制。为找寻中医”证”的实质提供新的方案和手段。由于中药复方组成复杂,如何准确把握中药复方中发挥药理作用的有效活性物质,客观评价药物有效组分间的协同作用,仍然是目前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前中医借助现代医学发展了辨证分型和微观辨证等新的辨证方法,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困惑。从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各自规律与特点做以初步探讨。方法:根据有关文献,从中医历来辩证施治的要素“证候与方药的证效关系”,以及传统辨证发展轨迹,在与现代医学微观结合中所遇到的矛盾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①方证的对应关系是辩证的基础。②在辨证分型中,中医证候的变化与微观病理变化不同步,证候量、度的判断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常难以单用证候准确地反映出病变的实质。③把由证侯把握药效的辨证模式,改为微观指标与方药的研究方法,可扩充延伸中医辨证施治的研究范围,但须遵循原有的辩证模式。结论:中医辨证理论与方法是在直观范围内观察、实践、思考的结果,若进入现代医学微观范围则失去了自我,对此只能借助现代医学完善和发展自己。当前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潮流,是在现代医学的介入下的,用不断发现新的微观因素重复循环寻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其方法仍属于宏观辨证的经验模式,缺乏的是临床有效方药的对应。  相似文献   

3.
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与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中医借助现代医学发展了辨证分型和微观辨证等新的辨证方法,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困惑。从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各自规律与特点做以初步探讨。 方法:根据有关文献,从中医历来辩证施治的要素“证候与方药的证效关系”,以及传统辨证发展轨迹,在与现代医学微观结合中所遇到的矛盾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①方证的对应关系是辩证的基础。②在辨证分型中,中医证候的变化与微观病理变化不同步,证候量、度的判断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常难以单用证候准确地反映出病变的实质。③把由证侯把握药效的辨证模式,改为微观指标与方药的研究方法,可扩充延伸中医辨证施治的研究范围,但须遵循原有的辩证模式。 结论:中医辨证理论与方法是在直观范围内观察、实践、思考的结果,若进入现代医学微观范围则失去了自我,对此只能借助现代医学完善和发展自己。当前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潮流,是在现代医学的介入下的,用不断发现新的微观因素重复循环寻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其方法仍属于宏观辨证的经验模式,缺乏的是临床有效方药的对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围绕方证相关的科学内涵及其探索正在成为中医药现代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其要点在于“借助药理和药化研究手段,在方剂的药味、部位或成分群和其作用对象的整体、组织、细胞及分子等不同层面上探讨方剂效应及其机制;借助实验病理学研究手段,建立中医证候模型”,“在运用基因组学技术深入探索模型的分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方证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以基因组学研究所获得决定方证关联的某些特异基因为线索,在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不同纬度上进一步探索其特征蛋白质及代谢环节,以在不同层面上获得方证关联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动物模型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建立适应中医学特点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却较为困难。目前,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多是根据中医理论复制证候模型,再根据西医理论复制疾病模型,将结果认为是中医证候模型。中国古代对动物模型的早期认识是以解剖结构、治病本能及施加各种治疗手段后的结果观察为基础的,如《本草衍义》中记载了通过喂自然铜治疗大雁骨折模型,得出了铜具有接骨的功效[1]。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寻找《中药成方制剂》中治疗胸痹与胃痛的证型差异与方剂配伍规律,以期精准指导胸痹与胃痛用药。方法:建立中药成方数据库,从数据库中搜索与筛选符合治疗胸痹与胃痛的内服处方,通过Excel 2016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胸痹、胃痛相关证型及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选出胸痹处方143首,胃痛处方173首,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前20位高频药物,前6位归经,前11位对应证型进行统计。同时,共纳入20味高频配伍组合以及前14位的强关联药对进行分析。结论:通过频数统计与关联挖掘的方法对《中药成方制剂》中治疗胸痹、胃痛所涉证型、所用药物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尽管两病症状相似,病位相近,但各自中医证候特点、常用药物及药物之间关联性具有明显差异。本结果可为胸痹、胃痛临床辨证用药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证候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医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同时也与中医药现代化息息相关。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架起了一座传统中医学向现代中医学发展的桥梁,使中医学向标准化、条件可控化迈进了可喜的一步。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动物验证中医传统理论的正确性,从而在动物身上发掘人体证候的本质,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提出新观点,开发新药物,从而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加入中药复方粗提制剂对具有典型的中医证型的肺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NK活性的影响,探索能否在体外实验中反映“方证对应”关系。方法以水煎醇沉法制备两种中药复方(益气养阴和健脾化痰)的粗提制剂,取具有典型的中医证型(气阴两虚或脾虚痰湿证型)的肺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将同一个患者的标本分为四个体外实验组,即空白对照组,中药5mg/ml组及10mg/ml组,自细胞介素2(250^u/ml,阳性对照)组。按“辨证论治”原则加入相应的中药复方制剂。体外培养22h或94h,以MTT法检测各组的NK活性。结果无论培养22h或94h,中药组的NK活性与对照组比较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白细胞介素2(阳性对照)组的NK括性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两种中药复方制剂都未能在体外反应出“方证对应”的效果,说明中药粗提制剂直接用于体外细胞培养,其结果的可靠性差。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有效性毋庸置疑,对疾病治疗的机制探讨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以临床疗效为基础的中医动物证候的模型研制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从上世纪70年代开展的中医基础证型模型研究以及近年来中医临床研究的深入,阴虚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对现代文献进行研究,总结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的中医证候要素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的相关文献,提取证型、证候要素、方药等信息建立数据库,用SPSS22.0对证型、证素及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884篇,依据文献筛选原则最终纳入65篇.共提取病例3937例,涉及证型19个,最常见的是肾虚血瘀证(40.59%)和气滞血瘀证(20.22%);出现病性要素10个,最常见的是血瘀(52.07%)、气滞(15.86%)和肾虚(10.29%);病位要素5个,以肾(96.29%)最为常见.共涉及中药110种,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有菟丝子(54.20%)、丹参(54.13%)、当归(42.24%);对出现频次较高的25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出6个药物组合.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临床常见证型是肾虚血瘀证,血瘀、肾分别是最常见的病性要素和病位要素,治疗内异症不孕临床常用补肾活血中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