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目的:回顾有关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和中药的整体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对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及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相关论文,以2000/2005年发表的关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及中药的整体调节作用文献为主,并结合以往所做工作,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以及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和中药的整体调节效应进行探讨。结果:目前中医药研究采用的动物模型,均为模拟现代医学发病原理进行复制,很难对模型进行证候划分,影响了中药复方″方证对应″治疗特色的发挥。中药复方有效活性物质的提取,药物有效组分间协同作用的评价,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结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应尽量贴近中医学理论,寻求现代医学病症和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立中医证候的客观综合指标体系,进而复制出符合该指标体系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以此为基础,选择对证治疗药物,从方证对应的角度着手用药,可以深入系统地阐明中药复方的体内作用机制,为找寻中医″证″的实质提供新的方案和手段。由于中药复方组成复杂,如何准确把握中药复方中发挥药理作用的有效活性物质,客观评价药物有效组分间的协同作用,仍然是目前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与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中医借助现代医学发展了辨证分型和微观辨证等新的辨证方法,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困惑。从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各自规律与特点做以初步探讨。 方法:根据有关文献,从中医历来辩证施治的要素“证候与方药的证效关系”,以及传统辨证发展轨迹,在与现代医学微观结合中所遇到的矛盾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①方证的对应关系是辩证的基础。②在辨证分型中,中医证候的变化与微观病理变化不同步,证候量、度的判断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常难以单用证候准确地反映出病变的实质。③把由证侯把握药效的辨证模式,改为微观指标与方药的研究方法,可扩充延伸中医辨证施治的研究范围,但须遵循原有的辩证模式。 结论:中医辨证理论与方法是在直观范围内观察、实践、思考的结果,若进入现代医学微观范围则失去了自我,对此只能借助现代医学完善和发展自己。当前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潮流,是在现代医学的介入下的,用不断发现新的微观因素重复循环寻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其方法仍属于宏观辨证的经验模式,缺乏的是临床有效方药的对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目前中医借助现代医学发展了辨证分型和微观辨证等新的辨证方法,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困惑。从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各自规律与特点做以初步探讨。方法:根据有关文献,从中医历来辩证施治的要素“证候与方药的证效关系”,以及传统辨证发展轨迹,在与现代医学微观结合中所遇到的矛盾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①方证的对应关系是辩证的基础。②在辨证分型中,中医证候的变化与微观病理变化不同步,证候量、度的判断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常难以单用证候准确地反映出病变的实质。③把由证侯把握药效的辨证模式,改为微观指标与方药的研究方法,可扩充延伸中医辨证施治的研究范围,但须遵循原有的辩证模式。结论:中医辨证理论与方法是在直观范围内观察、实践、思考的结果,若进入现代医学微观范围则失去了自我,对此只能借助现代医学完善和发展自己。当前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潮流,是在现代医学的介入下的,用不断发现新的微观因素重复循环寻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其方法仍属于宏观辨证的经验模式,缺乏的是临床有效方药的对应。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证候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医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同时也与中医药现代化息息相关。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架起了一座传统中医学向现代中医学发展的桥梁,使中医学向标准化、条件可控化迈进了可喜的一步。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动物验证中医传统理论的正确性,从而在动物身上发掘人体证候的本质,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提出新观点,开发新药物,从而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5.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近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医证候模型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思想指导下,运用脏象学说和病因病机理论,把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在动物身上加以模拟复制而成,是中医学人体证候的具体再现。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现已建立了40多类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本文对较为常见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加以论述,以便从中把握模型的动态变化,为今后建立更合理的中医动物模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围绕方证相关的科学内涵及其探索正在成为中医药现代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其要点在于“借助药理和药化研究手段,在方剂的药味、部位或成分群和其作用对象的整体、组织、细胞及分子等不同层面上探讨方剂效应及其机制;借助实验病理学研究手段,建立中医证候模型”,“在运用基因组学技术深入探索模型的分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方证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以基因组学研究所获得决定方证关联的某些特异基因为线索,在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不同纬度上进一步探索其特征蛋白质及代谢环节,以在不同层面上获得方证关联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动物模型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建立适应中医学特点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却较为困难。目前,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多是根据中医理论复制证候模型,再根据西医理论复制疾病模型,将结果认为是中医证候模型。中国古代对动物模型的早期认识是以解剖结构、治病本能及施加各种治疗手段后的结果观察为基础的,如《本草衍义》中记载了通过喂自然铜治疗大雁骨折模型,得出了铜具有接骨的功效[1]。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加入中药复方粗提制剂对具有典型的中医证型的肺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NK活性的影响,探索能否在体外实验中反映“方证对应”关系。方法以水煎醇沉法制备两种中药复方(益气养阴和健脾化痰)的粗提制剂,取具有典型的中医证型(气阴两虚或脾虚痰湿证型)的肺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将同一个患者的标本分为四个体外实验组,即空白对照组,中药5mg/ml组及10mg/ml组,自细胞介素2(250^u/ml,阳性对照)组。按“辨证论治”原则加入相应的中药复方制剂。体外培养22h或94h,以MTT法检测各组的NK活性。结果无论培养22h或94h,中药组的NK活性与对照组比较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白细胞介素2(阳性对照)组的NK括性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两种中药复方制剂都未能在体外反应出“方证对应”的效果,说明中药粗提制剂直接用于体外细胞培养,其结果的可靠性差。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作用于机体,阻止类风湿关节炎病变发展,在防治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目前中医在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学的研究上尚存在较多分歧,证候分类种类繁多,难以统一,就其现状加以综述。 资料来源:本资料通过查阅清华同方数据库经计算机检索方法收集(其中小部分经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手工检索),查阅来自1991—10/2005—07期间相关资料及专著。检索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上述主题词的文献,然后筛除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单纯西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收集到178篇原始文献,有47篇与关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相关。再次排除10篇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19篇单纯西医临床试验研究,共有18篇文献符合标准,进入综述。 资料综合:①近年中医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及分期:其代表性的学说继承《内经》旨意,以虚实立论,强调肝肾气血亏虚在发病中的决定作用,制定了祛风胜湿,温经散寒,清热通痹,益气养血,调和营卫等治疗大法。其病机主要为正虚邪犯。分期主要为活动期、缓解期,再具体分析。②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论证: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显著升高。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明显降低,而湿热阻络证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显著升高,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显著降低,对应中医辨证分型中,肝肾两虚证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的水平高于(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又有研究发现,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初诊时,辨证分型为: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寒湿阻络型、痰瘀阻络型、肝肾阴虚(兼挟外感)型,其中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最为常见。③现代医学发现:一系列自身抗体如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Sa抗体、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等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出现,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成为中医证型病证结合研究的新着眼点。 结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对中医证候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应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指标相结合方法,分析本病病因病机、证候演变的规律,揭示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候本质。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动物模型与中药现代化研究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药动物模型的研制现状,探讨证动物模型的发展与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关系。方法: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法思想为指导,比较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的差异。结果:中医虽然也开始运用动物模型于自身理论的研究,但尚未发展至应用阶段,这是限制中医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障碍。结论:将证动物模型与病证相结合,实现中医药实验动物模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