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膀胱癌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为高度异质性疾病,其组织学类型、预后和对治疗的反应差别较大。传统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已不能满足患者的临床诊治需求,急需寻找能够标志肿瘤生物学行为并对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作用的分子分型。随着对大规模基因表达谱的研究,以分子表达差异为依据进行的膀胱癌分子分型研究已为解决膀胱癌的异质性、判断预后及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Beclin 1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40例膀胱癌组织与30例癌旁组织中的Beclin 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比较两种组织中Beclin 1的表达情况、对膀胱癌组织中Beclin 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Beclin 1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膀胱癌组织Beclin 1高表达率为35.00%,显著小于癌旁组织Beclin 1高表达率(100.00%)(P0.001);2膀胱癌组织中的Beclin 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TNM分期、生长方式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及肿瘤数量无关(P0.05);3经COX多因素分析,病理分级、TNM分期、生长方式、淋巴转移及Beclin 1表达均与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 Beclin 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Beclin1可能为膀胱癌一种潜在的独立预后因素;Beclin 1可作为临床诊断膀胱癌的生物学标志物及其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脑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在脑肿瘤研究中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脑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是脑功能成像方法之一,它是通过研究脑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以及组织血管化程度来揭示脑部肿瘤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改变,并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情况,因此有望在脑部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及判断预后中发挥主要作用。本文对CT灌注成像的优势、基本原理和在脑肿瘤评价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Survivin属于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之一,在人类肿瘤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以膀胱移行细胞癌为著,有抑制细胞凋亡和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对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他们的高表达也许能为临床诊断和将来靶向治疗提供潜在价值,本文就其生物学特点及在膀胱癌中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膀胱癌组织及尿脱落癌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并探讨其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端粒重复片段扩增(TRAP)法一端粒酶PCRELISA法对膀胱癌组织、正常膀胱壁、膀胱癌患者及非肿瘤患者的尿脱落细胞、膀胱冲洗液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37例膀胱癌组织中有31例(83.8%)端粒酶阳性。非肿瘤膀胱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均未检出。膀胱癌患者的尿脱落癌细胞中端粒酶活性为:膀胱冲洗液82.8%(24/29),新鲜自排尿55.2%(16/29)。27例非肿瘤患者中仅1例(前列腺增生)膀胱冲洗液检出端粒酶活性弱阳性,余均为阴性。结论尿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测定能高度灵敏、特异性地检测出的少数癌细胞,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雷鸣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69-17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作为膀胱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之一是术后易复发.近些年来开展的热灌注化疗治疗,能充分发挥热疗和化疗的协同作用,既能提高对膀胱癌的治疗作用,也有预防肿瘤复发的良好效果,其治疗成绩已被许多实验和临床所证实,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膀胱癌膀胱热灌注化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59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的表达情况,检测CD31以计算微血管计数(MVC)。结果:VEGF可在膀胱癌中表达,VEGF与膀胱癌的分期相关,并与MVC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能调节膀胱癌的血管形成,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6例膀胱癌与10例正常人的血清ICAM-1、VCAM-1。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CAM-1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术前血清ICAM-1、VCAM-1分别为304.1μg/ml和1133.6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88.1μg/ml和496.9μg/ml,其含量随肿瘤分级、临床分期递增而升高。膀胱癌组14例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血清ICAM-1、VCAM-1较术前明显降低。初发与复发膀胱癌血清ICAM-1、VCAM-1均升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癌组织10例中ICAM-1阳性表达6例。结论血清ICAM-1、VCAM-1水平对膀胱癌早期诊断、肿瘤分级、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随访有明确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其治疗手段不同,因此在手术前对GNET类型的正确诊断十分重要。本文收集52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通过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随访的观察,提出GNET临床病理类型。Ⅰ型胃泌素依赖型类癌:可单发及多发,肿瘤的发生与胃泌素有关,生物学行为多为良性。治疗行息肉切除术或胃窦切除术,预后好。Ⅱ型非胃泌素依赖型类癌:多为散在单发,肿瘤发生与冒犯素无关,肿瘤较Ⅰ型恶性程度高,治疗行胃大部切除术。Ⅲ型胃神经内分泌癌:高度恶性GNET肿瘤,肿瘤低分化,治疗行胃切除术及术后综合化疗,预后差。本文重点对手术前胃内镜诊断GNET不同类型的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6例膀胱癌与10例正常人的血清ICAM-l VCAM-1。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CAM-1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粘膜中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术前血清ICAM-1、VCAM-1分别为304.1ug/ml和1133,6u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88.1ug/ml和496.9ug/m1,其含量随肿瘤分级、临床分期递增而升高。膀胱癌组14例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血清ICAM-1、VCAM-1较术前明显降低。初发与复发膀胱癌血清ICAM-1、VCAM-1均升高,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膀胱癌组织10例中ICAM-1阳性表达6例。结论血清ICAM-1、VCAM-1水平对膀胱癌早期诊断,肿瘤分级,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随访有明确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秦军  吴开春  幺立萍  邵国兴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402-6404,i006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表达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发生及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环氧合酶-2表达及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mvascular density,MVD)。结果:膀胱癌组织环氧合酶-2阳性表达率为46.9%,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则无环氧合酶-2表达,环氧合酶-2的阳性表达率随着BTCC分期分级递增而递增。膀胱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环氧合酶-2阴性表达组(784&;#177;20 vs 33&;#177;15,t=12.56,P&;lt;0.01)。结论:膀胱癌组织中存在环氧合酶-2的表达,环氧合酶-2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生长,抑制环氧合酶-2表达有可能成为治疗BTCC的一个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形成与膀胱癌的发病及生物学行为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72例膀胱癌组织和 2 1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FGF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织中bF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而且两者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密切相关。肿瘤复发者的bFGF表达和MVD均显著高于无复发者 ;bFGF强阳性表达者的MVD值显著高于阴性及弱阳性表达者。结论bFGF通过促进血管形成而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bFGF和MVD检测可作为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别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诊断性膀胱肿瘤电切在膀胱癌准确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经典术式)的199例膀胱癌患者,与在2006年5月-2009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经尿道诊断性膀胱肿瘤电切术的82例膀胱癌患者临床随访资料。结果①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中,术后两内年膀胱癌原位复发6例,术后5年、7年膀胱内无肿瘤复发,而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全身骨转移2例。②在行经尿道诊断性膀胱肿瘤电切的膀胱癌患者中,有8例证实肿瘤基底部肌层可见癌组织浸润,根据患者个人一般状况,采取膀胱全切或其他治疗方案。结论经尿道诊断性膀胱肿瘤电切术能够准确的对膀胱肿瘤进行分期,对指导膀胱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少年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对8例青少年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组织切片、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3例作波形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常累及多组鼻窦及眼眶,易反复复发。鼻窦CT示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团块影。光镜示骨与增生的纤维组织构成的良性病变。结论:鼻窦骨化性纤维瘤在临床及生物学行为上是一个呈局部进行性生长的肿瘤,广泛彻底地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诊断时需要与鼻窦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脑膜瘤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m23蛋白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2例临床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32例癌旁组织标本和32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细胞的nm23蛋白表达量,并对3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结果〗①nm23蛋白在膀胱癌不同组织中表达率不同,癌组织(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1.25%)(P<0.05);癌旁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6.25%)(P<0.05);②膀胱癌不同分级之间nm23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但表浅膀胱肿瘤(Ta-T1)组表达量(0.198 3±0.004 5)明显高于浸润性膀胱癌(T2~T3)组(0.103 7±0.002 7),未复发组(0.170 3±0.0074)明显高于复发组(0.080 5±0.001 2)(P<0.05).〖结论〗①膀胱癌组织nm2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粘膜组织,癌旁组织高于正常粘膜组织.②膀胱癌nm23表达量与其分化、浸润、复发等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R-30b在膀胱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研究其对膀胱癌T24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32例膀胱癌及癌旁非肿瘤组织中miR-30b的表达水平,采用外源性转染使miR-30b水平上调,研究miR-30b水平上调对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侵袭、凋亡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肿瘤组织中miR-30b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 0. 05),临床分期与miR-30b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转染miR-30b的T24细胞在48 h内的存活率及侵袭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 0. 05)。结论 miR-30b水平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miR-30b导入膀胱癌细胞后,能够显著抑制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加速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m23蛋白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2例临床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32例癌旁组织标本和32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细胞的nm23蛋白表达量,并对3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结果〗①nm23蛋白在膀胱癌不同组织中表达率不同,癌组织(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1.25%)(P<0.05);癌旁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6.25%)(P<0.05);②膀胱癌不同分级之间nm23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但表浅膀胱肿瘤(Ta-T1)组表达量(0.1983±0.0045)明显高于浸润性膀胱癌(T2~T3)组(0.1037±0.0027),未复发组(0.1703±0.0074)明显高于复发组(0.0805±0.0012)(P<0.05)。〖结论〗①膀胱癌组织nm2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粘膜组织,癌旁组织高于正常粘膜组织。②膀胱癌nm23表达量与其分化、浸润、复发等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异常基因型的长期积累导致恶性表型的出现。膀胱镜检能在直视下进行可疑病变的检测,但它是一种创伤性诊断方法,又对设备技术要求较高,限制了它在早期诊断和普查中的应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膀胱癌无创性诊断最常用的手段,但敏感性较低,容易漏诊。开发对患者特异、敏感无创伤的早期诊疗手段成为膀胱癌成功治疗的关键。目前认为肿瘤生物学特征不仅取决于核遗传物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男性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术后前列腺标本发现1例前列腺偶发癌,对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年出现肺多发结节,考虑为膀胱癌多发转移病变。结论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前列腺偶发癌进展缓慢,大部分前列腺肿瘤分化良好,预后取决于膀胱癌恶性程度,需根据个体癌灶生物学特征选择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