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对诊断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骨科收治的41例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同时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与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结果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作对比。结果 41例患者术后行X线下肢静脉造影均证实为DVT。D-二聚体检测的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75.0%;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80.0%;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95.1%,特异度为100.0%。超声检查中央型血栓的灵敏度为73.7%,周围型血栓的灵敏度为53.8%;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中央型血栓的灵敏度为94.7%,周围型血栓的灵敏度为84.6%。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对髋部骨折患者DVT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0例疑为下肢手术后DVT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测定其术后不同时期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单独及二者联合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比较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8%、99.6%、98.6%、99.0%、98.7%;血浆D-二聚体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87.2%、70.7、98.7%、89.7%;二者联合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6%、100%、100%、99.6%、99.7%。混合型及中央型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周围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期及亚急性期DVT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慢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肺部肿瘤病人,下肢静脉栓塞(DVT)病人,糖尿病坏疽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方法,应用ELISA技术(酶联荧光分析)检测35例肺部肿瘤患者,32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30例糖尿病坏疽病人和30例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结果]肺部肿瘤患者,下肢静脉栓塞病人,糖尿病坏疽病人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可作为肿瘤病人,下肢静脉栓塞(DVT)病人,糖尿病坏疽病人病情及评估预后的敏感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诊断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测定法检测100例经连续彩色多普勒超声和B型超声诊断为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对照组100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通畅,排除DVT)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DVT组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2.8±2.1)和(0.2±0.1)m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VT组急性和慢性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2.2±1.8)和(0.8±1.1)m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用于DVT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它的发生可导致致命性肺血栓栓搴症和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榆测,对提高骨折患者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我院骨科收治的1例患者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下肢骨折患者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脱落引起肺栓塞而致患者死亡多有报道。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血管损伤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三大条件。下肢骨折时,在上述三种条件作用下容易形成DVT。早期发现并早期治疗DVT对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DVT有较高的准确性,近年临床尝试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预测血栓性疾病发生。本组通过血浆D-二聚体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来探讨诊断下肢骨折患者DVT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文献报道各种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但是结合危险度预测评分系统及多种实验室指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诊断率的提高尚不明确。目的:使用Wells评分系统并结合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提高诊断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敏感性。方法:下肢骨折及脊柱骨折患者82例,排除患病前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曾患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入院后检测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酶原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酶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相关指标,并做彩色多普勒下肢超声检测。根据下肢深静脉栓塞评分表(Wells评分表)评分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患者。结果与结论:彩色多普勒下肢超声检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组30例;非深静脉血栓形成组52例,两组患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峰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ells评分低危患者13例、中危32例、高危37例,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正确率:中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阳性预测值为44.44%,而高危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阳性预测值为70.9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ells评分中危及高危组实验室指标与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均为正关联(P〈0.05)。结果表明Wells评分结合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预测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将某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方案,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0天测量血浆D-二聚体水平、两组病人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观察有无DVT相关症状发生。[结果]试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DVT相关症状发生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活动方案能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安全、有效地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病人下肢DVT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王国杰  张灼锦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368-2370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价值.方法: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CL 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65例可疑的DVT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60例健康体检者及165例可疑DVT患者中的15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对该75例进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无一例患有DVT;150例可疑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发现134例DVT患者.D-二聚体检测对于DV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及阴性预期值分别为100%、48.39%、89.33%和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DVT的诊断具有快速、经济、无创、可动态监测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血浆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肿瘤、肺部感染、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诊断、疗效判定和预后估计方面有重要意义,综述如下。1 D-二聚体的形成 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使其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含r链相连的2个D片段,即形成D-二聚体碎片。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是血栓已被溶解的直接证据。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标志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激活,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敏感和特异指标。FDP的敏感性高,D-二聚体的特异性强,二者配合,可提高对DI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万玉春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2):1272-1274
目的:观察中药行气活络方预防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口服行气活络方,对照组25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连续用药2周后,化验D-二聚体、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治疗前后D-二聚体变化,观察术后是否有出血倾向,并统计DVT发生情况。结果:2组D-二聚体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提示2组治疗均可明显降低D-二聚体,改善血液高凝状态。2组治疗后D-二聚体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气活络方预防DVT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协助作用,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率.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患者2821例,住院患者1602例,门诊患者1219例;所有患者中,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233例.记录所有患者病史、下肢症状和体征且均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对住院患者每周行D-二聚体检测,每2周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如下肢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或D-二聚体测值大于标准值(0.5 mg/L),即随时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12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1097例为第1次超声检查即发现;699例为门诊超声检查时发现,534例为住院后超声检查发现;明确发病因素者954例,未能明确发病因素者279例.住院患者中,403例80岁以下血浆D-二聚体测值小于0.5 mg/L者均无血栓,115例80岁及以上血浆D-二聚体测值1.98μg/ml以下者均无血栓.435例有明确发病因素和99例无明确发病因素患者之间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8(1.23,5.76) mg/L vs 1.86(0.98,5.23) mg/L,U=1.786,P=0.642].结论了解细致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的效率;提供确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表现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段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需作调整,可作为重要的排除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筛选手段,优化超声诊断流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高凝状态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组(n=60)和健康对照组(n=30)血浆D-二聚体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对心衰患者组按心衰程度、LVEF不同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亚组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随心衰程度加重,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不同心衰程度患者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随LVEF值降低,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升高,各不同射血分数(EF)水平患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15,P=0.098).[结论]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②随心衰程度加重,高凝状态更为严重;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与高凝状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效果及不同抬高方式的预防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48例下肢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D-二聚体检测及多普勒超声检测方法对DVT的诊断情况;比较不同抬高方式股总静脉峰流速差异。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D-D检测(P<0.01或P<0.05);患者在抬高不同高度下均能够增加患者的峰流速(P<0.05或P<0.01);下肢抬高45°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静息位(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更高,可作为检测DVT的首选方法,通过斜坡45°抬高可减少DVT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与血浆D-二聚体浓度诊断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对95例脑卒中患者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与血浆D-二聚体浓度测定,判断有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果D-二聚体和超声检查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0.0%、76.2%、38.7%、95.3%、76.8%和86.6%、98.8%、92.8%、97.5%、96.8%。超声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高于血浆D-二聚体浓度测定(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浓度可作为临床排除静脉血栓形成的可靠指标,超声检查对于诊断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老年骨折病人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干预.[方法]对332例老年骨科病人在围术期做好观察评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功能锻炼、体位、预防性抗凝治疗等措施,密切观察DVT的发生.[结果]10例经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DVT,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后良好.[结论]对老年骨折病人围术期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对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梯度弹力袜标准作业流程(SOP)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TURP的病人,经筛选将符合标准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我科DVT防治小组制定的梯度弹力袜SOP,对照组应用梯度弹力袜,但未执行SOP。观察两组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足背皮肤温度、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腓肠肌疼痛发生率等。[结果]术后观察组发生DVT(1例)低于对照组(7例,P0.05)。观察组下肢股浅静脉和腘窝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足背皮肤温度低于观察组(P0.001),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腓肠肌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梯度弹力袜SOP有效预防了TURP后DVT的发生,同时规范了临床弹力袜使用流程,降低了术后腓肠肌疼痛的发生率,有效改善下肢静脉血流和足背皮肤温度,同时有效降低TURP病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定量快速检测D-二聚体含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螺旋CT、MRI或肺动脉造影等确诊的26例肺栓塞患者以及2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定量快速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急性PE患者肺栓塞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升高,敏感性为92%,阴性预测值为100%,D-二聚体快速定量检测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可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480-7481
目的认识D-二聚体阴性并不能排除所有肺栓塞(PE),减少该病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第六医院确诊的PE患者中初诊时D-二聚体阴性的患者10例,记录并分析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预后等。结果本组PE患者诊断周期长(平均确诊时间为24.2d),容易漏诊、误诊。病程长、曾使用抗凝药以及某些急性PE患者初诊时D-二聚体可能为阴性。结论首次D-二聚体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PE诊断。  相似文献   

20.
王强  卢冉  聂中林  高涌  余朝文  尤家运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7):2433-2435,2438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该院血管外科84例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每天检测并记录各凝血功能指标,结合造影复查结果绘制各指标的ROC曲线。结果患者D-二聚体水平在治疗开始后先呈逐渐升高趋势,在第3天开始下降;D-二聚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截断值为39.50mg/L,其诊断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87.8%。而其他凝血功能指标的AUC较低,无较大临床意义。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评判急性下肢DVT置管溶栓联合抗凝后血管是否通畅及治疗方案调整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