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当天开始服用阿司匹林,7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A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AS组),并进行3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A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AS组),并进行324个月随访,观察随访期间缺血性卒中的再发以及死亡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AR 68例(32.1%),AS144例(67.9%);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组发生缺血性卒中14例(20.6%),全因死亡22例(32.4%);AS组缺血性卒中19例(13.2%),全因死亡24例(16.7%);AR组死亡率高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P=0.027)、NIHSS得分(P=0.003)及年龄(P=0.029)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AR发生率高,AR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死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纳入48 h内入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148例,根据病程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分为END组29例与非END组11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预测因素。结果:END组糖尿病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END组(P=0.029)。与非END组比较,END组中皮质下梗死、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与梗死区血管狭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3,P=0.014,P=0.009);皮质梗死、大脑前动脉梗死患者比例显著降低(P=0.001,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质下梗死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END独立相关(P=0.011)。结论: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END的比例较高,皮质下梗死是其重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会  张梅  冯凯 《华西医学》2015,(3):496-498
目的探讨A2DS2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发生肺炎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5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A2DS2评分,登记卒中发生后14 d内肺炎的发生率,分析A2DS2评分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肺炎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56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共69例(12.2%)患者发生肺炎,A2DS2≥5分的患者肺炎发生率(21.9%)高于A2DS2≤4分的患者(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21,P<0.001)。结论 A2DS2评分是临床上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后发生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预测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于MT治疗前接受MRI检查,并于治疗后24 h复查头颅CT或MRI评估患者ICH。将ICH分为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CH,sICH)和非sICH(无ICH和无sICH)。记录所有患者的MRI数据及临床资料。统计学方法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T术后发生ICH、sICH预测因素。结果与无ICH组(79例)相比,ICH组(56例)患者具有较高的空腹血糖水平(129.08±18.87与139.77±16.70)、糖化血红蛋白(HbA1c)(5.57±0.34与5.99±0.42)及DWI梗死体积(20.28±26.30与5.99±0.42),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974,P<0.001;t=-6.421,P<0.001;t=-2.970,P=0.004)。sICH组(18例)患者DWI梗死体积(52.21±50.23)明显大于非sICH组(117例)(24.28±2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7;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r=0.554;P<0.001)、HbA1c(r=0.450;P<0.001)、DWI梗死体积(r=0.309;P<0.001)与ICH呈正相关;DWI梗死体积(r=0.234;P=0.006)与sICH呈正相关。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95%CI):1.233(1.139~1.335),P<0.001]、HbA1c[OR(95%CI):39.121(7.537~203.052),P<0.001]、DWI梗死体积[OR(95%CI):1.025(1.006~1.044),P=0.009]为预测卒中MT术后发生ICH的独立预测因子;DWI梗死体积[OR(95%CI):1.018(1.006~1.030),P=0.004]为预测卒中MT术后发生sICH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综合评估空腹血糖、HbA1c、DWI梗死体积可以有效地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T术后ICH、sICH的发生,可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他汀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对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的纳入24h内急诊入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他汀组(40mg/d,2周)和对照组。发病1周内,进行头颅磁共振(MRI)检查,并在3个月随访时予以复查,分析两组患者梗死体积变化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梗死体积变化的因素。同时进行血脂、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评分等评估。结果:共39例患者接受了2次头颅MRI检查。其中阿托伐他汀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19例。两组患者的梗死体积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发病后3个月梗死体积较发病时减少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1.4%对28.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用他汀治疗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梗死体积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使用他汀可能有利于患者梗死体积的局限。梗死体积的变化可能成为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的一个补充观察指标来进一步评价药物干预的效果。他汀类药物是否能局限脑梗死体积和改善临床预后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 MoCA)评估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92例MoCA评分≥26分(认知功能正常组),86例MoCA评分26分(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8.31%。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正常组MoCA评分分别为(22.12±4.58)分、(27.52±2.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6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病灶、梗死部位为枕叶和丘脑、既往有卒中史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病灶、梗死部位为枕叶和丘脑、既往有卒中史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NBP)治疗对早期痫性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 04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NBP治疗分为NBP组584例和对照组462例,比较2组在卒中发病14 d内痫性发作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早期痫性发作的影响因素。结果:NBP组早期痫性发作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3.4%v.s.5.6%,P=0.030)。大面积脑梗死(OR=3.451,95%CI 1.742~8.160,P=0.007)、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OR=3.002,95%CI 1.521~6.872,P=0.013)和梗死灶涉及脑叶(OR=2.030,95%CI 1.143~3.482,P=0.021)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痫性发作的危险因素,接受NBP治疗(OR=0.672,95%CI 0.461~0.870,P=0.033)是痫性发作的保护性因素。结论:NBP治疗可能有效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痫性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PSD)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其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库中191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男女之间在卒中后2周PSD的发生率、抑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女性P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32.9%和26.6%,P0.01),女性卒中评分与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总分高于男性(P0.05),抑郁表现均以迟滞和睡眠障碍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SD与既往心脏病史、精神障碍病史以及卒中严重程度相关,男性与年龄、吸烟史、精神障碍病史及卒中严重程度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PSD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PSD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超高龄(≥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4例,根据住院期间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HT组31例和非HT组73例,收集2组患者相关临床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发生HT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患者短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及梗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高收缩压、高NIHSS评分及大面积梗死均是发生HT的危险因素(均P0.05)。发病14 d时,HT组患者NIHSS评分为显著高于非HT组(P0.05);发病3个月HT组mRS评分3分患者比例显著低于非HT组(P0.05)。结论:对于超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高收缩压、高NIHSS评分及大面积脑梗死是其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HT患者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Lp(a)水平及其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136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CISS分型标准将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5类。检测其清晨空腹血血脂各项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Lp(a)等,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ISS亚型与上述血脂指标水平的关系。结果 (1)缺血性卒中组患者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穿支动脉疾病亚组患者Lp(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源性卒中与穿支动脉疾病亚组Lp(a)水平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a)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发生有关(OR=1.011,P=0.009);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OR=1.020,P<0.001)。结论 Lp(a)水平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关系最为密切;高水平的Lp(a)可能是降脂治疗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血脂相关剩余风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50例发生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病例组,以50例未发生PSCI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PSCI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较高,LDL C、UA、hs CRP水平较高;颞叶梗死、丘脑梗死的比例较高(均P<0.05);两组教育程度及卒中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既往卒中2次及以上、糖尿病、LDL C、hs CRP水平升高、颞叶梗死是PSCI的危险因素;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PSCI的保护因素。结论 低文化程度、糖尿病、既往有卒中病史、LDL C及hs CRP水平升高、颞叶梗死的缺血性患者发生PSCI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血管储备力(CVR)下降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患者未来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以DSA判定MCA狭窄程度,应用灌注CT和吸入5%CO_2方法测定CVR,据测定结果分为CVR下降组和CVR正常组,以MCA狭窄同侧的缺血性卒中复发或任何原因的死亡为终点事件,随访12月。结果:CVR正常组30例,无终点事件发生;下降组36例,发生终点事件6例;无死亡病例。本组缺血性事件年发生率为9.09%,CVR正常组和下降组分别为0%和16.67%(P=0.028),CVR下降与狭窄MCA同侧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Kaplan-Meier Log-rank5.387,P=0.020)。结论:CVR下降预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未来易发生缺血性卒中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浓度与青年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方法:选取青年急性非心源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6例为青年卒中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82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 资料,分析血清尿酸浓度与青年发生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青年卒中组的血清尿 酸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浓度(t=9.90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酸可能是 青年发生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 1.006,95%CI 1.002~1.009,P<0.05)。在青 年女性中尿酸浓度升高与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R 1.010 95%CI 1.000~1.020,P<0.05);随着青 年女性的尿酸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卒中的发生风险成倍增加,最高四分位数水平的研究人群相对于最低四 分位数水平的研究人群,风险比为13.037(95%CI 1.678~101.291,P<0.05)。但是在青年男性中,并未显示 出血清尿酸浓度升高与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卒中患者尿酸水 平明显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卒中患者尿酸水平(t=-7.012,P=0.000)。结论:血清尿酸浓度与青年 女性发生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关联性,与青年男性的关联性尚不明确;其水平在不同神经功能缺 损严重程度的卒中患者中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头痛与脑梗死部位和前后循环分布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515例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住院病人,收集卒中和头痛资料,分析不同梗死部位和前后循环头痛发生率以及头痛部位与前后循环、梗死侧别的相关性。结果:51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总体头痛发生率为7%,枕叶受累脑梗死病人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枕叶未受累者,前循环系统梗死病人右侧半球脑梗死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头痛部位与梗死前后循环分布、梗死侧别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头痛的发生与脑梗死部位可能有一定关系,其中累及枕叶的脑梗死更容易发生头痛,头痛部位不能预测梗死部位或供应血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保证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4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34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好转342例,好转率为98.8%,病死4例,病死率为1.2%。结论对时间窗(发病时间4.5h)内的患者,缩短入院至溶栓的时间、尽早溶栓治疗,是AIS治疗的关键。在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AIS-APS评分(acute ischemic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core)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7d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连续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应用AIS-APS评分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北京同仁医院入选的30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评分,根据患者7d内SAP的发生率,分析AIS-APS评分法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SAP的作用.并检测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果 总计有12.9%(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罹患肺炎.依据AIS-APS评分法:极高危组28~ 35分、高危组21 ~ 27分、中度危险组14~20分、低危险组7~13分和极低危险组0~6分的患者7d内发生SAP的比率分别是90.8%、66.5%、23.5%、8.32%、3.85%.量表和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结构效度检测结果与量表理想的结构相一致.结论 AIS-APS评分法是一种操作性强的,能对卒中者SAP罹患风险进行分层评价的工具,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利用AIS-APS评分法有助于临床工作中快速筛选出SAP高危患者,对SAP患者可予及早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卒中患者357例,对发生抑郁的可能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既往卒中史、抑郁病史、卒中的严重程度、残疾程度、认知障碍进行分析。结果:357例患者中,发生抑郁100例(28.01%,抑郁组),未发生抑郁257例(71.99%,无抑郁组)。抑郁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年龄、既往抑郁病史高于无抑郁组(P0.05),Logistic分析提示,年龄、抑郁病史及NIHSS评分与抑郁相关(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在急性期发生率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浓度,探讨两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未卒中患者(100例)作对照,血浆Lp-PLA2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Lp-PLA2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07,P=0.000).血浆Lp-PLA2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呈正相关.(2)各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Lp-PLA2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标志物,测定Lp-PLA2浓度有助于制定预防策略,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青年女性患者67例(青年女性卒中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随机抽取老年女性卒中患者(老年女性卒中组)和同期健康体检的青年女性(青年女性对照组)各67例,分析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依据中国缺血性卒中(CISS)分型,青年女性卒中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32.84%)和心源性卒中(25.37%)为主。②危险因素方面,青年女性卒中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老年女性卒中组(均P<0.05),但卒中家族史阳性患者比例高于老年女性卒中组(P<0.05);青年女性卒中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心脏病史、口服避孕药、先兆性偏头痛和卒中家族史阳性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青年女性对照组(均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吸烟是青年女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女性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构成和相关危险因素与老年女性患者分布不同。早期明确病因分型和发现危险因素有利于青年女性缺血性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与急性期梗死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第1天行头颅MRI检查,并予阿司匹林300mg负荷剂量口服,服药3h后采用全血阻抗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检测结果将92例患者分为A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7d后复查头颅MRI。对2组脑梗死急性期梗死进展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急性期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AR组31例(33.7%),AS组61例(66.3%)。AR组NIHSS评分、急性期梗死进展发生率明显高于AS组[7.0(9.0)比5.0(6.0),P=0.041;32.3%比18.0%,P=0.026]。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示:AR(OR3.082,95%CI1.072~8.954,P=0.028)、NIHSS评分(OR1.212,95%CI 1.014~1.435,P=0.032)及年龄(OR1.049,95%CI1.003~1.102,P=0.035)是急性期脑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R作为脑梗死急性期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判断和二级预防策略的选择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