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危重患者经静脉途径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有2种方法。一是将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液中,用50mL注射器,经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可根据患者血糖情况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特别适用于血糖波动较大的危重患者。二是将胰岛素加入袋装的全营养混合液(TNA)或葡萄糖液(GS)中连续16~24h输注。后一种方法的优点是葡萄糖与胰岛素按比例进入体内(一般3~6g葡萄糖加1U胰岛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胰岛素加入全合一营养袋内或经静脉泵同步输注时患者血糖的变化。方法将48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有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成滴注组和静脉泵组。滴注组为胰岛素直接加入全合一营养袋中静脉滴注,静脉泵组为胰岛素加入注射器内微量泵入。于输液开始前、输液至1 000 mL、输液至2 000 mL、和输液完毕2 h测定患者的血糖水平,连续监测数天至肠外营养停止使用止。结果 2组各时点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注组有5例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改由静脉泵输入胰岛素。结论胰岛素加入全合一营养袋内或经静脉泵同步输注2种方式对有糖尿病需肠外营养的患者血糖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对此类患者采用经静脉泵同步输注的同时根据血糖结果调节胰岛素用量的方式来控制血糖,效果明显优于滴注组。  相似文献   

3.
张雯怡 《护士进修杂志》2013,(13):1181-1182
目的探讨简便、高效、平稳控制舌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方法。方法将36例舌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胰岛素与葡萄糖比例为1∶3直接混入TPN袋内经外周静脉输入;实验组采用胰岛素加入TPN输液袋与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内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输注TPN液前及8h后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输注TPN液16h及24h后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加入TPN输液袋与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相结合控制血糖的方法能改善舌癌术后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护理专案改善方法对ICU静脉输注胰岛素患者的血糖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使重症患者在静脉输注胰岛素时安全、有效和平稳降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上半年ICU静脉输注胰岛素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情况等,运用专案改善方法制订相应胰岛素输注和血糖监测质控方案,对2014年下半年ICU静脉输注胰岛素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对比对照组(上半年)和干预组(下半年)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开始和停止胰岛素时血糖值。结果两组ICU静脉输注胰岛素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0%和2%(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平均一次静脉输注胰岛素期间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11.83±4.98)h和(10.15±5.34)h(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平均一次静脉输注胰岛素的剂量平均秩为54.96和44.94(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开始使用胰岛素时的血糖值分别为(18.70±3.70)mmol/L和(16.82±2.98)mmol/L(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停止使用胰岛素时的血糖值分别为(8.80±2.20)mmol/L和(9.88±2.31)mmol/L(P0.05)。结论通过专案改善,可降低ICU静脉输注胰岛素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输注剂量,提高护士预防低血糖的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改善方法对重症患者静脉输注胰岛素时安全有效和平稳降糖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6月收治的65例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静脉输注胰岛素;将7~12月收治的63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护理专案改善方法。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每次胰岛素累计量、开始及结束时胰岛素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次胰岛素累计量、开始及结束时使用胰岛素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护理专案改善方法对重症患者静脉输注胰岛素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减少静脉输注胰岛素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置换液或透析液糖浓度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在2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患者中,分别采用高糖和低糖置换液或透析液行CRRT,高糖组8例使用葡萄糖浓度高于50mmol/L的置换液或透析液,低糖组15例使用葡萄糖浓度低于10mmol/L的置换液或透析液,比较CRRT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高糖组CRRT后第一日血糖为(27.2±5.3)mmol/L,经置换液中加入胰岛素(每2g~4g葡萄糖加入1U胰岛素),以及皮下、静脉给予胰岛素后,5例血糖降至8.7mmol/L~17.3mmol/L,3例血糖仍在20.0mmol/L以上;低糖组患者CRRT后第一日血糖水平为(9.5±3.1)mmol/L,无需另外加用胰岛素,没有发生低血糖。结论:CRRT时使用低糖置换液或透析液,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Ⅱ)与静脉连续输注(CVⅡ)治疗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方法 将58例住院老年DKA患者分为CSⅡ组30例与CVⅡ组2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尿酮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糖治疗后均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SⅡ组尿酮转阴时间明显短于CV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S Ⅱ组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少于CV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老年DKA患者较常规静脉连续滴注胰岛素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胃肠外营养(TPN)时不同给药方法对病人血糖和尿糖的影响.[方法]将我科同一医生治疗的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病人,在相同的TPN配方条件下选择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将诺和灵R采用三通与静脉营养液同步泵入;实验组将诺和灵R加入全合一营养液袋中输注,两组病人输液均用相同的输液泵、相同的输液速度进行控速管理.分别测量两组病人在开始输注营养液时、输注1000 mL时、输注2000 mL时和剩余100 mL时的血糖和尿糖(连续测7d)以及所对应时点的胰岛素浓度和活性(留3d样本).[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胰岛素活性均轻微下降、胰岛素浓度均轻微升高,但两组组内各时点的胰岛素活性、胰岛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时点胰岛素活性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时点尿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血糖、各组内各时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在TPN时不同的给药方法对病人血糖和尿糖控制效果差异不明显,将胰岛素加入营养液袋中进行输注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中不同胰岛素给予途径对血糖的控制效果.[方法]将45例胃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按胰岛素使用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输注TPN同时予以胰岛素泵输注控制血糖;对照组在TPN液体中按比例加入胰岛素,直接榆注.[结果]实验组输注TPN第1天、第2天、第3天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对照组效果好,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短.[结论]对胃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使用TPN治疗时,通过静脉使用胰岛素泵能较好地控制血糖,缩短术后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在伴有糖尿病的腹部大手术后危重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腹部大手术后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1周(或以上)的伴有糖尿病的危重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和胰岛素盐水微量输液泵静脉持续输入组,分别监测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以及切口感染和愈舍情况。结果 CSII组和对照组胰岛素应用后血糖均明显下降;治疗后第1天、第2天CSII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3—7天两组血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率、伤口愈合障碍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CSII控制腹部大手术后TPN支持期间伴有糖尿病危重患者的血糖,与传统静脉胰岛素滴注相比,血糖控制平稳,发生低血糖情况少,且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及愈合障碍等并发症,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1.
高森  刘纯艳 《全科护理》2011,(11):956-957
[目的]探讨胃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中不同胰岛素给予途径对血糖的控制效果。[方法]将45例胃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按胰岛素使用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输注TPN同时予以胰岛素泵输注控制血糖;对照组在TPN液体中按比例加入胰岛素,直接输注。[结果]实验组输注TPN第1天、第2天、第3天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对照组效果好,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短。[结论]对胃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使用TPN治疗时,通过静脉使用胰岛素泵能较好地控制血糖,缩短术后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及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效果.方法:将64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组(CSⅡ组)33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组(对照组)31例,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酮体转阴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与酮体转阴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SⅡ组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人均发生例次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SⅡ治疗DKA可以达到与常规静脉小剂量输注胰岛素同样的效果,且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胰岛素输注方式在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关于肠外营养中胰岛素输注方式的随机对照研究,经文献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4.3.2和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结果胰岛素泵静脉输注胰岛素可以显著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就血糖控制及血糖异常发生情况综合而言,将胰岛素直接加入营养液中是肠外营养过程中最佳胰岛素输注方式。结论多种胰岛素输注方式可用于肠外营养治疗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胰岛素输注方案,并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以确定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的最佳胰岛素输注方式。  相似文献   

14.
微量泵静滴胰岛素控制危重患者高血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微量泵静滴胰岛素控制危重患者高血糖以提高此类患者的存活率。方法:本文62例合并高血糖的危重患者均用微量泵静脉胰岛素控制血糖,并与62例血糖正常的危重患者比较。结果:危重患者的高血糖经微量泵静滴胰岛素均能控制,其存活率与血糖正常的危重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量泵控制静滴胰岛素能使高血糖平稳降到目标值,有利于此类患者的营养支持及其他治疗性药物的应用。胰岛素用量遵循小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全静脉营养时不同的给药方法对患者血糖和尿糖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12月我科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在相同的TPN配方条件下选择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诺和灵R(中效胰岛素)采用静脉营养袋以微量泵的形式按比例同步泵入;实验组则将诺和灵R加入全合一营养袋里输注,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输液泵和输液速度进行控速管理。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在开始输注营养液时、输注1000ml时、输注2000ml和剩余100ml时所对应时点的血糖和尿糖(连续测7d)以及所对应时点的胰岛素的浓度和活性(保留3d)。结果:两组给药方法各时点胰岛素的活性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gt;0.05),胰岛素的活性随时间的延长而活性稍降低;两组各时点的胰岛素浓度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P&gt;0.05);两组组内,组间各时点的血糖及尿糖均无明显差异(P&gt;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为了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将胰岛素加入营养袋中进行输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中约90%是2型糖尿病,占住院糖尿病患者的15.1%[1],对这些患者,特别是对合并高血压、肾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静脉给药时通常选择5%的葡萄糖注射液作药物的溶液.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为防止输注过程血糖浓度升高,临床通常按照教科书3~4g葡萄糖加入1U正规胰岛素(RI),即葡萄糖和RI按1∶4比例配制,以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血糖波动[2].但临床发现部分患者有血糖升高的现象,而血糖含量维持在一定水平,对保证人体各组织器官特别是脑组织的正常功能活动极为重要[2].为此本研究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以探讨输注不同配制比例的葡萄糖胰岛素溶液对患者血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微量泵静滴胰岛素控制危重患者高血糖以提高此类患者的存活率。方法 :本文 62例合并高血糖的危重患者均用微量泵静滴胰岛素控制血糖 ,并与 62例血糖正常的危重患者比较。结果 :危重患者的高血糖经微量泵静滴胰岛素均能控制 ,其存活率与血糖正常的危重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结论 :微量泵控制静滴胰岛素能使高血糖平稳降到目标值 ,有利于此类患者的营养支持及其他治疗性药物的应用。胰岛素用量遵循小剂量原则。  相似文献   

18.
双"C"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6-12月,我科对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疗法(双"C"治疗).由CGMS提供连续72 h以上的血糖信息,与24 h小剂量输注胰岛素相结合[1],从而使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方案更为安全和有效,经临床8例验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在肠内营养(EN)期间血糖控制安全有效的方法,使胰岛素应用由静脉持续泵入成功转换为皮下注射方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收治于北京同仁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患者,当EN供能比例达到当日总能量的50%时纳入研究,并将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4例)应用本研究中建立的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的血糖控制方案进行血糖管理;对照组(43例)应用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方案控制血糖;目标血糖均定为4.4~7.8 mmol/L( 80 ~ 140 mg/dl).当连续2次血糖≥11.1 mmol/L时则转为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的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控制血糖.当胰岛素泵速<3 U/h持续≥6h,每次血糖检测数值均≤7.8 mmol/L时,再转换为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营养支持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入ICU时平均血糖和血糖波动情况无明显差异.对两组患者共1689次血糖检测值进行分析,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血糖(mmol/L)控制于目标血糖范围内并显著低于对照组(7.58±1.17比9.40±1.741P< 0.05);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9.72% (534/1074)比35.61%( 219/615),P<0.01].试验组血糖标准差(SD,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89±0.52比2.17±0.941P<0.05),平均每人每日血糖检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7.51±1.31比8.15±0.97,P< 0.05),中转为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9.09%比44.19%,P<0.01).试验组患者低血糖(≤3.3 mmol/L)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0.74%( 8/1074)比0.49%( 3/615),P=0.75].结论 与间断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方法相比,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可有效控制重症患者EN期间的血糖水平,减少血糖变异及检测次数;并有助于实现胰岛素给药方式由持续静脉输注向间断皮下注射的过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周期性与持续性营养输注方式对内科危重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交叉的自身对照方式测定40例内科危重患者周期性与持续性营养输注方式过程中的血糖水平,比较两种输注方式对危重患者血糖的影响。结果:持续性输注组总体血糖水平低于周期性输注组[(8.60±2.46)mmol/Lvs(9.11±2.88)mmol/L,P=0.000]。持续性输注组7d血糖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而周期性输注组各天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1)。持续性输注组血糖水平波动小于周期性输注组[(2.10±0.21)mmol/Lvs(2.35±0.22)mmol/L,P=0.046]。结论:持续性输注者血糖水平低于周期性输注者,且全天血糖水平波动较小,利于患者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