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Rh类抗体的血清学特征,分析其在输血医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盐水法、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同时对免疫性溶血病患者血浆中抗体及自身红细胞血型抗原进行鉴定,分析其抗体的特异性并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Rh血型分型。结果该5例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均被鉴定为Rh类抗体:抗-Ce、抗-e、抗-c、抗-Ec抗体,具有明确的抗体特异性,并且相关抗原为阳性。针对血浆中抗体的特异性,均配合了相容性血液供临床输注。结论 Rh类抗体在AIHA病患者中是最具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在临床输血中同样会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基于Rh血型抗原等位基因与抗原免疫力强弱的表现,如何科学并合理地选择相关抗原的血液以避免Rh其他连锁抗体的产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自身抗体的分析处理及输血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身抗体广义上是指机体自身耐受受到破坏,无法识别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导致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相应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而输血工作中所指的自身抗体是在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的情况下,血清中存在针对自身红细胞的不规则抗体.自身抗体一般无特异性,可凝集自身红细胞以及所有人的红细胞,因此往往影响血型的正确性[1].但也有检出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报道[2-4].而自身抗体伴同种抗体的存在多见于Rh、MNSs[5]两个血型系统中[6],其他血型系统有Lw、U、It、K、Kpb、Jka[7].因此自身抗体还会干扰抗体筛选试验和交叉配血试验,导致患者不能及时得到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例同时检出抗-E、c及Jk~a同种抗体及"类同种自身抗体"患者的抗体鉴定,分析"类同种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征。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聚凝胺法以及PEG增强实验进行患者血清的抗体鉴定,采用微柱凝胶卡和经典抗球蛋白法进行患者放散液的抗体鉴定。采用O型Rh表型为CCee、Kidd表型为Jk(a-b+)的献血者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对吸收后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结果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中检出抗-E、c及Jk~a同种抗体及"类同种自身抗体"。结论患者在输血免疫刺激后产生抗-E、c及Jk~a同种抗体的过程中同时产生了特异性较差"类同种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3例患者Rh(D)变异体的基因型。方法 Rh血型血清学试验采用标准血清学实验方法;采用PCR-SSP法扩增RHD基因的启动子、外显子、内含子及RHCE基因;采用PCR-RFLP法鉴定RHD基因的杂合性。结果这3例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Rh(D)变异体。PCR-SSP结果表明3例均具有融合等位基因RHD*D-CE(3-6)-D,为RHD*DVI.3;RHD基因合子型为RHD+/RHD-杂合型;RHCE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为RHCE*Ccee。3例患者RH基因型为CDVI IIIe/cde。结论基因分型对于Rh(D)变异体的鉴定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Rh血型系统是当前除 ABO 血型系统外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且最复杂、最具有多态性的血型系统[1].Rh 基因座有两个基因,即 RHD 和 RHCE.Rh血型表型的多态性由 RHD和 RHCE 基因突变所致,这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排列,因此易出现顺势基因重排,产生新的 Rh 抗原[2].变异型的 Rh 基因表达变异的 Rh 抗原,随着 DNA 测序技术的发展,已发现上百种 RHD 和 40 多种 RHCE 基因的变异型,例如弱D、缺陷D 或极弱 D,以及 Rh 抗原缺失表型(Rhnull、Rhmod)等[3-4].RhD--血型为 Rh 血型系统中十分罕见的变异型,其红细胞上D抗原正常或过量表达,但C、c、E、e抗原表达均缺失.本文报道了1 例RhD--血型、血清中有不规则抗体产生且有输血需求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Rh血型系统抗体会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为确保输血安全,对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患者有必要提前进行抗体鉴定及配血。因为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其临床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患者血清中存在Rh血型抗体致配血不合的报道多见[1],而含自身抗体患者的配血常困扰输血工作者,多数红细胞自身抗体是有特异性的,只是平时不查或条件不允许。类抗-e是最常见的自身抗体"特异性"之一。本实验室遇到1例类e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南充市Rh阴性无偿献血者的血清学表型和不规则抗体情况。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初检Rh阴性的献血者进行Rh阴性确认、血清学表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结果在433份送检标本中共确认Rh阴性402份(92.8%),检出D变异体23份(5.3%),其余8份(1.9%)为检验科RhD检测错误;共检出不规则抗体12份,在Rh确认阴性献血者中检出7份抗-D(1.7%);Rh阴性献血者的血清学表型分布结果主要以dccee和dCcee为主,其余为dCCee、dccEe和dCcEe。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掌握了南充市Rh阴性无偿献血者的血清学表型和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保障了临床Rh阴性患者输血安全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丽水市无偿献血者Ph阴性的血清学表型和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血清学方法对献血者进行Rh阴性筛选及确认、血清学表型鉴定及抗体筛选抗的检测分析.结果 在38 500人份标本中共确认Rh阴性151例,其中检出血清含有不规则抗体的标本有4例,Rh阴性献血者中ABO血型分布的结果:A型46例(30.4%),B型43例(28.4%),O型55例(36.4%),AB型7例(4.6%)及其血清学表型分布.结论 通过这次的筛查了解丽水市无偿献血者Rh阴性的血清学表型和不规则抗体的初步状况,并掌握丽水市Rh阴性血型频率,血清学表型分布及其不规则抗体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例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 HDFN)产生的原因,初步探讨产妇Rh缺失型D--形成的遗传背景。方法 使用血清学方法对患儿及其母亲进行ABO血型、Rh分型,血液抗体细胞,谱细胞分析,探讨导致胎儿溶血的抗体以及Rh缺失型D--的血型血清学特点,对产妇进行RH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患儿母亲血型为O型,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Rh缺失型D--,怀疑为多次妊娠产生针对Rh高频抗原的抗-Hr0,抗体通过胎盘屏障,使患儿获得针对Rh高频抗原的抗-Hr0,导致HDFN,基因检测结果为RHCE*Ce/RHCE*Ce。结论 对产妇开展Rh缺失型D--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HDFN换血治疗提供临床价值,也为特殊血型人群输血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126例Rh阴性妇女D抗原刺激后血清抗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Rh阴性妇女生产Rh阳性胎儿后血清抗体产生的规律.方法 通过对126例妊娠后期的孕妇或已生产过的Rh阴性妇女(包括流产史者)进行血清学Rh抗体的测定及致病性分析.结果 Rh阴性妇女怀孕Rh阳性胎儿一胎、二胎、三胎其抗-D产生的发生率分别为20.31%(13/64),35.71%(10/28),82.35%(28/34);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与其母亲体内血清抗体效价成正相关;产前是否常规检查Rh血型及抗体筛查对预防Rh新生儿溶血病有明显的作用.结论 D抗原刺激的频率与血清抗体的产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对Rh阴性孕妇产前测定抗-D抗体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一例类抗Ce案例的分析研究,探讨类抗体患者血清学检测方法和输血原则。方法采用盐水介质法、抗人球法进行血清学试验包括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直抗试验、交叉配血试验等。结果患者血清中存在类抗Ce的自身抗体。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的患者产生的类抗Ce抗体,在缺乏相应抗原刺激时可能快速衰减。  相似文献   

12.
RhD-CE(2-9)-D基因型是中国汉族人群Rh血型中部分D(RhD弱表现型的一种,为D抗原的变异体[1])的主要等位基因。因其抗原表达极弱,用血清学方法无法检出,常被鉴定为Rh阴性。本研究从1例Rh阴性不全流产妇女血清中检测出高效价的抗-D抗体,并进一步检测其基因型,证实为RhD-CE(2-9)-D基因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疑难配血患者及其血型血清学特点,寻求有效地安全输血对策.方法 对2006~2010年无锡地区各医院送检的182例疑难配血标本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经鉴定确认的123例存在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以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和有无输血史分别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182份患者疑难配血标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有123例(67.6%),其中男性占46.3%,女性占53.7%;年龄≤35岁的16例,35~60岁的40例,≥60岁的67例;疾病种类中白血病或肿瘤患者占38.2%,有输血史的占62.6%.在检出同种特异性抗体63例(51.2%)中,单纯有抗Rh系统抗体引起的配血困难41例(65.1%),含有其他抗体标本22例(34.9%).结论 对那些有妊娠史、患白血病或肿瘤和年老的患者,输血前易产生交叉配血困难.遇到疑难配血标本,如受实验条件和时间限制,除了自身抗体之外,可首先考虑排除针对Rh系统抗原的抗体,选取Rh系统同抗原配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根据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寻求简便有效的临床输血治疗对策.方法 对患者标本做自身对照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吸收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32例标本,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22例占68.7%与谱细胞反应未见明显反应格局,其余10例占31.3%未能在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仅在红细胞上检出自身抗体).其中同种抗体4例,均为Rh血型系统抗体,占不规则抗体阳性的18.1%,占所有病例12.5%,氯化钠溶液递质抗体阳性1例,占3.1%;室温反应型冷抗体2例,占6.25%.结论 根据检验结果 显示,温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存在时,绝大部分同种抗体属于Rh血型系统,因此通过提供Rh血型系统抗原配合型红细胞的方法 替代自身吸收试验和其他繁琐的试验,及时为临床解决因配血不合的输血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5.
RhD~(Ⅵ)Ⅲ表型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RhD抗原阳性(变异)产生IgG抗-D个体的RHD基因结构。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个体RhD抗原,鉴定RhD变异个体体内抗体的性质。采用PCR-SSP方法检测其RH血型基因,观察RhD抗原变异体基因构成情况。结果变异个体Rh血型为RhDⅥⅢ型(D抗原不完全型),单倍体型CDe/cde。结论准确的RhD血型鉴定对制定安全有效的临床输血策略和对育龄妇女采取恰当措施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寻求简便有效的输血治疗对策。方法对患者血样同时做血清抗体检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乙醚放散试验(对单抗-IgG阳性红细胞)。如果接抗球蛋白试验或放散试验中检出特异性抗体,则使用不含该特异性抗原的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以鉴别该抗体为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还是同种特异性抗体。同时对检出的抗体进行抗体效价测定和患者红细胞相应抗原的鉴定。结果在直抗阳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样中,66.5%的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其中大部分(69%)与谱红细胞反应未发现明显反应格局,其余检出各种抗体。包括同种抗体20例,类同种自身抗体22例,温盐水自身抗体5例,室温反应性冷自身抗体7例。另外有5例被确认为由某种药物引起直抗阳性。在存在类抗体的样本中,类抗体针对的红细胞特异性抗原可能存在于患者自身红细胞上。结论由于所有同种抗体和类同种抗体特异型大部分属于Rh系统,少数属于MNS和Kidd系统,因此通过提供Rh、MNS、Kidd血型系统抗原配合型红细胞的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自身吸收法为患者提供相对安全的血液。  相似文献   

17.
Rh血型系统抗体会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红细胞自身抗体合并Rh同种抗体将干扰Rh抗体检定.我们在鉴定中采用稀释法避开自身抗体对同种抗体的干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孔板法检测4 126名献血者的ABO和Rh系统血型;用微柱凝胶法筛查意外抗体及鉴定抗体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献血者数据库。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0 685名住院患者作常规ABO和Rh(D)血型以及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配血以血型血清学和电子交叉配血2种方式进行;对9 996名住院患者以ABO和Rh(D)血型相容作血清学交叉配血,并对其中2 920人作电子交叉配血;同时对689名住院患者作ABO和Rh系统血型鉴定和意外抗体筛查,对意外抗体筛选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作电子和血清学交叉配血。结果初步建立了可应用于电子交叉配血的献血者数据库,对2 920名经ABO和Rh(D)血型检测及无意外抗体的住院患者和657名经ABO和Rh血型检测及无意外抗体的住院患者,与4 113名献血者分别作了6 109次和1 227次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2种方法结果完全一致;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试验配血时间分别为15和45 min。结论电子交叉配血的建立和临床应用是可行的,除了同样准确外,其最大的优势是比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在拟输血患者中的分布特证,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方法选择本院临床用血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1月拟输血的7 500名患者,采用卡式微柱凝集法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将其中阳性者送往陕西省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以盐水法和抗球蛋白法鉴定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对特异性抗体的种类、占比做统计分析,比较其在不同性别、不同病种的差异。结果本组拟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筛查率0.40%(30/7 500)。其中自身抗体占10%(3/30)、同种特异性抗体占90%(27/30)。按血型系统分,Rh抗体占63.33%(19/30)、Lewis抗体占6.67%(2/30)、MNS与Diego抗体各占3.33%(1/27),Rh混合Kidd抗体占6.67%(2/30)、Rh混合Kidd及MNS抗体占3.33%(1/30))、Rh混合自身抗体占3.33%(1/30)。就Rh系统而言,抗-E阳性率33.33%(10/30)最高,其他依次为抗-Ce[20%(6/30)]、抗-D[13.33%(4/30)];检出1例罕见抗-JK~3。男、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25%(9/3 626)vs 0.54%(21/3 874)(P<0.05)。从临床科室看,本组中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以妇产科[43.33%(13/30)]、肿瘤科[20.00%(6/30)]占绝大多数。30名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20名匹配到无相应抗原配血相合的血液,其中16名输注了相应血液,并达到了有效的治疗目的。结论住院拟输血患者中出现的不规则抗体阳性以Rh系统抗体占多数,女性高于男性。临床在做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同时增加Rh(CcEe)抗原项目的检测并确保同型输血,将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并降低患者不规则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抗-cE致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的种类很多,主要有Rh、Kidd、Duffy、Kell等系统抗体引起[1].Pineda等报告,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比人们想象的多,每输血11 000 U可发生1次,但因为患者症状不典型而容易被忽略[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