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标志物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荧光免疫测定法检测56例高血压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浆内皮素(ET-1)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并用高分辨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56例高血压患者按危险度分层,分为低/中危险度30例,高/极高危险度26例;其中50例用药物治疗后复查血浆ET-1、vWF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组血浆ET-1、vW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3.3±16.2)pg/mlvs(42.5±8.5)pg/ml,(158.2±28.6)%vs(130.6±35.2)%],高/极高危组明显高于低/中危组(P<0.001);高血压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诱导下血管内径舒张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7.5±4.2)%vs(12.3±4.3)%],高/极高危组明显高于低/中危组(P<0.001),低/中危组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经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血浆内皮标志物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内皮标志物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浆vWF、ET-1水平升高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且与靶器官的损伤相关;血浆内皮细胞标志物可反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探讨川崎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方法:选取川崎病患儿100例,分为急性期组、恢复期Ⅰ组、恢复期Ⅱ组和恢复期Ⅲ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及肱动脉舒张百分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川崎病各组肱动脉舒张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恢复期各组△%较急性期组降低,差异显著(P<0.05)。恢复期Ⅱ、Ⅲ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即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障碍,恢复期EDD障碍持续存在;②高分辨率超声可做为检测外周血管EDD,并可间接反映冠脉EDD,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及同期就诊的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乳腺纤维瘤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并分析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与相关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50岁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高于>50岁患者,未绝经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高于绝经患者,TNM分期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高于Ⅰ期患者,存在淋巴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存在淋巴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态,患者TNM分期越晚、合并淋巴转移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越高,可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转移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蒋利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7):1814-1815,1817
目的研究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及治疗。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桂林市中心血站采用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及吸收放散试验对7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进行实验诊断,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患儿进行治疗。结果在7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ABO新生儿溶血病67例,占94.36%;其中需换血治疗3例,占ABO新生儿溶血病中的4.47%;RH(D)新生儿溶血病4例,占5.64%,均行换血治疗。结论部分ABO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需进行换血治疗,RH(D)新生儿溶血病全部需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溶血三项试验和就诊日龄与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11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同时回顾分析其就诊日龄等临床资料。结果 411例患儿中,除新生儿胎龄和出生体重外,新生儿就诊日龄、直抗试验(DAT)阳性与否和溶血三项结果皆为阳性与否在TSB水平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龄≤1 d组、2~4 d组、≥5 d组,新生儿DAT阳性率分别为50%,46.6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胎龄小于35周和出生体重小于2 500 g的病例后,患儿TSB水平与日龄相关系数为0.42(P0.001)。日龄≤1 d组、2~4 d组、≥5 d组的中位TSB水平分别为176.37 μmol/L、220.20 μmol/L和271.10 μmol/L,经Bonferroni校正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就诊时日龄越大,新生儿TSB水平越高,DAT阳性率越低。结论对疑有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及时进行溶血三项检测,早日诊断,及时干预,以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306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超声扫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其中男195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7±12)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A组172例,有明显的血管狭窄,即血管内径狭窄≥50%;B组81例,血管内径狭窄<50%;C组53例,无血管狭窄。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后3d内行肱动脉内皮功能检测。结果3组间基础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2;P>0.05)。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值A组与B组(t=4.78;P<0.05)、C组(t=16.92;P<0.001)以及B、C两组间(t=6.89;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变化值A组与B组(t=5.57;P<0.05)、C组(t=12.08;P<0.001),以及B、C两组间(t=8.56;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肱动脉内皮功能不良可间接反应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马焕云  魏芳 《新医学》2005,36(6):362-364
1 引言 血管内皮的功能主要是屏障作用,同时血管内皮还可合成和释放多种内皮衍生血管活性因子,在血管的自稳态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既是内分泌组织又是激素反应组织,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损伤血管内皮的诸因素中,如血脂异常、中心型肥胖、瘦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γC161-T基因多态性、衰老、绝经等,都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减少内皮损伤,改善和提高血管内皮功能是防治AS的一种新思路.下面就影响血管内皮的因素与AS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应用彩超检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功能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超检测91例志愿者血管内皮功能。结果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组血压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可能参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高分辨率彩超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易行,临床易推广。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目的评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306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超声扫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其中男195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7&;#177;12)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A组172例,有明显的血管狭窄,即血管内径狭窄≥50%;B组8l例,血管内径狭窄&;lt;50%;C组53例,无血管狭窄。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后3d内行肱动脉内皮功能检测。结果3组间基础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2;P&;gt;0.05)。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值A组与B组(t=4.78;P&;lt;0.05)、C组(t=16.92;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6.89;P&;lt;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变化值A组与B组(t=5.57:P&;lt;0.05)、C组(t=12.08;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8.56;P&;lt;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肱动脉内皮功能不良可间接反应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应用高分辨率彩超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探讨血清尿酸(UA)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超检测血管内皮功能。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UA。结果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组血清UA浓度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UA与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可能参与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高分辨率彩超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检测48例人大肠癌组织的VEGF表达,分析VEGF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并观察VEGF在大肠癌组织不同区域的表达。结果 VEGF表达率随大肠癌Dukes分期的进展而增加,且Dukes C期的VEGF表达率显著高于Dukes A期(P<0.01)。VEGF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它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仅在癌细胞内表达,在癌旁及正常组织内无表达。结论:VEGF表达对大肠癌的进展有促进作用,VEGF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方法48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成非动脉硬化组和动脉硬化组及3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扩张值(FMD)及血流量变化率(△Q%),并测定一氧化氮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透析患者非动脉硬化组和动脉硬化组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增高,FMD及△Q%明显减低。结论透析患者早期即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超声评价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是实体瘤预后的一项独立指标。恶性肿瘤细胞亦高水平表达VEGF,且与肿瘤血管新生密切相关,VEGF还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促进肿瘤细胞增殖,阻止肿瘤细胞凋亡,也是恶性肿瘤独立的预后指标。抗新生血管治疗的靶点是新生的肿瘤血管,以VEGF及其受体(VEGFR)为靶向的血管新生抑制药物的研发,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随着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基础研究、临床试验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会达到更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况以及阿托伐他汀钙对其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控制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因素后纳入观察组的67例SLE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55名,用彩色超声检测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加以对比;并予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1次/a,疗程为十二周。服药后再次超声复查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血脂情况,分析阿托伐他汀钙对SLE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服药后较服药前TG、LDL—C、apoB100明显降低(P〈0.05),HDL-C、apoA。明显升高(P〈0.05),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SLE合并血脂代谢异常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ECD,阿托伐他汀钙可以升高HDL-C,降低LDL-C及TG,调整SLE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ECD,防治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管内皮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血管内皮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69例,行hsCRP检测,浓度≥3mg/L为hsCRP升高组;浓度<3mg/L为 hsCRP正常组。同时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每个病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被用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比较hsCRP升高组与正常组FMD变化率,结果显示hsCRP升高组 FMD变化率(1.4±1.3)低于正常组(4.0±3.9),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炎症与血管内皮功能不全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其mRNA在妊高征胎盘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正常妊娠胎盘 (对照组 ) 2 0例、妊高征胎盘 2 4例及 8例早孕绒毛组织中VEGF分布。结果 :VEGF在对照组和妊高征胎盘中分布基本一致 ,分布于绒毛滋养叶细胞、绒毛血管及间质细胞。在妊高征胎盘中VEGF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VEGF蛋白与mRNA在胎盘中的分布基本一致 ,VEGF在早孕绒毛中主要分布于滋养叶细胞。结论 :妊高征胎盘中VEGF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胎盘滋养叶细胞侵入异常、胎盘血管形成异常有关 ,与妊高征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及纤溶系统功能变化。方法:根据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监测结果,选择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无明显差异的OSAHS患者52例和健康者48例。以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g),以发色底物法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PAI-1:A),以酶联免疫法测von Willebrand因子含量(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tPA:Ag)、纤溶酶原含量(PLg:Ag)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PAI-1:A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SAHS组vWF、Fg、PAI-1:A、PAI-1:Ag水平明显升高,PLg:Ag、tPA:Ag含量明显降低,tPA:A无明显变化。结论:OSAH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纤溶系统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靶向性声学造影剂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携抗人VCAM-1单克隆抗体的白蛋白声学造影剂,观察其与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探讨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新方法。 方法 采用交联法将抗人VCAM-1单克隆抗体共价偶联到自制氟碳气体为核心的白蛋白微气泡表面,制备靶向性声学微气泡;倒置显微镜下分别观察普通白蛋白微气泡、靶向性微气泡与正常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的结合作用,高倍视野下计数内皮细胞及黏附的微气泡的数目,通过计算微气泡与内皮细胞的比值对两者之间的结合作用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无论是正常内皮细胞,或损伤内皮细胞,仅见少量的对照组微气泡的黏附作用;而镜下可见大量携VCAM-1单抗的白蛋白微气泡黏附在损伤内皮细胞表面,黏附数目显著高于黏附于正常内皮细胞表面的数目。 结论 携VCAM-1单抗的靶向性声学造影剂能够特异性结合在损伤内皮细胞表面,开拓了超声成像技术检测血管内皮损伤、评价血管内皮功能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胶质瘤性脑水肿的分子调节机制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0月2008年6月间65例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新鲜肿瘤标本(胶质瘤Ⅰ级6例、Ⅱ级18例、Ⅲ级11例、Ⅳ级30例)。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AQP4蛋白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AQP4和VEGF的表达差异与关系。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染色显示,AQP4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表面,胞浆和细胞核着色较浅。在胶质瘤细胞内,AQP4广泛分布于胞浆内;肿瘤中AQP4表达和VEGF呈正相关(r=0.877,P=0.000)。结论在胶质瘤性脑水肿中,AQP4在胶质瘤细胞内主要分布于胞浆内,且与VEGF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监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54例NSCLC患者血清VEGF的含量,分析血清VEGF水平与反映病程进展情况的TNM分期中T、N、M各参数以及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VEGF水平与肺癌侵袭范围密切相关,T3鄄T4患者血清VEGF升高率明显高于T1鄄T2患者(P<0.01)。血清VEGF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程度密切相关,N3患者血清VEGF较N1鄄N2患者明显升高(P<0.01)。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中72.7%(16/22)血清VEGF升高,而无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VEGF升高仅40.6%(13/3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VEGF与患者生存期亦密切相关,生存≥6个月者37.5%(9/24)的患者血清VEGF升高,而生存期<6个月者66.7%(20/30)的患者血清VEGF升高,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VEGF与NSCLC患者的病程进展及生存期相关,是一种有用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