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状况的效果.方法 将62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健康教育的方法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分,并于干预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2组的住院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 出院时干预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AQ评分显著高对照组,并与人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住院天数干预组为(20±8)d,与对照组的(28+11)d,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缩短了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方法:选择我院高压氧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调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SAS,SD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前老年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或抑郁状态,适当的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对伴有心理障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探讨此方法对减轻患者心理障碍及改善生活质量是否有效,为我科的心理干预方法提供有益借鉴。方法:将76例伴有心理障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予抗风湿药物治疗及进行常规护理,其中治疗组增加心理干预(由认知-行为疗法和健康教育疗法相结合),经过4周心理干预后,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简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前后评分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之间焦虑和抑郁、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之间和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过心理干预使伴有心理障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负性情绪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提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仅要关注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还要关注她们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杨文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145-7146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低龄膀胱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低龄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实施患者和家属个性化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沟通,心理疏导和术后生活指导.采用L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健康教育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健康教育后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低龄膀胱癌患者和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眼外伤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对172例眼外伤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等心理护理干预,入院及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心理状态。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眼外伤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得到显著改善(P<0.01)。结论:眼外伤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效果。方法将60名陪护随机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30名。干预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两组陪护在患者入院当天及1mo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自编一般项目调查表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陪护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及支持性心理干预1mo末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非干预组下降显著,差异有显著性(t=3.06,3.21,P〈0.05)。结论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焦虑、抑郁症状突出,心理干预是有效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韩丽芬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701-170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社区卫生服务站内86例老年高血压伴有抑郁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采用降压药物和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抑郁焦虑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均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均下降明显,而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能使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得到缓解,血压得到明显控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7例终末期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的抑郁、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干预前后评分比较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除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外,其余6维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我院生殖的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72例,按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对比两组入院及出院时焦虑、抑郁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入院时,两组HAMA、HAMD、SCL-90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HAMA、HAMD、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提高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对出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出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60名住院治疗获临床痊愈的精神病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80名,非干预组采用一般常规性预约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两组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家属入组时、入组6周后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的健康知识调查表对家属分别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入组6周末SDS和S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1);非干预组入组6周末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1),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增加(P<0.01)。结论:出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明显,心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马晓飞  刘存英 《全科护理》2011,9(23):2073-2074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Ⅰ期、Ⅱ期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30例,测定比较经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心理放松训练等强化心理护理2周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忧郁自评量表(SDS)分值及血压变化。[结果]病人入院时SAS、SDS评分均高于正常,强化心理护理2周后SAS、SDS、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护理可减轻高血压病病人的负性情绪,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2.
老年痴呆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社会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属设为研究组,50例老年脑血管病非痴呆患者家属设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自评焦虑量表、自评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观念、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分以及自评焦虑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老年非痴呆患者家属,其中焦虑抑郁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200例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为临床治疗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收住入院的2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将测试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并从不同性别、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及病程方面进行心理状况的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SAS评分(45.18±9.64)、SDS评分(51.81±12.18)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男女之间、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之间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常存在焦虑、抑郁心理,且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等待肾源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为实施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9例等待肾源患者和同期收治的肾、输尿管结石拟行结石清除术的50例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结果等待肾源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分别占41.4%和29.3%,肾、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前仅16%有轻中度焦虑和2%的轻度抑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待肾源患者的应对方式是积极的,应予以积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或咨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住院的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除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外,增加系统心理护理,内容包括一般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指导、身心放松训练、集体心理治疗、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对所有入选患者焦虑、抑郁状况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心理干预前后失眠、胸闷、胸痛、纳差等临床表现的变化、心电图改变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分的变化。 结果 经过心理干预后,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SAS、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家属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 SDS 及 SAS评分分别为(39.81±5.34),(34.67±4.6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1,8.9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61,2.8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状况,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Ⅰ期、Ⅱ期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30例,测定比较经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心理放松训练等强化心理护理2周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忧郁自评量表(SDS)分值及血压变化。[结果]病人入院时SAS、SDS评分均高于正常,强化心理护理2周后SAS、SDS、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护理可减轻高血压病病人的负性情绪,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ACS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采取症状自评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存质量量表(ARES-S)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追踪评估,并根据初期的评估结果对试验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评定2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ACS患者介入治疗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抑郁情况明显、生命质量明显下降;试验组干预前各评定结果分别为SDS(54.6±7.4)分、SAS(53.6±5.2)分、SCL-90评分中焦虑(2.4±0.6)分、CARES-SF(28.4±12.4)分。干预1个月后,患者无论在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上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各量表评分分别为SDS(41.8±7.5)分、SAS(42.6±5.5)分、SCL-90评分中焦虑(1.6±0.4)分、CARES-SF(35.5±12.7)分,前后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试验组在心理干预后负性情绪(抑郁、焦虑、敌对、恐惧)明显减少(前两者P<0.01,后两者P<0.05),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ACS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和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心理压力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60例住院消化性溃疡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指导以及音乐疗法为干预措施的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评价两组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结果入院时,两组SDS、SAS以及CP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研究组SDS、SAS以及CP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能够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负性情绪,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对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如焦虑、抑郁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内科60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分别运用常规管理和激励机制管理,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两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两组护士的SAS得分及SDS得分均高于常模,说明护士一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采用激励机制管理后,观察组SAS得分[(47.87±8.85)比(53.15±9.33)]及SDS得分[(46.58±9.21)比(51.07±10.15)]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83,2.742;P均〈0.05)。结论激励机制不但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护理人员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够有效地缓解护理人员所存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