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呼吸训练对脊柱侧凸肺功能的影响.方法:53例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入院后另外进行系统呼吸训练6个月.2组均于入院时、术前1天、术后1周、3及6个月评估2组患者肺功能.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周肺功能各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于住院后4~10d,平均住院7d后手术,手术前1天,观察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较入院时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组术后3及6个月时肺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术后1周及同时间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呼吸训练能够改善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不同牵引法对肺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应用悬吊牵引法与滑动式脊柱侧凸牵引床牵引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肺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待手术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1例,将全部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滑动式脊柱侧凸牵引床进行牵引,B组采用自身悬吊法进行牵引.同时所有患者均按常规进行术前肺功能锻炼,观察锻炼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 A组患者各肺功能指标牵引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牵引前后肺活量(VC)、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结果 显示,两组患者牵引前后VC、VC%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A组改善程度较高.结论 A组患者肺功能锻炼效果优于B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进行牵引、呼吸训练、唤醒试验练习特殊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自身对照,对2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实施术前牵引、呼吸训练和唤醒试验训练,比较训练前后脊柱柔韧度、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牵引前后脊柱柔韧度相关指标改变显著(P〈0.01),呼吸训练前后呼吸功能各项指标改变显著(P〈0.05),麻醉医生对患者术中配合的满意度为100.00%,术后未出现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特殊准备的效果显著,临床上加强术前特殊准备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新型脊柱延伸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脊柱延伸器用于脊柱侧凸患者的术前牵引准备 ,并评价其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将拟行脊柱侧凸筹形手术的患儿 43例 ,随机分为延伸组与县吊组实施术前牵引 ,比较两组牵引前后脊术侧凸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牵引后侧凸cobb角与牵引前相比均显著减小 (P <0 0 5 ) ,但两组牵引前后侧凸cobb角的减小程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延伸组患者在牵引过程中的舒适度与安全性优于县吊组。结论 扣带移动式新型脊柱延伸器不仅能确保患儿在舒适中接受牵引治疗 ,而且具有结构简单、一带多用、携带便利、牵引有效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5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做好骨盆牵引及呼吸道准备的护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整体护理评估。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疼痛管理,加强对管道及预防并发症护理,并按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结果5例患者术后脊柱侧凸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无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整体护理及评估,术后完善的基础及专科护理,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锻炼指导是青少年脊柱侧凸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在后路360°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中的作用。方法: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均采用后路一期360°截骨术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包括肺功能锻炼,脊柱折返训练及四肢主被动运动训练。结果:2组术后平均住院15d,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功能锻炼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5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做好骨盆牵引及呼吸道准备的护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整体护理评估.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疼痛管理,加强对管道及预防并发症护理,并按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结果 5例患者术后脊柱侧凸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无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 术前充分的整体护理及评估,术后完善的基础及专科护理,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锻炼指导是青少年脊柱侧凸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移动式悬吊牵引轮椅在脊柱侧凸患者术前牵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4例脊柱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床尾悬吊牵引法,观察组采用我科自制的可移动式悬吊牵引轮椅(专利号:ZL201820201375.8)进行悬吊牵引,比较2组悬吊局部皮肤异常情况、牵引耐受时间、治疗依从性、牵引治疗后Cobb角改善度数。 结果 干预7d后,观察组发生皮肤异常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24.554,P<0.001),牵引耐受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8.914,P<0.001);遵医嘱完成全程牵引治疗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χ2=39.790,P<0.001);悬吊位Cobb角改善度数大于对照组(t=3.282,P=0.027)。结论 可移动式悬吊牵引轮椅应用于脊柱侧凸患者术前牵引,可减少牵引对患者皮肤的损害,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悬吊位Cobb角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站立侧屈、仰卧侧屈、侧方按压、俯卧推压和牵引下摄X射线片对预测哈氏法和卢氏法手术的矫正效果确实有效,但均不能更好地预测目前应用的三维椎弓根钉棒矫形系统的矫正效果。目的:评估术前支点弯曲位、重力悬吊牵引位和仰卧侧屈位X射线平片在预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融合术效果的价值。设计: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骨科(全军骨科中心)。对象:选择2003-01/2005-12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骨科就诊的63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男18例,女45例,年龄10 ̄21岁。均经临床检查及X射线平片诊断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40°;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术前对63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79个结构性侧凸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支点弯曲位片、重力悬吊牵引位片和仰卧侧屈位片,术后1周时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主要观察指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支点弯曲位Cobb角与术后实际Cobb角。结果:患者6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前支点弯曲位Cobb角与术后站立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术前重力悬吊牵引位和仰卧侧屈位Cobb角与术后站立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支点弯曲位X射线平片比重力悬吊牵引位和仰卧侧屈位X射线平片能更准确地预测术后矫正效果,而重力悬吊牵引位与仰卧侧屈位摄片的预测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脊柱侧凸患者术前采用自行设计牵引床牵引的效果、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并提出牵引过程的护理重点。方法统计分析22例脊桂侧凸患者牵引前后脊柱柔韧度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与术后正位Cobb角的相关性,牵引舒适度情况、牵引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牵引牵引前后脊柱柔韧度改变明显(P〈O.05),术后正位Cobb角改变值与牵引前后各体位Cobb角度差值有关系(P〈O.05),牵引过程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少。结论脊柱侧凸患者术前采用自行设计牵引床进行牵引舒适度高、效果显著、牵引相关并发症少,护理人员相关工作量减少,但牵引床占用空间比较大,床架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1.
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康复功能锻炼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康复功能锻炼对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及脊柱弹性的影响。方法:30例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实施爬楼梯、做体操、单杠引体向上、腰椎牵引及综合呼吸操等康复功能锻炼。结果:经过术前1-2周的锻炼,30例患者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较锻炼前提高(P〈0.01),脊柱的弹性及柔软性增加30%-50%;双下肢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正常,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戴支具可下地适当活动,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康复功能锻炼能改善肺功能、脊柱的弹性及柔软性,有利于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功能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10-1111
对脊柱侧凸患者术前采取呼吸功能训练,并对其肺功能进行对比研究。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156例脊柱侧凸且存在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对其采取术前呼吸功能训练,比较训练前后肺功能的变化。训练频率与平均最大吸气值较训练前效果显著(P0.01);脉搏频率和血氧饱和度训练前后并无显著差异(P0.05),最大通气量(MVV)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肺活量(VC)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较训练前均有显著变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柱侧凸患者术前采用呼吸功能训练,提高了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对手术的适应能力,有效的改善肺功能,为手术安全提供了保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12例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前头颅-骨盆环牵引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12例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术前施行头颅-骨盆环牵引的护理。对患者实施呼吸护理、牵引架护理,注意观察牵引并发症并采取防治措施。本组1例出现臂丛神经短暂损伤,4例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经过14-21d(平均18d)牵引治疗和护理,牵引后Cobb角矫正率为35%-50%,最大肺活量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25%,12例均按时施行畸形矫正术。通过临床实践,认为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安装头颅-骨盆环牵引可以离床活动,功能训练自如,痛苦减轻,心理负担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并可带架施行矫形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传统评价脊柱侧凸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仰卧位像、牵引像、俯卧位推压像以及侧方弯曲像等。近年来,支点弯曲像已成为术前评价脊柱柔韧度的新方法。目的:比较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对脊柱侧凸矫形的预测作用与价值。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该科收治的胸椎侧凸畸形患者27例,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龄15.4岁。干预:全部病例术前行脊柱正侧位、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检查,采用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植骨融合术,第3代节段性内固定系统固定。主要观察指标:脊柱正侧位、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以及术后正位像的Cobb角。结果:①术后平均Cobb角为31&;#176;,较术前胸弯(平均Cobb角为61&;#176;)明显改善(t=1.706,P&;lt;0.01),平均矫正率为51.6%。②3种检查方法均与术后胸弯Cobb角呈正相关(P&;lt;0.01)。③Fulcrum像与术后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他两种方法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①Fulcrum像可以用于评价胸弯的柔韧度,其效果优于站立位Bending像和悬吊牵引像。②分析脊柱侧凸畸形及预测脊柱侧凸的矫形需联合应用3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综合康复在儿麻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措施的实施在儿麻后遗症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效果.方法:儿麻后遗脊柱侧凸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25例,于术后3个月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61例,在术前术后均配合系统的康复治疗.结果:术后3~6个月时对照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总计44%,观察组无(P<0.01);脊柱X线片显示,骨融合的患者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72.3%与48.0%,P<0.01).ADL评分在术后3个月时与术前比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则明显提高(P<0.01).术后9~12个月时2组均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加快儿麻后遗症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骨融合的时间和提高ADL能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护理干预。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收住的11例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施行一、二期矫形手术,术前进行肺功能、体位、牵引、唤醒训练等护理干预,术后严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和加强康复训练。结果经过2次手术,患者达到50%的矫形效果,消化、泌尿系统功能明显改善,肺活量明显增加,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护理并发症,术后3周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于预有助于降低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量化术前适应手术训练各项指标,提高患者术前训练的依从性及效果,保证手术准备质量,提高患者适应手术能力.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科住院的脊柱侧凸患者165例,建立术前适应手术训练评估卡,内容包括肺功能训练、脊柱弹性训练、床上排尿训练,以期提高患者术前训练的依从性及训练效果.结果 患者对各项术前训练的依从性均有提高,训练周期结束后肺功能及脊柱弹性均有改善,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 对脊柱侧凸患者术前适应手术训练的量化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保障患者术前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评估S型脊柱侧凸患者应用运动疗法半年后Cobb角的变化隋况,探讨运动疗法对S型脊柱侧凸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00-01/2004-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患者80例,均自愿参加本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运动疗法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先应用脊柱侧弯矫正治疗仪行侧方体表电刺激治疗,刺激时间逐步延长,直至达到8h/d。其次进行牵引治疗,T9以上侧弯显著者行枕颌牵引,T9以下侧弯显著者行骨盆牵引治疗,牵引持续时间30min/次,2次/d。在以上治疗的同时两组患者均行针对性的姿势训练,要求患者保持姿势的挺拔和对称。运动疗法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针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矫正体操,通常在卧位或匍匐位进行,1次/d。Cobb角为反映侧凸角度最为常用的指标,测量方法为沿侧凸弧位置最高或最低的点,向凸侧或凹侧斜度最显著的端椎上缘或下缘作切线,此两切线各自垂线的交角即为Cobb角。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评定两组患者胸段及腰段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的变化: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脊柱胸、腰段Cobb角的角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18&;#177;9,16&;#177;8;10&;#177;7,9&;#177;5)&;#176;;(25&;#177;13,23&;#177;11,26&;#177;12,24&;#177;10)。(t=4.11~6.02,P〈0.01)],但运动疗法组患者脊柱胸、腰段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t=3.01,3.24,P〈0.01)。结论:运动疗法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其优点是简便、无痛苦且依从性较高,但该疗法的动作必须正确、充分、长期、持续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脊柱侧凸矫形预测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传统评价脊柱侧凸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仰卧位像、牵引像、俯卧位推压像以及侧方弯曲像等.近年来,支点弯曲像已成为术前评价脊柱柔韧度的新方法.目的比较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对脊柱侧凸矫形的预测作用与价值.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该科收治的胸椎侧凸畸形患者27例,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龄15.4岁.干预全部病例术前行脊柱正侧位、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检查,采用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植骨融合术,第3代节段性内固定系统固定.主要观察指标脊柱正侧位、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以及术后正位像的Cobb角.结果①术后平均Cobb角为31°,较术前胸弯(平均Cobb角为61°)明显改善(t=1.706,P<0.01),平均矫正率为51.6%.②3种检查方法均与术后胸弯Cobb角呈正相关(P<0.01).③Fulcrum像与术后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两种方法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Fulcrum像可以用于评价胸弯的柔韧度,其效果优于站立位Bending像和悬吊牵引像.②分析脊柱侧凸畸形及预测脊柱侧凸的矫形需联合应用3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制作的移动式悬吊牵引轮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脊柱中心2017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7例,对照组58例。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移动式悬吊牵引轮椅进行术前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床尾固定牵引法进行牵引治疗。比较两组脊柱柔韧性、治疗耐受时间和坚持治疗意愿、舒适度、局部皮肤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脊柱柔韧性优于对照组(t=5.317,P<0.001);试验组治疗耐受时间为(557.45±23.28) min,对照组(312.46±29.8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93,P<0.001);试验组坚持治疗意愿(98.5%)明显高于对照组(36.2%);试验组舒适度和局部皮肤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移动式悬吊牵引轮椅可改善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脊柱柔韧性,提高其术前牵引治疗的耐受时间、治疗依从性和舒适度,避免皮肤不适,使用方便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