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比较CTA、MRA及DSA检查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0年2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疑似脑血管疾病(CVD)的患者98例,依次进行MRA、CTA及DSA检查,统计、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检出部位和敏感性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经MRA检查发现动脉瘤47例,经CTA检查发现动脉瘤48例,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49例,最后经3种方法联合检查确诊动脉瘤47例,共50个瘤体,其中44例为单发状态,另3例均含2个瘤体.经MRA检查发现动静脉畸形24例,经CTA检查发现动静脉畸形23例,经DSA检查发现动静脉畸形25例,最后经3种方法联合检查确诊动静脉畸形25例.3种检查方法对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A无需使用造影剂,不含电离辐射,且具有无创性,可作为CVD诊断的首选无创方案.若需进一步提升诊断检出率,则可采用联合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应用CTA、MRA、DS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信宜市人民医院及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临床综合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纳入时间2014年1月-2017年6月。纳入对象均接受CTA、MRA、DSA诊断,观察与记录及比较三种诊断方法在微小动脉瘤、小动脉瘤、一般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上的差异。结果:DSA诊断结果不论在微小动脉瘤,还是小动脉瘤、一般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上诊断符合率高达100%。CTA诊断结果与DSA接近,在微小动脉瘤上、小动脉瘤、一般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上诊断符合率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诊断一般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符合率高达100%,而在微小动脉瘤与小动脉瘤上诊断符合率较低。CTA与MRA两种诊断方式在微小动脉瘤、小动脉瘤诊断符合率差异明显。结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采取CTA、MRA、DSA诊断各有优劣,熟悉以上常用影像技术特点,有助于指导临床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CTA检查结果与MRA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二者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DSA影像资料,及其CTA或MRA图像,在60例行DSA检查患者中,行CTA检查者30例,行MRA检查者30例。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以DSA检查结果及行动脉夹闭术作为诊断动脉瘤的标准,比较CTA和MR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在60例中,DSA和动脉瘤夹闭术共证实30个动脉瘤,其中30例16个动脉瘤CTA显示良好,30例14个动脉瘤MRA显示良好。CTA发现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86.7%准确性为90.0%,MRA发现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60.0%特异性为66.7%准确性为63.3%。结论头颈部CTA检查能够快速、安全、无创、有效的诊断脑动脉瘤,可作为临床筛查大部分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MRA联合CTA检查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五附属收治的75例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脑血管狭窄患者,分别对以上患者做CTA及MRA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MRA联合CTA检查准确率高于单一MRA检查或CTA检查(P<0.05),MRA检查与CTA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联合CTA检查对脑血管狭窄诊断准确率高,且花费小、无创伤,可以作为脑血管狭窄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SA、MRA、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集的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DSA、MRA、CTA检查,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动脉瘤的具体情况,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并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采用MRA、CTA诊断动脉瘤的准确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MRA的动脉瘤诊断符合率与DSA、C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检查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使用DSA、MRA、CTA等3种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诊断,准确率差别不大,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3种方法检查对患者睡眠质量无明显干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MR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间收治的6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确诊,将患者分为MRA检查组和CTA检查组,每组各32例,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正确率。结果:MRA组和CTA组患者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6%和9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图像中瘤颈宽度和瘤体直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和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正确率均较高,对于瘤体直径及宽度能够准确观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筛查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结果:结论: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内科收治的疑似脑血管疾病(CVD)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给予患者行MRA检查,同时给予CT血管成像(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MRA检出脑动脉瘤的情况,总结动静脉畸形检出部位,分析敏感性情况,并与其他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MRA检查显示脑动脉瘤情况与CTA、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统计学分析,不具显著差异性(P0.05);MRA检查动静脉畸形检出部位与CTA、DSA结果基本相符,无差异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MRA对脑动脉瘤及静脉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与CTA、DSA比较,统计学无差异性(P0.05)。结论:MRA检查具无创性,无电离辐射,不采用造影剂,在筛查CVD中是首选方案,若需进一步确诊可采用联合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特征及早期临床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影像学特征及早期病因学诊断方法,并客观评价其优缺点。方法对115例动脉瘤性SAH采用CT、CTA、MRI、MRA、DSA等影像学检查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进行早期临床诊断。结果115例SAH均在急性出血期内(7天)被早期诊断,其中有96例患者在7天内被DSA检查诊断为动脉瘤,早期病因诊断率83.5%,另19例在7天后二次造影诊断。全组9例行MRA,6例发现动脉瘤;12例行CTA,9例发现动脉瘤。结论采用CT及DSA可以对动脉瘤性SAH进行早期病因学诊断;该方法安全、准确,对动脉瘤性SAH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照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34例经DSA检查和(或)临床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DSA检查,并同时行CTA和(或)MRA检查.分析MRA、CT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并观察分析动脉瘤的形态特征,测量动脉瘤瘤体直径及囊状动脉瘤瘤颈宽度.结果 34例患者共检出动脉瘤41个,DSA、MRA及CTA的检出率分别为97.6%(40/41)、86.4%(19/22)和75.0%(15/20).以DSA为诊断金标准,CTA与MR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与DSA、MRA与DSA所测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仍为检出颅内动脉瘤最敏感的方法,但MRA和CTA对于动脉瘤形态特征的显示可达到与DSA相同的水平,且MRA和CTA因无创、经济、快捷方便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尤其MRA无需注入对比剂,使得检查更安全.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A后处理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09年6月对CT检查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高度怀疑动脉瘤的病人共计96例,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14~73岁。进行了MSCTA检查,利用多层CT的三维功能,包括MPR、MIP、VR等多种成像技术进行成像。96例中有70例与DSA对照,73例与介入治疗、手术对比。结果:96例共检查出动脉瘤98例,5~10mm12例,11~20mm34例,21~30mm32例,3cm以上26例。其中45例经手术和DAS证实,3例CTA显示4个,DSA显示5个。另3例CTA显示可疑动脉瘤,DAS显示正常。结论:多排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运用三维重建显示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脑动脉瘤手术患者的CTA检查结果,其中20例同时行DSA检查,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100例患者CTA所见除1例假阳性动脉瘤和漏诊1例外,与DSA及手术结果完全吻合。CTA可显示动脉瘤的三维解剖结构,为诊断和治疗提高依据。结论:CTA可以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可疑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完全可依据CTA制订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有颅内动脉瘤或非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4例均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采取容积重建(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法(MPR)。同时与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作对比。结果:CTA的图像后处理方法:中,VRT方法:对动脉瘤的检出率最高,<10mm的容积重建术相比DSA动脉瘤的检出率,经检验比较,t=1.998,P>0.05,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3D-CTA对动脉瘤的检出方面相比DSA,经检验比较,t=1.998,P>0.05,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CTA为一种微创伤的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可较好对颅内动脉瘤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解剖结构的三维关系清晰显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中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重建成像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及局限性分析。方法:对147例CT表现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由神经和放射两名医生对结果分析,对CTA阴性以及诊断有争议患者进行DSA检查。结果:在147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109例患者3D-CTA结合出血CT图像确诊动脉瘤,瘤体直径2-12mm,均在手术或者介入治疗中证实;其余病例中,7例CT图像有明显的责任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3D-CTA阴性,通过DSA发现并经手术证实为动脉瘤,23例普通CT表现为中脑周围出血以及均匀弥漫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CTA提示阴性患者DSA检查也为阴性;3例CTA可疑动脉瘤均被DSA证实为动脉起始的壶腹,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和100%。结论: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CTA筛查是相对快捷、低风险检查方式,但结果的分析需结合CT图像出血形式以及放射和神经外科医生共同阅片可以完成CTA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技术(3D-CTA)在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8月72例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CTA检查结果,结合DSA造影结果及手术,评价CTA在自发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72例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动脉瘤27例,CTA发现25例,17例根据CTA提示直接开颅手术,4例经CTA发现动脉瘤后急诊行栓塞治疗;脑AVM19例,首次CTA检查发现14例阳性,3例首次CTA及DSA检查结果均为阴性,1年后CTA复查发现异常血管团,经DSA检查证实后手术治疗.2例首次及2周后CTA检查阴性,但DSA检查阳性.海绵状血管瘤4例,CTA不显影,MRI+增强及手术病理证实.烟雾病5例,静脉畸形2例,为CTA与DSA证实.其余15例CTA、DSA未见明确病因.结论 CTA对自发性颅内出血是一种无创、快捷有效、安全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CTA在基层医院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通过3D—CTA检查自发性SAH患者36例,结合DSA,开颅手术、介入栓塞术、保守治疗结果证实3D—CTA检查结果及临床实用性。结果通过3D-CTA技术检查SAH患者36例,4例为非动脉瘤性SAH。32例动脉瘤阳性患者共发现34个动脉瘤。1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开颅动脉瘤夹闭。6例放弃手术,要求保守治疗。8例要求转上级医疗中心。结论3D-CTA较DSA具备快速、便捷、微创、安全、敏感性高、家属认同度高、基层临床医生易于掌握和开展等优点,在基层医院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患者可在第一时间得到准确合理的救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果及在手术指导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6月~ 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129例颅内动脉瘤疑似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均行头颈部CTA诊断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比较头颈部CTA诊断和MRA诊断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手术应用价值。  结果  以DSA诊断为“金标准”,129例颅内动脉瘤疑似患者经DSA诊断证实有80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头颈部CTA诊断准确度为92.24%,敏感度为95.06%,特异性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92.77%,阴性预测值为91.30%;MRA诊断准确度为88.37%,敏感度为91.46%,特异性为82.97%,阳性预测值为90.36%,阴性预测值为84.78%。头颈部CTA诊断和MRA诊断的病灶检出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A诊断检出 < 3 mm直径的瘤体数量多于MRA诊断(P < 0.05)。头颈部CTA诊断Kappa值为0.850,MRA诊断的Kappa值为0.747,头颈部CTA诊断与DSA诊断一致性更高。  结论  头颈部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更高,对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