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点式引流手术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伴脂质硬皮症(lipodermatosclerosis,LDS)患者中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60例CVI伴LD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行下肢浅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浅静脉抽剥术和交通静脉结扎术联合LDS病灶点式引流手术治疗;对照组仅行下肢浅静脉高位结扎术、浅静脉抽剥术和交通静脉结扎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皮下硬结厚度、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生活质量调查量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questionnaire,CIVIQ)评分及术后下肢静脉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浓度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6个月,随访率100%。试验组患者术后LDS临床表现先于对照组缓解消退。术后3、6个月时试验组仅分别有7、2例仍有皮下硬结,而对照组仍有22、15例,P0.01。术后1、3、6个月时,试验组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CIVIQ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时试验组TGF-β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浅静脉高位结扎术、浅静脉抽剥术和交通静脉结扎术联合LDS病灶点式引流手术,对CVI伴LDS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大隐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透照下动力静脉切除术(transilluminated powered phlebectomy,TIPP)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大隐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顺行抽剥+分支点式剥脱术,观察组应用透光旋切系统(TriVexTM)行TIPP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行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术后生活质量量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questionnaire,CIVIQ)评分,比较2组切口数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VCSS评分在观察组[(4.02±0.77)、(1.29±0.46)分]、对照组[(4.54±0.51)、(2.04±0.74)分]均低于术前[(9.45±2.02)、(9.33±1.98)分],CIVIQ评分在观察组[(80.64±5.20)、(88.07±2.61)分]和对照组[(74.71±3.83)、(83.86±3.01)分]均高于术前[(54.36±12.35)、(55.25±13.58)分](P0.05),且观察组术后3、6个月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CIVI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数量[(2.36±0.49)个]、术中出血量[(45.71±8.25)mL]较对照组[(3.71±0.76)个、(61.25±7.53)mL]少(P0.05),切口长度[(3.29±0.76)cm]、手术时间[(56.43±7.80)min]、住院时间[(7.04±1.14)d]较对照组[(5.00±0.94)cm、(79.29±6.49)min、(9.29±2.01)d]短(P0.05);观察组术后皮下血肿发生率(21.4%)高于对照组(3.6%)(P0.05),术后切口感染及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7.1%、3.6%)低于对照组(21.4%、14.3%)(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0、3.6%)与对照组(3.6%、1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PP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大隐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具有微创、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切口感染及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低的优点,但皮下血肿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反流程度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间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临床分类和VCSS评分评价60例(69条患肢)CVI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每条患肢大隐静脉、股浅静脉及胭静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下肢静脉反流程度与CVI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分类、VCSS评分与超声检查结果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10)。结论下肢静脉反流程度与CVI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动静脉内瘘术中静脉属支及交通支结扎的最佳手术方法. 方法 本组98例,内瘘术式均采用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端端吻合的标准内瘘,术前常规进行桡动脉及头静脉B超检查,明确头静脉所有属支及伴行静脉交通支情况并做好标记,按所需结扎的静脉支数随机分为皮内缝扎组(观察组,n=52)和切开结扎组(对照组,n=46),对比2组间手术用时、手术并发症、术后静脉结扎术区肿胀程度、术后静脉结扎术区疼痛程度、术后感染比例、术后3月静脉结扎有效率、术后3月静脉结扎术区硬结形成比例. 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少于对照组,而且所需结扎支数越多,用时差异越明显(F=45.586,P=0.000),术后静脉结扎术区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Z=2.289,P=0.022),术后3月静脉结扎术区硬结比例及大小低于对照组(x2=4.176,P=0.04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静脉结扎术区肿胀程度差异虽未达统计学标准但极度接近(Z=1.904,P=0.057);2组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感染比例、术后3月静脉结扎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 皮内缝扎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轻、硬结形成比例少等优点,而且结扎效果可靠、并发症少、不留瘢痕,在动静脉内瘘术静脉属支及交通支的结扎中优于切开结扎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中、长筒循序减压弹力袜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预防效果与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6月因下肢静脉曲张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住院的手术患者19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中筒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n=96)和B组(长筒医用循序加压弹力袜,n=97),使用CEAP分级、VCSS评分和CIVIQ量表及术后并发症对比术后3、6个月的疗效。结果 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并发症,CEAP分级、VCSS评分、CIVIQ量表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长筒循序减压弹力袜均可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中筒袜穿脱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下肢静脉疾病(lower extremity venous disease,LEVD)是一组包含了整个下肢静脉系统的全部形态和功能异常的临床疾病[1],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下肢静脉曲张等,主要临床表现为腿部肿胀、疼痛、湿疹、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静脉溃疡等[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94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观察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随访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静脉临床表现严重程度(VCSS)、疼痛程度、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V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 VAS评分和术后3个月V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治疗中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疼痛程度轻等优势,可改善患者静脉曲张症状,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模式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单侧精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1月—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日间手术治疗单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总住院费用、术后情况等。结果 共纳入患者159例,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7.79±4.80)岁,平均手术时间(49.23±5.57)min,平均术中失血(8.94±3.58)mL。1例患者在出院后第2天出现发热、恶心伴反酸不适,1例患者在术后当天出现尿潴留。5例患者在术后第1天术区疼痛评分≥3分。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无出血、血肿。随访显示,术后第3天患者全部恢复正常生活,术后第10天全部重返工作岗位。术后3~6个月,有94例患者的精子质量得到改善。1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疾病复发。结论 日间手术模式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单侧精索静脉曲张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Mobi—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DR)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2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病例,均行单节段Mobi—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随访13.5个月,均摄颈椎磁共振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正侧位及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ROM),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NDI评分及VAs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所有病例末次随访MobiC人工椎间盘假体无松动、塌陷。置换间隙术前活动度为9.74°±2.12°,术后1年时为9.96°±2.01°,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为(7.56±2.21)分,术后1年为(15.10±1.29)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NDI评分为(38.90±3.92)分,术后1年为(27.30±3.14)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评分为(5.20±1.31)分,术后1年为(3.10±1.24)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Mobi—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亓明  白云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24):1950+1953-1950,1953
目的探讨完全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小隐静脉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11年4月间,应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的40例患者(47条下肢)下肢小隐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手术效果及对切口外观满意度等。结果本组肢体行小隐静脉完全点式剥脱,手术时间平均45min;手术后平均1.5d出院。所有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曲张消失,临床症状缓解。腓肠神经损伤(外侧足背皮肤麻木感)1例(2.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1~48)个月,无明确的下肢静脉曲张复发;1例腓肠神经损伤的患者在术后2个月恢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小隐静脉完全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是外科方法中简单、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既往评价手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效果时,往往只注重于评估症状、体征的改善,而忽视患者生活质量所得到的改善。目的:评估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设计:对比观察,量表评估,1年追踪随访。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对象:选择2001-07/2003-12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血管外科经手术治疗并完成1年随访的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169例(209侧下肢),男89例,女80例;平均年龄(56±13)岁;平均病程(11±3)年。均对治疗方案和评估项目知情同意。方法:依据逆流涉及的范围及是否存在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别施行3种术式:浅静脉术式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46例56侧肢体;交通静脉术式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 交通静脉结扎术,73例87侧肢体;深静脉术式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 交通静脉结扎术 股浅静脉壁环形缩窄术50例66侧肢体。于手术前1周和手术后1年,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内容包括疼痛、体能、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4个方面共20个问题。每个问题答案由最轻至最严重5个等级,分别记为1,2,3,4,5分,20题评分之和是总得分,设定100分为理想的生活质量。主要观察指标:手术前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16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的性别差异:患者手术后1年生活质量调查表总分有明显提高(P<0.05)。术前男女性生活质量调查表总分相近(P>0.05),手术后均有明显提高(P<0.05)。②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与术式关系:浅静脉术式组、交通静脉术式组、深静脉术式组术后生活质量调查表总分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术前深静脉组生活质量调查表总分明显低于浅静脉术式组和交通静脉术式组(P<0.05)。结论:合理的术式可以提高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提高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赵志文 《天津护理》2012,20(2):69-70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采取倾听音乐,对照组不倾听音乐。结果:干预组在伤口疼痛、肢体肌肉紧张、焦虑、恐惧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音乐疗法有利于减轻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EM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40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128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与观察组(70例,130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EMA)。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1年的静脉曲张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VC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EM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理想,操作简单,创伤小,可缓解静脉曲张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微创组40例采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钬激光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数目、复发率及皮下淤血、小腿皮肤麻木感发生情况.结果 微创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病例,大部分患者下肢症状减轻或消失.所有患者随访1~20个月,均无活动障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皮下淤血、小腿皮肤麻木感发生率都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结扎联合腔内钬激光治疗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具有切口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在临床广泛应用仍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in insufficiency,PDVI)的误诊原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PDVI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均有程度不一的患肢发胀、沉重感或胀痛,易疲劳、乏力;部分伴小腿肌肉痉挛发作、迂曲浅静脉团、踝部及足背轻微水肿、足靴区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及色素沉着。本组30例(57.7%)仅诊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漏诊PDVI,其中16例在外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8例术后1~5年静脉曲张复发;12例(23.1%)误诊为轻度肾功能不全;10例(19.2%)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组52例均经无创Doppler检查,Valsalva试验逆向血流持续时间0.5 s,确诊为PDVI。予药物治疗并辅以弹力袜治疗为主,平均随访6个月,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加强对PDVI的认识,重视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可减少误诊漏诊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DDD模式下比较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心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对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行永久起搏器(双腔DDD)植入治疗的患者219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A组(RVA起搏)、B组(RVOT起搏),每组再根据患者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组。调取患者12个月的随访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术后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起搏治疗前后各项起搏参数、起搏QRS波群时限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2个月,A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较术中均有回落,LVEF较术前降低,LAD、LVEDD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电极阻抗较术中有回落(P〈0.05),起搏阈值、R波振幅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LAD、LVED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起搏QRS波群时限较A组显著缩短[(145.09±4.96)ms vs.(157.40±12.44)ms,P〈0.01]。对亚组进行分析发现:术前LVEF≥50%的患者,A、B两组仅LVEDD较术前有增大(P〈0.05),LVEF和LA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LVEF〈50%的患者,A组患者的LVEF较术前降低,LAD、LVEDD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的LVEF、LAD、LVED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OT起搏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经过12个月的起搏治疗,对术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RVOT起搏能提供接近生理性的心室激动顺序,维持心室肌电-机械活动同步化,对患者心功能的损害小;对术前心功能正常的患者,虽然RVOT起搏提供了更为协调的心室收缩,但在保护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阻止左心室重构方面并未显示出优于RVA起搏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腔内激光(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联合传统手术治疗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总结治疗经验,减少并发症,提高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曲张静脉点式剥脱+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58例(457条患肢),观察患者术后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及溃疡愈合等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以及远期复发率。结果该组1例因重度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行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下肢肿胀明显减轻,溃疡愈合,疗效良好;2例患者出院1个月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积极抗凝溶栓治疗后恢复顺利;68例患者小腿溃疡愈合;6条患肢出现皮肤灼伤;8例术后出现皮下积血积液;以上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基本缓解。远期随访全部患者无静脉曲张复发,无静脉溃疡迁延不愈,无皮肤营养性障碍等远期并发症,疗效持续,未见复发。结论 EVLT联合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微创治疗方法,有望代替单纯传统手术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静脉腔内激光联合多种术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静脉腔内激光(EVLT)联合多种术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89例共95条肢体单纯激光治疗或激光联合多种术式治疗。主要手术方式:(1)单纯激光治疗;(2)激光治疗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3)激光治疗结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4)NN治疗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5)激光治疗结合硬化剂注射。结果3例(3.4%)局部复发经再次激光治愈,其余病例均一次治疗闭塞,随访1~24个月(平均7.8个月),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EVLT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静脉腔内激光联合多种术式可以进一步拓宽其手术适应证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德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5):568-568,57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以该院血管外科27例41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35例42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曲张静脉剥脱术,治疗组在传统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抽剥的基础上给予腹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手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24个月,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4.88%,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19.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疗效满意,能避免和减少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