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n=20)、吞咽训练组(n=20)和联合治疗组(n=20)。3组均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或者两者的联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结果 治疗后2周3组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更明显(P<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功能训练均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分析(记录sEMG最大波幅)、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0d后,2组患者的sEMG最大波幅、VFSS总评分及咽期VF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训练组各54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联合训练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吞咽障碍改善情况,治疗前后饮水试验评分、营养状况评分、生存质量及情绪状态差异。结果:联合训练组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饮水试验评分、营养状况评分、生存质量及情绪状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训练组饮水试验评分、营养状况评分、生存质量及情绪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提升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MES组、综合组各20例,常规组接受吞咽功能训练,NMES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集3组患者的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进行营养指标测量,同时记录治疗前后3组患者胃管留置率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及各项营养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综合组的改善幅度更优于NMES组和常规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胃管留置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9例脑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摄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均降低,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均升高,舌骨向前、向上移动距离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改善效果确切,能够通过反复刺激肌肉神经促使吞咽的作用机制,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及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40 例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干预及吞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颊肌电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20 d 后采用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抽签法选择某院2017年5月至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干预,包括营养管理、口腔运动训练、口腔感觉训练、球囊扩张干预等。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针灸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1~3级患者比例为73.3%,对照组1~3级患者比例为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对改善吞咽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配合吞咽进食训练实时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急性期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VOCASTIM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训练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和饮水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吞咽障碍程度和饮水试验在治疗后2周和4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配合吞咽进食训练实时电刺激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亚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口腔期患者经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酸性刺激治疗前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科90例急性/亚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口腔期患者随机分为NMES组(n=30)、酸性刺激组(n=30)和综合组(n=30)。各组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分别应用NMES疗法、酸性刺激疗法、NMES结合酸性刺激疗法。分别于治疗3周、12周采用口腔功能评分方法,观察患者FOI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综合组FOIS变化明显优于酸性刺激组(P0.01);治疗12周后,综合组FOIS变化均优于电刺激组和酸性刺激组(P0.05)。研究期间无任何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急性或亚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口腔期的患者,早期应用NMES结合酸性刺激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口腔控制食物能力、协调吞咽动作,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神经性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抗阻训练组、电刺激组、综合治疗组,每组10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包括冷刺激、吞咽肌肉相关训练等,抗阻训练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压抗阻训练系统治疗,电刺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渗透-误吸评分(PAS)及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4组患者VFSS、PAS、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VFSS、PAS、FOI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抗阻训练组、电刺激组、综合治疗组VFSS、PAS、FO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VFSS[(8.9±1.4)分]、PAS[(1.6±0.9)分]、FOIS[(6.7±0.6)分]评分优于抗阻训练组、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减少误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认知训练结合吞咽实时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并发认知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及认知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给予吞咽训练(常规吞咽基础训练和吞咽摄食训练实时电刺激)和认知训练,对照组给予吞咽训练(常规吞咽基础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进行认知功能和吞咽功能的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MSE和VFSS咽通过时间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训练结合吞咽实时电刺激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后并发认知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法将在我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吞咽功能训练组、普通电刺激组及肌电生物反馈组,每组20例患者。吞咽功能训练组给予常规口腔、咽喉部肌肉感觉及力量训练,普通电刺激组、肌电生物反馈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辅以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治疗。3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法(SSA)及视频吞咽造影功能障碍量表(VDS)对各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发现3组患者sEMG平均波幅、VDS评分及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肌电生物反馈组、普通电刺激组sEMG平均波幅[分别为(46.4±8.4)μV和(38.2±9.7)μV]、SSA评分[分别为(21.7±3.0)分和(25.9±4.7)分]、VDS评分[分别为(40.2±9.6)分和(59.2±8.3)分]均显著优于吞咽功能训练组(P<0.05),同时肌电生物反馈组上述疗效指标亦显著优于普通电刺激组(P<0.05)。 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较普通电刺激具有较大优势,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该疗法值得在脑卒中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电刺激组)20例、冰刺激治疗组(冰刺激组)2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肢体功能运动训练,电刺激组患者同时应用VitalStim电刺激仪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进行口一颜面肌功能训练,冰刺激组同时用冰棉签刺激其咽部并进行口一颜面肌功能训练。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和血氧饱和度(SaO2)测定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的SSA评分和SaO2降低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刺激组和冰刺激组SSA评分和SaO2降低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刺激组SSA评分和SaO2降低值均较冰刺激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或冰刺激结合功能训练均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冰刺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共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及电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7,14,21 d时分阶段观察各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随着治疗进展,2组患者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并且以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期间治疗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常规吞咽训练及电针治疗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4例纳入研究,选取时间从2018年1月开始,截止到2020年5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52例。甲组患者接受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的总有效率为75.0%,乙组的总有效率为92.3%,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数据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乙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优于甲组,数据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乙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甲组,数据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患者的各项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吴爱纯  章志超 《中国康复》2010,25(6):453-454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均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并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20 d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0.01);观察组基本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与35.0%,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于治疗前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后两组疗效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可加强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冷刺激对病毒性脑炎后吞咽障碍患儿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病毒性脑炎恢复期伴吞咽障碍患儿3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组107例(针刺+冷刺激)、电刺激组107例(电刺激+冷刺激)和联合治疗组108例(针刺+电刺激+冷刺激),治疗14d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2d后再进行下个疗程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对3组总有效率、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分析,评定其吞咽功能和吞咽障碍程度。 结果 治疗后,电刺激组总有效率(61.68%)低于针刺组(7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高于针刺组(7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刺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治疗前,3组患儿SSA、摄食-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SSA、摄食-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与针刺组比较,电刺激组治疗后SSA评分[(30.58±1.93)分]较高(P>0.05)、摄食-吞咽障碍程度评分[(5.08±1.23)分]降低(P>0.05)。与针刺组及电刺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SSA评分[(20.31±1.29)分]较低(P<0.05)、摄食-吞咽障碍程度评分[(7.05±1.27)分]增高(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电刺激组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吸入性肺炎(10.19%)、营养不良发生率(8.33%)显著低于针刺组和电刺激组(P<0.05)。 结论 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冷刺激能够明显改善病毒性脑炎后吞咽障碍患儿的吞咽功能,降低其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临床纳入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6例,根据入院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察两组患者治愈率、吞咽造影检查(VFSS)、洼田氏饮水试验,并进行心理状态量评分调查。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6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1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的分级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平均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同时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及吞咽训练,观察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5d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