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决明子蛋白质和蒽醌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背景:有报道决明子的水煎液、糖浆剂或片剂均有降血脂作用,但起到降脂作的有效成分为何尚未阐明。目的:探讨决明子蛋白质和葸醌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在西安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实验选取健康SD大鼠80只,按体质量随机均分为8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对照组、阳性药多烯康组,决明子蛋白质小剂量[0.25mg/(kg·d)]、大剂量[1mg/(kg·d)]组,决明子葸醌苷小剂量[5mg/(kg·d)]、大剂量[20mg/(kg·d)]组,决明子蛋白质小剂量[0.25mg/(kg·d)]和蒽醌苷小剂量[5mg/(kg·d)]合用组。主要观察指标:决明子蛋白质和葸醌苷的不同剂量、以及两者小剂量合用后,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mtein-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的影响。结果:决明子蛋白质大剂量组高脂血症大鼠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2.08±0.54),(0.50±0.14),(0.69±0.35)mmol/L]显著低于高血脂症对照组[(2.69±0.67),(0.79±0.30),(1.17±0.52)mmol/L](t=2.24,2.77,2.42,P<0.05),葸醌苷大剂量(20mg/kg·d)组高脂血症大鼠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显著低于高脂血症对照组(t=2.73,2.36,2.28,P<0.05),两者的小剂量[蛋白质0.25mg/(kg·d),葸醌苷5mg/(kg·d)]合用组高脂血症大鼠的总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显著低于高脂血症对照组(t=3.62,3.13,P<0.01;t=2.80,P<0.05)。结论:决明子蛋白质、葸醌苷皆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  相似文献   

2.
决明子蒽醌在细胞内胆固醇合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有关决明子降脂的有效化学成分及作用途径作者进行资料查询时尚未找到明确报道。目的:观察决明子蒽醌类化合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及细胞内源性总胆固醇合成的影响,推断决明子降脂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途径。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9/2004-05在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完成动物饲养及实验,在生物技术研究所完成尾静脉取血、血脂测定、细胞培养及存活率测定。材料:选用SD雄性成年大鼠45只,均灌胃脂肪乳剂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决明子购于广州药房,由华南植物研究所鉴定;蒽醌由华南师范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制备。方法:将45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5):即对照组、决明子葸醌80mg/kg组和决明子蒽醌20mg/kg组。造模2d后各组动物每天上午继续灌胃脂肪乳剂1次;下午按实验分组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对照组灌胃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20d。主要观察指标:应用两性霉素B细胞模型法检测决明子蒽醌在中国仓鼠卵细胞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中的作用。应用酶终点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以分光光度测定中国仓鼠卵细胞的存活率(A570)。结果:①决明子葸醌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明显的量一效关系。②决明子蒽醌能提高中国仓鼠卵细胞的存活率。结论:决明子葸醌具有降血脂作用,是决明子降脂的主要有效部位;抑制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可能是决明子葸醌降脂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组织细胞核因子κB、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5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实验室完成。50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其余40只给予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再随机分为4组:①模型组10只,继续喂高脂饲料。②小剂量组10只,喂以高脂饲料和蒺藜总皂苷6.3mg/(kg·d)。③大剂量组10只,喂高脂饲料和蒺藜总皂苷12.6mg/(kg·d)。④阳性药物对照组10只,喂以高脂饲料和辛伐他汀2.35mg/(kg·d)。2周后,测定血脂、组织中细胞核因子κB及ELISA法测定血清炎症标志物血清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结果:50只家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均升高[(1.03±0.50),(24.33±6.08),(17.10±1.94),(14.81±5.03),(16.81±2.73)mmol/L,P<0.01;(0.87±0.43),(5.27±0.06),(2.83±0.16),(1.84±0.40),(2.20±0.74)mmol/L,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剂量组、大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②正常对照组细胞核因子κB呈现低表达状态,阳性表达出现在胞浆中;模型组细胞核因子κB活化,表达增强,阳性颗粒出现在胞浆及胞核中,小剂量、大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细胞核因子κB表达的活性较模型组低[(15.47±6.32)%,(8.54±2.67)%,(4.36±3.65)%,(4.70±3.69)%,P<0.05],胞核阳性表达减少。小剂量、大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③与模型组比较,小、大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C反应蛋白、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降低[(57.09±8.03),(40.07±4.65),(42.04±8.57),(26.07±5.15)ng/L,P<0.01;(51.74±9.29),(43.38±4.09),(36.04±2.57),(35.09±2.49)ng/L,P<0.01],大剂量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明显降低[(38.77±8.30),(29.47±10.25)ng/L,P<0.05),小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无明显变化。结论:蒺藜总皂苷能够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细胞核因子κB的激活,降低血清中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含量,蒺藜总皂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胶囊对肾小球疾病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从血清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随机抽取2004-06/2004-1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的40例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通心络胶囊治疗原发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通心络胶囊是由8种成分组成的复方中药,主要成分是人参、水蛭、全蝎、蜈蚣、土鳖虫、蝉蜕、赤芍和冰片(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40318,040726)。所有入选患者常规低盐优质蛋白饮食犤0.8~1.0g/(kg·d)犦,规律口服强的松,足量期为1mg/(kg·d),一般在40~60mg/d,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血清血浆白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含量、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内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全部完成观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2个月后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胆固醇、三酰甘油、内皮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犤(2.35±2.28),(5.59±2.30)g/d;(4.66±1.03),(5.62±0.96)mmol/L;(2.90±1.07),(4.10±2.51)mmol/L;(77.9±12.6),(119.7±12.3)μg/L,t=6.327,4.312,2.781,15.014,P<0.01犦。②治疗2个月后,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高切、低切)显著低于治疗前犤(1.63±0.19),(1.98±0.25)mPa·s;(4.35±1.05),(6.24±1.20)mPa·s;(8.48±2.79),(10.5±3.46)mPa·s;t=7.050,7.496,2.874,P<0.01犦;③血浆白蛋白和一氧化氮水显著高于治疗前平犤(35.74±4.56),(25.23±8.86)g/L;(65.5±12.4),(43.9±10.8)μmol/L,t=6.671,8.308,P<0.01犦。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黏稠度、降脂、降低内皮素释放、促一氧化氮合成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决明子不同部位提取物对高血脂动物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5/2006-04在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普通级20周龄大耳白兔5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8~2.0k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5组,每组10只:水提取物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动物喂基础饲料50g/(kg·d),其余各组均喂等量由质量分数0.8基础饲料,质量分数0.15蛋黄粉,质量分数0.005胆固醇,质量分数0.05猪油组成的高脂饲料进行建模。建模成功后,水提取物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灌胃相应决明子提取物5.4g/(kg·d),由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完成决明子提取,将决明子(购自甘肃省医药材公司),加蒸馏水回流煮沸,过滤,滤液浓缩后,分别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成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3个部分,即为相应的提取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给药28d。②于建模前、建模后、给药后14,28d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③采用DUNNETT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日本大耳白兔5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建模后,动物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建模前显著升高(P<0.01),建模成功。②给药14d后,水提取物组动物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比建模后分别降低了42.5%,58.3%,42.5%(P<0.01);乙酸乙脂提取物组分别降低了45.8%,66.7%,45.0%(P<0.01);正丁醇提取物组分别降低了56.7%,75.0%,52.9%(P<0.01)。给药组之间,正丁醇提取物组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比水提取物组分别降低了24.6%,40.0%,28.3%(P<0.01);比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分别降低了20.0%,25.0%,25.0%(P<0.01)。③给药28d后,水提取物组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建模后分别降低了68.3%,69.2%,75.0%(P<0.01);乙酸乙脂提取物组分别降低了77.5%,85.0%,78.8%(P<0.01);正丁醇提取物组分别降低了85.8%,90.8%,80.7%(P<0.01)。给药组之间,正丁醇提取物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水提取物组分别降低了55.3%,70.1%,50.0%;比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分别降低了37.0%,39.0%,41.2%(P<0.01)。结论:决明子提取物具有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兔血脂水平的作用,且正丁醇提取物的降血脂作用优于水提取物和乙酸乙脂提取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山茱萸醇提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体内蛋白质非酶糖化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08在佳木斯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室进行。41只纯系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青年组(n=10)、衰老组(n=9)、山茱萸醇提液大剂量组(n=11)和小剂量组(n=11)。青年组每日上午颈背注射生理盐水60mg/kg,同时灌温开水6周;其他组每日上午60mg/kgD-半乳糖颈背注射6周制造大鼠衰老模型,大、小剂量组同时灌服5,2.5g/kg山茱萸醇提液。测定各组大鼠糖化胸主动脉、尾腱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应用DNA拖尾率表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拖尾率越高,DNA损伤越重。结果:41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衰老组大鼠尾腱、胸主动脉糖基化终未产物含量为(41.247±3.970),(25.540±3.429)AU/mg,比青年组增多犤(18.647±2.341),(12.475±2.314)AU/mg,P<0.01犦,山茱萸醇提液大剂量组犤(22.479±1.749),(16.607±1.919)AU/mg犦和小剂量组犤(29.129±4.833),(21.755±2.342)AU/mg犦均比衰老组低。②DNA拖尾率以衰老组最高,为(73.633±4.507)%,小剂量组犤(54.841±3.265)%犦和大剂量组犤(46.377±4.643)%犦比衰老组低,但高于青年组犤(39.069±3.601)%,P<0.01犦。结论:山茱萸醇提液可抑制体内蛋白质非酶糖化、减少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具有一定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调脂治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银杏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目的:建立高脂大鼠模型,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由银杏总黄酮和银杏内酯组成)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干预及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心内科,苏州大学药学系,苏州中药研究所。材料:选取清洁级 SD 大鼠 60只,适应性饲养 1周后,随机分成 6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力平脂 25m g/(kg·d)组、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20m g/(kg·d)组、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40m g/(kg·d)组、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80m g/(kg·d)组,10只 /组。方法:力平脂 25m g/(kg·d)组、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20m g/(kg·d)组、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40m g/(kg·d)组、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80m g/(kg·d)组均以 10m L /kg 体积于每天上午 9:00~10:00灌服给药,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服。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于每天下午 1:00~2:00同时以 10m L /kg 体积灌服脂肪乳剂,连续 28d。第 29天各组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载脂蛋白 AI、血清载脂蛋白 B。同时取出各组大鼠肝脏进行病理检查,观察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主要观察指标:造模后各组大鼠的血脂情况以及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结果:实验选用大鼠 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各组大鼠血脂情况的比较:高脂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但血清三酰甘油仅有轻度升高(P >0.05);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20~80m g/(kg·d)组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大鼠高脂血症的形成,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P <0.05或 0.01),并有一定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载脂蛋白 AI及降低血清载脂蛋白 B 的作用,其中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80m g/(kg·d)组最为显著(P <0.05)。②造模后各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比较:高脂模型组大鼠的肝病理检查可见弥漫性脂肪空泡;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40,80m g/(kg·d)组大鼠肝脂肪变性程度有一定的减轻,尤以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80m g/(kg·d)组效果明显。结论:提示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可有效地纠正高脂血症的脂质代谢,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高脂血症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壳聚糖、桑叶提取物及河原决明子提取物单用和联用对大鼠体质量、内脏脂肪质量以及降低血脂、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11在大连医科大学中日合作医药科学研究所完成。选择4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壳聚糖组、桑叶提取物组、决明子提取物组、混合组、高脂饲料对照组和基础饲料对照组各8只。基础饲料对照组大鼠喂饲基础饲料,其他组大鼠均喂饲高脂饲料膳食(77.5%基础饲料、2%胆固醇、0.5%胆酸钠、15%猪油和5%蛋黄)。壳聚糖组、桑叶提取物组、决明子提取物组及混合组大鼠经灌胃分别给予壳聚糖100mg/kg、桑叶提取物25mg/kg、决明子提取物100mg/kg及壳聚糖+桑叶提取物+河原决明提取物225mg(100mg壳聚糖+25mg桑叶提取物+100mg决明子提取物)/kg。高脂饲料对照组和基础饲料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灌胃容积为20mL/kg,1次/d。各组大鼠均喂饲4周,每周称量1次体质量。在第4周末,检测粪便中脂肪含量采用乙醚提取法定量,测定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尿素氮及肌酐均采用酶促方法定量。血清游离脂肪酸及丙二醛分别采用铜试剂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法。乙醚麻醉后剖取肝、肾、心脏及生殖器周围脂肪组织,并称重。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体质量及增重:喂饲4周后,壳聚糖组、桑叶提取物组、决明子提取物组及混合组大鼠体质量及其增重明显低于高脂饲料对照组(P<0.05)。②各组大鼠脏器及生殖器周围脂肪组织质量及相对质量:喂饲4周后,各受试物单用组大鼠肝脏质量及生殖器周围脂肪质量明显低于高脂饲料对照组(P<0.01);混合组大鼠肝脏质量明显低于桑叶提取物组(P<0.05),而生殖器周围脂肪质量明显低于壳聚糖组及决明子提取物组(P<0.05)。③各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喂饲4周后,各受试物单用组及混合组大鼠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糖浓度明显低于高脂饲料对照组(P<0.05~0.01);混合组大鼠三酰甘油浓度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而混合组胆固醇浓度明显低于壳聚糖及桑叶提取物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低于桑叶提取物组(P<0.05)。④各组大鼠粪便中脂肪质量:喂饲4周后,壳聚糖组、桑叶提取物组、决明子提取物组、混合组及高脂饲料对照组大鼠粪便中脂肪含量均明显高于基础饲料对照组(P<0.01)。结论:壳聚糖、桑叶提取物或决明子提取物均可减轻大鼠的体质量与内脏脂肪质量,并可降低血脂与血糖,但联合应用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睾酮在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是否具有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雄性哈尔滨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安慰剂组、丙酸睾酮0.25,2.5,12.5mg/(kg·d)组及假手术组,每组9只。安慰剂组去势并给安慰剂;丙酸睾酮0.25,2.5,12.5mg/(kg·d)组家兔去势并分别予丙酸睾酮0.25mg/(kg·d),2.5mg/(kg·d),12.5mg/(kg·d)肌肉注射。3个月后,采集动物血样,检测血中睾酮水平、血脂浓度、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含量。麻醉后气栓法处死动物,分离主动脉,纵向剖开固定,计算斑块占总内膜面积的百分比。另外利用westernblot方法比较各组家兔雄激素受体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安慰剂组、丙酸睾酮0.25,2.5,12.5mg/(kg·d)组及假手术组家兔数量分别为8,8,7,7及7只。①安慰剂组血清睾酮水平、一氧化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0.01)。②安慰剂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及主动脉斑块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0.01)。接近生理浓度犤0.25mg/(kg·d)犦的外源性睾酮可抑制兔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剂量增至10倍犤2.5mg/(kg·d)犦作用反而减弱,剂量再次增大至50倍犤1.25mg/(kg·d)犦又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犤(0.3344±0.0513,0.5051±0.0504,0.3742±0.1069)U/mL犦。③各组家兔的主动脉雄激素受体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高脂饮食诱发的兔动脉硬化模型中,睾酮可以保护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但外源性睾酮的作用并未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成倍增加,而且并未发现各组雄激素受体表达量有不同,考虑这种作用差别的原因位于受体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植物雌激素对骨改善的作用已经得诸多实验验证,通过观察大豆苷元和葛根素对去卵巢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探讨生化指标与骨钙代谢的关系。方法:2003-06/2004-10在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营养学实验室和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动物实验,将60只3月龄清洁级SD大鼠建立去卵巢模型,随机分为青年组、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对照组、雌激素对照组、大豆苷元组和葛根素组共6组,每组10只。无菌条件下,对模型对照组、雌激素对照组、大豆苷元组、葛根素组大鼠进行骨代谢去卵巢模型的制备,假手术组不切除卵巢,只切除少许脂肪。术后青霉素抗感染3d,自由饮水、摄食,5d后进行喂养试验。青年组未去卵巢,饲养条件同其他组。每日清晨以10μg/kg体质量剂量己烯雌酚溶液给予雌激素对照组灌胃;以100mg/kg体质量剂量大豆苷元犤纯度为98%的结晶体(安徽农业大学实验室提供)犦给予大豆苷元组大鼠灌胃;以20mg/kg体质量剂量葛根素给予葛根素组大鼠灌胃;模型对照组去卵巢后、假手术组手术后灌胃蒸馏水;青年组不予灌胃。将青年组大鼠3月龄时处死,将其余大鼠置于无菌室动物房中饲养3个月,6月龄时处死,股动脉放血收集血样,分离血清,4000r/min,离心15min,-20℃保存待测。利用Olympul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偶氮胂Ⅲ法测定血清钙;钼蓝比色法测定血清磷,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采用放免试剂盒,SN-695B型智能放免仪γ测量仪计数大鼠血清雌激素和骨钙素。结果:动物实验60只,在饲养过程中,由于动物去卵巢手术或灌胃操作不当死亡6只,共54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豆苷元组、雌激素对照组、葛根素组钙磷比明显高于去卵巢模型组(1.18±0.1,1.3±0.16,1.13±0.13,0.87±0.2,P<0.01),且钙磷比均保持在1.1~1.2左右的较佳状态。②大豆苷元和葛根素组的碱性磷酸酶相对于假手术组明显增高犤(87.5±20.5),(90±10.13),(47.5±22.17)U/L;P<0.05犦;③大豆苷元组和葛根素组的骨钙素相对于假手术组显著增高犤(8.39±0.84),(6.69±2.34),(3.42±0.93)ng/L;P<0.05,0.01犦。结论:去卵巢大鼠属于高转换型骨代谢,补充大豆苷元与葛根素使骨转换持续活跃,可能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抑制骨的重吸收达到骨改善;雌激素和植物雌激素对骨钙改善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受雌激素受体活性的介导。  相似文献   

11.
背景黄芩是一味常用中药,传统药用其根,茎叶一0是被废弃,为充分利用黄芩茎叶资源,本研究所对黄芩茎叶的药理药化进行了系统研究.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的主要药效部位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 对象实验于1999-03/2000-01在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完成.wistar大鼠60只,雄性,初始体质量(200±10)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繁育场提供,合格证号01-3008. 干预大鼠60只被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2.5,25,50 mg/kg)和氯苯丁酯组(剂量为25 mg/kg).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高脂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总黄酮大、中、小剂量组和氯苯丁酯组,在喂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连续给药30 d,观察大鼠的血脂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CL-72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结果纳入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高脂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1±1.05,2.33±0.35)mmol/L,(P<0.01)];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为(4.15±1.12,3.03±0.31,2.98±0.56)mmol/L,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74,P>0.05),中、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t=5.66~5.23,P<0.01).②大鼠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为[(1.22±0.56,1.56±0.41,1.24±0.45)mmol/L],与模型组[(2.14±0.74)mmol/L]比较差异显著(t=2.19~3.45,P<0.05~0.01).③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为[(2.67±0.45,1.41±0.23,1.29±0.23)mmol/L],与模型组[(3.94±0.42)mmol/L]比较差异显著(t=5.77~12.71,P<0.05~0.01].④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为[(0.72±0.23,0.91±0 32,1.05±0.23)mmol/L],小剂量组与模型组[(0.56±0.21)mmol/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51,P>0.05),中、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t=2.92~4.38,P<0.05~0.01).⑤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为(2.96±1.35,2.10±0.97,1.55±0.41),与模型组(4.23±0.65)比较差异显著(t=3.54~9.49,P<0.01). 结论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大鼠长期喂以高脂饲料所造成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表明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颈动脉斑块患者经强化降脂后,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变化.方法 102例确诊为老年颈动脉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10 mg/d)48例及强化降脂组(20 mg/d)54例,治疗1年后检测TC、LDL-C、HDL-C和TG水平,超声观察CIMT最厚处和最薄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FMD)及颈动脉斑块指数(P1)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1年CIMT最厚处和P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CIMT最薄处、FMD、TC、LDL-C和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降脂组:CIMT最薄处(0.85±0.20)、(0.83±0.22)mm,FMD(3.85±1.41)%、(7.91±1.05)%,TC(6.46±1.19)、(4.82±1.26)mmol/L,LDL-C(4.71±1.00)、(3.16±1.00)mmol/L,TG(1.55±0.45)、(1.49±0.44)mmol/L;强化降脂组:CIMT最薄处(0.84±0.20)、(0.63±0.17)mm,FMD(3.74±1.38)%、(10.25±1.58)%,TC(6.36±1.06)、(4.10±1.00)mmol/L,LDL-C(4.73±1.01)、(2.28±1.26)mmol/L,TG(1.56±0.53)、(1.50±0.49)mmol/L,P均<0.05].而且治疗后1年强化降脂组较常规降脂组差异更明显(P均<0.05).结论 强化降脂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TC和LDL-C水平,改善内皮功能,降低CIMT.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斑块、减缓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强  刘佳梅  王喆  史琳影  李延辉  徐琳  杨新春 《临床荟萃》2007,22(21):1523-1525
目的探讨使用大剂量(40 mg/d)和常规剂量(20 mg/d)辛伐他汀治疗2周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分析短期强化降脂治疗对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UAP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降脂组和强化降脂组,分别接受辛伐他汀20 mg/d和40 mg/d治疗,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hs-CRP水平。结果常规降脂组和强化降脂组治疗2周后TG、和HDL-C变化不明显,TC和LDL-C均呈下降趋势(TC:F=44.88,P<0.0001;LDL-C:F=32.92,P<0.0001),强化降脂组下降更明显常规降脂和强化降脂治疗后hs-CRP水平呈下降趋势(F=4.515,P=0.044),强化降脂组治疗2周后hs-CRP下降更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血浆hs-CRP浓度的变化与同期血脂(TC、LDL-C、HDL-C、TG)水平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短期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明显降低TC和LDL-C,辛伐他汀40 mg/d强化降脂治疗效果更显著;强化降脂治疗可以使hs-CRP水平显著下降,但与血脂下降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前瞻性研究瑞舒伐他汀对于高血脂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脂组患者62例及对照组32例,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HMGB1水平。并给予高血脂组患者口服舒伐他汀(10 mg/d)治疗3个月后再次检测其TC、HDL-C、TG、LDL-C、HMGB1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高血脂组TC和LDL-C水平[(6.38±0.93)mmol/L和(5.67±0.77)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4.34±0.89)mmol/L和(2.57±0.82)mmol/L,P<0.05];高血脂组hs-CRP[(3.87±1.05)mg/L]和HMGB1[(5.48±1.53)ng/ml]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3±1.06)mg/L和(2.11±0.95) mg/m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高血脂组TC及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TC:(4.32±0.84)mmol/L vs.(6.38±0.93) mmol/L;LDL-C:(2.32±0.72)mmol/L vs.(5.67±0.7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脂组HMGB1和hs-CRP水平[(2.87±1.08)ng/ml和(1.92±0.69)mg/L)]较治疗前[(5.48±1.53)ng/ml和(3.87±1.05)mg/L]同样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血脂患者血清HMGB1水平升高,而瑞舒伐他汀能降低其血清HMGB1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超敏反应蛋白(hs-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联合使用高剂量、低剂量瑞舒伐他汀。在治疗前后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TNF-α,其中TC、TG测定采用酶法,LDL-C、HDL-C测定采用匀相法,hs-CRP测定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TNF-α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结果⑴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TC、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H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⑵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TNF-α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hs-CRP、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以纠正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还可以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阚光树  何道荣 《华西医学》2009,24(1):118-119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fluvastatin)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对50例确诊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患者,以氟伐他汀40mg/d,治疗6个月。用药前后测TC、TG、LDL-C和HDL-C,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对比其疗效。结果:50例患者治疗前后,TC、TG和LDL—C分别降低了10.9%、39.6%和28.2%,HDL—C上升了0.24±0.09mmol/L,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良好的调脂作角。  相似文献   

17.
背景2型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家系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中存在脂代谢紊乱.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设计以糖尿病家系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为研究对象的回顾性病例一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内分泌科.对象本研究于1999-06/1999-11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完成.选择重庆地区2型糖尿病家系中非糖尿病一级亲属125例,根据血脂水平分成高脂组和血脂正常组,其中高血脂组71例,男25例,女46例;血脂正常组54例,男20例,女34例.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留取肘静脉血用于测定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C肽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间临床变量比较;②两组间FPG、FINS、肽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结果高血脂组空腹胰岛素水平[(12.92±5.26)μU/L]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9.15±4.66)μU/L](t=2.17,P<0.05);评价胰岛素抵抗的HOMA-IR,高脂组(2.94±1.25)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2.01±0.94)(t=2.70,P<0.01);高脂组HOMA-IR和TC、TG、LDL-C呈显著正相关(r=0.34,0.78,0.42),其中TG的相关性最强(r=0.78,P<0.01);HOMA-IR和HDL-C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有密切的关系,可能是互为因果关系,为一级康复干预提供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18.
背景神经酰胺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在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进而引起泡沫细胞的形成,与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时主动脉鞘磷脂酶活性、神经酰胺含量的变化以及大黄素的干预作用,并与阳性药物非诺贝特进行对照.设计完全随机对照设计.单位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理毒理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3-07/12在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理毒理实验室完成,选择新西兰雄性家兔48只,用高胆固醇饮食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40只,另设8只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素5 mg/kg组、大黄素10 mg/kg组、大黄素20 mg/kg组、非诺贝特25 mg/kg组,每组8只.方法各组在模型复制的第7周起开始用药.大黄素各组每日分别灌胃5 mg/kg,10 mg/kg,20 mg/kg大黄素;非诺贝特25 mg/kg组每日灌胃25 mg/kg非诺贝特,各药用2 mL生理盐水制成混悬剂,1次/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共4周.每只家兔给予喂养食物限制在135~150g/d,动物分笼饲养.主要观察指标[1]各组家兔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2]各组家兔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3]各组家兔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4]各组家兔主动脉壁鞘磷脂酶活性和神经酰胺含量.结果48只家免均进入实验分析.[1]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百分率模型组血管内膜脂质斑块面积(48.87±15.5)%,大黄素各组均小于模型组(P<0.05或0.01),以大黄素10 mg/kg组作用明显(22.19±12.9)%.非诺贝特25 mg/kg组与模型组基本一致(P>0.05).[2]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正常对照组家兔主动脉内膜光滑;大黄素各组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与模型组基本一致(P>0.05).非诺贝特25 mg/kg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3]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大黄素各组家兔血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丙二醛含量大黄素10 mg/kg,20 mg/kg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非诺贝特25 mg/kg组与模型组基本一致(P>0.05).[4]主动脉鞘磷脂酶活性与神经酰胺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黄素5,10,20 mg/kg组明显低于模型组.非诺贝特25 mg/kg组与模型组基本一致(P>0.05).[5]相关性分析主动脉鞘磷脂酶活性与血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r=0.542,P<0.01)、与血丙二醛水平呈正相关(r=0.789,P<0.01),与血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r=-0.936,P<0.01);神经酰胺含量与血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r=0.433,P<0.05),与血丙二醛水平呈正相关(r=0.673,P<0.01),与血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r=-0.876,P<0.01).结论大黄素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的作用不明显,但通过抗氧化、抑制神经酰胺通路的激活、降低鞘磷脂酶活性与神经酰胺的含量,保护了血管内皮细胞,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明显减少,提示大黄素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调节神经胺信号转导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有实验表明在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动物应用罗格列酮并未发现明显的增加胰岛素和降血糖作用,说明该药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对肝、肾脏功能的影响有待研究。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胰岛素抵抗是否有改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单位:广州市中医医院,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设计:分层随机对照动物实验。材料:选用64只SD大鼠,鼠龄6-8周,雌雄各半,体质量150-180g,均购自广东省医用实验动物中心;基础饲料:总热量6.9kJ/g(其中蛋白质占23%,碳水化合物占53%,脂肪占5%)。高脂乳液:猪油200g/L,胆固醇200g/L,牛胆盐10g/L,丙二醇200g/L,吐温-80200g/L,总热量15.5kJ/g。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饲料:基础饲料加100g/L葡萄糖、200g/L猪油和100g/L蛋黄粉充分混匀后,制成饼块,烘干后用,总热量21.3kJ/g(其中蛋白质占15%,碳水化合物占51%,脂肪占30%);罗格列酮片: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生产(5mg/tab,批号:02110012);格列齐特片:法国施维雅药厂天津华津制药厂合作生产(100mg/tab,批号:00232)。方法:实验于2003-04/07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完成。①按性别、体质量随机抽取16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共6周。其余大鼠按照参照文献方法灌服高脂乳液,取空腹血糖≥6.1mmol/L或2h血糖≥7.8mmol/L的大鼠,按体质量和血糖值将大鼠分成3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和格列齐特组,每组16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不给予处理。罗格列酮组及格列齐特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罗格列酮(5mg/kg)及格列齐特(100mg/kg),模型组灌胃蒸馏水,同时分别继续喂饲高脂饲料,1次/d,共28d,第21天开始同时灌服高脂乳液,1次/d,共7d,末次给药后,禁食18h,第29天采用血糖仪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按体质量分别灌胃2.78mol/10mL·kg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药物混合液10mL/kg,2h后测2h血糖。②全部大鼠眼眶放血并分离血清,分别测定空腹血清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尿素氮、肌酐、肿瘤坏死因子α及胰岛素含量,同时按李光伟方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In[1/(空腹胰岛素浓度×空腹血糖浓度)]。处死大鼠,制肝匀浆,测肝三酰甘油,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丙二醛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空腹血糖及2h血糖检测结果。②大鼠血清大鼠血糖、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胰岛素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检测结果。③大鼠肝细胞三酰甘油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贮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检测结果。④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尿素氮及肌酐检测结果。结果:①大鼠空腹血糖及2h血糖检测结果:罗格列酮组大鼠空腹血糖及2h血糖分别为(3.2±0.3),(6.3±1.2),mmol/L,低于模型对照组[(3.8±0.5),(8.1±2.1)mmol/L,P<0.01]。格列齐特组大鼠空腹血糖为(3.3±0.7)mmol/L,低于模型对照组。②大鼠血清血糖、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胰岛素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检测结果:罗格列酮组大鼠空腹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及空腹胰岛素浓度分别为(4.2±1.2)mmol/L,(246±45)μg/L,(133±45)pmol/L,低于模型对照组[(6.6±1.5)mmol/L,(294±65)μg/L,(264±76)pmol/L,P<0.05-0.01],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模型对照组(-6.33±0.46,-7.46±0.95,P<0.01)。格列齐特组大鼠空腹血糖及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分别为(4.1±1.1)mmol/L,(251±62)μg/L,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0.01)。③大鼠肝细胞三酰甘油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贮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检测结果:罗格列酮组大鼠肝细胞三酰甘油、丙二醛含量分别为(1.00±0.38),(40±17)mmol/g,低于模型对照组[(2.40±0.60),(171±63)mmol/g,P<0.01],还原型谷胱甘肽贮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为(51±14)mg/g,(583.45±50.01)nkat/g,高于模型对照组[(2.40±0.60)mg/g,(450.09±66.68)nkat/g,P<0.05-0.01]。格列齐特组大鼠肝细胞三酰甘油、丙二醛含量分别为(1.20±0.38),(100±30)mmol/g,低于模型对照组,还原型谷胱甘肽贮量(46±15)mg/g,高于模型对照组。④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尿素氮及肌酐检测结果:罗格列酮组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含量分别为(14.3±3.8)mmol/L,(33±9)μmol/L,低于模型对照组[(19.2±5.6)mmol/L,(45±13)μmol/L,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格列齐特均能改善高脂饲养引发的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在降低高脂病鼠高胰岛水平、降低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含量、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贮量作用和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趋势方面优于格列齐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期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及剂量选择。方法选择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期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即A组(阿托伐他汀20 mg),B组(阿托伐他汀10 mg),C组(常规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B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在治疗后4周、8周时,A组TC、TG、LDL-C水平均比其他2组低(P0.05),hs-CRP水平均低于其他2组(P0.05),TC、LDL-C达标率均优于其他2组(P0.05);A、B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所有患者8个月的随访,A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期患者中,早期使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效果显著,可达到有效的抗炎、降脂作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