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152例脑瘫患儿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分类及脑电图与脑瘫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为152例脑瘫患儿做脑电图检查并分析。结果152例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为40.13%;脑瘫分型中不随意运动型的脑电图异常率较低,为8.33%,痉挛型偏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为71.43%。结论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与其脑损伤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合并小头畸形的脑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珂娟  王铁梅  刘秀梅  吴军 《现代康复》1999,3(12):1494-1494
目的:探讨脑瘫合并小头畸形患儿的脑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A-74型十二导脑电图机接Cibbs法单极及双极描记脑电图,结果;本组脑瘫患儿脑电异常率为92%。结论:纺锤波改变可以反映脑损伤及其程度,脑瘫合并小头畸形患儿的脑电异常率较高,脑损伤程度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瘫合并小头畸形患儿的脑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A_74 型十二导脑电图机按Gibbs 法单极及双极描记脑电图。结果:本组脑瘫患儿脑电异常率为92% 。结论: 纺锤波改变可以反映脑损伤及其程度, 脑瘫合并小头畸形患儿的脑电异常率较高,脑损伤程度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22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脑电图和脑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脑电图和脑CT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4例脑瘫患儿进行脑电图和脑CT检查。结果224例脑瘫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为47.77%,其中合并痫样放电占58.88%;脑CT异常率为79.46%,脑CT异常率显著高于脑电图(P<0.001)。不同瘫痪类型的脑电图和脑CT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与脑CT两者结合可为脑瘫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340例脑瘫患儿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脑电图与脑瘫型别、合并损伤及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10/20导系统电极放置法对340例脑瘫患儿行脑电图检查和分析。结果:340例患儿中脑电图异常率为81.5%,伴有智力低下和癫痫发作患儿脑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2.4%(P〈0.05)和96.6%(P〈0.05);高危因素中颅内出血、早产、出生低体重、颅内感染与脑电图异常发生有密切关系,但各高危因素对脑电图异常发生的影响均没达到显著差异。结论:脑瘫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且脑功能障碍越明显,脑电图异常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视频脑电图(VEEG)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84例脑瘫患儿清醒、睡眠及活动等状态下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正常15例(占18%),异常69例(占82%),合并癫痫及智力低下患儿脑电图异常率较高。结论:脑瘫临床类型不同、合并症不同,脑电图异常率不同,视频脑电图对脑瘫合并症诊断及康复预后判断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脑电图特点.方法 收集84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发作间歇期脑电图结果,与124例脑瘫不伴癫痫患儿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脑瘫合并癫痫的84例患儿中46例(54.76%)为部分性发作,其次为婴儿痉挛26例(30.95%)、强直-阵挛发作6例(7.14%),痉挛型所占比例最高,为82.14%,其中以痉挛型四肢瘫最多;脑电图异常以局灶或多灶痫样放电多见,脑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不伴癫痫的患儿(P<0.001).结论 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癫痫类型主要为部分性发作;痉挛型脑瘫是脑瘫中伴发癫痫最多的类型;脑电图异常以局灶痫样放电和多灶痫样放电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了解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高危因素致病率,脑瘫分型及其并发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神经功能检查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门诊的265例脑性瘫痪患儿。结果:其中高危因素中早产、窒息、异常分娩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3.0%,36.6%,30.2%。具有2个以上高危因素的患儿占60.4%,有12.1%的脑性瘫痪患儿没有发现明显的高危因素。临床分型:以痉挛型双瘫和四肢瘫最多,分别占33.2%和37.0%,偏瘫占17.4%。合并症:232例(87.5%)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12例(4.5%)有听力障碍;20例(7.5%)有癫痫;15例(5.7%)有视觉障碍。脑电图异常率为57.6%(34/59)、头颅CT的异常率为89.1%(164/18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为40%(12/30)。结论:早产、窒息、异常分娩、颅内出血和双胎等在脑性瘫痪患儿中比较多见。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并可有CT、脑电图的异常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瘫(CP)患儿视频脑电图(VEEG)结果与CP类型及程度的关系,探究VEEG在CP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CP患儿116例,观察记录其临床资料及VEEG检查结果。结果 116例患儿VEEG检查脑电图异常88例(75.86%),以基本节律异常多见;有痫性或痫样放电CP患儿基本节律异常(48/54)多于无痫性或痫样放电CP患儿(24/62,P0.05);痉挛型脑电图异常率最高,不随意运用型异常率最低,痉挛型异常率明显高于不随意运用型(P0.05);重度CP患儿异常率明显高于轻、中度CP患儿(P0.05)。结论 VEEG检查异常率与CP类型及程度有关,VEEG检查结果可为CP患儿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性瘫痪100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致病率,脑瘫分型及其并发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实验室检查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联合小儿康复中心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高危因素中窒息、早产、低体重儿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51%、42%和39%,具有两个以上高危因素者占72%;合并症为:智力低下(85.7%)、听力减退(12%)、视力异常(7%);头颅CT异常率88%、脑电图异常率46.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50%。结论本组患儿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多见,智力低下发生率较高,并有CT、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在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国际脑电图学会推荐标准,以180例0~14岁各年龄组小儿SEP正常值为对照组,对77例4月~14岁临床诊断CP患儿进行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SEP检测,并与CT、EE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P患儿中SEP异常率(66/77)86%,CT异常率(37/77)48%,EEG异常率(16/38)42%。37例CT正常者中SEP异常率为(30/40)75%。CP患儿SEP改变上肢以刺激正中神经N20波潜伏期延长、下肢以刺激胫后神经P40波潜伏期延长为明显。结论SEP在检测脑瘫时有较高的阳性率,是早期、客观诊断脑瘫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4例小儿脑瘫的头颅CT进行回顾性研究与分析。结果124例中96例头颅CT检查阳性,CT异常率77.42%,其中脑萎缩是最常见的表现(54.84%)。临床类型中痉挛型最多见(71.77%)。不同年龄组中,年龄越小,CT异常率越高。结论虽然CT不能作为诊断脑瘫的主要依据,但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有助于寻找病因及定位,还可以为判断本病的预后提供依据,在脑瘫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动综合征患儿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儿童多动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多动综合征儿童150例(A组)与非多动综合征儿童100例(B组)的脑电图,同时采用中药对A组进行治疗。结果:A组脑电图异常率(56.7%)明显高于B组(17.0%,P〈0.01);A组不同年龄段脑电图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药治疗后A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改善。结论:多动综合征儿童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脑电图对儿童多动综合征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孕期危险因素作用于发育中的胎儿,使得胎儿在出生后出现脑性瘫痪的表现.因此,应把脑性瘫痪病因学的研究转入胚胎发育生物学领域,重视对孕期孕母所处相关的环境、遗传因素及相关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分析.目的分析引起小儿脑性瘫痪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设计12配对设计,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单位佳木斯大学预防医学教研室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教研室.对象选择2002-12/2003-09在佳木斯脑瘫疗育中心、沈阳儿童医院及青岛儿童医院收治的103例脑性瘫痪患儿,男68例,女35例.监护人对调查项目知情同意.采用12配对原则,选择同期本院就诊的非患脑性瘫痪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和健康儿童206例作为对照.选择对照的匹配条件为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3个月.方法①自拟脑性瘫痪患儿和健康儿童调查表,调查因素主要包括分娩前因素(遗传因素类似疾病家族史;母亲因素一般情况如职业、学历、分娩时年龄;生育行为因素包括孕次、产次、异常产史;孕期保健和营养如产前检查、各类食物摄入情况;孕期患病或异常表现包括病原体感染、妊娠综合征、阴道出血等;孕期服药情况;胎儿胎盘因素如脐带绕颈、出生质量、双胎妊娠等)、分娩过程因素(产时并发症、分娩方式等)和新生儿期因素(新生儿期所患各类疾病).通过查阅医疗记录和询问知情人来完成调查问卷.②进行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值接近于0.05的因素,建立脑性瘫痪主要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影响脑性瘫痪发病的孕期分娩前、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期因素分析.结果脑性瘫痪患儿103例,健康及非脑性瘫痪患儿20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母亲因素母亲职业因素与脑性瘫痪有联系,母亲职业为工人与年龄≥34岁为脑性瘫痪危险因素(OR=13.333,2.864,P<0.05).②产前因素孕早期呕吐、孕期吃鱼及海产品、产前体温、出生体质量>4000g、孕周37~42周为脑性瘫痪保护因素(OR =0.028~0.576,P<0.05~0.01);异常产史、孕期阴道出血为脑性瘫痪危险因素(OR=2.313~4.095,P<0.05~0.01).③产时因素Apgar评分和剖宫产是脑性瘫痪保护因素(OR=0.458,0.343,P<0.01);产钳助产和应用催产素是脑性瘫痪危险因素(OR=16.338,2.116,P<0.01,0.05).④新生儿期因素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颅内出血是脑性瘫痪危险因素(OR=3.586,20.667,32.247,P<0.01).⑤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产钳助产最危险(OR=70.668),其他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母亲妊娠年龄偏大、孕期阴道出血和出生体质量异常(OR=19.083~4.138,P<0.05~0.01),孕期吃鱼和海产品与剖宫产是保护因素(OR=0.324,0.262,P<0.01,0.05).结论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孕期和围产期,应积极预防和消除各种产前、产时、产后脑性瘫痪危险因素(如产钳助产、新生儿窒息、母亲妊娠年龄偏大、孕期阴道出血和出生体质量异常),降低脑性瘫痪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脑瘫患儿行为问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322例患儿采用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及自拟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评.结果 患儿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59.32%,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患儿单项行为因子检出率从高到低前3位排列均以内向性行为问题为主;患儿行为问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情绪反应、住院时间长短、教养方式、患儿年龄及参与社会活动情况.结论 脑瘫患儿行为问题突出,护理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围产期脑损伤儿体感诱发电位在脑瘫早期诊断中的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预后,研究围产不期脑损伤儿早期诊断脑瘫的方法。方法 在临床神经发育学检查的基础上,检测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以月龄分组,正常儿做对照,判断异常指标。结果 临床筛查出的84例脑瘫高危儿,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异常结果的患者共60例(71.43%)。远期随访证实60例中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53例。其余24例正常结果中脑损伤儿只有2例为轻型脑瘫。真实发病率为65.48%,准确性为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