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它可免除传统手术治疗风险,并有望取代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成为治疗胃肠道早期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有效手段。ESD治疗的优点:可以一次性全部切除大的病灶,病理组织学可判断是确实的一次性完整,残癌复发少但不足之处是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和穿孔发生率高,操作技术难度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电子线阵探头对胃肠道类癌的诊断价值,观察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道类癌的效果。方法应用线阵探头超声内镜对胃肠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检查,并在内镜下行ESD治疗后送病理,13例胃肠道类癌病理证实。结果电子线阵探头超声内镜(EUS)显示类癌多为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均匀或欠均匀的低回声,大部分病灶紧邻固有肌层下。13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并行黏膜下肿瘤剥离术,切除标本边缘和基底无肿瘤累及,无1例出现穿孔。结论 EUS对于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明确类癌的壁来源、大小、边界、内部回声性质、有无肌层和周围血管浸润、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等疾病,从而指导内镜下治疗;内镜下黏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胃肠道类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散红霞  闫彩文  王韶峰  刘晖  王燕婷 《护理研究》2013,27(11):1014-1015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世界新增加的30万食管癌病人中,约有一半发生在中国,且多为鳞癌。早期食管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食管黏膜下层以内,未累及肌层,无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黏膜内癌、黏膜下癌等。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微创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技术逐渐成熟。近20年来,内镜下黏膜剥切术(EMR)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其治疗效果与外科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在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内癌的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145例患者行EUS检查判断病变浸润深度,对符合治疗标准的患者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病理结果与EU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EUS对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判断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相符者127例,准确率为87.6%,其中对黏膜层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判断的准确率89.5%,对黏膜下层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判断的准确率76.8%;对固有肌层癌判断的准确率75.0%.结论 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术可准确评估病灶内镜下切除的可能性,使内镜下黏膜切除更为安全有效,对指导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肠道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胃肠道癌具有以中晚期居多的特点.目前对胃肠道癌综合治疗以腹腔化疗为首选.因此对26例胃肠道癌患者,进行大剂量的腹腔化疗,使脱落的癌细胞被杀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胃镜检查发现病灶后,利用超声内镜确定病变范围及浸润层次,对病灶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消化道早期癌、癌前期病变、黏膜下肿瘤及宽基息肉的患者行EMR治疗。结果20例早期癌及中、重度异型增生者行EMR治疗,随访1-37个月,无1例复发及癌变,其中2例自行追加外科手术,术后病理均阴性。消化道黏膜下良性肿瘤8例,随访1-37个月,无1例复发。宽蒂息肉7例随访1-41个月,原部位无复发。术中并发出血2例、术后出血1例,均在内镜下或内科保守治疗止血成功。结论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癌前期病变、黏膜下肿瘤及宽基息肉等,是一种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高龄、合并有严重疾病及多次手术后不能再次外科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正>早期大肠癌是指直肠及结肠局限于黏膜层和无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层早期癌,包括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等。大肠癌前病变是指包括大肠腺瘤、炎症性肠病及一些家族遗传性综合征。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则是指大肠黏膜的异型增生,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本研究探讨内镜下微创手术在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消化道早癌的逐步认知,目前我国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一种内镜微创治疗方法,通过ESD可完整地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效果。本文探讨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旨在不断提高内镜护理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由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发展而来的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最新技术。与EMR相比,ESD具有整块切除病灶,可以提供完整病理标本,残癌复发率低的优点。本院自2007年始实施ESD手术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至今共完成治疗4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由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发展而来的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最新技术.与EMR相比, ESD具有整块切除病灶,可以提供完整病理标本,残癌复发率低的优点[1-3].本院自2007年始实施ESD手术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至今共完成治疗4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大肠癌的安全性、治疗效果,并讨论其随访观察结果.方法 对60例早期大肠癌患者以注射法行黏膜切除治疗,记录其操作方法、并发症、术后病理、追加手术情况及随访观察结果.结果 60例早期大肠癌患者经EMR或分片黏膜切除,一次性切除病变43例(71.66%).根据内镜标本病理及外科手术病理结果,累计完整切除率91.67%(55/60).并发症:术中出血24例(40%),以钛夹或氩离子凝固术(APC)止血成功.术后1周迟发出血2例(3.33%),内镜下止血成功.无1例穿孔发生.术后病理:黏膜内癌54例,黏膜下癌6例.5例m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均无癌残留,但其中1例内镜标本提示癌残留者合并淋巴结转移;2例sm1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无淋巴结转移;2例sm2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合并淋巴结转移;1例sm3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无淋巴结转移.其余m癌及1例拒绝手术的sm1癌,合计50例纳入随访,随访1~50个月,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转移.结论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大肠癌是安全的,其根治效果取决于操作方法、术后病理标本的判断以及严格术后内镜随访.  相似文献   

12.
尿道癌是泌尿系统中唯一的女性发病高于男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0.02%。对于女性尿道肉阜早期癌变及早期原发性女性尿道癌,应用膀胱黏膜尿道重建术治疗,具有简单、安全、有效、效果理想、术后生存质量较高等特点。北京友谊医院及我院2002年8月~2008年4月对6例女性早期尿道癌患者行膀胱黏膜尿道重建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胃肠道息肉指胃肠道腔内隆起发生病变~([1]),早期没有显著临床症状。胃肠道息肉在后期易引起消化道出血,并有可能发生癌变,因此尽早切除、积极治疗很有必要,对预防消化道癌症有重要的意义~([2-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在内镜下完整切除带病灶的黏膜,不损伤肌肉层下组织,是疗效确切的微创治疗技术~([4-6])。本研究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疗效进  相似文献   

14.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是治疗胃肠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1].我院收治1例直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成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切除,并随访6个月,无复发,现报告如下.患者XXX,男,58岁,主因大便次数增多1年来我院门诊就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03年5月~2009年12月门诊工作中发现的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病例及外院转入的此类病例中,选择符合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者70例,在全身麻醉(非气管插管)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所有病例行内镜下切除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肿物局限于黏膜层,并且无淋巴结转移.术中及术后严密现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结果 共完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49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20例.发生术中出血2例,出血量均少于100 mL,经保守治疗成功止血;发生术中食管穿孔1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未发现术后出血及术后穿孔病例.随访3个月~4年未发现局部复发及食管狭窄病例.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蒋凤梅 《全科护理》2010,8(31):2912-2913
唇癌是发生于唇红黏膜和口角联合黏膜的癌,多发于下唇中1/3部,可分为溃疡型和外突型,晚期可累及全唇及周围临近组织。下唇癌如早期治疗,治愈率高,晚期癌5年生存率较低,40岁以下的下唇癌病人预后不如年老病人,易复发和发生转移,而病人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浅表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符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适应证28例消化道浅表肿瘤患者,均采用针形电刀下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结果28例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切除病变28处,完全切除(complete resection,CR)23例,占82.1%,由此总结得到最佳的护理方法。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治疗早期胃肠道癌和癌前病变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对大多数患者能达到完全切除的效果,其效果好、易操作、较安全,而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方法是在内镜黏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Et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通过ESD可一次完整地切除病变,切除深度可包含黏膜全层、黏膜肌层及大部黏膜下层,可明显减少肿瘤的残留与降低复发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ESD技术已被列为一种治疗早期消化道癌的有效手段。它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操作中与术者的默契配合、术后的精心护理是ESD成功的必备条件。我科2011年7月-2013年5月对48例消化道早癌及黏膜下肿瘤病人行ESD,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是指直肠齿线以上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的癌 ,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 ,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 ,内镜对直肠癌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尤其对早期直肠癌的诊断及治疗意义更大。内镜检查不但可以直视、录像、打印 ,还可活检或全瘤切除 ,与其它检查方法比较既准确、直观 ,又敏感。通过对早期直肠癌尤其是黏膜层的直肠癌内镜切除 ,不但创伤小、简便、安全 ,而且可以达到与外科手术切除同样的效果。因此 ,内镜对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1 直肠癌的内镜下诊断1.1 早期直肠癌的内镜下诊断早期直肠癌指限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数字X线胃肠机诊断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应用数字X线机行食管双对比造影检查并经胃镜、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结果60例早期食管癌病例中,食管上段癌11例,中段癌19例,下段癌30例;病变深度:原位癌16例,黏膜内癌19例,黏膜下癌25例。结论数字X线胃肠机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