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心血管内科病区呼叫铃使用率的作用及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选定"降低病区呼叫铃使用率"为活动主题,对病区呼叫铃使用原因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找出病区呼叫铃使用频次高的主要原因:护士巡视不够,床边工作制落实不足、护理工作流程欠佳、患者的健康宣教不到位。针对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加强护士培训、科学弹性排班、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宣教与沟通等方法。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病区呼铃从改善前的138.4次/d降为改善后的32.8次/d(P0.05,P0.01),目标达成率是110.34%,进步率为76.30%。结论:经此次品管圈活动,病区内呼叫铃的使用频率大幅度下降,达到了设定目标,改善了患者的住院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输液室呼叫铃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6月本院输液室治疗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另选取2015年7~12月输液室的治疗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分析输液室呼叫铃频率高的原因、发生率以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输液室呼叫铃频率高的原因主要是护士巡视不到位、护士的宣教不到位、护理人员不足、患者或家属因素;观察组呼叫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输液室呼叫铃频率高的因素众多,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后,有效降低了输液室呼叫铃的频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总结优质护理病房患者输液期间实施零呼叫模式管理的体会。分析患者输液期间呼叫原因,制定并实施零呼叫措施,包括明确管床护士职责、实行"二级护士站"、加强输液巡视、实施预见性护理、做好自我提醒标识、加强宣教、机动排班。实施患者输液期间零呼叫模式管理后,输液期间日呼叫次数由(149.89±12.94)次减至(4.73±1.15)次,t=48.69,P<0.001,同时激发了护士工作主动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病房"红灯"呼叫的频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分析病房"红灯"呼叫的原因,针对性地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房"红灯"呼叫频率从71%降到11%。结论应用品管圈能有效降低病房"红灯"呼叫的频率,提高护士主动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冯佳  俞申妹  金静芬   《护理与康复》2018,17(10):79-82
总结品管圈活动在缩短呼叫铃应答时间中的应用及效果。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缩短患者呼叫铃响至护士应答的时间"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问题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等步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经过7个月的实践,白天责任班、中午及夜班平均每次呼叫铃应答时间分别从(46.2±3.98)s、(58.0±4.90)s减少到(6.2±1.52)s、(9.2±2.59)s,同时收获了可喜的无形成果和附加效益。开展品管圈活动切实缩短了呼叫铃应答时间,显示品管圈活动可促进安全和循证护理及变革性护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护士来回护士站次数中的应用。方法于2013年6~10月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1],确立"减少护士来回护士站的次数"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分析原因,拟定对策。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护士来回护士站的次数由改善前的49.07次降低至改善后的22.61次,每个护士来回的次数减少了26次,节省出了26分钟。结论品管圈活动对减少护士来回护士站的次数效果显著,减少护士奔波劳累,节省工作时间,提高护士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病房呼叫铃次数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病区呼叫铃使用次数为活动主题,对病区呼叫铃使用现状进行调查,找出病区呼叫铃使用次数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6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病区的日均呼叫铃次数及无形成果。结果病区内日均呼叫铃的次数从90次下降到33次,且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无形成果显著。结论经过此次品管圈活动,病区内呼叫铃的使用频率大幅度下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了设定目标,改善了病区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提高ICU护士排班满意度,进行了此次品管圈活动.方法 通过品管圈活动,采取组长重新任命、护士分层管理结合双向选择进行小组重组、组员淘汰制、Nursing activities score (NAS)量表评价护理工作量4项针对性措施.结果 使护士排班满意度从改善前75%提高到85%,目标达成率是106%,进步率是73%.结论 有效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全体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品管手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普外科输液患者传呼器呼叫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普外科输液患者传呼器呼叫率为活动主题,分析影响普外科输液高峰期传呼器呼叫率居高不下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实施活动后输液相关红灯呼叫频率降至29.84%,显著低于活动前52.92%(P<0.01),静脉输满意度为93.5%显著高于活动前78%(均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输液相关红灯呼叫频率,提升了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的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ICU护士疼痛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对ICU护士疼痛护理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临床护士疼痛护理相关知识调查得分为(59.21±10.85)分,高于活动前得分(44.22±10.75)分,且护士疼痛评分使用正确率、疼痛管理标准化流程合理实施率(72%、62%)均高于活动前(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品管圈后,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宣教、护理服务总体满意度(98%、96%)均高于活动前(8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ICU疼痛护理质量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并提升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方法:组建品管圈,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利用相关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活动,并进行质量追踪。结果:实行品管圈后,良肢位摆放的合格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发挥护士的管理潜能,促进良肢位摆放的规范化,有效降低了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致残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护士对良肢位摆放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术中巡回护士外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手术室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确定以"降低术中巡回护士外出率"为主题,随机抽取180台择期手术巡回护士术中外出原因进行分析,观察并比较两组巡回护士外出率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术中外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综合素质得分和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降低巡回护士术中外出率,促进医护间相互协作和默契程度,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专科药物宣教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汇总科室2015年1~3月数据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制订活动计划,查找专科药物宣教满意度低的原因,落实各项整改措施,通过收集2015年10~12月数据监测实施效果.结果:感染科护士专科药物掌握合格率提高至100%,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41.70%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药物宣教满意度由84.00%上升至96.00%.结论:应用品管圈可提高护士掌握专科药物合格率,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升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内科病房通过品管圈工具的应用,制订出与呼叫铃发生次数最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标准化流程,并组织实施,最终使病房呼叫铃发生次数明显降低或波动在一个较低的范围。方法2013年7月份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将2013年6月份的第二周呼叫铃发生总次数,设为品管圈改善前期;将2013年8月份的第二周和9月份的第二周呼叫铃发生的总次数,设为品管圈改善后的改善期和维持期,分别与品管圈改善前期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房因输液问题导致的呼叫铃发生次数由改善前期的平均51.6次/d降至改善期的平均13.4次/d ,目标达标率107%,进步率74%;在改善后维持期,降低至平均18.2次/d ,目标达标率93.8%,进步率64.7%。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心内科病房呼叫铃发生次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重新制订输液标准化流程和“输液完成时间推算表”,强调计划性工作和主动性服务,提升了护理内涵;同时,培养了科室护理人员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增加了心内科团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率。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康复护理干预流程,统一宣教内容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率、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率和护士综合能力,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行为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圈名为"彩虹圈",活动主题为"降低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行为发生率"。在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的基础上拟定活动目标、实施对策。结果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行为由43起降低至18起,较预期目标值19.8更低。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能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行为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但现行的防攻击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倪利英 《当代护士》2016,(9):175-176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呼叫铃响铃等候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减少呼叫铃响铃等候时间"为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进行现状把握,原因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呼叫铃响铃等候时间从72.33s下降至39.31s。结论品管圈活动可减少呼叫铃响铃等候时间,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长期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4~7月在病区开展以"提高长期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将10个步骤按PDCA管理循环逐项实施,对活动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无形成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实施品管圈前的81.7%上升至实施后的98.5%(χ~2=71.758,P=0.000);活动后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及巡视病房四方面的不满意项数均较活动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起到积极作用,并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对低年资护士输液技术满意度情况,以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对4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10位患者满意度调查,从用物准备、仪表、操作前健康宣教、一针见血、操作后健康宣教、穿刺后患者处置、穿刺过程中沟通能力等7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护士培训前后,患者在用物准备、仪表2个方面满意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操作前健康宣教、一针见血、操作后健康宣教、穿刺后患者处置、穿刺过程中沟通能力5个方面患者满意结果显示,培训后满意情况高于培训前,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规范输液服务流程,加强个体化健康教育,以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品管圈(QCC)以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方法科室成立QCC小组,根据5M选题法确定"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表,确定活动改善重点,运用鱼骨图找出健康宣教知晓率低的原因,拟定对策,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并遵循品管圈工作和PDCA循环的工作流程,选定10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参与QCC护理活动,以匹配设置的104例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统计分析两组健康宣教知晓率、疾病复发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宣教总知晓率观察组(活动后)与对照组(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9.4%vs 57.7%,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vs46%,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8%vs 56%,P0.01)。结论 QCC活动提高了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降低了复发率,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使科室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