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病房"红灯"呼叫的频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分析病房"红灯"呼叫的原因,针对性地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房"红灯"呼叫频率从71%降到11%。结论应用品管圈能有效降低病房"红灯"呼叫的频率,提高护士主动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方法由辅导员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运作的系统培训,按照自愿原则自由组圈,确立“降低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主题,对活动开展前静脉输液外渗问题展开调查,讨论分析原因,拟定实施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0.01),一次穿刺未成功率低于活动前(P〈0.01),留置针使用率高于活动前(P〈0.01);护士静脉输液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活动前(P〈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为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的静脉输液技能水平,降低了患者外周静脉外渗的发生率,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服务满意率的路径。方法2013年1-4月,我科以“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服务满意度”为主题,开展为期4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探讨以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服务满意度。结果门诊输液患者服务满意度由实施品管圈方案前的85%升高至实施后的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升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营造员工团队合作及学习的环境,提高本科室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化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方法在科室成立品管圈,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化疗患者输液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拟定对策,通过实施对策,运用PDCA循环对化疗患者采取输液护理干预,并将干预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由2.48%降至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了静脉用药的安全性,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同时提高了圈内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综合能力,加强了科室团队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活动在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6-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收治的手术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于2013年1-6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2013年1月开始成立QCC小组,由7名护理人员组成,确立“降低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拟订活动计划,通过分析原因设置实施对策,对观察组80例围手术期患者实施QCC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为8.75%,较活动前的35.9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3,P<0.01)。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7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8,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提高门诊输液室服务质量”为活动主题,对影响门诊输液室服务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和门诊输液室护士的丁作质量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门诊输液室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24h出入量统计错误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院级护理品管圈小组,将“降低护士24h出入量统计错误发生率”设为主题,通过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组织实施并标准化等品管方法达到降低错误发生率的目的。调查活动前后的出入量统计错误发生率、护士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出入量统计错误发生率由32.5%降至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79,P〈0.05);护士相关知识的考核合格率由62.5%提高至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3,P〈0.05);患方对出入量统计的满意度干预后得分(8.80±0.7)分,高于干预前的(6.22±0.8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77,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护士相关知识的能力水平,降低出入量统计的错误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信息管理系统的优越性。方法自主研发输液信息管理系统,依托 HIS系统,融合计算机无线技术、条码识别技术、无线呼叫技术为一体,使患者的就诊信息在医生工作站、收费处、药房、护士工作站之间准确传递。结果门诊输液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优化了输液流程,使平均日输液量提高37.9%、人均处方受理时间减少45.5%、患者等候时间减少31.0%,各项指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门诊输液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增加了输液核对的准确性,确保了输液各环节的安全,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使患者满意度提高7%,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讨论品管圈活动是否可提高全院抢救车管理质量。方法成立“急救保障”品管圈,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全院45个护理单元抢救车内药品、器材进行管理。评价品管圈活动前后有形成果及无形成果。结果护士在品管圈活动后交接抢救车用时从(5.0±1.3) min下降至(2.0±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32,P<0.01);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使用抢救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0,P<0.01);活动后抢救车内药品、器材管理检查平均得分由(95.8±1.8)分上升至(98.2±2.1)分,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从92%上升到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分别为-5.821,6.380;P<0.05)。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参与感、向心力6个方面评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分别为-28.7,-9.5,-11.2,-29.8,-55.9,-15.5;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护士交接抢救车的用时,提高护士使用抢救车的满意度及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全院抢救车管理质量及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患者低体温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为“降低TURP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对TURP患者低体温的现状进行调查及要因分析,设定目标、拟定相应措施、组织实施,并对实施前后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TURP 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由实施前的57.5%降至15.0%,目标达成率1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3,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TURP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同时提高了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肠道手术患者清洁灌肠次数的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以减少术前清洁灌肠次数为选题,展开调查分析,找出整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将2012年2-10月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前),2012年11月-2013年4月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品管圈活动后)。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对照组患者平均灌肠次数为(8.11±0.950)次,观察组灌肠次数为(5.06±0.984)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07,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为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5)。实施前医生对患者肠道清洁情况满意度为91.7%,实施后满意度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30,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肠道准备中清洁灌肠的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在品管圈活动前先对产房中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调查,成立质量控制品管圈,确立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产妇会阴侧切率较高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会阴侧切的评估量表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会阴侧切率由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57.1%降为实施后的35.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产妇会阴侧切率,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缩短门诊患者输液前等待时间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缩短门诊患者输液前等待时间为活动主题,对输液患者等待时间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输液患者等待时间过长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输液患者输液前等待抱怨率降低、平均等待时间缩短,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缩短门诊患者输液前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门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骨科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认知,静脉治疗评估等,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由7.89%下降到3.15%,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认知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还提升了护士主动关注静脉治疗意识和静脉治疗风险意识,规范了静脉输液流程和静脉治疗行为,增强了人性关怀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门诊输液室自2013年1月起实施以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因素,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士的护理质量变化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变化。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士的素质、业务技术、输液质量、岗位职责4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在护理责任心、主动服务、输液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值得推广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管理对减少肿瘤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6月180例静脉输液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完成静脉输液1 247例次;将2017年7月—12月190例行静脉输液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管理。对比两组的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护理满意度、PICC置管率、患者有效配合率及护士的理论、操作成绩。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有效配合率、PICC置管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后,护士的静脉化疗理论、操作成绩得分均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将品管圈管理方法运用于肿瘤静脉化疗实际工作中,可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提高患者有效配合率、护理满意度及护士的理论、操作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乐计 《当代护士》2014,(11):184-18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进行调查,品管圈活动包括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采用品管手法,针对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制订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患儿及家属的不满意率明显下降,其中对输液室环境不满意率下降到7.5%,巡视及接应呼叫不满意率下降到6.9%,穿刺技术的不满意率下降到6.6%,总满意度在医院目标值以上,活动前后圈员解决问题能力等无形成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输液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了圈员的素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职业价值认同感及团队凝聚力,推动了先进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及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内科病房通过品管圈工具的应用,制订出与呼叫铃发生次数最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标准化流程,并组织实施,最终使病房呼叫铃发生次数明显降低或波动在一个较低的范围。方法2013年7月份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将2013年6月份的第二周呼叫铃发生总次数,设为品管圈改善前期;将2013年8月份的第二周和9月份的第二周呼叫铃发生的总次数,设为品管圈改善后的改善期和维持期,分别与品管圈改善前期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房因输液问题导致的呼叫铃发生次数由改善前期的平均51.6次/d降至改善期的平均13.4次/d ,目标达标率107%,进步率74%;在改善后维持期,降低至平均18.2次/d ,目标达标率93.8%,进步率64.7%。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心内科病房呼叫铃发生次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重新制订输液标准化流程和“输液完成时间推算表”,强调计划性工作和主动性服务,提升了护理内涵;同时,培养了科室护理人员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增加了心内科团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评判性思维建立的护理培训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本院于2017年1~8月对普外科护士实施评判性思维能力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操作技能达标率及患者输液不良反应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培训后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包括寻找真相、分析能力、开发思想、系统能力、思维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及总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实施后护士输液港基本知识、并发症处理、植入输液港配合、输液港植入维护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知晓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并发症率发生率、意外风险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评判性思维建立的护理培训能有效提高普外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护理操作技能,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压疮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按照品管圈活动的要求进行系统的护理。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比较两组发生压疮的人数与次数以及圈内人员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各项目平均值。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压疮人数和压疮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了明显的改善(均P<0.05)。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各项目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活动实施前(均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压疮的因素多为外在因素,可通过护理人员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