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超短波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87例急性发作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超短波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超短波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1(ET-1)含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水平以及肺通气功能中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超短波治疗组治疗后FEV1.0%pred和PaO2水平显著升高(P〈0.01),VEGF、ET-1含量和mPAP水平明显降低(P〈0.01);VEGF、ET-1与PaO2呈负相关(P〈0.01),与mPAP呈正相关(P〈0.01)。结论 超短波治疗可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ET-1的合成和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实验组为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对照组为BiPAP呼吸机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72 h的pH值、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72 h的pH值、PaO2、PaCO2差异显著(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5例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37例加用纳洛酮注射剂(0.8~1.2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46 ml中)持续静脉泵入,每8h 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4.
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42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评价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录吸氧,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注射剂.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双通道面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使用双通道面罩(试验组22例)或使用单通道面罩(对照组21例)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4h,通过分析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和动脉血气变化,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其呼吸频率、心率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动脉血pH、氧分压(PaO2)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双通道面罩组pH增高和PaCO2降低均显著优于单通道面罩组(P〈0.05或P〈0.01)。结论经双通道面罩和经单通道面罩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面罩机械通气(FMMV)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经双通道面罩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FMMV可以减少CO2重复呼吸,更有利于降低PaCO2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容量支气管-肺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将行机械通气的COPD病例21例为实验组,早期行大容量BAL治疗,比较BAL前、中、后6h血PaO2、SaO2、PaCO2结果及疗效;对照组为同样病情未行BAL的COPD病例14例;比较两组的肺感染控制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天数,结果BAL前与中PaO2、SaO2比较无显著差异,而BAL后6h与BAL前比较PaO2和SaO2均显著增高(P〈0.01和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BAL组的感染控制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缩短。结论对机械通气下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早期行大容量BAL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部通气,改善治疗效果;加强治疗与护理可以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程学勤 《临床医学》2013,33(5):61-62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61例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都给予积极控制感染措施,使患者能够持续低流量吸氧,给患者止咳化痰、解痉平喘以保证气道通畅,同时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注射纳洛酮液。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用纳洛酮对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进行治疗,疗效良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状况,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评价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伴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及观察组29例,两组均予以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止咳化痰,解痉平喘,保持气道通畅,维持水、酸碱、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O:及PaCO: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62.5%,观察组为93.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抽搐、烦躁症状,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皮疹和皮肤发痒等药物过敏反应,无血压波动、心律失常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D-二聚体(D-D)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该院2009∽2012年收治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根据其呼吸衰竭的程度分为Ⅰ型呼吸衰竭组和Ⅱ型呼吸衰竭组,每组各54例;选择同期5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PaCO2和D-D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3组纤维蛋白原(Fib)、动脉血氧分压(PaO2)、PaCO2和D-D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呼吸衰竭2组患者PaO2水平均小于60mm Hg,其余各项Ⅰ型呼吸衰竭组患者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2)Ⅰ型呼吸衰竭患者PaCO2与D-D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Fib无相关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D-D水平与PaCO2、Fib均呈正相关,其中与Fib相关性显著(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D-D含量随着PaCO2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时,其表现出更加严重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面(鼻)罩BiPAP通气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下加用BiPAP通气;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CO2降低,PaO2明显升高,有效率达51.4%,对照组有效率28.6%,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面(鼻)罩BiPAP通气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输氧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64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应用静脉输氧仪辅助静输氧治疗组,记录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HR)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应用静脉输氧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静脉输氧治疗COPD合并呼衰可绕过肺的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提高pH,PaO2,降低PaCO2,改善机体低氧及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洛酮与甘露醇联合抢救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55例肺性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用纳洛酮+甘露醇治疗)和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气分析变化情况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与甘露醇联合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0月到2008年12月COPD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治疗。两组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3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呼吸、心率及pH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h后呼吸、心率及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aO2、pH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治疗3h后治疗组呼吸、心率、PaO2、PaCO2及pH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BiPAP具有无创、并发症少的特点,能减少患者的痛苦,节省治疗费用,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项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结合基础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急性期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在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基础治疗的同时,每日用小青龙汤1剂水煎服;而对照组仅采用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基础治疗。连续治疗2周,以用药前后血气分析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aO2升高和PaCO2降低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小青龙汤结合基础治疗可达到提高COPD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与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及心肌酶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观察组,分别于入院时以及治疗2周后取静脉血对血浆ET-1、NO水平及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心肌酶谱指标进行检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前ET-1、NO以及心肌酶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周的系统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T-1和NO水平与动脉血PaO2呈负相关(r=-0.567、-0.583,P〈0.05),与动脉血PaCO2、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呈正相关(r=0.558、0.602、0.493,0.568、0.587、0.501;P〈0.05)。结论血浆ET-1和NO水平可作为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县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6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43例,给予两组患者吸氧、原发病治疗、抗生素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参考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BiPAP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 h2、4 h及72 h动脉血气变化,比较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和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浆内皮素-1含量的变化,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 h、24 h及72 h动脉血气pH、PaO2、SaO2、PaO2/Fi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明显下降(P〈0.05)。呼吸频率、心率和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均下降(P〈0.05)。观察组血浆内皮素-1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快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插管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及持续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血气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5%,对照组85%;治疗后研究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气改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1h~4h意识障碍症状好转,对照组2h~3d后神志转清。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肺性脑病疗效显著,可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72例明确诊断为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1%),差异具有显著(P〈0.01);治疗后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是实用、安全、有效的,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20.
耿芳  付莹  裴永菊  张俊梅 《临床医学》2009,29(9):119-120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至2009年住院的12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弱.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4、8h及脱机后2h,患者动脉血pH、PaO2、PaCO2及SaO2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Bi-PAP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时需加强护理,指导患者有效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