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调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相关因素 ,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 15 6例因创伤致疼痛性失眠的骨科患者疼痛时间与失眠的关系 ,疼痛强度与失眠的关系 ,以及患者本人和医护人员对镇痛的态度及其对失眠的影响。结果 :疼痛引起失眠主要发生在创伤后 1~ 5天内 ;随着疼痛的减弱 ,失眠人数亦渐减少 ;部分失眠患者 (2 9.6 % )和医护人员 (39.0 % )认为要忍受疼痛。结论 :护理人员应改变观念 ,正确认识和控制疼痛 ,改善疼痛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156例因创伤致疼痛性失眠的骨科患者疼痛时间、强度与失眠的关系,以及患者本人和医护人员对镇痛的态度及其对失眠的影响.结果 疼痛所导致的失眠主要发生在创伤后1~5 d;随着疼痛的减轻,失眠人数亦渐减少;部分失眠患者(29.6%)和医护人员(39.0%)认为要忍受疼痛.结论 护理人员应改变观念,正确认识和控制疼痛,改善疼痛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12月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61例设为观察组,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将2014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骨科创伤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术后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80%(56/61),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科病房开展疼痛护理管理,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术前疼痛教育对骨科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11月我院创伤骨科两个病区的120例择期手术患者,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入院宣教、术前宣教,并针对失眠问题实施护理干预等对症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一次规范化的术前疼痛教育,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POI)来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对骨科患者增加术前疼痛教育,PSQI与HPOI得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PSQI量表得分与HPOI量表总分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2,P0.05)。结论有计划地、系统地增加术前疼痛教育可以降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程度以及提升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对改善骨科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陶怡 《当代护士》2018,(1):33-35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采用护理分级模式对提高护理分级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72例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护理分级合格率调查,通过自制检查表及柏拉图分析法对护理不合格原因进行进一步调查分析,依据调查结果及护理分级标准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修订形成创伤骨科科室病情评估表。优化形成了新护理分级流程,通过预实施最终确定了新护理分级模式,临床实施4个月后再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017年2月住院的192例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护理分级合格率调查,比较新护理分级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分级合格率的变化,并通过对医护人员的非正式访谈性沟通,了解医护人员对新护理分级模式运行的临床评价。结果新护理分级模式实施4个月后,对192例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护理分级合格率调查,结果显示合格180例,合格率93.8%,较实施前的81.4%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对新护理分级模式的实施和应用给予了肯定与赞扬。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采用新护理分级模式,能明显提高患者护理分级合理率,提高医护人员认可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将282例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1例,对观察组分析其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并按VRS标准做出疼痛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缓解率为69.5%,对照组缓解率为5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创伤骨科患者,术后根据疼痛评估进行个体化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7.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2例经过人文关怀护理的创伤骨科患者(实验组)与85例经历过缺乏爱伤观念和搬运动作不细致、不规范、不耐心的早期护理的创伤骨科患者(对照组),采用VRS疼痛量表评估其疼痛程度.同时对实验组患者根据其术后疼痛程度,分别在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时给予适量镇痛药物,观察其镇痛开始显效时间和镇痛维持时间.结果:对创伤骨科患者施以人文关怀护理措施,能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P<0.05).术后有轻度疼痛即开始用药比中度或重度疼痛时开始用药,其镇痛显效时间快且维持时间长(P<0.05).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施以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并根据其术后疼痛程度适时给予镇痛药物,能够改善患者因疼痛带来的不适,提高其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患者疼痛及止痛相关认知的现状,以期为临床疼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创伤骨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71名骨折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5.9%的患者同意"自己最清楚有多痛";12.7%的患者同意"应该避免向医生说疼痛";62.0%的患者同意"应该尽量忍耐疼痛";52.1%的患者不愿意接受"超前镇痛"。而对于止痛效果,仅23.9%的患者希望能够"完全缓解";38.1%的患者同意止痛药很容易成瘾;83.2%的患者同意"止痛药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结论:"患者是疼痛的主角"意识强,医护人员应该尊重与相信患者的主观感受;患者报告疼痛的主动性欠缺,免除疼痛的权利意识薄弱,对止痛药的认识不足。临床疼痛的管理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医疗卫生系统三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创伤骨科病人疼痛信念与疼痛应对策略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便利取样法取佛山市4所综合医院,1所骨科专科医院,系统抽样法抽取纳入标准的186例创伤骨科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创伤骨科病人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PBPI)、疼痛应对策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创伤骨科病人PBPI得分为5.08分±9.30分,其中认为疼痛是不可解除维度得分为最高;创伤骨科病人疼痛信念与疼痛应对策略问卷中再解释、分心、自我鼓励、忽视4个策略呈负相关,与灾难化策略呈正相关(P0.05)。[结论]创伤外科病人对疼痛的感知和信念与疼痛应对策略水平不容乐观,不正确的疼痛感知与信念会影响病人疼痛应对策略,采用消极态度应对,进而影响病人疼痛强度水平和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创伤骨科病人疼痛感知与信念健康教育,指导病人提高对疼痛的认知,积极应对疼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口服曲马多止痛对骨科严重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80例骨科严重创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常规止痛组,入院第3天按视觉模拟法(VAS)评估疼痛4级以下时不予用药,4.1~6.0级给予去痛片0.73口服,疼痛为6级以上使用杜冷丁50mg肌注;实验组入院第3d按视觉模拟法评估患者疼痛,疼痛为1级以上时给予盐酸曲马多100mg口服,q12h,连续使用5d。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第3、4、5、6、7d疼痛程度(VAPS)、清晨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实验组患者VAPS、清晨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早期口服曲马多可以明显减轻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有效缓解骨科严重创伤患者应激状态,籍此有效缓解应激性高血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患者家庭动力学与习得性无助感的关系,为骨科护士对患者进行家庭评估及发挥家庭的潜在作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162例创伤骨折患者运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和"习得性无助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系统家庭动力学和习得性无助感的均分分别为(2.38±0.41)分和(2.33±0.39)分,家庭动力学和习得性无助感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创伤骨折患者家庭动力学呈较好状态;习得性无助感较低;家庭动力学与习得性无助感有显著性的相关关系,骨科护士应继续发挥家庭的良好作用以减少患者的习得性无助感。  相似文献   

12.
王岩  于共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998-7998
对骨科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术后患者失眠特别是术后72h以内,失眠率达92%以上。术后患者机体比较虚弱,若睡眠不足则使患者的生理功能紊乱,严重影响机体的恢复及手术效果[1]。现将患者术后失眠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原因,分别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如下总结。1失眠原因1.1术后疼痛术后刀口疼痛是影响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创伤比较严重的患者,机体损伤、肿胀严重,疼痛更剧烈,影响睡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前焦虑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7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手术的252例骨科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状态焦虑量表(SAI)、焦虑自评量表(SA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以及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进行调查,分析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252例骨科手术患者SAI得分为(44.72±6.99)分,SAS得分为(40.61±5.69)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IS、VAS分别与患者SAI得分和SAS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5、0.666、0.469、0.491;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睡眠状况、疼痛状况、有无既往手术史、不同职业、文化程度、不同疾病类型以及对疾病认识程度是状态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自评焦虑主要影响因素为睡眠状况、对疾病认识、疼痛状况、有无既往手术史、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不同医保类型(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较高,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骨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心理干预,尤其要加强对无手术经历、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以及睡眠疼痛情况不佳人群的关注,从而降低患者术前焦虑及疼痛水平,提高患者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个体化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急症创伤骨科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54例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其余54例患者术后进行个体化护理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72.3%,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53.7%,比较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的观察和分析,并对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前镇痛应用于骨科创伤患者对其术后睡眠状况的影响及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山东省武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痛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前镇痛,比较2组术后疼痛及睡眠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睡眠优良率为90. 0%,对照组优良率为6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骨科创伤患者中应用超前镇痛,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骨科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黔南州人民医院的10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这100名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骨科患者采用普通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开展护理工作。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药用量及次数、急性疼痛发作情况、失眠、伤口愈合延迟等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计划外麻醉震惊药物用次、术后1d评分、术后3d评分、急性疼痛发作次数,这四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心脑血管方面、失眠、伤口愈合延迟、便秘这几项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用于骨科患者疼痛护理中,能够改善计划外麻醉用药次数、急性疼痛发作次数、术后疼痛状况等,也有利于减少骨科患者的不良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侯丽莉  王峻  廖鹏  李滔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77-1478
目的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个体化疼痛管理,探讨其对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9月收治的112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由疼痛管理组进行个体化疼痛管理。对照组则按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睡眠时间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控制效果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管理组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疼痛管理,能有效控制围手术期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模式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影响,为临床骨科创伤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疼痛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2周和3周后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创伤骨科疾病患者疼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高效、科学、合理、便捷的特征,对于骨科创伤的临床管理和相关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艳 《当代护士》2023,(2):95-98
目的 调查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心理弹性、疾病不确定感与创伤后应激发生现况,并分析几者关系。方法 选取创伤性骨折患者296例,于患者治疗3月后,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创伤性骨折患者PCL-C总分为(33.34±6.73)分;CD-RISC总分为(58.09±6.17)分;创伤性骨折患者PCL-C总分与MUIS-A总分、VAS总分均呈正相关(r=0.132、0.411,P<0.05),与CD-RISC总分呈负相关(r=-0.374,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不确定感、疼痛对PTSD均有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对PTSD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重,心理弹性水平越低,患者的PTSD水平越高。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制定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的PTSD水平,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创伤骨科患者疼痛评估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系统规范疼痛管理,完善并规范无痛病房的建设。方法针对创伤骨科手外科无痛病房实施过程中发现的疼痛评估不规范的问题,于2014年3~8月,开展以“提高创伤骨科患者疼痛评估规范率”为主题的品管圈质量改善项目。通过品管圈质量改善工具,参照美国疼痛协会(American Pain Society,APS)2005年的关于疼痛质量改进的推荐,构建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疼痛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疼痛评估流程、评估时间和频次等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取得了满意效果,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院的320例患者疼痛评估方案设为品管圈改善前期;将2014年4~7月在院的335例患者疼痛评估方案设为品管圈改善后的改善期和维持期,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质量改善后,住院患者疼痛评估规范率由改善前期的54.69%提高至改善期的79.44%;目标达标率104.34%,进步率63.32%;在改善后维持期,住院患者疼痛评估规范率达到85.68%,进步率70.33%。结论品管圈质量改善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创伤骨科住院患者疼痛评估的规范率,建立了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而且有助于提高临床护士疼痛管理专业化水平,促进医护患三方和谐,保障护理质量安全,提升护理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