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HT5"H〗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8—2019年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ICU的259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对发生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ICU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为32.8%(85/259),住院时间≥15 d、GCS评分≤8、白蛋白<30 g/L、机械通气是ICU老年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对ICU老年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各危险因素制订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某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其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和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连续4年共调查住院患者11 592例,发生医院感染279例,感染率为2.41%。从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70株(例),其中多重耐药医院感染156例,占病原菌总数的57.78%。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种类依次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产超广谱β-奶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构成比依次为51.92%、23.08%、17.31%、5.77%和1.92%。多因素分析显示,中心静脉置管及其置管天数、尿管使用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呼吸机使用等构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医院ICU患者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率较高,针对独立危险因素制定防控措施,应特别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  相似文献   

3.
徐权  陈宗宁  陈桂林  吴健 《全科护理》2016,(13):1369-1371
[目的]通过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情况,探讨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防控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ICU病人中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资料,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分布情况及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结果]2014年1月—2015年12月ICU住院病人2547例,临床细菌培养标本中共培养出致病菌605株,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329株,占54.38%;发生医院感染病人135例,其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79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多重耐药感染占58.52%。ICU多重耐药菌株中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多251株,占76.29%;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85.41%。[结论]多重耐药菌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同时也是ICU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多重耐药菌病人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临床实践显示,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在ICU的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392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7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9.89%(78/392),感染112例次(28.5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4.46%(61/112),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5.19%(17/112),血液感染占11.61%(13/112);分离出病原菌152株,以G-杆菌为主,占69.7%(106/152),其次是G+球菌,占17.8%(27/152),真菌占12.5%(19/152);主要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多重耐药菌在ICU内的传播和流行,可减少ICU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趋势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菌耐药特征,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策略。方法对2006年1月1日~2007年6月30日ICU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CU医院感染发生率23.8%,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8.2%;其次为真菌,占28.7%;革兰氏阳性菌占13.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为耐甲氧西林菌株,未出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肠杆菌科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检出率60.6%,肺炎克雷伯氏菌75%。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出现频率高。结论ICU分离出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加趋势,多重耐药菌出现的频率增加。加强ICU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落实及时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可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
周健  孟军  江淑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43-1744
目的对综合ICU多重耐药菌进行分析,探讨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1年我院综合ICU 302例住院病人2 141份病原培养标本的相关信息导入数据库进行分析,找出培养阳性的病原体,再按国际标准化定义筛选出多重耐药菌并分析多重耐药菌种类、数量、来源部位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2 141份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体782株,其中多重耐药菌537株,前三位细菌依次为鲍曼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布部位前三位依次为呼吸道、血液、器官/腔隙;属于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有367株,占68.34%。结论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区(IntensiveCareUnit,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特点,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前瞻性监测,描述性分析2016-2018年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菌株构成以及感染部位分布,比较不同多重耐药菌菌株的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不同类型ICU分布的区别。结果:2016-2018年ICU共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197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73%、千住院日医院感染率为5.40‰;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为外科、呼吸和心外ICU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菌株,急诊ICU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菌株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菌株构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59.39%,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20.81%,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16.7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05%;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血流感染和切口感染为主,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主要发生于呼吸系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为主,泌尿道感染的常见多重耐药菌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结论 :ICU是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应根据医院感染特点,在诊疗护理中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尤其是对重点菌株及其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并对集束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共监测该医院ICU入住危重症患者948例,监测到医院感染患者24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25.42%。该ICU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平均为11.35%。通过集束干预措施,各年度医院感染率出现逐年下降趋势。该医院ICU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居前5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论该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经采取集束干预措施使得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04—2017-05期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107例患者资料,对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收集整理,并在ICU病房机械通气48 h后均采集痰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根据患者是否为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组间比较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7例患者中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者占比59.81%,共分离出菌株69株,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菌为主。与对照组发酵菌感染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气管切开、ICU住院≥7 d、呼吸机使用≥7 d、院内感染时间≥7 d、经验性用药、合并慢阻肺、碳青霉烯类应用,与多重非发酵菌感染呈正相关(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发生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十分常见,临床需提高重视,加强对高危因素的控制,尽可能降低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两年全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了解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为制订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所有多重耐药菌患者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通过两年的目标性监测,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728株,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率由0.34%降到0.32%。分离标本主要为痰液,主要分布科室为神经外科和ICU,排名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引起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采取目标性监测的方法,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控制的薄弱环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ICU病房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对我院ICU病房两年结果阳性病原菌,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75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5.5%,革兰阳性菌占24.5%;前5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20.05%、17.55%、13.72%、7.12%、4.88%;细菌产ESBLs的阳性率大肠埃希菌60.3%,肺炎克雷伯菌33.1%,MRCNS78.8%,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ICU病房的病原菌耐药严重,检测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有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深圳、龙岗、光明和龙华新区四家三级区属医院ICU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现状,为临床诊断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在三家区属医院ICU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并发下呼吸感染患者593例的痰标本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3例ICU继发性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617株病原菌,其中真菌占49.6%(306/617),革兰阴性杆菌占40.4%(249/617),革兰阳性球菌占10.0%(62/617); 真菌感染主要病原体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44.2%(273/617)和4.5%(28/617),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分别占16.7%(103/617),12.0%(74/617)及7.3%(45/617),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分别占4.5%(28/617),3.2%(20/617)及0.9%(5/617); 分离出的病原菌为多药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ICU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多见,最常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且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现状,分析感染特点,以便加强防控。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对本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进行了监测。结果本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09-2011年3年期间共入住患者1 796例,发生感染患者29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6.48%,日感染率9.53‰。在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中,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5.34‰、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日感染率3.86‰、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日感染率3.31‰。从感染病人标本中共检出39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52.4%。结论本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为血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和泌尿道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和社区获得性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其分布情况,为临床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和药敏试验,对医院临床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其致病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从该医院2009-2010年医院感染病人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 962株,其中多重耐药菌384株,占致病菌总数的19.6%。在384株多重耐药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5%,革兰阳性球菌占15%。多重耐药菌居前3位的菌种依次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该医院住院感染病人标本中检出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吕宇  刘华  王慧  吴佳玉  魏道琼  周忠华  代敏  向钱 《华西医学》2014,(10):1908-1911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了解其医院感染特点,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期间每例入住神经外科ICU≥2 d的患者及转神经外科ICU 2 d内的患者,监测其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侵入性操作使用及感染情况和多重耐药菌筛查及耐药性情况。结果共纳入1 178例患者,住院总时间4 144 d,医院感染率为4.92%,患者日感染率为13.75‰,1月、7月-12月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与其他几月比较明显偏高;呼吸机使用率为9.7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14.85‰;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为28.40%,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85‰;导尿管使用率为97.90%,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病率为0.25‰。结论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需要医院感染控制专(兼)职人员提高警惕,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强化医院感染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6.
王蕾  杨紫旋  康海全  顾兵 《疾病监测》2018,33(9):762-765
收集2016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与普通病房(非ICU)患者临床首次分离出的12 307株病原菌,分析其细菌分布构成及耐药性差异。 ICU和非ICU排在首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25.50%)和铜绿假单胞菌(16.68%)。 ICU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呈高水平的多重耐药,应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医院感染防护措施,以控制ICU病区的耐药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0~2011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374例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最小抑菌浓度(MIC)检测,综合分析主要感染病原菌特点。结果 ICU患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73.8%,革兰阳性菌13.9%,真菌占12.3%,抗生素耐药性有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实验室的病原菌鉴定和耐药性监控,对预防和控制ICU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减少抗生素的滥用、降低病原菌耐药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集束化综合方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感染管理方法。方法成立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小组,编写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册,实施病原菌筛选,使用个性化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单、专人督导检查等集束化干预措施。结果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下降,ICU住院时间缩短(P﹤0.01)。结论在ICU实施集束化综合方案能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有利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耐药菌情况,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防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11年ICU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及其耐药菌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ICU在2011年度共收治26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0例,感染发生率为2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见,其次为创面感染。从感染病人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90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2.22%,其中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居前2位;革兰阳性球菌占30%和真菌占7.78%。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全部出现耐药,多数耐药率达到50%以上。结论该医院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率较高,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普遍耐药,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住院48 h以上的新生儿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感染因素分析。结果新生儿共发生54例医院感染,感染发病率为1.25%,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占66.7%)、胃肠道(占18.5%)、皮肤软组织(占9.2%)。出生体质量越低(χ^2Trend=126.88,P〈0.001)、住院时间越长(χ^2Trend=106.89,P〈0.001),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或风险越高;有侵袭性操作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增高(χ^2=5.338,P=0.021);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性别无关(χ^2=0.984,P=0.321)。在54例新生儿医院感染患儿体内共分离出54株病原菌,其中G+菌23株,占42.6%,主要G+菌对青霉素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普遍耐药;G-菌31株,占57.4%,G-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最高。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较低,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及侵袭性操作是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