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耳针、体外、耳针加体针并用及不加耳针和体针在预防胆系手术中胆心反射的效果观察。方法:60例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随机分为4组,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采用I组耳针组(n=15),术始前静脉注射杜氟合剂半量(杜冷丁50mg,加氟呱啶2.5g);II组体针组(N=15),术始前静注杜氟合剂半量;III组耳针加体针组(N=15),术始前静注杜氟合剂半量;IV组不加耳针和体针,术始前静注杜氟合剂半量。结果:I、II、III组强刺激3min后平均动脉压(MAN)明显上升,心率(HR)明显增快,牵拉胆囊时I组、II组MAP有下降趋势,HR减慢,2组反应效果相似。III组探查腹腔及牵拉胆囊时MAP尚平稳。IV组进腹探查及牵拉胆囊时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与基础值相比,P<0.01。结论:I组、II组有轻度的循环系统改变;IV组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III组循环稳定。耳针与体针并用能使机体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并可能预防胆心反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哌啶在高血压病人术前用药的最佳剂量。方法:将30例择期手术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3组,I组(n:10)氟哌啶0.05mg·kg-1,Ⅱ组(n:10)氯嚷嚷0.08mg·kg-1,Ⅲ组氟喷啶0.1mg·kg-1术前肌注,并观察病人入室前肌注氟哌啶后5、10、20、30min的MAP(动脉压)、HR(心率)、R(呼吸),SPO2(血氧饱和度)及VT(潮气量)的变化。结果:数据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注药后5、10、20、30min,3组MAP较注药前有显著改变(P<0.05、P<0.01),组间比较Ⅰ组、Ⅱ组无差异(尸>0.05)与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用药剂量对HR、SPO2、VT、R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术前用氟嚷嚷的最佳刘量为0.1mg·kg-1。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阻滞下胆系手术对循环功能影响较大,患者往往出现程度不等的心率减慢、心律失常和血压下降。本文就硬膜外阻滞下胆系胆心反射的预防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0例,男88例,女62例,年龄22~78岁。单纯胆囊切除108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42例,择期手术129例,急症手术21例。常规术前用药,硬膜穿刺T8-9间隙,头向置管3~4cm,阻滞用药为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初量为10~15ml,阻滞平面T3-4~T11-12.术中辅用哌-氟合剂(浓香咤50mg 氟哌院5mg)1/2~全量。150例共分2组。A组75例为对照组,作对症处理;B组75例在探查胆…  相似文献   

4.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七氟醚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七氟醚应用于胆囊腹腔镜手术(LC)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胆囊腹腔镜手术(LC)的患者,ASA~级,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n=40)和七氟醚组(S组,n=40)。两组术中均静脉泵注瑞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及术后苏醒时间和24 h疼痛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在T4、T5时间点P组的MAP较低,HR较慢(P〈0.05);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在拔管后30 min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两组麻醉方法均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安全,七氟醚组对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0.375%罗哌卡因与利布合剂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前臂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ASAⅠ~Ⅱ级40例行前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Ⅰ组(罗哌卡因组n=20)腋路臂丛麻醉用药为0.375%的罗哌卡因30ml;Ⅱ组(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合剂组n=20)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5ml+2%利多卡因15ml混合液共30ml。麻醉过程中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记录麻醉前、麻醉开始后10min、30min、60min、术后1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运动、感觉神经麻醉起效时间及恢复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与麻醉效果。结果:Ⅰ组与Ⅱ组麻醉起效时间相似,麻醉维持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组。Ⅰ组麻醉中和麻醉后各记时点HR和MAP与麻醉前后对比无明显差异,而Ⅱ组30min及术后60min的HR和MAP比麻醉前增高。结论:0.375%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的麻醉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间断肌注镇痛三种方式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0例老年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PCEA组(n=30)、PCIA组(n=30)和曲马多肌注组(n=30),分别记录患者VAS镇痛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及HR、MAP、SpO2值。结果:镇痛评分PCEA、PCIA组低于肌注组(P〈0.01),且PCEA组低于PCIA组(P〈0.01);镇静评分PCEA、PCI-A组高于肌注组(P〈0.01),且PCIA组高于PCEA组(P〈0.01);不良反应以PCEA组最低(P〈0.01);HR、MAP、SpO2以PCEA组最平稳(P〈0.01)。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术后3种镇痛方式中,肌注曲马多不能取得完善的镇痛效果,PCIA和PCEA镇痛效果满意,但PCEA优于PCIA。  相似文献   

7.
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即实验组(芬氟合剂4ml与胆囊穴封闭)和对照组(木者使用2%利多卡因10~15ml行腹腔迷走神经阻滞)每组各60例。分别于手术中探查腹腔,牵拉胆囊,胆囊切除后进行对比性观察。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患者在探查腹腔,摘除胆囊操作时其ECG、HR、SBP、DBP、SPO2及内脏牵拉反应均较对照组变化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求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用于小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45例行择期手术的全麻患儿,按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随机均分4组:R1组2.0ug/kg,R2组2.5ug/kg,R3组3.0ug/kg。诱导使用8%七氟醚半紧闭吸入,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维持2.5%七氟醚吸入15min后分别静脉注射3个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辅助气管插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估。结果R1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低于R2、R3组(X^2=6.71,P〈0.05),但R2、R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05);与T0时比较,各组患儿在T1时HR、MAP均明显下降伊分别=7.56、6.35,P均〈0.05),R1组在T2、T3时HR、MAP较T1明显升高限分别=13.34、11.75,P均〈0.05),且与R2、R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伊分别=8.59、7.81,P均〈0.05),但R2、R3组在R、B时HR、MAP与.r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3.65、4.12,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2.5~3.0ug/kg复合2.5%七氟醚用于小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时,可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麻醉下胆系手术,对循环功能影响较大。胆道手术中血压下降,心动过缓至心搏骤停的发生率较非胆道手术高,据统计胆道手术中胆心反射发生率可达50.53%[1]。我院自1992~1996年60例硬膜外麻醉胆系手术中,辅用哌替啶和氟哌啶合剂(哌氟合剂),对消除和减轻术中胆心反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胆囊切除手术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时,静脉辅助麻醉用药对牵拉反应抑制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各40例。哌氟组:哌替啶+氟哌利多单次静注。氯咪组:氯胺酮+咪达唑仑单次静注。分组记录注药前、注药后1分钟、5分钟、15分钟及牵拉胆囊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对内脏牵拉反应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MAP、HR、SpO2及ECG(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探查牵拉胆囊时,哌氟组MAP明显下降(P<0.01);氯咪组麻醉后MAP、HR、SpO2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辅助用于硬膜外麻醉,可明显减轻手术中牵拉内脏时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简单实用,安全方便,易于掌握,是完全可以应用于硬膜外阻滞时的辅助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辅助应用异丙酚或哌氟合剂对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41例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20例,用微泵输注异丙酚每小时2mg/kg;Ⅱ组21例,静注哌替啶氟哌啶合剂。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牵拉胆囊及术毕取静脉血测定NO和ET含量。结果 麻醉后两组BP和ET均明显下降,NO升高;牵拉胆囊时HR、BP、NO和ET下降;Ⅰ组胆-心反射发生率低于Ⅱ组。结论 麻醉后血压下降与神经和体液因素均有关;牵拉胆囊时血压下降可能系神经调节因素占主导所致;小剂量异丙酚对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的效应不够理想,但可提供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单纯随机抽样分为全麻组(G组,n=30)和全麻+硬膜外麻醉组(GE组,n=30)。分别监测麻醉前(T0)、插管后3分钟(T1).切皮后10分钟(T2)、术中探查时(T3)及术毕气管拔管后5分钟(T4),这5个时点血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各组麻醉药物的用量、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T0和T1时MAP、HR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组T2、T3和T4时MAP、HR值较GE组显著升高(P〉0.05),而GE组各时点的所测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GE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则较G组要明显减少(P〈0.05),且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也较G组明显要短(P〈0.05)。结论全麻插管+硬膜外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单纯全麻插管麻醉要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现代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各指标评分评估传统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效果的客观性,并以百忧解作标准对照。方法:2004-05/2005-02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治疗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81例,随机分为3组:①正穴位针刺组(n=28):采用0.35&;#215;25mm毫针针刺四关穴、百会、印堂,得气即止,配合导气法,嘱患者行鼻深呼吸,直至出针,共留针30min;出针后用王不留行籽埋一侧耳穴(肝、心),3d后去除,左右耳穴交替使用,2次/周。②百忧解组(n=28):口服盐酸氟西汀,20mg/d。③非穴位针刺组(n=25):针刺类四关穴、类百会穴、类印堂穴,出针后再埋耳穴,方法同针刺治疗组。3组治疗期间均配合适当的解释、说服、鼓励等心理治疗,治疗初期均可短暂使用舒乐安定改善夜间失眠。均在治疗3个月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评分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价,其表大部分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少数为3级评分法。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治疗前总分一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215;100%,痊愈为:≥75%,显效为:≥50%,有效为:≥25%,无效为:〈25%。结果:最初共纳人受试者81例,百忧解组有4例因出现胃肠道不适在课题实施中退出,实际完成77例,进人结果分析,即正穴位针刺组28例,百忧解组24例,非穴位针刺组25例。①治疗后正穴位针刺组、百忧解组、非穴位针刺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26.01&;#177;3.99,16.52&;#177;7.13);(25.14&;#177;5.78,15.48&;#177;6.01);(25.65&;#177;3.42,20.37&;#177;6.29);P〈0.05]。②治疗后正穴位针刺组与百忧解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57,P〉0.05),正穴位针刺组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4,P〈0.05)。③正穴位针刺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评估在疗效等级分布上与百忧解组相似[痊愈(28.6%/8,25.0%/6),显效(28.6%/8,29.2%/7),有效(32.1%/9,37.5%/9),无效(10.7%/3,8.3%/2);Z=-0.182,P〉0.05],正穴位针刺组在疗效等级分布上优于非穴位针刺组[痊愈(8.0%/2),显效(20.0%/5),有效(56.0%/14),无效(16.0%/4),Z=-2.09,P=0.037]。④百忧解组4例出现胃肠道不适,针刺组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正穴位针刺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百忧解治疗差异不明显,且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安全、有效;正穴位针刺与非穴位针刺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以及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差异明显,提示针灸取穴准确与否直接影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口或经鼻纤支镜引导插管对心血管的影响。方法:16例择期手术病人,均系插管困难,随机分为经口组和经鼻组,在神经安定镇痛麻醉(NLA)加表麻下进行插管,监测插管前后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与插管前相比,插管后SPO2显降低(P<0.01),HR,SBP,DBP,MAP,RPP均显增高(P<0.05或P<0.01),插管后经鼻组与经口组相比,HR,SBP,MAP,RPP上升更显(P<0.01),SPO2和DBP变化不显(P>0.05),结论:NLA加表麻下纤支镜插管心血管反应较大,其中经鼻途径更甚于经口途径。  相似文献   

15.
65岁以上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兵  刘炜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170-1172
目的:研究65岁以上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不同麻醉方法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以期选择较佳的麻醉方法。方法:10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全麻组(A组,n=2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n=25),硬膜外麻醉氟杜镇静组(C组,n=25),硬膜外丙泊酚镇静组(D组,n=25)。分别于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5分钟和切皮后30分钟测定HR、SBP、MAP、DBP、PetCO2,并记录术中麻黄碱阿托品用量、术后清醒时间及入住ICU时间。结果:与术前相比,A组切皮后5、30分钟的MAP显著增高(P<0.05),而B、C、D组的SBP、DBP、MAP均显著下降(P<0.05),D组切皮时及切皮后5分钟的HR也显著下降(P<0.05),C、D两组的PetCO2显著增高(P<0.05)。与A组相比,B、C、D三组的SBP、DBP、MAP均下降(P<0.05),D组的HR也较低(P<0.05),C、D两组的 PetCO2显著降低(P<0.05)。与A组相比,B、C、D三组麻黄碱用量显著增加(P<0.05),苏醒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显著缩短(P<0.05),D组阿托品用量较多(P<0.05)。结论:A组术中血压有增高倾向,苏醒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均长于其他各组。B、C、D三组对血压影响较大,但三者苏醒时间及ICU入住时间较短,其中以D组为显著。C、D两组的呼吸抑制较为明显。因此,硬膜外麻醉或复合全麻的硬膜外麻醉利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恢复,以复合全麻的硬膜外麻醉较为安全,而硬膜外麻醉时需加强循环呼吸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经针刺阳陵泉穴组、药物注射胆裘穴组及对照组各20例的超声胆囊体积不同时间的变化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表明:针刺组与穴注组的刺激前后,胆囊体积的缩小很明显。刺激前后胆囊体积的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第1次探查与第3次探查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胆总管的影响不大,同时也论证了穴位刺激对胆囊收缩功能影响的特异性,并指出针刺阳陵泉、胆囊穴对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有着一定的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一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96例,年龄65—7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R组)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I组),每组48例。2组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麻醉维持:R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1.0μg·kg。·min。和异丙酚2mg·kg-1·h-1,I组术中持续吸入异氟醚和异丙酚各2mg·kg-1·h-1,异丙酚速度不变,2组分别调节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和异氟醚吸人浓度,间断注射阿曲库铵10mg-次一。连续监测血压(NI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心电图(ECG)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记录麻醉前(T。)、插管后5min(T2)、切皮时(T3)、手术20min(T4)、术毕(T,)及拔管后5min(T6)各时点的MAP和HR,比较2组术后睁眼时间(手术结束至呼之睁眼的时间)和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结果与I组比较,T2一T6时R组MAP下降,HR减慢(P〈0.05)。与Tl时比较,R组T2时MAP下降,I组T1时MAP升高(P〈0.05)。I组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R组相比增加(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患者术中循环平稳、应激反应轻微。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较短,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醚、氨胺酮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诱导效果以及对患者苏醒期躁动期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n=60)和氯胺酮组(n=60),在患儿给予苯巴比妥及阿托品进行全麻之后分别采用七氟醚及氯胺酮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效果以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能够顺利进行手术治疗,并且麻醉效果均良好,无严重事故发生;七氟醚组患儿较氟胺酮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缩短,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七氟醚组患儿支气管痉挛发生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不稳定发生率均较氯胺酮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拔管前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拔管后、拔管后5min七氟醚组患儿HR显著高于氟胺酮组(P〈0.05),而拔管后七氟醚组MAP显著高于氯胺酮组(P〈0.05),拔管后5min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七氟醚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为15.00%(20/60)显著低于氯胺酮组63.33%(38/6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七氟醚组躁动评分显著低于氯胺酮组(P〈0.05)。【结论】七氟醚较氯胺酮会导致患儿,HR加快、MAP增高,但是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恢复;但七氟醚与氯胺酮相比麻醉平稳,患儿术后苏醒快、麻醉时间短、血流动力学平稳、副作用发生率小,苏醒期躁动情况少,更适合于小儿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醒状态及七氟醚麻醉下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28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例,根据瑞芬太尼靶控效应室浓度(CeREM)设定的不同均分为A组与B组。记录用药前安静时(T1)、CeREM达到2ng·mL^-15min后(A组T2)或4ng·mL^-15min后(B组T2)的AA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值;然后以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停瑞芬太尼改吸七氟醚,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到1.4%20min后(T3)联合瑞芬太尼TCI,记录CeREM达到2ng·mL^-1 5min后(A组T4)或4ng·mL^-15min后(B组T4)的AAI值。结果:T2时所有患者都保持清醒,AAI不随CeREM的增加而改变,HR、MAP的变化也不明显,但SpO:在B组T2时明显下降(P〈0.05),PetCO2在两组均升高,且B组比A组升高更显著(P〈0.05);七氟醚麻醉下T4时两组AAI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B组比A组降低更显著(P〈0.05)。HR和MAP也都明显下降(P〈0.05),HR值B组比A组降低更显著(P〈0.05),而MAP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纯瑞芬太尼TCI对AAI无明显影响,即使增加靶浓度至呼吸受到明显抑制的程度,AAI也不会降低;而七氟醚麻醉时,联合瑞芬太尼TCI可引起AAI明显下降,降低的程度与CeREM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应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组(A组)38例和异丙酚组(B组)34例;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苏醒时间和镇静评分(OA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的HR、MAP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值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术中循环较稳定;B组患者清醒时间短于A组且B组OAAS评分明显高于A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可较好地抑制LC中机体的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