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合格静脉血标本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分析前环节的标本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院区检验科送检的静脉血标本,统计不同月份和不同科室产生的不合格标本数,计算标本不合格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出现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2019年6—11月本院检验科共采集静脉血标本69 290份,其中不合格标本227份,总不合格率为0.33%。2019年7—10月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逐月升高,经分析原因,并加强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和讲座,11月的标本不合格率有所降低。静脉血标本不合格数最多的科室为新生儿科(26份)、重症监护病房(ICU;15份)和风湿内科(15份);不合格率最高的科室为风湿内科〔0.50%(15/2 987)〕、泌尿外科〔0.44%(5/1 149)〕以及神经外科〔0.41%(13/3 159)〕。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标本凝固、标本量不足、容器类型错误、项目重复和溶血。针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和定期考核。结论检验科应加强与护理部和临床科室的联系,及时沟通和反馈不合格标本的情况,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确保标本检测的准确性,降低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6~12月期间,本院各科住院患者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63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注明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原因探讨解决方法。结果共收集血液标本630份,其中血清430份,血浆149份,全血51份。其中不合格标本41份,占总标本的6.51%(41/630)。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9.27%、14.63%、12.20%、31.71%以及12.20%。结论医护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注意标本采集、送检、处理等事项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消化内科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原因及护理对策展开分析探讨,尽量避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消化内科收集的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分布情况及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护理干预前收集的14 528例标本中,出现不合格150例,不合格发生率1.03%;护理干预后收集的14 621例标本中,出现不合格50例,不合格发生率0.34%。护理干预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前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150例,分别为溶血标本71例、凝血标本31例、采血量不足标本27例、采血试管选取不当标本11例、送检不及时标本10例;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50例,分别为溶血标本23例、凝血标本14例、采血量不足标本8例、采血试管选取不当标本3例、送检不及时标本2例。结论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后临床护理人员正确采集了血液标本,有效保证检验标本可靠性,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效、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出体检采集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方法对外出体检的181 247人次中所采集不合格血液标本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105份,表现为血量不足、凝血、溶血和标识不清。原因以采集和运送欠规范为主。结论应加强护理人员检验知识的培训,规范采集和运送环节,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统计分析,加强分析前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采集的合格率,保证检验质量。方法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对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按不同类和原因分别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51 412份,不合格560份;尿液标本8 785份,不合格178;大便标本3 712份,不合格26份;胸腹腔积液标本115份,不合格6份;脑脊液标本8份,不合格1份;分泌物176份,不合格7份;痰液标本49份,不合格2份;不合格原因:血液标本以抗凝不完全、采集量不足、抗凝管错误和患者准备不符合要求为主;其他标本主要以标本污染和送检不及时为主。结论分析前的质量保证直接关系到检验质量,加强临床医护沟通和培训,提高检验标本采集合格率,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也是检验全程质量保证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标本的采集是各项检验的关键环节之一,其采集、保存及送检的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与真实,保证标本的正确采集与及时送检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笔者经过20多年的护理工作,发现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本文通过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所产生的96例来自住院病人的不合格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制订了减少标本采集环节中差错的对策,对保证检验标本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3 051份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依赖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正确规范地采集合格的标本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报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12月临床各科送检的3 051份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发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目的是重视标本送检质量,减少并避免送检不合格标本,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了解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方法 检验者对临床送检标本通过观察其外观、检测分析、复查及联系临床医护人员等途径发现和确定不合格标本并详细记录.结果 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科室共接不合格检验标本874份,其中血标本356份,占40.7%,原因主要是抗凝血凝固或有细小凝块;粪便标本257份,占29.4%,原因主要是标本已干或无标本;尿标本123份,占14.1%,原因主要是标本污染或量太少;精液标本58份,占6.6%,原因主要是没按要求采集;前列腺液标本43份,占4.9%,原因主要是采集的质量差;其他37份,占4.2%.结论 应采取措施加强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加强医技、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做到规范采集、运送标本,从而提高检验标本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不合格血标本1752份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临床不合格血标本的主要原因及改进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1—6月的22418份血标本,按检验质量标准评价标本质量,对不合格标本逐一登记。结果22418份血标本中有1752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7.8%,其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抗凝血凝固或有细小凝块、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不妥、溶血、脂浊、血液释稀、血标本与检测项目不符等。结论应通过以下途径提高临床血标本的合格率:加强护理质量控制,与检验科联合建立血标本护理质量控制体系;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尤其是检验知识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护理技能训练,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本医院住院患者临床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全年发现不合格病原学标本1 102例,不合格率为20.64%,其中痰标本占不合格标本的57.44%。主要原因是采集方法不当,痰标本中混入杂质、血液标本污染等。结论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不合格率过高,主要是采集方法不当,应加强采集标本方法的培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住院患者不合格标本送检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我科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24623例,其中不合格标本69例,所有血液标本均由护士采集,尿液、粪便、痰液由护士做好宣教并指导患者留取,脑脊液、胸水、腹水等由医生进行操作后护士配合医生共同留取,标本采集后统一由医院工勤人员送至检验科。结果:送检标本中69例(2.8‰))不合格,根据标本拒收分类统计,操作方面(血凝、不凝、溶血、标本太少)、业务方面(条形码错误、非检测时间、抽错真空管)、宣教不到位(标本太少或无标本)。其中操作不到位发生41例(59.43%)、业务不熟练15例(21.74%)、宣教方面13例(18.84%)。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提高标本采集的重视度,加强标本采集知识培训及操作,并做好标本采集前的宣教可以降低标本采集中的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68例标本,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268例送检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有27例样本不合格,不合格率占10.07%;其中6例尿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42%;8例痰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8.57%;4例分泌物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4.28%;1例无菌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57%;5例血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7.85%;3例粪便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71%;痰液标本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标本主要原因是标本受污染、采集时间错误以及送检不及时。结论: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确保标本采集、送检过程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微生物标本合格率,进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鄢化章  林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311-1312
目的通过分析找出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制订对策。方法对阳春市中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1 284份尿液标本与860份粪便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格尿液标本56份(4.3%);不合格粪便标本68份(7.9%)。不合格原因:标本量不足84份(67.7%),污染10份(8.0%),容器错误6份(4.8%),标识错误5份(4.0%),超时送检19份(15.3%)。结论粪、尿常规标本采集前应对护士进行培训及指导,确保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与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29 653例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不合格标本比例及原因,寻找预防解决对策。结果在29 653例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86例,不合格率为1.64%,其中痰标本282例,占58.02%,尿标本99例,占20.37%,血标本50例,占10.29%,分泌物标本37例,占7.61%,粪便标本12例,占2.47%,无菌体液标本6例,占1.23%。标本受污染原因主要为标本污染、采集时间差错与送检延迟。结论微生物检验标本从采集到送检等各环节都需要严格管理,护士的作用至关重要,应加强培训,并注重培训的落实情况,实行PDCA循环(戴明环)管理。需要充分发挥科室间的配合作用,同时职能部门监管比科室沟通更重要,但必须坚持,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正确规范地采集送检合格标本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合格的血液标本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现报告我站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体采科送检的360份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发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目的是重视标本送检质量,减少并避免送检不合格标本,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临床检验结果与数据,是临床诊治疾病的重要客观依据。而在护理工作中,按照标本采集原则正确采集标本是获得可靠检验结果的前题。但是,在实际采集标本时,有些标本不符合临床检验要求,导致检验结果参考价值不大,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为此,特对我院肾功能与离子实验室登记的67份不合格血液标本作一统计分析,以促进护理人员与临床检验科密切协作,为提高临床医疗质量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检验标本采集中存在问题,探讨有效干预措施,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方法对检验科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通过加强护理与检验科沟通、教育、培训学习后,各类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护理人员与检验科沟通完善标本采集手册、加强培训,落实标本采集各个环节控制,对提高标本送检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检验标本11647份不合格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形成原因,探讨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必要性。方法:对本科2008-05/2008-07所收到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检验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标本的验收要求进行验收登记,并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标本8 575份,不合格标本215份,占2.51% 尿液标本2 256份,不合格标本107份,占4.74% 粪便标本753份,不合格36份,占4.74% 细菌培养标本63份,不合格标本8份,占12.7%。结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标本的采集至关重要,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标本的质量决定检验结果的质量,不合格的标本必然导致错误的检验结果.为了使各临床各科室重视送检标本的质量,减少和避免不合格标本,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笔者统计了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399 712份标本,其中有2 336份不合格标本,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并寻找相关控制方法与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1月于我院接受微生物检验的120例不合格标本,分析不合格标本的比例、种类和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在120例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中,有痰液、尿液、血液、粪便、无菌体液。其中痰标本44例,占36.7%;尿标本36例,占30.0%;血标本18例,占15.0%,粪便标本12例,占10.0%;无菌体液标本10例,占8.3%。导致120例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各不相同,主要原因有采集时间出错、送检不及时、标本污染、条形码贴错等。接受检验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检验人员的职务和职称的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检验人员的职务和职称均可导致微生物检验的标本不合格。应进一步加强医生与检验人员沟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加强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对患者加强指导和协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