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不同种类红细胞输注和激素治疗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本院收治的40例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清学特征,按照交叉配血后接受最小不相合红细胞输注的原则,评估不同种类红细胞、激素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40例AIHA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继发性多于原发性,温自身抗体占绝大多数。11例AIHA患者进行了26次最小不相合红细胞输注,总有效率46.2%,部分有效率23.1%,无效率30.8%;其中,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有效率42.1%,部分有效率21.1%,无效率36.8%;同型洗涤红细胞组有效率57.1%,部分有效率28.6%,无效率14.3%;2组输注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且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激素治疗组AIHA患者完全缓解15.2%,部分缓解63.6%,无效21.2%;其中,2例患者使用激素后产生副作用。结论:AIHA患者输血时,采用同型非洗涤红细胞或同型洗涤细胞输注都相对安全,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激素治疗的部分缓解率远高于红细胞输注,但容易产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通过回顾性分析特发性(21例)或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40例)血型血清学特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自身抗体类型、接受不同红细胞成分分别评价不相合输血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61例中单独IgM类冷自身抗体8例(13.1%),单独IgG类温自身抗体50例(82.0%),IgM冷自身抗体联合IgG温自身抗体3例(4.9%),合并存在同种抗体18例(29.5%);其中3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排除同种抗体干扰情况下共进行不相合红细胞输注113次,总有效率56.6%,总部分有效率15.1%,总无效率28.3%.按输注红细胞成分差异分为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和O型洗涤红细胞组,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有效率57.6%,部分有效率13.0%,无效率29.4%;O型洗涤红细胞组有效率53.6%,部分有效率21.4%,无效率25.0%,两组输注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患者自身抗体类型分为IgM冷自身抗体组和IgG温自身抗体组,其中IgM冷自身抗体组有效率46.2%,部分有效率30.8%,无效率23.0%;IgG温自身抗体组有效率56.7%,部分有效率13.4%,无效率29.9%,两组输注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输血病例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对于重度贫血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排除同种抗体干扰的情况下,采用同型非洗涤红细胞或O型洗涤细胞输注都是相对安全的,两种方式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选择同型非洗涤红细胞输注更方便、快捷,还能避免O型红细胞的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住院期间输血情况,评估不同血液制品输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入院的72名AIHA患者的血清学特征,按照接受交叉配血相合或者最小不相合的血制品、输注的血制品种类评估输注的疗效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72名患者中46名患者接受共计131次输血治疗,无1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其中输血疗效可评估的89次,总有效率56.2%,部分有效率37.1%,无效率6.7%。按照交叉配血结果分为相合输注组与最小不相合输注组,其中相合输注组有效率54.5%,部分有效率41%,无效率4.5%,最小不相合输注组有效率56.7%,部分有效率35.8%,无效率7.5%,2组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按输注的红细胞成分分为洗涤与非洗涤组,洗涤组有效率62.5%,部分有效率31.3%,无效率6.2%,非洗涤组有效率54.8%,部分有效率38.4%,无效率6.8%,2组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IHA患者出现严重贫血症状,在临床药物起效前,应及时进行输血治疗。采用同型非洗涤红细胞或同型洗涤细胞输注都是相对安全的,不需等待洗涤红细胞悬液耽误抢救。另外,在无法鉴定同种抗体但需要紧急输血的情况下,输注最小不相合的血制品也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输血病例资料,探讨AIHA患者中自身抗体的存在以及红细胞输注方式是否会对其输血疗效产生影响。方法检索本院2012—2017年出院诊断为AIHA的患者病例资料,共纳入年龄18岁且有红细胞输注史的病例资料60例,根据自身抗体鉴定结果将其分为自身抗体阳性组、自身抗体阴性组,并按1∶1比例随机挑选60例其他非AIHA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患者基本资料,输血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输注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1) 60例AIHA患者中38例仅存在自身抗体,14例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8例为自身抗体阴性; 2)自身抗体阳性组和自身抗体阴性组间年龄、性别差异、红细胞用量、输血前RBC、Hb、Hct间差异、两组间RBC、Hb和Hct增加值(P0. 05);两组红细胞输注24 h后RBC[输注前(1. 35±0. 34)、(1. 38±0. 42),输注后(1. 38±0. 42)、(2. 09±0. 42)]、Hb[输注前(46. 12±8. 87)、(57. 88±10. 03),输注后(61. 24±9. 97)、(68. 97±9. 87)、Hct[输注前(0. 14±0. 06)、(0. 14±0. 02),输注后(0. 19±0. 05)、(0. 19±0. 03)均明显升高(P0. 05),自身抗体阳性组患者输血有效率(73. 07%)低于自身抗体阴性组(89. 71%)(P0. 05); 3)输悬浮红细胞组和输洗涤红细胞组红细胞用量,输血前RBC、Hb、Hct间差,两组间RBC、Hb和Hct增加值差异和两组红细胞输注有效率(P0. 05);两组红细胞输注24 h后RBC[输注前1. 31±0. 46、1. 37±0. 51,输注后1. 92±0. 53、2. 14±0. 41)]、Hb[(输注前(45. 21±9. 12)、(48. 11±10. 03),输注后(60. 87±9. 83)、(69. 12±10. 32)]、Hct[(输注前(0. 15±0. 03)、(0. 15±0. 04),输注后(0. 19±0. 04)、(0. 21±0. 03)]均明显升高(P0. 05)。结论AIHA患者红细胞输注是安全、有效的,但有自身抗体和(或)同种抗体存在时可降低输血有效率,不同红细胞输注方式对AIHA患者输血疗效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稀释技术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指导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方法对51例体内存在高效价自身抗体的AIHA患者,采用血清稀释技术进行抗体筛选及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注,并观察其输血疗效。结果 51例AIHA患者通过血清稀释技术进行抗体筛查及鉴定,检出类同种自身抗体14例(27. 45%),疑似同种抗体12例(23. 53%),无法确定其抗体特异性7例(13. 73%)。采用血清稀释技术指导21例AIHA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其输注总有效率为61. 90%,部分有效率为33. 33%,总无效率为4. 77%,所有输血病例均无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存在高效价温自身抗体的AIHA患者中,采用血清稀释技术可有效检出同种抗体及类同种自身抗体,其多为Rh血型系统相关抗体。应用血清稀释技术对AIHA患者进行相关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制定适宜的输血方案,可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为患者自身抗体引起红细胞破坏的1种溶血性贫血。AIHA发生率3/(100 000·年),多数为温抗体,少数为冷抗体。《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红细胞输注前必须做血型鉴定(ABO,RhD)、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3项试验,而AIHA患者体内存在的自身抗体不仅凝集自身红细胞,也凝集所有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浆置换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我院64例AIH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洗涤红细胞输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血浆置换,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及红细胞(RBC)数目。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 75%(30/32)比75. 0%(24/32)]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Hb水平、RBC数目治疗前比较无显著(P 0. 05),治疗后观察组Hb水平及RBC数目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浆置换在AIHA治疗中可取得显著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血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ABO血型鉴定中正反不符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输血策略。方法 :使用血清学方法鉴定ABO血型,对其中正反不符者采用ABO基因外显子6及7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并测序,确认ABO亚型。结果:84 487例次ABO血型鉴定中共检出74例次ABO血型正反不符,不符率为0.09%。除去重复例次后共有67例ABO血型正反不符者,其中红细胞抗原减弱43例,血型抗体减弱9例,抗原及抗体同时减弱者2例,亚型12例,其他1例。36例ABO血型正反不符住院患者中,25例接受了输血治疗,22例为血液疾病患者。排除亚型病例后,统计输注ABO基因型同型红细胞15例,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5例,采用t检验分析其输血效果,结果无统计差异(P=0.225)。结论:ABO血型正反不符者中血液疾病患者比例最高,临床输血结合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结果,可输注ABO相容或基因型同型红细胞。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贫血。国外报道,原发型AIHA占49%,其余为继发型,可继发于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肿瘤细胞疾病(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等)及各种感染。依据自身红细胞抗体的特性可将AIHA分为温抗体型AIHA(红细胞与自身红细胞抗体结合的最佳反应温度为37℃)、冷抗体型AIHA(红细胞与自身红细胞抗体结合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和温冷双抗体型AIHA(在同一患者红细胞上既有温型自身红细胞抗体又有冷型自身红细胞抗体)。冷凝集素试验(CAT)用于检测患者体内是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ABO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方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46例AIHA患者试管法进行ABO正反定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判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氯喹放散或自身红细胞吸收自身抗体后,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46例AIHA患者DAT均阳性,IAT阳性患者20例。在20例IAT阳性患者,抗筛阳性者6例(30%),抗体特异性鉴定:抗-E 4例,抗-c 1例,抗-c E 1例。此外,ABO正反定型不一致者18例,IAT阳性者11例,28例ABO血型未受干扰者中,IAT阳性者9例,间抗阳性者比间抗阴性者更容易发生ABO血型鉴定困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01)。结论正确判定AIHA患者ABO血型及抗体筛查,选择合适血液输注,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高效价冷抗体干扰血型鉴定时实验室有效处理措施及其输血策略。方法产生超高效价冷自身抗体的淋巴瘤患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交叉配血困难,45℃热放散不能有效处理患者红细胞的自凝和血清中的冷抗体。最终应用ZZAP试剂处理患者红细胞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及Rh表型检测,应用2-Me试剂处理患者血清后抗球蛋白法进行ABO反定型检测;交叉配血使用试管盐水法及抗人球蛋白法,临床输血时保温输注。结果患者红细胞经过ZZAP试剂处理后鉴定结果为ABO血型为B型、Rh表型为DCCee,患者输注4U B型DCCee表型洗涤红细胞后,缺氧症状明显改善,无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ZZAP法可以有效处理超高效价冷自身抗体导致的红细胞自凝,准确鉴定血型和交叉配血通过保温、缓慢输注ABO及Rh同型洗涤红细胞,有效改善患者缺血缺氧症状。  相似文献   

1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系体内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从而导致溶血.AIHA 患者有时会出现严重的贫血从而需要输血治疗,但红细胞被自身抗体强烈致敏后,会干扰ABO 血型的正确鉴定,影响输出治疗,现把我们对AIHA 患者ABO 血型鉴定及影响因素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AIHA 患者26例(其中23例为1986年8月到1989年5月在河南医科大学附一院就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存在特异性不明确的同种抗体患者,通过分析血清学特征及评估红细胞输注效果,评价配血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2014年度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且血清学方法无法明确抗体特异性的患者139例,并应用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对81例输注红细胞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139例患者中,抗体类型分5种,效价低、活性弱抗体占多数。139例患者中红细胞输注81例,输注红细胞114次。其中输注有效率77.2%;部分有效率22.8%;输注无效率0%。不同类型抗体输注有效率与部分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81例输注红细胞患者中,男性34例,有输血史者19例(55.9%);女性47例,有输血史者43例(91.5%)。所有输血病例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红细胞输注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是必要的,尤应注意有输血史病例。即使血清学方法无法明确抗体特异性,必须同时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法做交叉配血试验,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节约血液资源,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M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及临床用血策略。方法 ABO、RH、MN血型鉴定,抗体筛查、抗体鉴定试验,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15例待测血清中存在抗M抗体,其中Ig M类抗M抗体为13例,Ig G类抗M抗体为2例。结论抗-M引起的溶血反应可致严重后果,在血液选择时应输注ABO和MN血型同型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采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方式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5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并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分型、凝集强度与溶血和贫血程度关系。对56例患者分为A组8例(药物治疗),B组18例(输注洗涤红细胞),C组30例(输注悬浮红细胞)。将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进行比较。比较3组临床症状缓解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56例患者,抗-IgG型自身抗体34例(60.71%),抗-C3d型自身抗体5例(8.93%),抗-IgG+C3d型复合自身抗体17例(30.36%)。其中单纯型(IgG、C3d)与复合型(IgG+ C3d)的溶血参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56例患者DAT结果均为阳性(凝集强度W+-4+),自身抗体和DAT凝集强度与溶血和贫血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Ret、TBIL均显著降低,RBC、Hb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组患者RBC、Hb、Ret、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87.5%)、B组治疗总有效率(94.4%)、C组治疗总有效率(100%),3组比较临床症状完全有效率及部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HA患者自身抗体和DAT凝集强度越强溶血程度越严重,而贫血程度也随之加重。临床上应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方式对AIHA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改善患者缺氧症状,并具有安全有效性,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重要意义,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受血者临床特点以及对临床输血的影响与对策.方法 收集57例临床DAT阳性的非AIHA受血者为实验组,其中18例输注洗涤红细胞,39例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对照组为18例DAT阴性的常规输血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及凝聚胺法进行配血.检测患者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浓度以及输血后每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变化值(△Hb/U).结果 IBIL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输注红细胞悬液受血者与输注洗涤红细胞受血者△Hb/U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输血者均未发现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非AIHA患者的DAT阳性可能是由非血型抗原特异性球蛋白黏附于红细胞上所致,该类患者输血时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溶血危象住院治疗。实验室检查发现红细胞计数0.63×1012,血红蛋白26g/L,需输血治疗。对其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检发现患者红细胞直抗阳性,且体内存在自身抗体(无同种抗体)。经进一步实验确定血型后采用卡式法配血共计1 200 ml同型洗涤红细胞,输注后未发生输血反应。抗A抗B试剂、ABO反定型试剂、筛检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后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时,不规则抗体鉴定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选择,处理措施及输血策略。 方法一例AHSCT后的3岁男性患儿因重度贫血为改善贫血症状需输注红细胞入住四川省人民医院。通过盐水试管法确定了患儿ABO、Rh血型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发现患儿与多个同型供者血液不相合,考虑到患儿贫血严重,于是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来判断红细胞是否被致敏;通过盐水介质试管法、微柱抗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进行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以确定血浆中有无不规则抗体;根据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结果选择聚凝胺法来确定抗体的特异性;通过盐水介质试管法、经典抗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结合抗体鉴定的结果,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供者红细胞输注。 结果本例患儿ABO血型为AB型,Rh分型为CCDee,ABO血型已转变为供者血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红细胞被抗体致敏。血浆中检出了不规则抗体,红细胞上放散下来的致敏抗体与血清中检出的不规则抗体均为类抗-Ce自身抗体。选择了避开类抗-Ce抗体的Ce抗原阴性的AB型红细胞输注后血色素升高,3 d后复查血常规Hb为79 g/L,输血有效。 结论任何类型的AHSCT后都有可能发展成AIHA,也就是血浆中可能存在某种自身抗体(类抗体)而破坏自身红细胞,若能够明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类抗体,即可避开这种抗体而筛选红细胞无相应抗原的供者,也就避免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清中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其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方法应用抗球蛋白和微柱凝胶技术,对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需要输血的196名AIHA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血型血清学检测,并且利用谱细胞鉴定AIHA患者血清中和红细胞上的抗体,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抗原细胞,通过吸收放散试验区分同种抗体与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同时对检出抗体的患者红细胞进行相应抗原检测。结果 196例AIHA患者中,共检出自身抗体伴同种抗体86例占43.9%(86/196),单独自身抗体65例占33.2%(65/196),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45例占23.0%(45/196)。其中,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中,Rh血型系统抗原占77.8%(35/45),Kidd血型系统抗原占11.1%(5/45),Rh血型系统抗原混合Kidd血型系统抗体占6.7%(3/45),Duffy血型系统抗原占4.4%(2/45),MNSs血型系统抗原占2.2%(1/45)。此外,不同性别患者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P0.05)。结论 AIHA患者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相当常见,多见于抗Rh血型系统抗原,少数见于Kidd血型系统抗原和Duffy血型系统抗原。了解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规律,为其制订适宜的输血方案,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研究北京积水潭医院患者输注异体红细胞后Rh血型C、E抗原双群频率和对输血效果的影响,证明红细胞精准输注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2021年6月~2022年3月本院输注ABO同型但RhC、E表型未知的2 U红细胞悬液患者296例,检测输注前患者ABO、RhD、RhC、RhE血型和输注后C、E抗原的双群频率,将RhC、RhE与输血前相比均未发生改变者定为A组135例,RhC变为双群者为B组18例,RhE变为双群者为C组116例,RhC、RhE均变为双群者为D组27例。比较4组输血前后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aemoglobin, Hb)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水平。结果 296名患者RhD、RhC、RhE阴性率分别为0.34%(1/296)、20.27%(60/296)、67.57%(200/296)。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7例,抗-E 7例,比例最高。输注红细胞后,C、E抗原双群频率为15.20%(45/296)、48.31%(143/296),A、B、C、D 4组RBC、Hb、H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