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胫骨平台骨折53例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3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Schatzker分型,53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Schatzker分类Ⅱ型、Ⅲ型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 43例随访10~35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5.9%.结论 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Ⅱ型和Ⅲ型患者应予植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 32例(34足)跟骨骨折均采用Sanders分型,应用外侧入路,重建跟骨钢板内固定,应用美国足踝协会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结果评价,患者全部获随访.结果 随访Ⅱ型骨折22足,Ⅲ型骨折12足.术前平均B(o)hler角是6.17°,随访时平均B(o)hler角是30.0°,Gissane角术前平均为110.4°,术后平均为132.8°.81%的患者取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优良率在Ⅱ型骨折为81.8%,Ⅲ型骨折为62.0%.总优良率为79.4%.结论 对于SandersⅡ型和Ⅲ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近远期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存在差异。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或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随访期间定期摄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和后凸角度变化,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判断腰背痛的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生活质量,共随访12~36个月,平均26.3个月。结果与结论:单侧穿刺组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及穿刺时透视次数均低于双侧组(P〈0.05)。穿刺前后两组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中部和后缘高度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单侧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双侧穿刺的疗效相当,且放射暴露和骨水泥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骨缺损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骨移植,然而自体骨来源毕竟有限,且自体骨移植给患者增加额外损伤,还可以引起供骨区残留并发症,故寻找骨缺损修复的替代材料仍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1]。骨缺损修复复合材料目前存在许多种类,比如纳米羟基磷灰石、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磷酸钙骨水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葛根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月龄健康雌性Wiste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葛根异黄酮低、中和高剂量组等6组,每组10只。假手术和模型组灌胃给予0.5%CMC-Na溶液;尼尔雌醇组灌胃给予尼尔雌醇0.5 mg/kg,每周2次(周一和周四);葛根异黄酮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葛根异黄酮25,50,和100 mg/kg,时间均为70 d。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6、IGF-1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颅骨成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表达;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中点及远心端骨密度。结果葛根异黄酮能明显的增加股骨中点及远心端骨密度(P<0.05),升高血清IGF-1的水平(P<0.05),降低血清IL-6的水平(P<0.01),并且能较好的增加成骨细胞BMP-2表达水平(P<0.01)。结论葛根异黄酮能够改善骨质疏松,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IL-6表达水平和提高成骨细胞BMP-2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存在差异。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或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随访期间定期摄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和后凸角度变化,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判断腰背痛的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生活质量,共随访12~36个月,平均26.3个月。结果与结论:单侧穿刺组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及穿刺时透视次数均低于双侧组(P<0.05)。穿刺前后两组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中部和后缘高度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单侧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双侧穿刺的疗效相当,且放射暴露和骨水泥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存在差异。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或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随访期间定期摄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和后凸角度变化,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判断腰背痛的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生活质量,共随访12~36个月,平均26.3个月。 结果与结论:单侧穿刺组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及穿刺时透视次数均低于双侧组(P < 0.05)。穿刺前后两组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中部和后缘高度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单侧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双侧穿刺的疗效相当,且放射暴露和骨水泥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