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身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影像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特点.方法 对189例肺癌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3~4 h后行全身骨显像.结果 189例肺癌患者中骨转移97例,发生率为51.32%.其中肺腺癌的骨转移发生率为63.64%,肺鳞癌为40.66%,两者骨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转移的部位胸部多见,其次为脊柱、骨盆、四肢和颅骨.结论 全身骨显像灵敏度高,适于对肺癌骨转移瘤进行筛查;肺腺癌较鳞癌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的部位以胸部为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骨转移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 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的乳腺癌资料。初诊时即发现骨转移的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疑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部位行SPECT/CT融合显像。分析三阴乳腺癌(TNB)与非TNBC骨转移病灶分布情况,总结乳腺癌骨转移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点。 结果 共检出46例患者204处病变,脊柱62处(30.39%),是转移最常见部位,其次肋骨57处(27.94%)、胸部骨31处(15.20%)、骨盆骨28处(13.73%)、颅面骨15处(7.35%)、四肢骨11处(5.39%)。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TNBC与非TNBC骨转移在脊柱、肋骨、胸部骨、骨盆骨、颅面骨及四肢骨的病灶分布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1,P=0.988)。三阴乳腺癌骨转移占整个乳腺癌骨转移的28.26%(13/46)。13例TNBC骨转移共51处病灶,放射性浓聚占90.20%(46/51), 混合型病灶占7.84%(4/51),放射性稀疏病变1.96%(1/51), 且主要为多发骨转移病变, 占84.62%(11/13)。 结论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TNBC骨转移好发与脊柱、肋骨、胸骨,以多发性、放射性浓聚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3.
老年肺癌患者318例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不同病理类型老年肺癌患者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肺癌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318例肺癌患者进行全身骨显像,表现为脊柱孤立性浓聚灶的35例加行断层显像。结果①318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者74例,转移率23.3%。骨转移部位以胸部为最多见(58例),其次为中轴骨(46例),再者为骨盆、四肢骨、颅骨。胸部与中轴骨的转移率高于其他部位(P〈0.05)。②腺癌135例,鳞癌122例,其他61例,腺癌的骨转移率显著高于鳞癌(P〈0.001)。③112例行全身骨显像随访,随访期间19例出现骨转移。④病程1-3个月时发现骨转移的患者(52例)显著多于其他时间段(P〈0.001)。结论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肺癌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疗效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骼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49例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男28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9±10.8)岁,所有患者均于10天内分别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最终骨转移癌诊断结果由手术病理、MR检查或临床随访半年以上病灶范围扩大或加重证实。结果:49例患者18F-FDG PET-CT与99mTc-MDP全身显像共检出异常病灶259处,其中被证实为转移灶228处,31处为良性病灶。18F-FDG PET-CT和99mTc-MDP SPECT诊断骨转移癌的灵敏度为90.8%和56.6%,特异性为93.5%和45.2%,准确性为91.1%和55.2%。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99mTc-MDP全身骨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与MRI、CT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比较,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肘静脉注射99mTc-MDP 925MBq,约3小时后行全身骨显像。在行全身骨显像的前后1周内进行MRI、CT、PSA测定。结果:全身骨显像与MRI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阳性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且有较高的阳性一致率,均高于CT检查;全身骨显像显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为骨盆、脊柱;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PSA值明显高于无骨转移者。结论:全身骨显像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首选方法,有极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核素全身骨显像对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740MBq,嘱大量饮水,3~6h后检查,患者检查前排尿,取仰卧位,进行前位和后位全身骨显像。结果本组占我院同期行MDP检查的乳腺癌术后患者31.1%(41/132),乳腺癌术后2~5年是骨转移高峰期,其中单发转移5例,占12.2%;多发转移者36例,占87.8%。骨转移的发生部位以肋骨(36.6%)和椎体(22.8%)为主。无骨痛患者发生骨转移19例,占46.3%。结论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乳腺癌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MDP核素全身骨显像,以便早期发现骨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扫描在病变部位的选择性沉积来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灶的意义。方法168例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鳞癌67例(39.9%),腺癌94例(56.0%),腺鳞癌3例(1.8%),低分化癌4例(2.4%),静脉注射^99Tc^m-MDP20—30mCi后,行全身骨扫描。结果168例患者中骨显像阳性率47.6%,其中男性患者骨显像阳性率41.2%,女性患者骨显像阳性率61.1%,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腺癌患者骨显像阳性率57.4%,鳞癌患者骨显像阳性率3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显像阳性的部位以肋骨、腰椎、胸椎转移最多,其中肋骨转移45例(56.3%),腰椎转移39例(48.8%),胸椎转移38例(47.5%);Ⅰ~Ⅲa期患者骨显像阳性率31.9%,Ⅲb~Ⅳ期患者99例,骨显像阳性率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理类型为腺癌、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骨外组织转移者易发生骨转移,有胸腔内重要脏器侵犯时容易发生骨转移。使用^99Tc^m-MDP行全身骨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单纯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6例患者共49处单纯性肋骨骨折,分析99m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与胸部X线平片及螺旋CT比较。结果:全身骨显像、胸部X线平片及螺旋CT对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97.9%(48/49)、55.1%(27/49)和73.5%(36/49),全身骨显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胸部X线平片及螺旋CT(χ2=22.7,10.8,P均〈0.05)。结论:对于单纯性肋骨骨折全身骨显像较X线检查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骨显像的骨转移患者42例,平均年龄(53.62±12.48)岁。其中未进行任何治疗患者18例,另11例治疗后多次(2-5次)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两种检查在1周内完成。比较两种方法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18F-FDG符合探测显像有36例明确诊断,99mTc-MDP骨显像有3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320)。18例未行治疗患者中,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均明确诊断,99mTc-MDP骨显像有1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治疗后疗效评价,符合探测显像复查结果与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有较强的正相关性(r=0.834,P<0.02)。结论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在初诊骨转移患者诊断及患者疗效评价中较99mTc-MDP骨显像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99mTc-MDP骨显像联合CT在乳腺癌术后早期随访中,检测其复发及转移临床价值。方法对253例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一年后分别进行99mTc-MDP骨显像、CT扫描,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以及分析骨转移的特点。结果253例乳腺癌全身骨显像中,发现复发或转移者122例,发生率为48.2%,99mTc-MDP发现骨转移灶分布以胸部肋骨组最多见(50.9%),其次是脊柱椎体(41.8),骨盆(25.4%),四肢骨(14.5%),颅骨和其他骨骼(9.1%);99mTc—MDP骨显像对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2%、90.7%、91.3%,CT扫描对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8.2%、87.8%、73.5%。CT联合99mTc-MDP骨显像诊断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4%、91.6%、92.5%。结论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很高,骨转移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及特点,99mTc-MDP骨显像联合CT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对监测其复发及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99mTc-MDP骨扫描和肿瘤标记物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99mTc-MDP骨扫描和肿瘤标记物在初诊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的意义。方法:对165例初诊不同组织类型肺癌患者行99mTc-MDP骨扫描,并收集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标本,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4项指标的水平。结果:在初诊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腺癌发病率为42.27%,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5.90%,鳞癌骨转移发生率为19.44%;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均值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细胞角蛋白19片段在肺鳞癌、肺腺癌和病理类型不明的患者中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在肺鳞癌灵敏度较高,血清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25在肺腺癌的灵敏度较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血清癌胚抗原在肺鳞腺癌中的灵敏度较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糖类抗原125在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较高,在组织类型不明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25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肺鳞癌、肺腺癌、肺鳞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阳性率均>75%。结论: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腺癌发病率最高,也最易发生骨转移,鳞癌次之;4种肿瘤标记物的特异度均较高,但灵敏度各不同。联合检测4种肿瘤标记物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肺癌骨转移的核素骨显像特点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核素骨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6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核素骨显像资料。结果;24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骨转移病例中,腺癌所占比例最大,为47.6%,其次为鳞癌(36.6%),未分化癌(11.8%),鳞腺混合癌(4.0%);多发核素分布异常者占76.8%,两处核素分布异常者占10.2%,单发异常者占13.0?蛔频牟课灰孕夭恐罟亲疃嗉?81.7%),其次为胸椎(51.2%)、骨盆(44.3%)、腰椎(40.7%)。结论:核素骨显像是公认的诊断骨转移的最灵敏的方法,肺癌患者应常规进行骨扫描,这对疾病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评价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99mTc-MDP骨显像联合CT对乳腺癌术后早期随访,监测其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1例乳腺癌手术化疗后3年内的病人,女性,年龄29—65岁,分别行^99mTc-MDP骨显像、CT显像、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81例乳腺癌手术化疗后病人中,经病理检查或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诊断转移的31例,^99mTc-MDP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15例,CT显像诊断复发及转移的病例18例,^99mTc-MDP骨显像对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8%、90.8%、91.4%,CT显像对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8.1%、88.0%、93.8%、90.8%、91.4%,其对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1.2%、91.0%、88.4%。CT联合^99mTc-MDP骨显像诊断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3%、90.6%、93.3%。结论CT对乳腺癌术后病人软组织的复发及转移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对于骨转移病灶不及^99mTc-MDP骨显像敏感。因此,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对监测其复发及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胶原吸收指标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和骨形成指标血清骨钙素(OC)二者在肿瘤骨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血清65例,乳腺癌患者血清36例,通过影像学诊断,将其分为骨未转移组和骨转移组两组。并征集我院健康体检人群4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定量测定血清ICTP、OC和碱性磷酸酶(ALP)浓度。结果血清ICTP在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组[(27.80&#177;11.14)μg/L和(122.33&#177;34.92)μg/L]均显著高于骨未转移组[(8.95&#177;3.81)μg/L和(8.40&#177;4.5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未转移组较健康对照组[(5.16&#177;1.76)μg/L]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OC值在乳腺癌骨转移组[(69.31&#177;36.17)ng/mL]亦显著高于骨未转移组[(15.54&#177;6.0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肺癌骨未转移组血清OC值较健康对照组以及肺癌骨转移组较肺癌骨未转移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CTP在诊断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中是特异性高、敏感度较好的指标,血清OC在诊断肺癌骨转移中单独使用敏感度不够,意义不大,但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时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好。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96.7%,联合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80.3%,特异度为84.2%。结论可根据需要单独或联合应用血清ICTP和OC,作为除影像学外诊断肿瘤骨转移有用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31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患者图像特点及规律。方法:使用SPECT双探头仪对310例肺癌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必要时加做局部静态显像。结果:①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阳性率最高(64.83%);②肋骨为最多见转移部位(263例);③多发转移病灶250例,占80.6%,单发转移病灶60例,占19.3%。结论: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能较X线、CT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病灶,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转移的首选检测方法;周围型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高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对于不典型的异常病灶应通过补充X线摄片、CT检查最终明确诊断;骨显像异常病灶的数目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18F FDGSPECT/CT显像与99Tcm MDP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同期进行18F FDGSPECT/CT显像和常规99Tcm MDP骨显像。结果  19例患者 8例有骨转移 ,共发现 47个转移灶。18F FDGSPECT/CT发现 8例骨转移 ,99Tcm MDP骨显像发现 7例骨转移 (P >0 .0 5 ) ;18F FDGSPECT/CT发现 45个转移灶 ,99Tcm MDP骨显像发现 2 6个转移灶 (P <0 .0 1)。18F FDGSPECT/CT探测骨转移的灵敏度 95 .74% ,特异度 89.47% ,准确度93 .94% ;99Tcm MDP探测骨转移灵敏度 5 5 .3 2 % (P <0 .0 1) ,特异度为 94.74% (P >0 .0 5 ) ,准确度 66.67% (P <0 .0 1)。结论 在探测肺癌骨转移方面 ,18F FDGSPECT/CT显像较常规99Tcm MDP骨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对99Tcm MDP骨显像阴性、单一病灶及可疑脊椎转移患者 ,应进一步行18F FDGSPECT/CT显像 ,可起到信息互补、明确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99 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MDP)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所显示的肺癌骨转移病灶的图像特点及SPECT/CT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3例病理证实为肺癌、初次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显像诊断为肺癌骨转移的患者的骨转移病灶的SPECT/CT图像特点,经病理诊断或再次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显像随访确认,分析SPECT/CT显像所示肺癌骨转移病灶的部位、数量、放射性分布及CT表现的特点。结果:113例患者共482处病灶纳入本研究,肺癌骨转移病灶429处。肺癌骨转移病灶中位于脊柱者占50.6%(217/429),胸廓者占29.1%(125/429),骨盆者占17.0%(73/429),四肢者占2.1%(9/429),颅骨者占1.2%(5/429)。肺癌骨转移病灶SPECT/CT图像表现为放射性异常浓聚者占90.7%(389/429),无放射性分布异常者占9.3%(40/429);CT图像表现为成骨性转移者占41.0%(176/429),溶骨性转移者占50.3%(216/429),混合性(兼有溶骨和成骨)转移者占4.0%(17/429),骨质形态学正常者占4.7%(20/429)。113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同时伴有良性病灶,共53处。结论:肺癌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柱居首,胸廓次之;肺腺癌患者容易发生骨转移,以成骨性转移多见。SPECT/CT诊断肺癌骨转移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王艳海  赵娜  杨树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9):1180-1182,1185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51例肺癌及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4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68例(包括腺癌35例、鳞癌33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4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仪E601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的ProGRP、NSE、CYFRA21-1和SCC水平。结果 SCLC组的ProGRP和NSE水平均明显高于NSCLC-腺癌组、NSCLC-鳞癌组及肺部良性病变组,而NSCLC-腺癌组和NSCLC-鳞癌组的CYFRA21-1和SCC水平均明显高于SCLC组及肺部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项指标中,ProGRP在SCLC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77.2%和91.1%;CYFRA21-1在NSCLC-腺癌和NSCLC-鳞癌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分别为65.9%和90.1%,以及71.5%和91.2%;在联合检测中,ProGRP+NSE在SCLC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和83.6%;CYFRA21-1+SCC对NSCLC-腺癌和NSCLC-鳞癌的灵敏度在83.0%以上,特异度在85.0%以上。结论 ProGRP与NSE联合检测诊断SCLC的价值优于单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CYFRA21-1与SCC联合检测对NSCLC-腺癌和NSCLC-鳞癌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这些肿瘤标志物诊断和筛查肺癌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