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多发生在各种危重疾病的基础上 ,往往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 ,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消化道出血 ;一旦出现提示病情凶险 ,治疗困难 ,这已成为临床共同关注的问题。我院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危重新生儿合并胃肠功能障碍 4 6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4 6例危重新生儿为我院NICU收治的病例 ,均符合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1] 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2 ] 。1.2 一般资料 男 30例 ,女 16例 ;原发疾病 :败血症 ,硬肿症 ,化脓性脑膜炎 ,颅内出血 ,缺氧缺血性脑病 ,重症肺炎 ,急性肠…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休克是感染导致的循环衰竭,进一步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2%~11%的患者以感染性休克为原发病入住ICU,其死亡率可高达50%[2]。目前一致认为,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微循环疾病。一、微循环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危重新生儿应激性高血糖、血清钾、钠、钙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新生儿危重症是指在原发病基础上引发器官功能损害后机体内环境失衡 ,并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1] 。危重新生儿严重威胁患儿生命 ,在医学发达的今天 ,国内三甲医院病死率高达 8.6 2 % [2 ] 。危重新生儿均有应激反应参与 ,而高血糖是机体应激反应的最初表现 ,电解质紊乱也是应激反应的表现之一。1 对象及方法我院自 1996年 8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住院治疗的危重新生儿 10 0例 ,胎龄 32~ 36周的早产儿 38例 ,足月儿 6 2例 ,其中肺透明膜病 1例 ,硬肿症 13例、重症肺炎 32例、颅内出血 9例、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 14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危重疾病的常见并发症[1],可导致新生儿大量失血或休克,危及生命。2007年7月8日,本科收治一男婴,诊断为:上消化道大出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产后失血性休克子宫体切除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产科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 ,产后出血又居产科出血的首位 ,且主要死于失血性休克。产后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骤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 ,往往发病急骤 ,产妇死亡率高。行子宫体切除术目前虽应用较少 ,但当采用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急性大量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时 ,是一种有效的紧急止血方法 ,可挽救患者生命。现将 11例产后失血性休克子宫体切除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8年 5月至 2 0 0 2年 4月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行子宫体切除术 11例 ,2 5~ 38岁。初产妇 7例 ,经产妇 4例。剖宫产 4…  相似文献   

6.
潘素娇 《临床医学》2004,24(11):6-6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是高危儿常见的并发症 ,一旦出现提示病情较重。如何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是提高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我科 (作者原工作在台州市立医院儿科 ) 1996年6月~ 2 0 0 3年 6月收治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 68例 ,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46例 ,女 2 2例 ;足月儿 5 3例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15例 (孕周 3 2~ 3 6周 )。原发病为新生儿窒息2 8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 12例 ,颅内出血 3例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2例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15例 ,肺炎 2例 ,败血症 2例 ,感染性休克 1例 ,硬肿…  相似文献   

7.
凝血酶胃内灌注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红 《现代护理》2006,12(14):1320-1320
上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许多重症疾病的并发症,新生儿在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及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均可导致消化道黏膜糜烂出血,甚至发生应激性溃疡[1]。该病来势凶猛,如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死亡率较高,成为新生儿危重急症之一。我科自2000年到2005年对42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采用留置胃管将凝血酶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止血迅速,无副作用,并且通过留置胃管可以动态的观察出血情况,并能及时抽出胃液积血,有利于血液凝固,减轻呕吐、腹胀等症状。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42例,均为住院患儿,男27例,女15例。年龄1~7d。其中8例以消化道出血收入院,…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是指新生儿由不同病因 (血容量低下、休克、缺氧、低体温、药物中毒等 )使肾功能在短时间受到损害 ,表现为少尿、无尿、体液紊乱、酸碱失调以及血浆中经肾排出的代谢产物 (尿素、肌酐等 )浓度升高的一种临床危重综合征[1] ,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及质量。我科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8月对收治的可疑ARF疾病的新生儿给予针对性临床观察 ,及时发现并对因对症处理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 4 8例 ,其中感染性疾病所致ARF 8例 ,窒息 34例 ,低体温、硬肿症 4例 ,低血容量 1…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EWS)、Brighton儿童早期预警评分(BPEWS)对疾病恶化前1h内恶化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10月31日在我院新生儿病区住院治疗的早产儿相关病例资料,记录评估其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和入院时及疾病恶化前1h内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用氧情况和神经精神症状,计算NEWS,BPEWS总分值,疾病恶化标准(终点)为医生下达病重或病危通知;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C)进行分辨度比较,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评价各评估参数与终点相关性。[结果]237例早产儿纳入研究,下病重或病危通知53例,占22.4%。NEWS和BPEWS在评估早产儿疾病恶化风险的AUROCC分别为0.863、0.881,NEWS与BPEWS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CRT可作为疾病恶化的识别信号;体温、神经精神状态均对恶化风险的预测价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EWS、BPEWS对于评估早产儿疾病恶化前1h内的风险均具有中度的分辨度,BPEWS较NEWS分辨度较高,预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原发肾病综合征 (PNS)并肾上腺危象休克 (ACS)是罕见病例 ,也是危重病例 ,需及时诊治。我院自 1994年 10月自1999年 11月共收治 10例 ,抢救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病人为住院患者 ,符合肾病综合征 (NS)诊断标准[1] ,并符合肾上腺危象 (AC) [2 ] 及休克诊断标准 ,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及其它原因引起的休克。1 2 一般情况  10例病人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15~ 48岁 ,病程 5月~ 2 5年 ;ACS发生时糖皮质激素 (GC)应用情况 :强的松小剂量阶段〔0 5mg/ (kg·d)或 1mg/kg,qod〕4…  相似文献   

11.
多系统器官衰竭(MOF)是指严重创伤、感染、或休克致全身2个或2个以上系统相继或同时出现生理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1]。我科从1996~2002年收治胸腹部疾病并发MOF1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新生儿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资料,对29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发病原因、治疗策略及预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原发病:感染性疾病17例(58.6%),新生儿窒息和缺氧缺血性脑病9例(31.0%),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3.4%),腹泻并重度脱水1例(3.4%),失血性休克1例(3.4%)。各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呼吸衰竭93.1%(27例),循环衰竭75.9%(22例),肾功能衰竭65.5%(18例),胃肠功能衰竭41.4%(12例),脑功能衰竭37.9%(11例),肝功能衰竭20.7%(6例),DIC 6.9%(2例)。本组病死5例,放弃治疗16例,存活8例。结论:新生儿在罹患各种疾病时发生MOF的机会和累及的器官均较儿童和成人时期为多,并且在出现新生儿MOF时预后特别差。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提高对MOF认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器官系统功能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是治疗MOF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量骤减而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 ,往往发病急骤 ,母婴死亡率高。DIC早期诊断和治疗 ,文献报道[1] 尤其肝素的合理使用 ,是防止DIC发展的关键。本文对 12例失血性休克产妇进行原因分析 ,2 0 0 0年成功救治 2例失血性休克DIC产妇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我院从 1995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失血性休克患者 12例。年龄 2 5~ 2 9岁及 30~ 45岁 ,各 6例 ;经产妇 8例 ,初产妇 4例 ;治愈 10例 ,死亡 2例。 2 0 0 0年成功救治典型DIC产妇 2例。例 1:患者 ,35岁 ,经产…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休克是由病原体及其毒素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人体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危重综合病症。现将笔者收集的 60例感染性休克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0例患儿均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男 3 6例 ,女 2 4例 ;年龄 2d~ 12岁。原发病为 :重症肺炎 3 4例 ,败血症 10例 ,急性胃肠道感染 6例 ,腹膜炎 4例 ,肠套叠 3例 ,急性胃扩张、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毒血症各 1例。基础疾病包括 :先天性心脏病 5例 ,肾病综合症 3例 ,急性白血病 3例 ,Ⅲ度营养不良 2例 ,脑干肿瘤 1例 ,溺水复苏后 2例。临床特征 :面色苍白或发灰 60…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急性胃穿孔2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院 1986~ 2 0 0 2年共手术治疗新生儿急性胃穿孔 2 6例。该病起病急 ,进展快 ,病情危重 ,病死率高 ,是新生儿急诊外科的一大难症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资料 :2 6例患儿 ,男 19例 ,女7例 ,出生周龄 32~ 4 2周 ,平均 37周 ;出生时评分 3~ 10分 ,平均 9分 ;就诊年龄 1~ 2 1d ,平均 8d ;发病到手术时间从 1~ 72h不等 ,平均 19h。临床表现腹胀 2 6例 ;呕吐 2 3例 ,其中呕吐胃内容 10例 ,呕吐血性液体 9例 ,呕吐草绿色液体 4例 ;拒食 2 3例 ;呼吸困难伴发绀 15例 ;便秘 11例 ;便血 7例。体检 :腹胀 2 6例 ,极度腹胀伴腹壁静脉曲张 2…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许多重症疾病的并发症,新生儿在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及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均可导致消化道黏膜糜烂出血,甚至发生应激性溃疡[1].该病来势凶猛,如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死亡率较高,成为新生儿危重急症之一.我科自2000年到2005年对42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采用留置胃管将凝血酶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止血迅速,无副作用,并且通过留置胃管可以动态的观察出血情况,并能及时抽出胃液积血,有利于血液凝固,减轻呕吐、腹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 ,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 10 %~ 2 0 % [1] 。由于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 ,易发生感染 ,分泌物不易排出 ,易引起呼吸道阻塞、肺不张、通气换气受限。为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肺脏充分扩张 ,从而改善通气和氧合功能 ,我科于 2 0 0 1年 1月~2 0 0 1年 4月对 3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 ,采用了肺部物理治疗对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4月本科收治 3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中 ,足月儿 30例 ,早产儿 8例 ;平均年龄 15…  相似文献   

18.
1994年1月~1997年6月,我们对60例有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新生儿进行了血气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男36例,女24例。早产儿38例,足月儿22例。<1天26例,2~3天15例,4—14天13例,15—28天6例。单器官衰竭32例,多器官衰竭28例。其中呼衰46例、心衰32例、脑衰12例、循环衰竭8例、肾衰6例。单器官衰竭及多器官衰竭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6.7%和40%,本组新生儿的总抢救成功率为63.3%。病例选择标准:按卫生部妇幼司儿童急救培训办公室拟订的(危重病例评分方案)评分(门,本组病例评分全部为1个或1个以上系统达6分或6分以…  相似文献   

19.
液体复苏(fluid resuscitation,FR)是休克治疗的重要环节,复苏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直接影响着患儿的最终生存。液体复苏所使用晶体液或胶体液的利弊之争已持续数十年,最为理想的复苏液体选择目前尚无定论[1]。2003-10~2006-02凡入住我院PICU休克患儿均以生理盐水联合白蛋白进行液体复苏,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10~2006-02收治PICU休克患儿68例,年龄1~6岁,其中男30例,女38例。基础疾病分别:病毒性肠炎33例,急性中毒型细菌性痢疾12例,败血症9例,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例,溺水2例,中毒3例,过敏性休克2例,暴…  相似文献   

20.
休克是指机体在遭受严重的失血失液、严重创伤、感染等强烈致病因子的作用下, 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 组织血液灌流不足, 致细胞缺血、缺氧, 导致危及生命的急性循环衰竭。一些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微循环受损, 包括皮肤瘀斑、肢端发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1]。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收治的患者中有多达1/3的患者伴有循环性休克[2],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当患者经及时、充分的液体复苏后, 仍无法维持血压, 此时,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休克本身会导致微循环障碍, 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可能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本文主要对2021年本科室收治的1例循环衰竭大剂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导致肢端末梢循环障碍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