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清平  裴泓 《中国康复》1997,12(1):21-23
通过对武汉市■口区140名肢体残疾成年人生活状况、生活感受和生活需要的配对调查分析,探讨了肢体残疾成年人生活状况及与非残疾人生活状况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其构成比和非残疾人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布具有一致性;在婚姻、职业、经济收入等构成方面低于非残疾人水平,但均高于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情况;在现患疾病、医疗费用和生活感受等方面与非残疾人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分析表明:工作和医疗保健是肢体残疾人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不同境况下的肢体残疾人的需求差异,为制定康复服务政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针对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通过在无锡市滨湖区进行现况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获取滨湖区9个街道(镇)肢体残疾人的调查问卷2831份,描述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及相关需求。结果:2015年无锡市滨湖区肢体残疾人中男性占62.5%,女性占37.5%,但不同性别中康复服务需求率相仿,分别为33.6%、33.17%。残疾等级以二级和三级居多,康复服务需求率在一级、二级中需求率较高,分别为43.17%和45.14%。虽然青少年儿童肢体残疾人并不多,但其中有康复需求的人群占到了该人群的70.37%。婚姻状况中未婚肢体残疾人占绝大多数,而离异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需求率最高,达40.85%。就业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需求率明显低于未就业肢体残疾人。而过去1年获得过康复服务的依然有较高的康复服务需求率。功能训练依旧是滨湖区肢体残疾人的主要康复服务需求,同时辅具器具的需求量较大。结论:在肢体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摸底与政策制定时可考虑适当倾斜儿童青少年、有婚姻经历、未就业、重残或过去曾有康复服务需求的残疾人群。通过健全机制,扩大部门合作和社会联动,加强残疾预防和健康教育,使更多肢体残疾人享受到适宜的康复服务。  相似文献   

3.
需求评估对辅助器具补助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残疾人需求评估分析年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三者与辅助器具需求之间的关系,为辅助器具配送和补助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化建议。方法由专业评估人员对对深圳市六个区928名新持证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评估,并录入ACCESS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残疾类别对辅助器具的需求率依次为:视力残疾78%、听力残疾76%、肢体残疾74%,言语、智力和精神残疾的需求率均较低;视力、听力和肢体残疾人不同年龄段对辅助器具的需求不同;视力、听力、肢体残疾不同等级中,视力残疾越轻需求率越高,听力二级残疾需求率最高,肢体一、二级残疾需求率均较高。结论在制定残疾人辅助器具配送补助政策时,需考虑残疾类别、残疾者年龄和残疾等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康复目标配送辅助器具,根据残疾等级配送必要数量的辅助器具。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症状评量题表(SCL-90)对140例肢体残疾成年人和140例非残疾人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配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在总分和十个因子分均高于非残疾人,说明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残疾人。分年龄组比较,发现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按职业、婚姻分组比较可见婚姻和职业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轻抑郁、恐怖等不良情绪。按人格特征分型比较显示,性格外向、情绪稳定者,心理健康水平高,各种不良症状得分低,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开展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对残疾人室内外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自拟问卷对上海市2010年间接受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的326名残疾人进行调查。结果肢体残疾是被调查对象的主要残疾类型,约2/3残疾10年以上。70%以上残疾人报告辅助器具组合适配改善了他们的室内外活动能力,80%以上报告他们满意于无障碍改造。肢体残疾人活动改善明显。结论辅助器具适配能够提高残疾人的室内外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江苏省肢体残疾者社区康复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十五”期间,江苏省残疾人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等部门配合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体系和工作规划已基本明确。为了解和评估江苏省主要市、县“十五”期间肢体残疾康复工作现状:总结康复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为“十一五”江苏肢体残疾康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我们组织了这项调研.  相似文献   

7.
肢体残疾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配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清平  龙健 《现代康复》1998,2(4):290-291
本采用症状评量题表(SCL-90)对140例肢体残疾成年人和140例非残疾人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配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在总分和十个因子分均高于非残疾人.说明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残疾人。分年龄组比较.发现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按职业、婚姻分组比较可见婚姻和职业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轻抑郁、恐怖等不良情绪。按人格特征分型比较显示.性格外向、情绪稳定.心理健康水平高.各种不良症状得分低,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于2011年6~10月,对上海市宝山区长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社区的肢体残疾人进行了生活质量的调查,为今后制定社区肢体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干预措施提供相关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最能反映肢体残疾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指标。方法对肢体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要求受访残疾人从3个层次,27个日常生活活动项目中选择3个与自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为相关的项目。结果共发放调查表196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1862份。在所有肢体残疾人中,与个人卫生相关的如厕、个人清洁、洗澡3项共被选899次(16.1%);与健康相关的小区诊所看病和小区锻炼共被选570次(10.2%);与社交相关的聊天和打电话共被选500次(9.0%)。一级肢体残疾人主要选择进食、个人卫生、转移和娱乐,二级残疾人主要选择个人卫生和家务活动,三级残疾人主要选择个人卫生、社区活动和家务活动,四级残疾人主要选择社区活动和参与交流。结论个人卫生、健康状况以及社会参与是肢体残疾人最为关注的方面。随着残疾程度减轻,反映自理能力的主要功能活动从完成个人清洁增加至家务自理、参与社区活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吴清平  裴泓 《中国康复》1997,12(4):168-170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对140例20~60岁肢体残疾成年人和140例非残疾人进行了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状况的配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肢体残疾成年人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以及除居住关系和遇到困难时的求助方式两项外的8个方面的评分均低于非残疾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分年龄组比较,可见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青年组,且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到和非残疾人具有一致性。按相关因素分组比较,可见有职业、在婚、多人口家庭及性格外向可使残疾人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得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