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局部冲洗联合静脉滴注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9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TXA分成联合使用组(TXA局部冲洗联合静脉滴注)、局部使用组(TXA局部冲洗)和空白对照组(静脉和局部均不使用TXA),每组32例。比较三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值、血浆D-二聚体(D-D)值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Fromme手术视野质量评分及术后引流量,计算总失液量,评估TXA对手术失血量、术中视野评分及手术疗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6个月的随访。联合使用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液量、手术时间及手术视野评分均低于局部使用组,而局部使用组低于空白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术后血浆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组术后Hb值高于局部使用组,而局部使用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为72.9%,与局部使用组的70.5%及空白对照组的6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组患者置钉、减压时手术视野评分均明显低于局部使用组,而局部使用组低于空白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2周均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三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肺栓死、脑脊液漏、脑梗塞、癫痫等并发症。【结论】术中静脉联合局部使用TXA可降低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总体失血量,改善术中视野评分,减少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聚维酮碘擦洗宫腔联合抗生素对剖宫产术后氧化损伤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感染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抽签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给予聚维酮碘擦洗宫腔。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氧化损伤指标和炎症因子指标及术后产妇体温、需氧菌计数、感染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发热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肌红蛋白(MYo)、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水平均较术前增加,八廓环磷酰胺(TAC)水平较术前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MYo、IMA低于对照组,TA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增加,但观察组术后WBC、CRP、PCT、IL-6、IL-10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d、3d体温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7d体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3d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肠球菌及克雷伯菌计数较术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需氧菌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聚维酮碘擦洗宫腔联合抗生素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加快术后恢复,并减少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罗忠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157-6158
目的探讨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应用两种温度生理盐水作为灌注液对患者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 36例经皮肾镜取石术中患者随机分为加温组19例,常温组17例,加温组使用温箱加温到37℃的生理盐水,常温组使用室温22℃下放置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种方法患者术中和术后心率、体温变化及术中躁动和寒战发生率。结果加温组围手术期的心率的变化较平稳,术前、术中、术后无差异。常温组围手术期的心率波动明显,术前、术中、术后有差异(P〈0.05)。加温组围手术期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术前、术中、术后无差异。常温组围手术期的体温下降明显(P〈0.01)。加温组较常温组躁动和寒战的发生率少(P〈0.05)。结论使用加温至37℃的生理盐水作为灌注液可以有效维持患者围手术期的正常心率和体温,减少了躁动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妇产科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将妇产科手术中648例依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先后分为A、B、C3组,均使用头孢曲松钠4g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至术后3d,对比3组患者的术后痊愈情况。结果:A组与B组痊愈相当且优于C组,三组伤口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应用能降低术后感染率及并发症,且术前1~2d使用与术前2h使用抗生素效果无明显差异,建议术前2h使用,既可以提高抗生素疗效,又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单位肾肿瘤切除与根治性手术对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存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行保留单位肾肿瘤切除手术的34例肾细胞癌患者(观察组,n=34)和38例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患者(对照组,n=38)临床资料.对比其围术期指标(平均术程、切口直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3年无瘤生存率、复发率及转移率差异,记录其术前、术后24h、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血清肌酐(SCr)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受试者随访3年内存活质量差异.[结果]两组受试者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血清SCr检测水平及术后第2、3年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时血清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年KPS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影像复查结果显示,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复发率及转移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无胸膜、脾脏等脏器功能损伤,术后也无尿瘘、肾功能衰竭、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保留单位肾肿瘤切除术相较于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更利于保留肾癌患者肾功能,于其术后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否有效减少术后发生感染,为临床抗生素应用策略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介入病区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79例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次,对照组则不给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症状以及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发热、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的比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发生感染的有2例次,均为败血症,两组患者各有1例次。没有发生介入穿刺部位以及靶器官的感染。观察组介入治疗后的感染率为2.08%,对照组介入治疗后的感染率为2.27%,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介入治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术后感染的发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没有必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王丽  任明智  姜鹏 《医学临床研究》2022,(11):1683-168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下呼吸道定植菌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根据术前下呼吸道是否存在定植菌分为有气道定植菌组和无气道定植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比术后肺部感染和肺部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气道定植菌组、非气道定植菌组患者皮下气肿、肺栓塞、声音嘶哑、乳糜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气道定植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00%,高于无气道定植菌组的5.26%(P<0.05)。13例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中,共检出菌株23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病原菌总株数的56.52%、39.13%、4.35%。术后肺部感染者吸烟史占比、白细胞计数(WBC)、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侵入性操作占比、术前有气道定植菌占比均高于肺部未感染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侵入性操作、术前有气道定植菌均是NSCLC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OR=2.852、3.425,P<0.05)。【结论】NSCLC患者术前下呼吸道存在气道定植菌会增加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侵入性操作、术前有气道定植菌均是NSCLC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注意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8.
外科择期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择期手术(Ⅰ、Ⅱ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观察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肿、腹股沟疝手术)和Ⅱ类切口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应用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术前与术后使用抗生素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愈合良好,无肺炎髙热、腹腔或切口感染并发症;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送检的培养标本,无论是伤口分泌物还是胆汁,均无细菌生长。甲状腺肿手术患者,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股沟疝手术患者,术前一次性使用抗生素,术后无高热;胆囊切除术,术前一次性使用抗生素与术后连续使用抗生素,在体温上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科择期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Ⅰ类清洁切口不主张应用;易受污染切口,术前30min一次性静脉用药(头孢菌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山莨菪碱对膝下动脉阻塞病腔内成形术(PTA)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膝下动脉阻塞病Ⅱ期患者40例行PTA后,随机分为使用山莨菪碱治疗的山莨菪碱组和未使用山莨菪碱治疗的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 d、7 d、14 d、28 d测量患肢腋温踝温差和踝肱比(ABI)。结果术后两组患肢踝温均升高,腋温踝温差均减小,且山莨菪碱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P〈0.05);术后两组ABI均上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对于膝下动脉阻塞病患者PTA后的ABI无明显改善作用,但能明显提高患肢踝温。  相似文献   

10.
李红  李海燕 《医学临床研究》2022,(12):1819-1822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PCI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服用尼可地尔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尼可地尔)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比较术前及术后24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情况。【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CK-MB、cTnI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LVESD、LVEDD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A1c、FPG、2hPG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可改善微循环灌注,减轻心肌损伤,并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统计耳前瘘管患者术后复发率,并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耳前瘘管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80例耳前瘘管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侧别、术前是否合并感染等),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一步分析影响耳前瘘管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耳前瘘管患者术后24个月复发率为35.00%(28/80);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侧别、术前是否合并感染、术前是否切开引流、是否加压包扎、是否全层缝合、是否切除相邻软骨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术前感染病程>1年、术前切开引流次数>2次、使用亚甲蓝染色、手术时间>30 min占比均高于非复发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感染病程>1年(OR=4.297)、术前切开引流次数>2次(OR=4.250)、亚甲蓝染色(OR=3.378)、手术时间>30 min(OR=2.662)是耳前瘘管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耳前瘘管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前感染病程>1年、术前切开引流次数>2次、使用亚甲蓝染色、手术时间>30 min等可能增加术后复发风险,因此临床应针对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降低耳前瘘管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及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行PCI术治疗的124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法舒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术前、术后1周,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血清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细胞凋亡因子[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半胱氨酸天冬酶-3(Caspase-3)]。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LVEDD、LVESD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VEF、FS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CK-MB、cTnT、H-FAB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Fas、sTRAIL、Caspase-3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6.45%(4/62),低于对照组的19.35%(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3,P=0.032<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情况,抑制心室重构及细胞凋亡,降低MACE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内引流的疗效是否优于非引流患者。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69例因骨性关节炎需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根据置换后是否放置引流将患者分为非引流组(34例)和引流组(35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1 d、6 d失血量;术前及术后2d、4d、6d患肢周径;术前及术后6d膝关节活动度;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术后1d、6d血液丢失量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非引流组中有1例患者(3.3%)需要输血,在引流组有4例患者需要输血(13.3%)。2组膝关节周径在术前及术后2 d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4 d及术后6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在术前和术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口愈合非引流组(2.47±0.83)d明显早于引流组(3.51±0.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关节内引流不会增加逆向感染的风险但也没有明显的优势,不引流能加快伤口的愈合,因此笔者推荐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予引流。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80-2081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58例,按食道癌发生的不同部位分为上段组7例、中段组28例及下段组23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状态。结果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肺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但三组间术前、术后1个月肺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分食道癌患者行根治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下降,但不同部位食道癌对肺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本院泌尿外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9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对98例患者的术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及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8例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6.33%;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在年龄、是否合并有糖尿病、术前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是否因尿潴留行导尿术、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是否膀胱冲洗等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有糖尿病、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5d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术后尿路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针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需采取相应预防对策,以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促进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16.
钱军  许亮  陈志伟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7):1297-1299
【目的】分析术前B超检查以及术前抗生素使用对于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意义。【方法】分析本院5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情况,观察术前通过B超进行预测手术难度,以及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这两类处理方法对于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通过B超预测手术困难的279例患者中,253例术中确立为手术困难。510例患者中,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感染低危患者270例,其中175例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处理,与95例术前未使用抗生素患者比较,术后切口与腹腔感染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B超检查,对于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处理对于预防感染低危患者术后感染类并发症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4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纳入研究,统计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肿瘤分布部位,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将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牙结石情况、手术方式、术中是否使用抗生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置管时长、住院时长、术后放置引流管情况及转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长考虑为可能影响术后术区感染的因素,对比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发现可能相关的因素(P0.05)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舌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最高,其次为颊癌、唇癌、牙龈癌,而腭癌无感染发生,P 0.05。通过对比非感染组和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术前牙周结石Ⅲ度、术式Ⅲ(扩大切除+颈淋巴结清扫+皮瓣修复术)、术中使用抗生素、置管时间≤24h、住院时间18d、术后放置引流管的百分率均较非感染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转入ICU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导致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牙周结石Ⅲ度(OR=7.149,P=0.014)、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OR=0.059,P=0.034)、术式Ⅲ(OR=4.135,P=0.024)、住院时间18d(OR=24.845,P=0.009)。结论研究发现术前牙周结石Ⅲ度、术前血清白蛋白值≤35g/L、术式Ⅲ、住院时间18d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感染多发生在舌癌患者中,应针对具备上述特征的患者重点预防术后术区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7年7月我院肝胆外科70例行P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38例和未感染组32例,观察感染组患者感染发生部位分布及细菌培养类型,收集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等一般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D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腹腔、呼吸道、切口、泌尿系统和深静脉导管,引起患者感染的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组患者在术前TB、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后白蛋白、术后胰瘘及术后胃排空延迟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高TB、糖尿病、术后低白蛋白、术后胰瘘等为PD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高胆红素血症、术前糖尿病、术后低白蛋白、术后胰瘘等是PD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术期根据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规范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腾素预防宫腔镜检查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行宫腔镜检查患者1 22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98例于宫腔镜检查术后口服黄藤素片,对照组527例术后口服头孢拉定+替硝唑,比较2组术后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0.57%,对照组为0.9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0.29%)低于对照组(2.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藤素可有效预防宫腔镜检查术后感染,且药物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明确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患者术前不常规行阴道消毒的效果。方法选择于某医院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术前阴道消毒准备,观察组仅在手术前30 min行阴道消毒,对2组患者的消毒效果、术后感染、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阴道清洁度≥Ⅱ度、术后14 d内阴道残端感染及术后14 d腹部切口感染、术后48 h及14 d的体温、WBC、CRP及ESR等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术前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患者术前不常规行阴道消毒,未增加术后感染发生,降低了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