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丘脑出血患者不仅具有一般脑出血的基本特点,还出现多种症状及功能障碍,表现复杂多样,而CT,MRI对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丘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特点,为临床诊断和康复提供依据。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分析。地点和对象: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丘脑出血患者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48~74岁,平均61.8岁。方法:由所有作者收集资料,并对66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或MRI进行分析。结果:丘脑综合征31例,丘脑特殊症状群,如双眼凝视鼻尖34例,丘脑性失语16例,丘脑手8例,丘脑痛4例。结论:丘脑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可表现为丘脑综合征,也可表现为丘脑的特殊症状群,这些特殊症状群对临床诊断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学特点。方法:对1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史和临床表现以心脑血管症状为主;CT或MRI检查:单侧或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8例,枕叶梗死6例,颞叶梗死7例,中脑梗死8例,小脑梗死7例。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以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结合CT或MRI的特点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与预后。方法:对34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丘脑出血患者多为高血压丘脑出血,少量而局限的丘脑出血预后好、量大且破入脑室的预后差。结论:高龄和高血压是丘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丘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预后与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发性丘脑出血(简称SHOT)的CT、临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9例做头颅CT平扫结合临床及治疗追踪而确诊本病,其中8例行CT追踪观察。结果:(1)本组病人中以老年人多见,60岁以上占73.6%,且多数有高血压病史(78.9%)。(2)眼球运动障碍是丘脑出血重要临床表现。(3)CT平扫能做出本病的定位、定性、定量及范围诊断,本病的CT表现可分成4型,并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结论:CT的分型有助于估计病情和预后以及疗效监测,因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cutemutifocalcerebralhemorrhage,AMCH)病例的系统分析,探讨其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7例AMCH患者的病因、CT影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本病的病因组成、病灶分布特点。结果:1例患者为弥漫性全脑多发脑出血病灶,余26例出血灶57个。出血病灶为基底节区29个。丘脑10个,其他分布于脑叶、小脑、外囊、脑干。病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性AMCH最多.其他病因包括脑淀粉样血管病、抗凝治疗、血液病。意识障碍21例,双侧肢体瘫痪22例。结论:AMCH的发病机制多样.高血压动脉硬化可能是本病最常见的病因。常见出血部位是基底节区,其次是丘脑。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及双侧肢体症状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检查资料。结果 78例患者中,小脑出血9例,脑干出血12例,丘脑出血2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30例;不同部位和时期的脑出血在CT扫描检查时表现不同。CT能准确诊断脑出血,并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是目前临床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急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的诊断与MRI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MRI特点。方法:对9例急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及其病因诊断等资料进行分析: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26~80岁。首发表现为嗜睡2例,呼之不应、少言寡语1例,头晕、视物旋转2例,记忆力减退4例。临床诊断为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时昏迷5例,嗜睡1例,木僵样状态1例,记忆力下降2例。伴发异常眼征的4例,发热及脑膜刺激征1例。9例均在拟诊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时2d内行颅脑MRI检查,包括T1W、T2W与Flair成像,检查距首发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时间为3h~15d。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例,可逆性缺氧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综合征1例,不典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例,单纯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梗死3例,韦尼克脑病2例。MRI检查显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双侧旁正中丘脑伴发枕叶、颞叶及小脑半球、中脑损害;韦尼克脑病主要表现为双侧旁正中丘脑伴有尾状核头部、第Ⅳ脑室底、第Ⅲ脑室与中脑导水管周围脑组织对称性损害,其余病例仅表现为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随访结果显示:2例死亡,1例意识程度严重低下,2例神经系统缺损症候部分好转,另4例分别在治疗2周~1年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颅脑MRI随访显示2例韦尼克脑病和1例可逆性缺氧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综合征患者旁正中丘脑异常信号为可逆性,其余4例均为不可逆性损害。结论:急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临床表现复杂,以脑血管疾病与代谢性疾患多见,MRI检查具有较大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丘脑出血的CT表现与分型以及其临床特点和预后。材料与方法:对75例丘脑出血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64例进行追踪随访观察。结果:丘脑出血CT表现为丘脑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带环绕。按出血范围和大小分三型,Ⅰ型局限型,Ⅱ型混合型,Ⅲ型扩展型。其中Ⅱ型最常见,Ⅲ型血肿破入脑室者致残率、死亡率最高。结论:高血压丘脑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较多,致死率较高。CT和MR影像学诊断检查可以明确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9~2006年收治脑出血发生迟发性脑水肿的1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52~70岁。均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表现头痛、呕吐、肢体无力、头颅CT示脑出血,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1]。出血量在30~60 ml。其中脑叶出血2例,基底节出血8例,丘脑出血2例。均于发病2周后出症状突然加重,9例出现昏迷,2例肢体瘫痪加重,1例头痛加重,复查CT均排除再出血,均表现为水肿体积加大,中线结构移位。1.2应用脱水药情况本组中有5例在治疗2周时将甘露醇减量每日125 ml。1例在第2周一次将甘油果糖、速尿、白蛋白全部停用。3例每8 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胼胝体出血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s例经头颅CT及MRI扫描证实的胼胝体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胼胝体出血占同期脑出血住院病人的1.2%.病因多为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结论:胼胝体出血极易破入蛛网膜下腔和脑室.临床上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青.应尽可能行头颅CT及MRI检查.并尽可能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重点讨论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特点,旨在提高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报告86例,男性54例,女性32例,年龄52-87岁,平均75岁,临床表现及症状多数病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眼底动脉硬化或老年性痴呆,特征为进行性智力减退,不同程度偏瘫,失语,头晕,眼花,恶心,手足麻木等。结合临床及CT特点对照分析。结果:本病常见于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大而发病率逐渐增高,CT特点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半卵园中心白质中呈对称性低密度影。病灶边缘模糊不规则,两侧脑室扩大,脑沟,脑池增宽,增深,脑白质CT值降低,可伴发腔隙性脑梗塞或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熟悉掌握本病的临床及CT特点,对提高本病的CT诊断准确率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丘脑出血临床与CT分析(10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CT应用于临床以来,丘脑出血迅速获得诊断,而且可以准确地了解出血大小和范围,为临床提供有力佐证,现将我院自1988年以来经CT确诊的109例丘脑血肿分析讨论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9例,男性65例,女性44例,男女比例为148:l。年龄从45一94岁,平均62.3岁,其中50岁以下8例,51~60岁46例,61~70岁38例,71~80岁12例,81岁以上5例,以引~SO岁为丘脑出血的好发年令。1·2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大部分为急性起病,症状与体征轻重不一,头痛头晕81例,视物模糊24例,失语17例,昏迷及意识障碍64例,神志清醒45例,呕吐48例,…  相似文献   

13.
夏凯 《临床医学》1998,18(9):5-6
自发性小脑出血在脑出血中的发病率低,而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小脑出血患者得到了早期诊断和治疗,死亡率及致残率明显降低。本文收集经头颅CT证实的自发性小脑出血26例患者,对其临床、CT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47~86岁,平均66.2岁。60岁以上19例,占73.1%。明确高血压病史13例,贫血1例,眼底动脉硬化而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继续出血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影响因素,临床表现,防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了54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13.11%。继续出血多数发生在24小时以内(66.67%)。继续出血与血肿形态、出血部位、血压急剧增高、不当或过频搬动有关。结论:脑出血继续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与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41例桥脑出血患的临床CT、MRI改变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果:发现多灶性出血、出血量>5ml以上、症状重死亡率达100%、出血灶单一、出血量<2.5ml、症状轻死亡率为25%。两差异显(P<0.05)。结论:桥脑出血部位,出血灶的多少,出血量及临床表现的程度是影响患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笔者经治的169例脑血管病的诊断问题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69例病人均在发病后5天内作了头部CT检查。其中脑出血58例,脑梗塞111例。本组169例病入男112例、女57例,年龄23~80岁,169例中风病人入院时查体均有偏瘫体征。结果58例脑出血病人CT都发现了高密度病灶,其中有4例曾疑诊脑梗塞(因临床表现很轻巨腰穿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CT所见.脑出血58例中亮校出血40例,脑叶出血8例,丘脑出血7例,脑干出血3例。111例脑梗塞病人有5例经2-3次CT无异常所见。100例心电图检查有42例属不正常心电图。讨论由于CT及磁共振成象(MRI)相…  相似文献   

17.
丘脑出血的临床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脑出血在高血压脑中风病例中占有较大比例。我院自1993年3月份以来,经CT扫描证实的高血压颅内出血453例中丘脑出血有73例。约占16%。为了提高对丘脑出血的临床及CT表现的认识,对上述病例作报导分析如下:1一还资料男43例,女30例;年龄48~79岁,平均62.4岁,临床表现。意识障碍22/73,感觉运动障碍44/73,颈项但直12/73,头痛呕吐38/73,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纯16/73。首次扫描时间:发病后2~36h。全部病例均采用内科治疗。预后随防:完全康复35例,留有后遗症25例,死亡13例。CT装置为CT-MAX320型,矩阵为320X3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5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首发症状常为眩晕或意识障碍,可合并有眼球运动障碍,运动障碍,瞳孔异常等。影像学特征为病灶多发,幕上幕下同时出现,以小脑、丘脑、枕叶、中脑梗死多见。该病预后差。结论: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MRI优于CT,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神经系统疾病讲座: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外伤性出血。绝大多数脑出血位于大脑半球 (壳核、丘脑及脑叶等 ) ,小脑和脑干的出血比较少见。脑出血的病因最常见者为高血压 ,其次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动 -静脉畸形等。1 脑出血的诊断1 .1 临床表现1 .1 .1 一般特点 :脑出血多见于 50~ 70岁的高血压病病人 ,冬春两季发病较多 ,多数在活动中起病 ,神经系统缺陷症状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表现最突出。1 .1 .2 全脑症状 :意识障碍 (50 %~ 90 % )、颅内高压症状群 ,包括头痛、呕吐、库欣反应、脑脊液压力增高和脑疝形成等 ,部分病例可出现视乳头水肿 ,大约 1 …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与核磁共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 2 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的临床与MRI表现。结果TOBS多为卒中样起病 ,以中脑、丘脑、小脑缺血症状为常见临床表现 ,而病灶在MRI上表现为小脑、丘脑最多 ,中脑次之 ,病灶多为双侧对称。TOBS为一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脑血管病 ,MRI对确诊该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