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9例心电图异常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UCG)、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5例患者中UCG示正常,而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全部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论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诊断301例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结果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58例,占19.27%;男多于女(4:1);年龄集中在中老年;多表现为室间隔心尖段和乳头肌水平以下左室游离壁肥厚,仅有5例表现乳头肌水平以下右室游离壁肥厚;左房扩大38例;二尖瓣返流33例,主动脉瓣返流21例,大部分为轻度返流;左室收缩功能正常,38例表现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结论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AHCM简便、客观及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一家5人中4人左室后壁肥厚型心肌病,探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我院2004年10月~2005年8月收治的1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对其中2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进行临床及辅助资料分析。结果结合2例患者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明确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对指导治疗及预后起一定的作用。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容易误诊及漏诊。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其辅助检查可以诊断此疾病,尤其冠脉造影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更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5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本院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入院确诊时、对照组体检时,均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两组左室心尖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房径变化,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左室心尖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房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左心室造影对诊断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等检查方法诊断21例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结果 21例心电图均显示相应导联的T波倒置,但只有8例患者达到对称深倒的标准;超声心动图只检出其中的9例患者符合局部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造影检出人武部病例的局部心肌肥厚,18例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诊断为心室中部肥厚型心肌病,其中心尖肥厚型有11例呈左心室:黑桃“样改变。冠状动脉造影全部病例大致正常。结论 左心室造影在诊断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中有重要价值,可明显提高该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二维彩色多普勒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21例缺血性心肌病和3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室壁局限性变薄及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主动脉瓣区退行性变是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特征。扩张型心肌病则表现为室壁弥漫性变薄运动弥漫性减弱,右房室扩大,多瓣膜反流,与前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超结合患者病史是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进行鉴别的简便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巧  李婷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0):1839-1841+1848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影像特征,探讨其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来我院经心电图检查疑似HCM患者58例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根据其分型分为梗阻型组(n=32)与非梗阻型组(n=26),比较两组超声检查指标。结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全部为HCM,其中梗阻性HCM 32例,非梗阻性HCM 26例,其中室间隔HCM 47例、弥漫性HCM 5例、心室中部HCM 2例及心尖HCM 4例;非对称性55例,对称性3例;同时显示左室后壁增厚20例;左室流出道(LVOT)狭窄26例;收缩期前向运动(SAM)阳性10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缩小者7例,扩张者2例,皆合并房颤;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梗阻组LVOT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疾病类型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及其远期改变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观察和回顾分析46例肥厚型心肌病,其中《例最长超声检查间隔时间8~10年,前后对照分析其心肌结构超声特征,发现典型的肥厚型心肌病经过长期病程后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改变表现为肥厚的心肌厚度减小,室间隔厚度平均下降0.43cm,心腔扩张,心肌收缩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MRI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RI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对照研究李坤成,程克正,庞志显本文收集经临床资料及多种影像学检查包括MRI扫描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HCM)者61例,其中41例15天内行超声心动图(ECG)检查,对比分析MRI与ECG结果,评价二者诊断HCM各自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患者进行研究,以磁共振成像作为金标准诊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0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70例。计算分析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灵敏性和特异度等指标。结果综合分析超声心动结合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超声心动和心电图三种诊断方法对于诊肥厚型心肌病的灵敏度未见差别,其灵敏度分别为96.00%、96.00%和94.00%;特异度以心电图诊断方式的最低,超声心动结合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诊断特异度最高。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诊断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中灵敏度最高。特异度比较结果提示,心电图诊断的特异度最低。而在诊断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中,超声心动结合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诊断灵敏度高。三种诊断方法无论在诊断梗阻与非梗阻性的肥厚型心肌病中,均可见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的差别,综合分析中表现出心电图诊断的水平低于其他两种方式。结论传统心电图诊断的水平低于其他两种方式的特点,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看到心脏的各组织,可通过测量数据,以利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问世给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作者对我院CDE诊断并经临床证实的HCM 36例进行简要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36例系1996年12月至1998年12月间,于我院行CDE检查并确诊为HCM者,男性25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为2.3∶1,年龄19-80岁,平均50.5岁。  相似文献   

13.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超声心动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超声心动图的关系,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意识。方法:对23例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的心电图均有ST-T的异常表现,8例间隔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Ⅱ、Ⅲ、aVF病理性Q波及ST段抬高;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Ⅰ、aVL、V2-V6导联巨大倒置T波;9例普遍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V4-V6、导联T波倒置或伴有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其改变范围小。结论:重视心电图的改变特点并与心脏超声相结合可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1976年由日本学者Yamaguchi等首次报道。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常不伴左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临床上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为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对一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同时进行了超声心动图、磁共振(MRI)、冠状动脉造影(SCA)及心肌活检(MB)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4年10月至1999年5月,我院超声心动图室共检出肥厚型…  相似文献   

15.
肥厚型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苏女 《临床医学》2006,26(12):3-4
目的观察肥厚型与扩张型心肌病病例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对9例肥厚型心肌病与19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77.8%心电图出现异常,以ST—T改变发生率最高(6例,67%),左心室肥大次之(5例,56%),传导障碍(3例,33%),有1例V3-V5导联出现巨大倒置T波(11%)。扩张型心肌病组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电图改变,ST—T改变发生率(12例,63%)与肥厚型大致相等,P波改变(12例,63%)、传导障碍(9例,47%)、心房颤动(4例,21%)、室性心动过速(3例,16%)发生率均较肥厚型高,左心室肥大较肥厚型低(37%)。结论肥厚型与扩张型心肌病均可引起多种类型心电图改变,重视临床及心电图变化,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断能力。方法:系统分析24例病人的病史,症状,心电图及其影像学特点。结果:5例有阳性家族史、13例以胸痛为主要表现,24例心电图异常、10例超声心动图改变、14例左室造影确诊,结论:重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检查,综合系统分析是得出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和心室内腔变小为特征的心肌病变。按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又分为肥厚梗阻性和肥厚非梗阻性心肌病。随着心脏超声和核磁共振检查的普及,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率逐年提高,由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很少具有正常心电图,故在行心脏超声、核磁共振或心导管等检查之前,依据其心电图改变而误诊为其他类型的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炎等)者亦不少见,故本文着重对其心电图的表现及特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ECG)检查结果,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对HOCM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其对HOCM针对性治疗措施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正常人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肥厚的部位及其比值和收缩期增厚率;左室流出道(LVOT)狭窄及压力阶差测定,并观察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移征(SAM征)、EF斜率.ECG按"黄氏"标准判断.结果①HOCM室间隔(IVS)肥厚情况:中段及基底段肥厚34例、全部肥厚12例、单纯基底部肥厚7例;IVS厚度为16~45mm,IVS/LVPW〉1.5(平均2.1).②32例(60.4%)LVOT变窄(〈10mm),CDFI示五彩镶嵌血流通过,可见SAM征及EF斜率明显降低,压力阶差△P〉30 mmHg,△P〉5 mmHg 21例(34%).对照组△P〈5 mmHg.③ECG表现:异常Q波、左室肥厚、左室高电压、心肌缺血43例(81.1%)、心律失常10例(18.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ECG检查对HOCM的诊断有特异性,有助于提高HOCM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并对预防、治疗HOCM所致的猝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同时应用心肌超声造影观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灌注改变,并探讨局部心肌收缩功能与灌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组(17名)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各节段二维应变值。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随机进行心肌超声造影检查后对3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20例愿意行造影检查者行心肌超声造影检查,测量系统自动给出心肌造影强度定量分析拟合指数函数Y=A(1-e-Kt)中的A值、K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的总体纵向应变值、总体圆周应变值和总体径向应变值(23.48±1.86,24.22±3.95,41.05±10.28)均较健康对照组(15.76±3.63,20.03±4.24,30.83±11.28)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5、-3.167、-2.913,P均<0.01);总体圆周应变绝对值和A值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610,t=3.079,P<0.01);总体纵向应变绝对值与K值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69,t=-2.252,P<0.05);总体圆周应变绝对值与K值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550,t=-2.632,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减低与灌注损伤有关,心肌超声造影检查是研究和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心肌淀粉样变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肌淀粉样变在临床上较少见,其超声心动图表现与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类似,故易被误诊.本文分析3例心肌淀粉样变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