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颈部64层螺旋CT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在颈部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将90例接受颈部CT检查患者随机平均分成3组:固定管电流组,ATCM1组(噪声指数NI=8)和ATCM2组(NI=10),采用5分法评价图像诊断质量,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mA及客观噪声水平。结果图像质量:上颈部ATCM组噪声高于固定组(P<0.05),但所有检查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辐射剂量:与固定管电流技术(13.4mGy)相比,管电流调制技术组CTDIvol明显降低[(9.39±2.30)mGy,(8.71±2.59)mGy,P值均<0.05]。结论与固定管电流技术相比,ATCM技术能显著降低颈部CT的辐射剂量,同时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并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宝石CT(GE Discovery CT HD750)进行胸部扫描,探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行宝石CT胸部平扫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其中A组为对照组,B、C组为实验组),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噪声指数(NI)分别预设为12Hu,18Hu,24Hu.采用FBP算法和不同权重的ASIR算法(10%~90%)进行图像重建.分别由3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记录三组患者接受X线辐射的剂量参数,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并对三组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A、B、C三组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三组有效剂量(ED)分别为(4.32±1.50)mSv,(1.92±0.68)mSv和(1.07±0.38)mSv.B组ED比A组降低55.56%(P<0.01);C组比B组降低44.27%(P<0.05),比A组降低75.23%(P<0.01).结论使用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胸部CT扫描,可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非心率控制低剂量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94例患者进行双源CT非心率控制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利用双盲法以5分法评定系统对冠状动脉15支分支血管的成像质量,图像质量≥3分认为可满足影像学评价要求;分析平均心率、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评估2名医师评价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并计算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结果扫描期间94例患者的平均心率为(87.24±13.76)次/分。共1410段冠状动脉节段纳入分析,其中1334段(94.61%)可满足影像学评价要求,76段(5.39%)不能满足要求。94例患者平均冠状动脉得分为(4.25±0.93)分,图像质量与心率(r=-0.17,P=0.11)及心率变化(r=0.10,P=0.32)均无相关性,2名评价者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0,P<0.001),CTDIvol均值为(11.84±1.76)mGy,平均ED为(2.19±0.45)mSv。结论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无需控制心率而得到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冠状动脉图像,且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探讨成人颅脑CT检查的低剂量扫描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适于成人颅脑CT检查的适当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将500名健康成人随机分成5组,运用16层螺旋CT机行颅脑非螺旋扫描,其中第1组采用常规剂量(120kV,颅底部240mAs、颅顶部200mAs)扫描,第2~5组分别采用低剂量(120kV,200、160、100、80mAs)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5分制独立对各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评定结果的一致性,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评估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评分的关系;记录各单次加权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值,计算第2~5组的CTDIvol及DLP值相对第1组下降的比例。结果两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好(K=0.860,P=0.017)。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呈正相关(r=0.512,P<0.01),图像质量优良者(评分>3分)在各第2~4组中所占比例达95%~98%,与第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5组CTDIvol、DLP较第1组分别降低15.79%、32.59%、57.89%、66.40%和20.68%、36.50%、60.40%、68.23%,各组DLP值与第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第5组图像质量明显下降,评分>3分的图像仅占69%,与第1组比较图像质量降低(P<0.01)。结论管电流采用100mAs时,低剂量CT扫描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对观察成人颅脑解剖结构和诊断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宝石CT应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并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降低下肢动脉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对行下肢CTA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使用固定管电流200mA扫描,滤过反投影(FBP)重建;B组使用自动管电流扫描,噪声指数(NI)设为12HU,ASIR重建,ASIR权重为40%。记录两组受检者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并由三位放射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CTDI、DLP和图像质量评分进行2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A、B两组CTDI分别为(13.52±2.53)mSv和(4.18±1.10)mSv,DLP分别为(1954.39±128.41)mGy.cm和(613.25±39.93)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65±0.75)分和(3.52±0.6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均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在宝石CT下肢动脉CTA检查中,应用ASIR技术,同时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94名常规体检人员分为两组:A组45名,扫描方案为固定噪声指数(NI)为14,应用ATCM技术自动调节管电流(20~200 mA);B组49名,扫描方案为固定管电流40 mAs.两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肺尖、中肺、下肺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IQS),测量图像标准差(SD)值,记录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尖、中肺、下肺SD值:A组为13.62±2.07、11.70±0.85、11.89±1.26,B组为17.20±2.66、11.29±2.32、12.82±2.49;IQS:A组为1.82±0.36、1.58±0.38、1.66±0.34,B组为2.30±0.47、1.67±0.42、1.74±0.48.在肺尖,A组的SD值和IQS低于B组(P<0.05).A、B两组CTDIw比较:受检者体质量指数(BMI)≤27 kg/m2时,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27 kg/m2时,A组高于B组(P<0.05).结论 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应用ATCM技术可在更大的密度衰减范围和体质量较大的人群中得到更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应用低管电压结合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固定噪声指数(SD)进行门静脉成像,评价其对图像质量影响及降低辐射剂量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119例腹部CT检查者随机分A、B两组。采用管电流调制扫描技术,分别采用100KV(A组)、120KV (B组)行腹部CT检查,2组预设SD均为7.5,记录2组患者门静脉期毫安秒(mAs)、扫描时间(s)、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 DLP)。测量肝脏、脾脏、门静脉CT值,由两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评估。结果:2组图像客观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图像密度评分A组5分56例,4分3例,B组5分46例,4分10例,3分4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扫描时间、CTDIvol、D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KV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固定SD值时所获门静脉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同时辐射剂量无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青年患者骶髂关节CT图像噪声和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 750HD)对30例青年患者行骶髂关节CT螺旋扫描。分别采用传统滤过反投影法(FBP组)和ASIR算法对原始投影数据进行重建,后者以10%为间隔在10%~100%间重建10组图像(ASIR组)。比较不同重建图像在同一层面的图像标准差(SD值)及平均CT值,并计算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Likert 5分制评估图像质量,通过Kappa方法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对FBP图像和10组ASIR图像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对图像噪声和ASIR取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客观分析:①10%~100%ASIR图像的SD值小于FBP组(P<0.05),对应图像的SD值分别降低5.79%、11.44%、16.92%、21.78%、26.85%、32.12%、37.45%、40.32%、43.89%、47.27%;而图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30%~100%ASIR各组图像SNR值高于FBP组(P均<0.05);③40%~100%ASIR各组图像CNR值高于FBP组(P均<0.05);④40%、50%、60%ASIR各组间SD值、SNR值及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图像噪声与ASIR百分比呈负相关(r=-0.613,P<0.05)。主观分析:①图像评定结果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中等(Kappa=0.483);②30%~70%ASIR图像评分值高于FBP组(P<0.05),其中40%、50%、60%ASIR图像评分较高。结论与FBP相比,ASIR技术可降低青年骶髂关节CT噪声,有效改善图像质量;ASIR取值为40%~60%时可获得最佳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低管电压结合自适应统计性迭代算法对腹部CT平扫图像的影响.方法:77例BMI<22 kg/m2的腹部CT平扫患者采用管电压80 kVp、自动管电流(噪声指数14)、50%ASIR重建,为实验组;56例BMI<22 kg/m2的腹部平扫CT患者采用管电压120 kVp、自动管电流(噪声指数10)、FBP重建,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图像肝脏和脾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CT剂量指数,两名高年资诊断医师采用盲法对两组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两名医师的一致性评估采用Kappa检验.结果:实验组肝脏和脾脏的噪声分别为(14.99±1.95)HU、(14.62±2.17)HU,SNR分别为3.76±0.65、4.07±0.71,CNR分别为2.37±0.61、7.32±0.55,CT剂量指数(CTDIw)为(6.89±0.39)mGy,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4.50±0.51;对照组肝脏和脾脏的噪声分别为(27.1±6.42)HU、(27.11±6.4)HU,SNR分别为2.39±0.99、2.14±0.69,CNR分别为3.07±0.50、6.19±0.39,CTDIVOL为(ll.03±6.44)mGy,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4.21±0.46.独立样本t检验中肝脏和脾脏的CN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0.67、1.61,P值为0.51、0.11);两组图像肝脏噪声、脾脏的噪声、肝脏的SNR、脾脏的SNR、CT剂量指数、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68、11.18、9.52、12.57、10.02、3.51,P值均<0.05).结论:在腹部CT平扫中针对BMI<22 kg/m2的患者采用低管电压结合自适应统计性迭代算法,不但可以降低辐射剂量,而且还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对重症肺部感染的患儿进行胸部扫描,探寻儿童胸部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26例临床治疗前后需进行胸部CT检查对比的重症肺部感染的患儿(中位年龄3.2岁),治疗前(对照组)应用常规固定管电流技术:120~200 mA,治疗后(试验组)应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预设噪声指数根据年龄段设置范围为8~12 HU.分别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进行评估,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的CTDIvol分别为(7.13±1.55)mGy和(2.59±1.06)mGy,试验组CTDIvol比对照组降低了63.60%.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图像诊断接受率评分分别为3.18和4.60,所有图像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观察者间的评估具有一致性.结论 在获得稳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儿童胸部64排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扫描可有效减低射线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噪声指数指导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肺结核患者CT复查中降低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CATPHAN500模体测试,采用噪声指数10~27,每次增加1进行图像采集,共采集18组,图像采集分别用肺和标准算法重建,获得噪声指数与高对比分辨率的关系。初诊患者采用常规剂量(噪声指数10)扫描,诊断为肺结核后复查时采用低剂量(噪声指数17)扫描,记录扫描中自动生成的受检者X线剂量参数,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采用5分制双盲法对图像作量化评价,测量升主动脉的SD值。结果模体测试,高对比分辨率在噪声指数〈19时,7LP/cm线对数均能清晰显示。初诊和复查时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初诊及复查图像升主动脉SD值分别为(8.52±1.30)Hu、(13.90±2.3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时图像噪声大于初查睦。CTDIvol、DPL初诊时分别为(9.87±2.23)mGy、(333.79±73.24)mGy.cm,复查时分别为(4.15±1.96)mGy、(139.91±63.86)mGy.cm,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指数指导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用于肺结核CT复查,图像质量符合要求,且可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胸部CT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在健康人群中进行肺结节筛查的价值。方法对300例健康体检者肺部CT扫描进行分析,比较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筛查肺结节的图像质量、检出率和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05),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常规剂量组150例检出肺结节22例34个,病理证实早期肺癌2例;低剂量组150例检出肺结节19例30个,病理证实早期肺癌1例,两者在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P>0.05)。而辐射剂量方面,常规剂量组的剂量长度乘积、平均有效管球剂量、总管球剂量和放射容积剂量指数分别为(492.64±43.96)mGy·cm、(110.22±9.76)mAs 、(3110.36±143.34)mAs和(9.53±2.63)mGy,低剂量组分别为(153.22±18.45)mGy·cm、(42.58±3.43)mAs 、(978.45±40.87)mAs和(3.53±1.73)mGy,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78、6.52、10.44、8.16,P均<0.05)。结论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显示及检出与常规剂量相同,辐射剂量更小,更适合健康群体中肺结节的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优化一站式全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A扫描方案。方法 对45例受检者行一站式全脑CTP联合CTA,共进行22期相扫描,并采用3种扫描方案,选取第10期相灌注图像重建CTA图像,其中A组为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及低噪声指数(噪声指数=2),B组为管电流325 mA,C组为ATCM及稍低噪声指数(噪声指数=2.5);3组其余各期相均采用ATCM技术且噪声指数设定为8;3组扫描方案的管电压均为100 kV。记录辐射剂量相关参数,比较CTA、CTP图像的噪声(SD)、SNR、CNR及不同部位脑实质各灌注参数值及CTA、CTP图像的主观评分。结果 3组有效剂量(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ED明显高于B、C组(P=0.043、0.001);3组CTA图像噪声、SNR、CNR及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0.545、0.575、0.900),CTP图像相应部位图像噪声、SNR、各灌注参数值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ATCM技术一站式全脑CTP联合CTA检查可通过适当增加噪声指数减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下不同的X线剂量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GE Discovery HD750 CT机对肺野内含9个直径为5、10、12 mm的磨玻璃密度结节(GGN)的胸部仿真体模进行扫描。采用ATCM技术,设置管电压为80、100及120 kVp,在每个管电压条件下分别应用5个预设噪声指数(NI)级别(10、20、30、40及50)扫描体模,共得到15组图像;计算每组图像的平均管电流,记录每组图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测量并比较图像的客观噪声,并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GGN进行主观评分,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3种管电压下的平均管电流值均随着预设NI的增加而减低。相同预设NI、不同管电压下图像的客观噪声及X线剂量基本一致。相同预设NI、不同管电压下GGN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中等或较好(Kappa>0.4)。结论 应用ATCM技术,相同预设NI下管电压的变化对X线剂量和图像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影响;预设NI为50时,可检出肺尖部直径为5 mm的GGN。  相似文献   

15.
64排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低电压扫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100kV)扫描在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将55名临床需要做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其中男37例,女18例,平均54岁)按随机分配原则编入A、B两组(A组27例,B组28例),分别采用管电压100及120kV,管电流均采用150mAs.比较两组的CT图像质量(包括动脉平均强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与传统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比较,评价管电压100kV下双源CT(dual.sourceCT,DSCT)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inogramAffirmedkerativeReconstruction,SAFIRE)在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处于超重患者(男性:25kg/m2≤BMI〈30kg/m2;女性:24kg/rn2≤BMI〈29kg/m2)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按扫描,管电压随机分成A组(120kV)、B组(100kV),采用FBP重建,对B组采用SAFIRE重建得到C组图像。对三组的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图像质量分别为(3.51±0.70)分、(3.49±0.33)分和(3.55±0.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或C组)两组问平均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平均CT值最低。B组与A组(或c组)两组间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且A组较高。A、C两组间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或C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或C组)较A组辐射剂量下降约34%。结论对于超重患者,采用100kV管电压结合SAFIRE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可改善图像质量,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双模型迭代重建算法(iDose4)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应用iDose4降低扫描剂量的潜力。方法:应用256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iCT),在120 kV管电压条件下分别采用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 mAs条件下扫描Catphan模体,采用FBP和iDose4 1-6重建横断图像,以200 mAs FBP重建图像作为参照,分析扫描条件、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以及低对比度分辨力),并分析图像质量与扫描剂量的关系。结果:iDose4与FBP重建图像CT值有高度的一致性(P〉0.05);iDose4级别1-6重建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图像噪声(9.46%-43.30%);在管电流降低至初始值40%-50%时(80-100 mAs),iDose4级别6重建图像与200 mAs FBP重建图像其图像噪声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电流降低至初始值50%-60%情况下(100-120 mAs),其低对比度分辨力基本维持不变。结论:iDose4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相对于FBP重建图像,利用iDose4高级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在扫描剂量隆低至40%-50%情况下,维持图像质量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